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21世纪,我们普遍感到我们现在都已成为国际出版社了.在麦克米伦,我们出版社的创始人是苏格兰人,股东是德国人,业务中心设在英国和美国,主要印刷来源在中国和东亚,主要文字处理中心在印度,我们的作者遍及全世界,而我们的管理人员则是我们开展业务的40多个国家的本地人员.并非麦克米伦一家如此--在英国的主要教育出版社中,有四分之三都是国际集团,而在美国,主要出版社的股东则包括了英国人、德国人、加拿大人、荷兰人和法国人.  相似文献   

2.
魏龙泉 《出版史料》2004,(4):116-121
提起英国麦克米伦出版社,我国老一辈出版工作者也许都还记得,它是英国前首相麦克米伦家族所有的一个著名出版社,已有156年的历史。可是,历史无情,在20世纪末的国际出版购并浪潮中,这家老牌出版社已被德国一家大型传媒集团收买。现在,老板易主,但麦克米伦的招牌和业务依旧,名声犹存,在国际出版市场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全球大多数高质量的学术期刊是由欧洲、美国少数营利的商业出版社出版的,其中一些全年定价超过一万美元的高价学术期刊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分析美国、英国、德国、荷兰4国5家商业出版社的8种高价学术期刊可知,其成功主要在于准确的市场定位、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和需求导向价法.  相似文献   

4.
英国克尔瑟斯出版社(Quercus)计划在今后三年内增员40%,意欲跻身英五大大众图书出版社。 该独立出版社目前在销售额方面排名,是英第十四大出版社,有希望和麦克米伦竞争第五大大众图书出版社。同时,该出版社准备在三年内增加60-100名员工。  相似文献   

5.
2007年岁末,笔者有幸前往牛津,在英国麦克米伦出版集团学习访问了两周.英国是历史悠久的出版强国,麦克米伦又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教育出版集团之一,他们全球化的出版经营理念,对图书质量和生命周期的有效监控,对市场营销,作者资源和版权问题的高度重视等都让我们领略到了国际出版发展的最前沿,其中本人印象很深刻的是英国图书出版业的技术创新.高科技、新技术给出版领域带来了激动人心的变化,新技术与出版的结合意味着效率、效益、出版生产力和竞争力,这点在参观麦克米伦的物流中心、在线产品平台、网络数据库和图片库时感触尤为深刻.  相似文献   

6.
英国克尔瑟斯出版社(Quercus)计划在今后三年内增员40%,意欲跻身英五大大众图书出版社。 该独立出版社目前在销售额方面排名,是英第十四大出版社,有希望和麦克米伦竞争第五大大众图书出版社。同时,该出版社准备在三年内增加60-100名员工。  相似文献   

7.
出版 澳大利亚绝大多数的大型出版公司都是英国或美国跨国出版集团下属的分支机构.该国最大的20家出版公司包括英国的企鹅和麦克米兰出版社、德国贝塔斯曼旗下的兰登书屋、美国的学术出版社和哈珀·柯林斯出版社.他们每年的营业额达800万美元,占澳大利亚出版产业总收入的80%.最大的20家出版公司包揽了该国2/3的图书出口业务,剩下的1/3由另外187家出版商瓜分.  相似文献   

8.
最近欧美图书市场上读者对电子图书的热情是一浪高过一浪.在这股新潮流的推动下,谷歌在2009年的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发布重大新闻,宣布了他们于2010年6月同时在美国、英国和欧洲推出"buy anywhere, read anywhere"项目.目前,谷歌宣布该项目将推迟至7月实施.与谷歌原来的扫描图书工程成为众矢之的不同,谷歌此次推出的项目得到了出版界大多数人的欢迎.消息传来,英国书店也好,出版社也好,网上书店也好,积极与谷歌确立合作关系,美国出版社更是纷纷与谷歌签约.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大学出版社 美国最早的一批大学出版社包括哈佛大学出版社、康奈尔大学出版社、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等等.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的成立是美国大学出版社兴起的标志.其创始人丹尼尔·科伊特·基尔曼(Daniel Coit Gilman)有一句名言:"于大学而言,推进知识发展并且将知识不仅在那些可以每天聆听讲座的人中间传播——而且在更大更宽范围的人们中间传播,这是它最高尚的职责之一."这句话具体而明确地阐述了美国大学以及大学出版社的职责和任务,至今仍被奉为美国现代研究型大学的中心职责及大学出版社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范围内知识经济的到来,计算机网络将世界各地互联成"地球村".英国和美国、德国、日本是世界四大出版强国和主要的图书版权输出国,拥有2400多家大大小小的出版社,年出书超过11万种.由于英语语言的强势地位,英国图书出版业的全球化正由概念逐步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1.
一 作为中国第一家具有现代意义的出版社,作为一座对20世纪中国文化与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文化重镇,作为一家曾经与英国麦克米伦公司、美国麦克劳希尔公司并称为世界三大出版机构的出版企业,刚过百年纪念的商务印书馆在一个世纪的历史视野中逐渐成了中国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对它的研究在世纪与千年之交前后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中后期,美国、西欧、日本等西方国家的出版业相继进入“电子化时代”,并出现了一些新特点。这些特点是:1、超级出版公司不断出现近年来,西方国家的出版公司不断向外拓展,进行大规模的兼并活动,兼并金额少则几千万美元,多则几十亿美元。1989年,英国出版巨头马克斯韦尔以26.4亿美元兼并了美国的麦克米伦出版公司,同年,法国阿歇待出版公司先后出资4.48亿和7.18亿美元,兼并了美国两家出版公司。日前,世界上已有7家年营业额在30亿美元以上的超级出版公司,其中位居榜首的是美国的时代沃纳公司(年营业额为76.4亿美元),其次是德国的贝特尔斯曼公  相似文献   

13.
德国出版社的整体战略偏保守,多数译介的中国主题图书都是在美国、英国或法国已经达到一定的销售量后才会被引进德国,首发量一般都不是特别大。从整体上来说,德国出版社对从中国直接引进版权并翻译出版的兴趣不大,2005年德国从中国只引进了9种图书。  相似文献   

14.
翻开世界出版史,我们会发现,是大学最早孕育了现代意义上的出版社.世界上最古老的出版社是英国的牛津大学出版社,建于1478年;巴黎大学、海德堡大学都在16世纪之前建立了自己的出版社;美国,在1869年创立了最早的康乃尔(Cornel)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5.
世界各国较大的出版社对编辑的考核,都很严格。进入编辑部以后,还要经过训练。欧洲英国、德国与法国,出版社挑选编辑人才都从大学开始。先仔细挑选苗子,进行深入的了解,再进行访问与谈话。之后在进入出版社前,进行严格考试。编辑都必须懂得两种以上外国语言文字。在日本,进入那些大出版社比欧洲还要严格,1000人中,入选的只有一二人。在美国,编辑是白领阶层,工资为中上等,争取到出版社的大学生也很多。在西方,进入出版社都要进行严格训练。 德国的出版社的训练班很多,针对编辑的水平不同情况而举办。在国外也有办编辑短期和长期训练班,德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对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发表的论文及其载体的语种与国家进行分析,研究在科学中心转移过程中科技交流语言的变化情况.运用时间序列的方法、以SCI数据库收录的论文为科研产出的主要指标,统计特定时间段内各个获奖国家的科学家人数、科学家所发表的论文总数及论文语言的分布,并对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发表在不同国家期刊上的论文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①德国和英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人数最多,德国的获奖人数呈下降趋势,美国则相反;②各国科学家发表论文的语言分布以德语和英语为主,德语的使用量逐渐减少,英语则逐渐增多;③各国获奖科学家所发表论文的载体主要是本国期刊和美国期刊.  相似文献   

17.
数字时代,人人都能出书卖书,于是大家开始质疑传统出版社的必要. 本专栏曾写过美国传统出版业的"围城"现象.如同钱钟书的小说《围城》里所写,城里的人要出去,城外的人要进来.这个"城"就是传统出版.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传统出版社的价值,要看被问者在城里还是在城外.城里的人是那些被传统出版商出版的作者,城外的人是那些尚在追求传统出版商的作者,以及自费出版的作者.典型的例子是阿曼达·霍金和巴里·艾斯勒.霍金追求传统出版,屡战屡败,却依靠自费出版收入百万,成名后传统出版商蜂拥而至,霍金与麦克米伦出版集团旗下的圣马丁出版社签约,成为"城"里的作家.  相似文献   

18.
动态集装箱     
英国出版商艳羡德国出版业2005年暑期,在德国哥德学院的邀请下,一批英国出版公司的编辑考察了德国出版业。考察结果是,虽然他们也感受到德国正在经历英国前几年的变革,但许多地方还是让英国编辑极为羡慕。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德国还没有文学代理公司,甚至没有图书连锁店。图书业相对稳定,许多编辑和作家一生只为一家公司工作。尽管德国出版业一直有合并,但三家出版公司主宰着德国出版业:拥有英国Transwolrd出版公司和兰登书屋的贝塔斯曼集团,拥有英国麦克米伦出版公司和其他6家德国出版公司的霍尔茨布林克集团,以及施普林格出版集团。他…  相似文献   

19.
英国图书市场 英国继美国、德国、日本之后成为世界第四大图书市场,每年出版新书超过12万种,是世界最大的图书出口国(超过美国),其版权贸易量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位,最大的出口市场依次为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和其它欧盟国家.出口产品占英国图书总产值的30%.英国目前大约有2700家注册的出版公司,员工约有3万名,一半的员工和超过一半以上的市场由最大的25则发展空间非常巨大,但任务同样限巨.  相似文献   

20.
1965年拉封的最大股东让·朗贝尔遇到了困难,拉封不得不更换股东.经法国政府同意,美国生活时空集团以不超过拉封出版社一半股份为条件,收购了让·朗贝尔在拉封出版社的股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