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电影中呈现的青年的分析,本文认为"青春"和"青年"的概念是浸透着各种文化政治的且被各种社会政治力量解读的话语。以《青春之歌》和《世界》为主要分析文本,笔者梳理了社会主义革命青年向新时期青年的电影呈现的变化。笔者认为电影文本中所呈现的"青春"已经超越了"年轻人"的生活经验和实践而成为现代中国文化政治的最主要的一个隐喻。而这种文化政治,同样建构了我们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主导的"现代性"的认知。最后,本文将指出"青年"作为一个抽象的且理想化的符号对中国文化政治和中国现代性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键词     
《报林求索》2012,(1):30-31
<正>青年文明号自2011年11月以来,成千上万名铁路青年积极响应铁路各级团组织关于开展"青年文明号"争创服务标杆行动的号召,践行"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理念,在行动中挥洒着如画的青春,播撒着激扬的热情,探求着服务的真谛。  相似文献   

3.
"七一"前夕,为纪念建党91周年、建团90周年,重温共青团的光辉历程,号召全区团干部、团员青年牢记历史使命、听从党的号召,无锡市崇安区档案局会同崇安区团委于2012年6月27日在崇安区档案馆举办共青团档案资料"年代show",全区各街道和直属团组织负责人及相关单位青年代表、青年骨干50余人参加。从今年5月初开始,崇安区档案局以"我的青春我的团——青春印记90年"为主题,面向社会征集照片、奖杯、证书、纪念章等不同载体和形式的档案资料。经过两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广泛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而随着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陆续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与新媒体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内容丰富"等特征,而这些特征在现实应用中,都已发展成了新媒体的优势。可以说新媒体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而在新媒体的影响日益加深的今天,高校的基层团组织的建设也迎来了新的机遇。高校的基层团组织应当积极利用新媒体,加强团队交流,提高团队的凝聚力。本文以"新媒体"与"高校基层团组织"为视角,通过对新媒体与高校基层团组织的综合分析,总结出将新媒体应用于我国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合理路径,以期为我国高校利用新媒体建设基层团组织提供理论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曾令国 《大观周刊》2012,(16):94-94
石化企业逐步重视基层团组织建设,以青年文明号为龙头,充分调动青年奋发向上、健康快乐的工作热情,积极投身企业生产经营和企业建设的各项任务当中,推动石化企业的基层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和新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李军 《传媒》1999,(1):28-29
《农村青年》杂志是共青团中央主办的全国惟一面向农村基层团组织和3亿农村青年的综合性月刊.隶属于中国青年杂志社,也可以称为《中国青年》的农村版.《农村青年》既可归为农业类杂志,也可归为青年类杂志.随着报刊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深化,农业与青年类报刊的竞争也比以往更加激烈.《农村青年》要站稳脚跟,赢得广阔的市场,必须从自己的办刊质量抓起.  相似文献   

7.
大众媒介在发挥巨大社会功能的同时,对青年的各种负面影响也不可避免地显现出来,越来越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对青年的媒介素养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教育的前端。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社会思潮、社会矛盾、社会热点等问题和新媒体现代传播方式聚集交融,青年学生的意见表达在新媒体环境中出现了许多不同于传统媒体环境的特征,他们的诉求及表达方式、他们利用种种新媒体手段的话语特征及策略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本文针对新媒体环境中青年学生意见表达的影响力现状、意见表达的方式及特征,如何开展舆论引导等核心问题,采用内容分析方法,研究得出:青年学生在微博上意见表达较为活跃,但未形成线上线下广泛联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成熟互动的态势,对高校的形象影响以中立为主。青年学生通过微博平台大部分是娱乐八卦、无中心式的围观和抒发个人情感,在此之余关注社会议题、教学、管理制度和后勤等内容,表达意见相对理性,在方式选择上运用图片视频、故事与案例为主。对青年学生利用新媒体的舆论引导要克服"官本位"思想,避免呆板单调的灌输,可利用新媒体特色开展针对性的议题设置以及意见回应。  相似文献   

9.
亲属称谓泛化作为一种交往策略长期存在于中国社会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语言的不断更新,"爸爸"的泛化已然成为一个传播学和语言学事实。"爸爸"泛化的语言实践包含了当代青年对商业社会文化逻辑的认同、对现实生存状况的无奈控诉以及青年群体内部微观的权力操演。剖开"爸爸"这一文化符号,能寻觅到中国父权文化逻辑的肌理,也能窥探到青年共享的现实困境、化解策略以及戏剧化的表达风格。"爸爸"背后退缩型主体的投降姿态和传统权威体认值得当下社会警惕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一部特殊的青年DV作品的个案剖析,解读其中所蕴藏的青年民族主义的文化意义,试图探究当代青年民族主义意义的生产和消费机制。研究表明,青年民族主义的产生主要来自青年的内在诉求,具有自发性、独立性和内向性;青年参与民族主义意义的生产和消费将推进民族主义向多元化、非官方化的方向发展,但是这种符号权力仍然受控于各种社会权力,各种权力的咬合使青年民族主义呈现出一个有等级的意义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