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新疆"7·5事件"为主题,对《纽约时报》与此相关报道的话语修辞进行分析。《纽约时报》通过词语的选择、隐喻的运用,将"7·5事件"的实质定义为"自由与人权"问题,这与他们对西藏问题的看法不谋而合。这种话语结构凭借美国在世界新闻流通市场的强大话语权而传遍全球。解构与重建这些话语结构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美国主流媒体的报道特征成了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学者多从新闻传播理论视阈出发研究《纽约时报》报道的"双重标准"问题,混同自然灾害与社会性事件新闻报道特征差异。有鉴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比较文化视野出发探析《纽约时报》灾害新闻报道特征及其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3.
靳雪莲  杨德山 《报刊之友》2013,(8):38-39,42
客观性是英美新闻报道的核心价值之一。新闻客观性是理念和形式的统一体。形式上的客观虽不能保证实质的客观,但却是保证实质客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新闻客观性的形式贯穿于新闻采、编、播全过程,在实践中保障新闻工作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呈现给受众相对客观的信息,使受众和新闻工作者双方受益。文章以《卫报》和《纽约时报》对以色列袭船事件的报道为例,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研究英美报纸如何通过显著性设置和引用信源的形式诠释新闻客观性的"平衡"理念,达到对冲突性事件新闻报道的客观呈现。  相似文献   

4.
杨涵 《今传媒》2016,(2):84-86
2014年新疆地区多发暴力恐怖事件,几起事件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本文以《纽约时报》2014年涉疆报道为研究对象,从新闻文本的基本数据、新闻引语的使用、议题分布以及以暴恐为主要内容的报道分析等展开研究,总结出《纽约时报》涉疆报道的特点.新疆问题已经引起全球密切关注,因此,我国在处理新疆问题时,应探寻西方媒体涉疆报道的特点,提前预案,主动掌握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5.
《新闻前哨》2010,(2):5-6
据中国新闻网:和报业关系陷入紧张的Google推出了一项新闻新产品,利用《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提供的新闻内容.对一个新闻事件展开更有连续新的报道和呈现。这一新产品名叫“鲜活新闻”(Living Stories).目前是Google实验室中的一个产品,先让用户进行试用。  相似文献   

6.
林锦 《报刊之友》2012,(11):41-43
框架分析是媒介效果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用以剖析新闻的文本框架和受众框架的建构和互动。本文从框架分析的视角出发,对VOA、CNN以及《纽约时报》这三家美国媒体的网络报道中,对我国“7·23”动车事件在事发半年内的报道议题与报道方式进行分析,探析美国媒体在这一事件中,对我国官方媒体形象、新媒体形象以及事件受害者形象的呈现。  相似文献   

7.
"刊载所有适于刊载的新闻"——这是《纽约时报》的发行人奥克斯1896年首次提出的办报口号,并于1897年2月10日将其放在《纽约时报》头版报头左侧,从此每天与读者见面。奥克斯接办《纽约时报》时就曾宣称:时报的新闻报道"应无畏无惧,不偏不倚,并无分党派、地域或任何特殊利益"。李子坚在《纽约时报的风格》一书中认为,"适于刊载"的标准就是"真实"。童兵在《中西新闻比较论纲》认为,一般的理解,这句话申明了报纸的两个立场:一是充分报道新闻,二是庄重报道新闻,不刊登污秽的报道,不污染早餐的餐巾。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选取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这一重大严肃事件为分析对象,以《纽约时报》2008年10月20日至10月26日,连续一个星期共34篇报道为分析对象展开研究。研究发现,《纽约时报》在报道主题上规避政见,在消息来源的相对平衡的分布掩盖下,有着明显有利于总统候选人奥巴马的报道偏向。  相似文献   

9.
林锦 《今传媒》2012,(11):41-43
框架分析是媒介效果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用以剖析新闻的文本框架和受众框架的建构和互动。本文从框架分析的视角出发,对VOA、CNN以及《纽约时报》这三家美国媒体的网络报道中,对我国"7·23"动车事件在事发半年内的报道议题与报道方式进行分析,探析美国媒体在这一事件中,对我国官方媒体形象、新媒体形象以及事件受害者形象的呈现。  相似文献   

10.
《青年记者》2015,(10):71
2003年,因记者杰森·布莱尔编造虚假新闻,《纽约时报》跌入152年报史的低谷,虚假新闻对一个媒体的杀伤力不可不察。虽然杰森·布莱尔造假问题具有某种特殊性,其被雇用与《纽约时报》热衷照顾黑人的“族裔配额”政策有直接关系,但是这一事件对《纽约时报》公信力的严重伤害给我们一个启示:如果不时时处处严谨认真按规矩办事,那么,一条高质量的新闻流水线也会产出严重的假冒伪劣产品。  相似文献   

11.
传媒资讯     
《新闻前哨》2014,(7):5-6
《纽约时报》转型互联网据报道,美国人通过报纸获取大部分新闻信息的比例已经不到30%,其中,《纽约时报》(NY Times)、雅虎新闻(Yahoo News)、新闻聚合网站(BuzzFeed)、《赫芬顿邮报》(Huffpost)的业绩表现里,《纽约时报》已不那么显眼。当然,相比于一些仅仅是在智能手机上复制报纸物理阅读体验的报纸,《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表现算是个中翘楚,尤其是《纽约时报》,今年3月,该网站月独立访客达到了2740万人,但是从数据来看,《纽约时报》转型互联网没有想象中成功。  相似文献   

12.
"在《纽约时报》,你经常看见的是,报道一旦被刊登,记者和编辑的工作便完成了。而在《赫芬顿邮报》,报道刊发后,它的生命才刚刚开始。"今年5月中旬,一份长达96页的《纽约时报》内部报告在媒体产业界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哥伦比亚新闻评论》、哈佛尼曼新闻实验室、波因特学院和众多新闻博客网站纷纷报道、分析和评论此事。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中央电视台《达芬奇"密码"》两集报道及随后《新世纪》杂志《达芬奇案中案》的后续报道,从新闻传播伦理角度,分析了央视在此事件中暴露的新闻伦理问题,包括暗访的形式、非平衡报道、记者有预谋的新闻策划行为等,最后发展为涉嫌敲诈勒索。文章最后总结分析了本事件发生的内因和外因。  相似文献   

14.
《平衡报道:增加信息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一文通过对一系列典型事件的分析,提出“平衡报道能够有效增加信息量”的观点。文章具体从新闻写作、拓宽报道领域和新闻编辑三个方面,对如何运用平衡报道手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人们都认为,新闻作为事实的报道和传播,借助的是叙事手段。任何信息都是事实的传播,对整个新闻事件,如果没有叙事就无法把信息传递给受众,所以叙事是构成新闻必不可少的体式。本文以"习近平访韩"事件为例,选取《纽约时报》、新华社和中新社的报道,从新闻叙事视角、新闻叙事顺序和新闻叙事表达,这三个方面比较中西新闻叙事方式的差异,以及探讨如何改进叙事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张宁 《新闻世界》2011,(9):206-207
本文比较分析了《环球时报》与《纽约时报》对于日本大地震这一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从报道结构、消息来源、报道内容、报道视角、报道技巧五个方面,对两家报纸报道的差异进行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预告性新闻是指报道“已经决定、即将发生的事件”(任晓云《时代呼唤预测性报道》)。这种新闻形式成为当前市民化报纸显现信息量、体现服务性的重要产品。大量刊登预告性新闻,是对“只有事件才构成新闻”的传统新闻理念的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18.
陈屏 《新闻窗》2010,(4):34-35
本文主要研究媒体在灾难事件报道中的功能,并以20H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为例,选取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人民日报》、当地新闻报纸《成都晚报》以及国际上比较知名的《纽约时报》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三份报纸在汶川地震后一个月之内的新闻,探讨国内报纸之间,  相似文献   

19.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朱文丰和人民日报社华南分社记者姚斌华合写的这篇文章《对〈纽约时报〉假新闻事件的反思》从汲取教训、改进工作的角度,对去年10月至今年5月1日发生在美国《纽约时报》的一起假新闻事件,作了客观公正地解析,并紧密联系我国媒体管理教育工作的实际,就如何更好地防止假新闻事件的发生,提出了3点建设性意见。这些建议涉及到新闻批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群众参与媒介批评的机制、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养成等重大问题,值得认真思考,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真实有"度"     
去年 11月 10日,首都各大报均以较显著的版面位置刊出了这样一则新闻:焦裕禄的儿子,河南杞县县长焦跃进进京推销农产品。对于这一事件,《晨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和《北京晚报》都作了报道。四家报纸对该事件的报道基本都是真实的。但对于读者来说,他们从不同媒体上所能获得的有关该事件的信息和据此所能建立的对该事件的整体印象却有着一定程度的差异。 从构成新闻的五个要素来分析,各报在真实报道的前提下,在再现该事件的精确程度上有着一定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新闻真实的“度”,如下表所示: 从对事件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