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电视民生新闻构建公共话语平台的观念在"公共领域"思想以及"公共新闻"运动的影响下,由过去以信息传播与服务为主转向成为公民意识的参与者与鼓动者.以及社会政治民主化的组织者.目前的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着民众关注度、参与度下降,效果不佳,前景模糊等问题.电视民生新闻构建公共话语平台的最终目标应当将受众定位为公民而不是现在的"平民化视角下的市民",培育公民意识,构建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2.
林凌 《东南传播》2012,(5):128-130
目前,电视民生新闻及评论栏目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随之而来的发展瓶颈却不容忽视。面对诸多发展瓶颈,电视民生新闻及评论栏目的改革与发展应引入"公共新闻"理念,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相结合,发展关注公共领域的"大民生";以"社会责任"为指导原则,特别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以引导公众价值观为任务,合乎社会和谐与道德准则;注重向新媒体拓展,特别是手机媒体和微博,构建公共互动平台。只有贯彻好这些策略,电视民生新闻评论才能走出更宽更广的路子。  相似文献   

3.
秦长亮 《新闻窗》2010,(3):100-101
中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已近十个年头,当下,"民生新闻"正遭遇着发展瓶颈,在此时谈论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定位与核心追求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4.
电视民生新闻的本质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电视公共新闻的本质是回归新闻的公共性,两者在本质上相通。本文试图借鉴公共新闻的公共领域建设特征,结合国内民生新闻发展的现状,探索电视民生新闻向公共新闻突破的途径,由"小民生"演变为"大民生"。  相似文献   

5.
浅谈地方电视民生新闻热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地方电视媒体民生新闻取得了长足发展,作为新闻线索重要来源的民生新闻热线也真正"热"了起来。但火热背后也遇到了一定的问题,存在着问题类热线多、热线琐碎等问题。本文试分析地方电视民生类新闻热线遇到的"问题化"、"琐碎化"及其产生的原因,从遵循新闻选择规律处置民生新闻热线,以及在操作上实行归类处理等方面,探讨了电视民生新闻热线在的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6.
陈异丹 《东南传播》2011,(6):155-156
在电视民生新闻走过的这八年间,我国的新闻环境和电视观众的心理需求正在悄然发生新的变化,电视观众的公民意识在逐渐成长.他们希望通过电视媒体获得丰富的新闻信息的同时,更希望电视媒体能够具有公信力和引导力,并且能够通过电视媒体满足更多的社会表达和社会参与.面对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新闻环境的不断变化,墨守成规的电视民生新闻的弊端也...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民生新闻逐步成为现如今比较受欢迎的新闻形态,然而目前电视民生新闻在发展进程中遇到了一些麻烦和难处。在本篇文章中,主要分析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着重说明民生新闻要和深度报道良好融合,朝着公共新闻方向发展,合理使用新媒体传播工具,汲取时政新闻和社会新闻的实质内容,并留意民生新闻的采写及编排方式等,进而找到电视民生新闻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汤婧 《视听》2016,(7):72-73
如今,民生新闻节目在新闻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得民生新闻评论也得到了观众的关注和认可,同时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对象。本文试以电视民生新闻中新闻评论的语言艺术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现存的问题、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艺术等。一、民生新闻评论语言存在的问题当今,民生新闻为了争夺高收视率、高业绩而导致新闻题材雷同,这种现象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9.
电视民生新闻从《南京零距离》开始已经历了十年的发展,期间先后出现了"报道型"、"帮忙型"和"调解型"电视民生新闻类型。这三种类型不是后者取代前者,它们是在完善前者问题的同时与前者并存的,对自身问题的正视和修正体现的是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不断成熟。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4,(18):58-61
中国新闻评论的发展呈现出舆论多元、观点杂陈、百家争鸣的"爆炸式繁荣"景象,但在这一片繁荣背后也深藏着隐忧。要实现新闻评论发展的"理想图景",需要从三方面构建,一是政府要加强与媒介的良性互动,搭建制度化的表达渠道;二是媒体要坚守社会责任感,构建真正的公共空间;三是公民要做到基于理性思考的公共表达。  相似文献   

11.
自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新鲜出炉,电视民生新闻在我国飞速扩张,全国各地方台纷纷推出民生新闻栏目。或将原来的社会新闻节目转型为民生新闻.而这类栏目也普遍赢得了较高的收视率。民生新闻受欢迎.一方面是其自身“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特点使然.另一方面,民生新闻中夹叙夹议,轻松自然、灵活简洁的评论方式也让人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民生新闻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之态,各地电视台都能寻觅到其身影。作为备受关注的电视新闻栏目,民生新闻立足平民化视角,置身于百姓立场,对热门的社会事件进行挖掘、评论和报道,充分彰显出了对百姓与弱势的人文关怀。对民生新闻而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采访的视角和策略,与具体的采访行为有着密切联系。因而,各基层电视媒体应高度重视民生新闻的选材与采访,切实提升民生新闻报道的质量。本文从民生新闻的概述入手,对如何做好基层电视媒体民生新闻的采访工作进行探析,就此提出相关采访策略,以期为提高优化民生新闻质量,促进基层电视媒体发展提供可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李兰 《东南传播》2010,(8):9-11
民生新闻在实践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民生新闻产生的制度环境,从记者对自我身份的想象入手,指出民生新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并分析了民生新闻背后所反映出的制度问题,以及媒体对自身定位的问题。文章最后认为,民生新闻要实现从"老百姓"话语向"公民"话语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随着媒体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和各类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为满足普通观众对获取生活中相关信息的渴望与诉求,一系列具有"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民生类新闻栏目越来越得到各方面的关注。如今此类新闻也渗透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并且影响着他们对新闻事件的认识。民生新闻的崛起并非偶然,它是在政治文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民生活得到有效提升的社会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至今已近十年,而在这十年中新技术的出现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导致媒介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继报纸、广播、电视传统媒体之后网络"第四媒体"迅速崛起、蓬勃发展,预示着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这将彻底颠覆我国传统的媒介格局,同时也给我国的电视民生新闻设置了全新语境。  相似文献   

16.
民生之后,电视何去何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所谓的“民生新闻”,我认为它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新闻类型,它实际上也还是传统的“社会新闻”的花样翻新,这有点类似于家电业的概念游戏,只是为了听着更新鲜更招人耳目罢了。在经历了当前的繁荣之后,其命运也将像其他的概念一样,成为过去。那么,在“后民生时代”,电视媒体又将何去何从呢?我们可以从民生新闻热的深层背景中找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刘艳辉 《今传媒》2009,(9):81-82
2002年1月,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诞生了一个叫<南京零距离>的新栏目,自此,拉开了中国电视媒体民生新闻大跃进的序幕,各个级别的电视媒体都开办起了自己的民生新闻.除了以<新闻联播>为代表的时政新闻和法制新闻以外大都数社会新闻节目都被赋予了民生新闻的光环.然而,就是在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致后蕴藏也引发了中国电视新闻人的思考:民生新闻的繁荣源自何方?又将走向哪里?  相似文献   

18.
警惕电视民生新闻背后的立场预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鞠斐 《青年记者》2005,(4):42-43
电视民生新闻的走热,成为地方电视新闻近期引人注目的一个亮点。它在开拓电视新闻的报道形式和扩大电视新闻影响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总的来看,民生新闻对于社会与新闻自身的发展都有着积极意义。但在电视民生新闻走热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如果忽视了电视民生新闻中的问题,在实践中必然导致一些反理性思潮的泛滥,从而产生不良的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分析了电视民生新闻的特点,以及电视民生新闻的重要社会作用,进而对目前电视民生新闻采访制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而探讨了新时期电视民生新闻采访制作技巧,以促进电视民生新闻的个性化、特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因媒介制播机制、地域的限制、"民生"理念的缺位、从业人员的素质等方面因素造成了民生新闻多年来的发展瓶颈。通过调整目标市场扩大新闻覆盖、优化内容结构丰富民生内涵、明确传播伦理提升节目品位等方面作出改进,实现公众、社会、媒体三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