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图书馆建设》2015,(1):20-25
1权利研究2000年6月李国新出版《日本图书馆法律体系研究》一书,其中以专门章节介绍了日本"图书馆自由"的含义与原理、日本"图书馆自由"运动的历史进程等相关内容。2000—2002年李国新相继发表《论图书馆的法治环境》、《日本的"图书馆自由"论述》、《日本"图书馆自由"案例研究》、《对"图书馆自由"的理论思考》四篇论文,集中表达了对图书馆权利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里到底缺什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读书报》在 2 0 0 2年 1月 1 6日第 3版“家园”栏目中发表了两篇文章 :一篇是吴小如的《图书馆今昔》;另一篇是潘真的《“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两篇文章分别通过纵和横的对比 ,对目前我国的图书馆界提出了批评。这两篇文章口气还算平和 ,但到了 4月 2 4日 ,在同一版上又推出一篇《大家都来议议“老大难”》的文章 ,作者马龙闪把图书馆问题直称为“老大难”,行文就不那么客气了。对图书馆的批评 ,很难见于图书馆界的专业期刊上。在此类期刊上 ,人们大都谈技术、谈方法论、谈知识经济等 ,要么细而又细 ,要么大而无当 ,而对图…  相似文献   

3.
1972年美国图书馆史学家迈克尔·哈里斯发表《历史视角下的美国公共图书馆目标:一种修正式解读》,从社会阶层论视角爬梳美国公共图书馆的起源及其领袖人物的图书馆目标,认为公共图书馆是社会精英阶层用以管理和控制社会的工具,批评传统进步主义图书馆史学家对相关问题的理想化认识。以菲莉丝·戴恩为代表的进步主义图书馆史学家认为公共图书馆是民主和人道主义的产物。戴恩批评哈里斯的修正式观点因缺乏扎实论据而失于偏颇。双方展开了1970年代美国图书馆史研究中的“哈里斯-戴恩论战”,引发学界对公共图书馆的起源和目标的深刻反思,对图书馆史研究的方法论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1991年7月闽赣两省图书馆学会第三次科学讨论会上,姜继同志的《图书馆功能相对增减论》(以下简称《增减论》,载《中国图书馆学报》1992年第一期,发表时略去原文“小结”和“结论”部分),受到与会者普遍重视。这篇文章站在综观世界图书馆事业发展历程的高度,广征博引国内外有关统计资料,提出了“图书馆个体功能相对衰减”、“整体功能正在增长”等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社会效益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图书馆的经济效益,已有不少人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专门的探讨,本文仅就图书馆的社会效益问题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图书馆社会效益的基本含义所谓“社会效益”就是从社会总体利益出发来衡量的某种社会活动的效果和收益。它强调社会整体利  相似文献   

6.
浙高图秘字(2007)14号全省各高校图书馆:为推进高校图书馆学术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鼓励广大图书馆工作者开展学术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组织了浙江省高校图书馆2003—2006年度优秀论文的评选工作。此次共收到参评论文172篇,经组织专家评审,《全文期刊库缺收核心期刊现状论析》等10篇论文获一等奖;《近年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需求利用分析》等20篇论文获二等奖;《论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知识管理》等32篇论文获三等奖。特此公布。希望获奖者再接再厉,继续撰写高水平的科研论文。希望广大高校图书馆工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开展研究,撰写论…  相似文献   

7.
1987年3月20日,中央四部委院在《关于改进加强图书馆工作的报告》中就明确指出:“图书馆工作缺乏活力、服务网点少、服务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各类型读者的需要”。1989年第1期的《图书馆学通讯》发表了白国应先生的《中国图书馆改革10年(1978—1988)》一文,文章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图书馆活力不足的问题。时至今日,图书馆工作缺乏活力的状况并未得到多少改观。那么,究竟什么是图书馆活力?其内涵与标志是什么?本文拟作初步探讨。一、图书馆活力的内涵活力原指生物的生命力,借指事物生存与发展的能力。作为社会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既受社会环境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规模、速度以及图书馆现代化的水平都离不开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这两大因素。图书馆活力正是在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共同作用下的结果。离开这两个要素,孤立地考察和理解图书馆活力的内涵,其结论是不可能正确的。基于此种认识,我们认为:图书馆活力是指图书馆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共同作用下激发出来的,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功能。简而言之,图书馆活力是指图书馆服务读者与社会、开发  相似文献   

8.
<正> 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单行先生,1926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47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教育学院,1948年开始从事图书馆工作,至今已在图书馆和教学岗位上奋斗了四十余个春秋。数十年来,他一边主持图书馆及教学工作,一边潜心进行图书馆学研究,将自己工作上大胆的实践与学术上不倦的探索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他务实、追求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学术特色,至今已发表论文近50篇,其中在日本图书馆协会会刊《现代图书馆》、日本图书馆研究会会刊《图书馆界》及国际图联主办的影响较大的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出版著作多部,是国内少有的集图书馆管理专家与图书馆学学者于一身的人。  相似文献   

9.
从去年11月到今年2月,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了七篇关于不能再吃“大锅饭”的社论:一论是《不能再吃“大锅饭”》,二论是《很有必要明辨是非》,三论是《把零售商业服务业经营责任制推广开来》,四论是《“大锅饭”养懒汉》,五论是《集体企业的生命力在哪里?》,六论是《不端“铁饭碗”很好》,七论是《把内在的活力开发出来》。后来,又围绕这个主题发表了两篇署名评论,一篇是《南郭先生何处去》,一篇是《破  相似文献   

10.
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会在理论界引起争论。但围绕图书馆能否开展有偿服务的争论似乎显得特别激烈,赞同者和反对者往往是针锋相对的,而争论的焦点则集中在如何评价图书馆开展有偿服务的社会效益。最近,读了程玉云、陈洪旺两同志的一篇题为《图书馆经济效益热反思》的文章(以下简称“程文”),该文明确地反对图书馆开展有偿服务,其主要理由是:有偿服务“严重地影响了图书馆社会效益的发挥”,因而“有害国家民族”。确实,图书馆作为享受国家财政拨款的事业  相似文献   

11.
导读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笔者曾经写过一篇《阅读论》(发表在《江苏图书馆学报》1985年第1期上),主要从读者的角度探讨阅读活动及其规律。本文拟从图书馆工作者尤其是读者工作人员的角度谈谈如何指导读者进行阅读,是为《导读论》。对于读者来说,要读书,就必须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读什么”,第二是“怎么读”对于读者工作人员来说,要指导,也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导什么”,  相似文献   

12.
1975年,刘国钧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主办的《图书馆工作》创刊号上,发表了“‘马尔克’计划简介--兼论图书馆引进电子计算机问题”一文,第一次向我国图书馆界较为全面地介绍了美国国会图书馆研制、发行的西文图书机读目录--LC-MARC,包含MARC计划的历史背景和目前组织、MARC系统、MARC记录款式、款式识别、字符集、回溯转换计划和MARC计划的发展前景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图书馆界正处在“新学”与“旧学”的激烈思想碰撞和“公益”与“私利”的剧烈观念冲突的时刻。《图书馆服务宣言》作为一份行业承诺,向社会表达了图书馆的精神与核心价值。《图书馆服务宣言》的发表具有时代意义,她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追求信息自由和民主平等,充分体现了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的时代理念。  相似文献   

14.
杨何生同志的专论《论图书馆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一文曾在一九八三年我省学会召开的“科学管理专题学术讨论会”上宣读,文中提到的一些问题,曾对我和一些同志的思想产生很大的冲击。这篇专论在《黑龙江图书馆》一九八三年第四期发表之后,我又细细地读了一遍,仍然觉得确是值得一读的好文章,很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5.
本刊特约记者:您在1998年到1999年期间,在核心期刊上连续发表了5篇论述知识组织方面问题的文章,文章中阐述了您在知识组织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好的影响。今年,您又在《中国图书馆学报》和《图书馆工作与研究》上发表了两篇题为“知识组织概念模型及相关问题”和“知识分类:Web环境下个性化知识组织的一种方法”的论文。作为国内较早从事知识组织研究的学者之一,您认为将知识组织作为一门学科来加以研究,对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的发展有怎样的意义呢?  相似文献   

16.
2010年12月31日,“余心声”在贵州日报上又一次发表了重要政论:《论风气要正、工作要实、干部要干》.这是“余心声”2010年发表的第四篇重要文章。前3篇重要文章分别是:3月31日发表的《论增强干部执行力》;5月5日发表的《论大旱中屹立的贵州精神》;9月27日发表的《论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07年第6期《图书馆论坛》首篇刊载了周文骏先生的《从图书馆是有机体说起》一文,读来胸怀大爽,茅塞顿开。文章不长,字字珠玉,是一篇值得再三拜读的图书馆哲学作品。也许是因为我爱好哲学,或许更多的是因为图书馆事业出现“危机”感和图书馆学界出现了某些难解的论争,  相似文献   

18.
本人在《论图书馆管理的目的》(载《黑龙江图书馆》1986年第2期)里,假定了一个论点;“社会主义国家图书馆管理的目的就是以尽可能小的消耗,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现在我以生产力标准为导向,再议论一下图书馆的管理目的。在我国新创立的生产力经济学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即生产力是由多种生产要素组合成的一种经济系统,具有很强的整体性。认为单个的生产要素不是生产力,机器、劳动者、原材料——孤立存在都不能成为生产力,只有把诸种生产要素组合成一个整体,才成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创造财富。循着这样的思路来观察图书馆,我们就会发现生产力各个要素中都有图书馆的影子,都有图书馆的客观存在,图书馆是生产力经济系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这是因为,生产要素组合成为生产力的过程也是图书价值的实现过程。生产力要素不管有几个,核心要素终归还是人,即劳动者。本世纪中叶发端的世  相似文献   

19.
日前,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图书馆服务与管理丛书”,其中第一卷为《复合图书馆理论与方法》,由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初景利教授等著。本书是初景利教授担任主持人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复合图书馆理论与我国复合图书馆建设模式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该书站在国际图书馆的大背景下,从多个方面、不同角度系统而深刻地剖析了“复合图书馆是图书馆发展的战略选择”这一重大命题,以翔实的理论和大量的事实,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引进了新技术的现代化图书馆现状的基础上,对范兴坤先生《论现代化图书馆的技术伦理冲突》一文的中心命题提出了质疑。文章认为现代化图书馆的伦理问题,仍然是职业道德问题,在这里至今还没有出现“技术伦理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