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继"非虚构"作品《中国在梁庄》引起广泛关注之后,梁鸿花了两年的时间,又推出了另一长篇力作《出梁庄记》.《中国在梁庄》通过口述实录、现场调查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梁庄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命运、生存图景和精神图景.随着作者调查的深入,她发现梁庄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城农民",还没有被写进梁庄的故事里.他们虽然散布在中国的各大城市,却时刻牵扯着梁庄的血脉和神经,他们始终与梁庄的生活休戚相关.据此,作者又对梁庄的外出打工者们进行调查寻访,向我们呈现一个更完整的"梁庄".同时,我们也从外出打工者的故事中看到了自己的身影,让我们对自身和所处的时代环境产生更清醒的认知和反思.  相似文献   

2.
行动的写作     
这个专题我想让写作者自己说话,他们是写《十四家》的陈庆港、写《中国在梁庄》《梁庄在中国》的梁鸿、写《上课记》的王小妮,他们的职业分别是职业摄影师、大学教师、大学教师兼诗人.本来还邀约了写《冬牧场》的李娟,她还在遥远的新疆做一个真正意义的"劳力者",我不想因为我的约稿改变她的生活节奏.作为这个专题的主持人,我还是想,他们说他们的,我说的我的,这种主持不"主"的方式,也许倒可以有一种各说各话的嘈杂.  相似文献   

3.
王燕 《出版广角》2016,(4):86-87
梁鸿的《神圣家族》从以往关注的乡土中国转移到了中国正在变化的城镇,写法也从非虚构的纪实写法转变成虚构与非虚构相结合的新写法。本文从梁鸿的旧作《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中所描述的梁庄人群出发,对比了《神圣家族》的城镇人群,通过分析作品中荒诞的人物和故事,窥探了以吴镇为代表的中国县镇的种种变化与变形。  相似文献   

4.
《出版参考》2013,(15):5
首届全国青年作家批评家主题峰会日前在绍兴召开,张楚、梁鸿2人被评为年度青年作家,金理当选为年度青年批评家。梁鸿在2012年度发表《出梁庄记》,授奖辞称其"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优秀的非虚构作品不仅应具有文学技法,更需田野调查式的实践和深切的人文情怀"。"全国青年作家批评家主题峰会"的前身是"中国青年作家批评家论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6月1日,在书博会河南展位上,鲁迅文学奖得主乔叶与茅盾文学奖得主周大新展开对话,对话的题目是"拆解《拆楼记》——拆迁背后的人性真相",对话活动由河南文艺出版社举办,《中国在梁庄》的作者、文学博士梁鸿主持。乔叶是我国著名的70后女作家、河南作协副主席、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作品《最慢的是活着》获鲁迅文学奖。  相似文献   

6.
《出版参考》2012,(24):32
本刊讯(记者韩阳)近日,三联书店在京举行了著名艺术家娄正纲的新书——《心语——娄正纲与70位日本文化艺术界精英谈人生》的新书发布会。该书是一本访谈笔记,记录了2004年10月至2006年3月,娄正纲在日本东京电视台主持的"心之书"栏目与70位日本当下文化艺术大家谈论的人生感悟。"我希望我的书法作品能影响更多人的人生",《心语》收录了娄正纲题写的70幅书法之作,每一幅作品都是一个主题,娄正纲认为记录名家对生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正处在经济改革与社会变革的风口浪尖之上,如何抓住这一次机遇,实现同城市的发展并轨,对中国农村来说迫在眉睫.学者、作家梁鸿关注到了这一现象并将其具体地表现在了自己的作品《中国在梁庄》中,这本书真实反映了中国的乡村生态,而其田野调查的纪实方法与乡村志书的写作方式也颇具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中国,越来越多的"小人物"创造奇迹,他们的经历、奋斗故事,是改革开放大时代下的生动细节.<杭州日报>副刊就将关注目光投向了大时代下的"小人物".2000年起,他们开创了国内媒体最早的第一人称口述历史专栏"倾听·人生",每周一期,十年来共记录了五百多个人物讲述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沐着春的气息,"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揭晓了,本届政府奖首次增设了"优秀编辑奖",用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聂震宁的话说它是"业界的一个重要表态",也是"业界一个意义深刻的变化"。在市场化、数字化飞速发展的当下,编辑对自己的位置和使命已越来越疑惑了,浮躁、急功近利已不是业界诟病的个别现象了。"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编辑奖的发布,无疑是对编辑、对生产的一个引导和重视。一个先进就是一个典范、一个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优秀编辑的成长轨迹、心路历程、从业经验无论对迷惘中的编辑、或是对奋发向上的编辑都是一个参照。为此,我们特组织了本期稿件,在与一个个优秀编辑的交流中,我们能体会到他们的严谨、执著和坦诚以及对职业由衷的自豪、倾心的编织。编书是他们的工作,书是他们的生活,"真正的书,是编书人",这是他们生命的体悟,也是他们人生的写照,更是对编辑境界的追求。惟愿他们那一篇篇带着体温的忠告,能让同行们有所感悟,并相伴你我一路远行。由于时间仓促,还有一部分获奖的编辑正在忙碌中,难以分身,我们期待他们精彩的言论。  相似文献   

10.
走进中国的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与发达国家的城市相差无几,甚至有些已经超过。但农村仍然是中国的主体。据官方统计,中国城市人口已达总人口地47.5%,但许多学者指出,这其中最少有20%的人身份是农民工,没有城市户口,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也不享受城市人的社会福利。这些人说到底仍然是农民。中国的农村和农民如何呢?学者梁鸿女士的书《中国在梁庄》回答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在梁庄》出版之后,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提问:你为什么要去做梁庄的调查?是什么原因促使你从城市回到乡村,去调查梁庄的生存?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又从梁庄出发,再到城市去找寻梁庄打工者的轨迹? 每当此时,我也总是很迷茫.是啊,我为什么要回梁庄?为什么要寻找梁庄?仅仅是学术的琐碎、重复和无聊所致吗?仅仅是个人生命的郁结吗?好像是,又好像不够确切,没有那么具体,也没有那么显在.那是什么呢?是在想到村庄时,想到"农民""进城农民""打工者""留守儿童"和"新一代打工者"等等那样的名词时,一种莫名的悲伤,一种突然的心悸,一种说不出的羞耻,一种如骨鲠在喉的愤懑,还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近现代以来,乡村社会,"三农"问题,一直是知识分子揪心和焦虑的中心议题之一,相当一批人文社会学者以各种方式(学科)持续不断关注这些问题。在众多的凝视的目光中,文学从来不曾缺席。20多年前,梁鸿离开养育她的梁庄,今天,当她再次回到故乡时,却发现故乡早已面目全非……  相似文献   

13.
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三江两岸一线,让我们体验一次中国的多瑙河之旅。"三江两岸",以"江"和"岸"为依凭,而正是这"三江",把"两岸"犹如珍珠般散落的数百个景点、风情小镇、乡村旅游点一一串联,还有"三江两岸"那散落的历史文化碎片,都将得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旅游系统中的内容。不论你在江上的哪处张望,又或者在岸边的某地驻足,你总会享受到无边的曼妙。从新安江千岛湖起步,这个因为新安江水电站而形成的中国岛屿最多的人工湖,碧波浩瀚,湖水清澈,峰峦起伏,号称"天  相似文献   

14.
翻开《寻路中国》的第一页,便立刻想起近期读到的另一本书《中国在梁庄》.随着阅读的展开,我发现至少还有一本书可以对照来读,即余华的《十个词汇里的中国》(只有台湾版,无法看到全貌,但根据网上找到的电子版,还是可以大致了解这本书的内容).不论是中国"在梁庄"还是"寻路"中国,或者是"词汇里"的中国,三本书书名都隐含了这样一种写作指向:发现(展现)"中国".中国需要发现吗?如果要发现,又该以什么样的视角和方式去发现?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郁闷的历史由来已久,在高奏"经济大国"凯歌的当下,利益博弈中的不同成色的"郁闷",已经到达了一个临界点。在一个缺乏价值信仰的时代里,这种博弈、倾轧,最终不会有赢者。那么,"中国突围"  相似文献   

16.
刘洁 《今传媒》2012,(10):153
正常说"新闻是历史的草稿纸"、"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报纸承载着记录当下成为历史的责任,报纸与历史是"近邻",但是,中国当代报纸修史的很少,《旗报——深圳特区报史稿》就是这"很少"中的一部著作,它面世本身就显得有些特别。中国记协原主席、人民日报社原社长邵华泽认为《深  相似文献   

17.
《变形计》是湖南卫视一档剑指高端的品牌栏目,号称"新生态纪录片",采用纪录片与真人秀相结合的模式,以当下社会热点为题,寻找热点中的当局人物,安排他们进行互换人生体验,参与节目的双方就在七天之中互换角色,体验对方的生活。节目同时全程每天24小时跟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在北京的一次针对新闻从业者的问卷调查和赴云南、山东两地对媒体、企业的调研数据撰写而成。本文认为在当下中国,记者的职业地位在社会中显著下降。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记者"自我认同"的贬斥与"社会认同"的错位。即记者的"自我认同"从"无冕之王"滑向了"新闻民工";记者的"社会认同"总在"舆论监督者"、"客观记录者"、"宣传者"、"社会建设参与者"的角色中纠结与调和。记者们趋向于将自身定位为"舆论监督者"、"客观记录者",而官方趋向于将记者定位为"宣传者",部分企业家和民众又趋向于将记者定位为"社会建设的参与者",后两者的定位都与其"自我认同"发生严重的错位。这导致了记者职业神圣感的丧失、职业伦理的下滑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又反过来加速了记者职业地位的下滑,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在新中国走过第一个甲子年之际,上海外语频道举频道之力制作了十集大型系列纪录片<中国通>,采访和拍摄了十位在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方面和新中国休戚相关的国际重要人士.片中记录的这十位"中国通",不论历史走到哪个段落他们都曾经或者仍在继续扮演着一个角色,那就是架起一座座连接东西方沟通和交流的桥梁,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通晓中国的发展和变化,让世界"通中国".  相似文献   

20.
(三等奖)人生需要梦想,没有梦想的人生就像一艘没有帆的船;人生需要梦想,没有梦想的人生就像一副没有色彩的画;人生需要梦想,没有梦想的人生就无法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13亿中国人有一个共同的"中国梦",那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我,作为一个兰台人,我也有我的"兰台梦"。我梦想着,宽敞明亮、现代化的档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