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曲涛  臧海平 《青年记者》2016,(26):15-17
8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25亿,占网民总体的45.8%,其中真人聊天秀直播占网络直播比例达19.2%.网络直播的飞速发展也催生了大量“网红”,但因内容低俗、涉黄甚至涉嫌违法,让网络直播广受诟病.最近,一名熊猫TV的网络主播“滴滴司机”偷拍空姐进行直播的新闻,再次把网络直播推上了风口浪尖.公安部宣布从8月1日起到10月底,在全国范围内专项整治网络直播平台.多位法律人士表示,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网络直播发展势头迅猛,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加强监管.本文对目前网络直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并给出相关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界有这样的说法:“把偷拍进行到底!”“像间谍一样偷拍!”现在,偷拍有越演越烈之势,但外界对偷拍意见不一,有人欢迎,有人强烈反对。偷拍为什么会存在?它有什么独特的作用?到底有没有它生存的土壤?它存在的法律根据是什么……偷拍的未来出路何在?一般所说的采访是指显性采访(也称“明访”),与之相对的是隐性采访(也称“暗访”),两者都是采访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隐性采访,广义的指不显示记者身份的采访;狭义的指在采访受到拒绝或估计会受到拒绝时,隐瞒记者的身份,以至伪装成其他身份进行的采访,采访的手段有观察、记录、拍摄、录音(包…  相似文献   

3.
网络直播具有"人人都能表演+实时互动交流"的特质,充分释放了人们的表演欲望,可视的后台暴露和由此激起的想象性景观,构成了对用户的吸引力。主播与粉丝、粉丝与粉丝之间的互动给予了陪伴感,并使人的感官重新部落化,提供了人们身临其境的现实感。在以上优势和资本的裹挟之下,网络直播获得了飞速发展,但也滋生了色情、造假、偷拍等乱象。政策风险和道德风险的陡然增加倒逼直播行业内容升级和平台转型。网络直播既非洪水猛兽,也非人蓄无害,需要有关部门在媒介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引导下,进行有效的监管和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4.
祝明 《新闻实践》2002,(6):13-14
偷拍偷录是新闻界和法律界争论最多的采访方式之一。一方面,偷拍偷录的节目已经成为电视、广播中的主题节目;另一方面,偷拍偷录的行为被许多法律界人士口诛笔伐,在法院审理中,偷拍偷录的资料不能作为呈堂证供,因此在许多官司中新闻媒体纷纷败诉。一个“偷”字显示了它的尴尬地位。今年4月1日实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使偷拍偷录有条件地合法化,对偷拍偷录得来的证据由绝对否定变为相对否定,  相似文献   

5.
梁燕 《报刊之友》2012,(5):48-49
网络上的偷拍照片和视频随处可见,露骨的标题不自觉地充斥着眼球,有人因被排偷拍成为网络红人,也有人因为要摆脱偷拍而丧失生命,偷拍"作品"在"娱人"之后也触及了"扰人"的法律问题、以及相关网络伦理的问题,很多普通人也开始担心成为被偷拍的对象而被讹诈或者侵犯隐私,本文将对此类网络偷拍现象从网络伦理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6.
梁燕 《今传媒》2012,(5):48-49
网络上的偷拍照片和视频随处可见,露骨的标题不自觉地充斥着眼球,有人因被排偷拍成为网络红人,也有人因为要摆脱偷拍而丧失生命,偷拍"作品"在"娱人"之后也触及了"扰人"的法律问题、以及相关网络伦理的问题,很多普通人也开始担心成为被偷拍的对象而被讹诈或者侵犯隐私,本文将对此类网络偷拍现象从网络伦理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业界和学术界,“偷拍”、“暗访”、“隐性采访”等已是个老掉牙的旧话题,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不乏其人。但是今年7月北京电视台聘用人员訾北佳携带秘密拍摄设备采用“偷拍”方式炮制的“纸箱馅包子”假新闻则着实为“偷拍”再一次亮起了“红灯”。在这一事件中,媒体的公信力在社会公众面前打了折扣,  相似文献   

8.
<正>暗访古来有之。从最早的古代皇帝微服私访,到现今的政府部门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和新闻舆论监督的暗访,似乎与“偷”字都联想不到一起。现在却有这么一种把暗访与偷拍偷录联系在一起甚至等同起来的提法。记者暗访采用的“密拍”方法怎能等同于“偷拍”?这  相似文献   

9.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自2002年4月1日起试行以来,新闻界关于偷拍偷录“合法化”的说法便一直广为流传,甚至有人以为拿到了法律的“尚方宝剑”,隐形摄像机就可以大行其道了。然而笔者认为,新闻采访中的偷拍偷录行为并没有因为这个司法解释的出台而完全合法化,偷拍偷录行为的定义以及合法与否在法律上仍未有明确的说法,它仍然走在法律与道德的钢丝绳上。目前,法律仍然对偷拍偷录有严格的限制。《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条:“一方当事人提出的下列证据,对方当事人提出异议但没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的,…  相似文献   

10.
论“偷拍偷录”采访资料的诉讼证据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偷拍偷录”是新闻采访中必不可少的合法手段;当发生新闻官司时,“偷拍偷录”的有关采访资料是可以作为视听资料证据提交法庭的;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体现了证据合法性的要求,但是应当正确理解适用,它并非排除新闻采访中偷录的资料的诉讼证据价值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陕西电视台选送的电视系列直播报道《决战"109"》荣获第19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是一件充分展示电视媒体理性直播的佳作,是一次建立在重大主题基础上电视新闻直播节目形态的科学运用,最终形成良好的传播效果和社会效果。这部作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2.
展江 《青年记者》2016,(16):73-76
暗访偷拍,按照笔者的理解和分类,属于典型的媒体和传播伦理议题之一.一方面,它充满了争议性,符合伦理议题的特征,可能是功利主义伦理学最好的探讨对象.另一方面,总有论者因暗访偷拍某种程度上的欺骗性而根本否定其存在的道德基础,其最大的伦理学依据当然是康德的道义论.然而,为什么暗访偷拍如此遭受非议而坚强地存在着,并且为世界上的优秀新闻媒体所看重?我们通过当代中外知名电视媒体对暗访偷拍的使用、特定的社会语境和当事人的认知来做一番剖析,看看能否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归类并整理有关网络偷拍视频的定义和类型的基础上,深八分析了网民现看网络偷拍视频的一般心理和特殊心理.  相似文献   

14.
偷拍如何面对法律新闻报道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了“偷拍”的方式,使读者或观众越来越多地透过这些偷拍画面,了解到一个个真实的新闻事件。这种报道形式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在揭露和批判社会丑恶或腐败现象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任何事件或人物、在任何地点都可...  相似文献   

15.
杜冰 《视听界》2001,(3):10-11,15
“偷拍是指记者未与被摄对象沟通,被摄对象完全处于没有觉察的情况下进行的拍摄。”(朱羽君《现代电视纪实》)“偷拍偷录是指被采访者在未被明确告知的情况下,被广播电视记者秘密录音录像并公开发表。”(徐迅《偷拍偷录问题探源》)这里只讨论偷拍的问题,暂时把它定义为:被摄对象在未被明确告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各地广播电台纷纷推出直播板块节目,实现传播与听众的双向交流,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我们放松对节目的整体策划与运作管理,好事没有办好也会大煞风景。目前,有些广播电台直播板块节目出现的调侃、闲聊倾向,就明显降低了节目的文化品位,背离了听众的审美需求,造成了广播资源的严重浪费,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有这么四点。一、有的广播电台面对直播热,缺乏冷静的思考,忘了自己办节目的现有能力,盲目上直播节目,有的还以全天直播自居。出于这种盲目性,在设计直播板块节目时,只好找来几张兄弟电台…  相似文献   

17.
现场直播是电视新闻报道的一件"利器"。本文以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新闻直播实践为例,从技术和内容建设等层面探讨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直播。  相似文献   

18.
偷拍偷录是一定条件下的合法采访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记者》开展偷拍偷录法律问题专题讨论,触及了当前新闻和法学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难点问题,实践和理论意义深远。从眼前看,这个问题的讨论将有利于新闻工作者正确行使采访权利,更好地履行舆论监督职能;从长远看,能够进一步完善新闻法制理论,推进我国法制建设。我认为,偷拍偷录是新闻工作者在一定条件下应当行使的合法采访权利。以下从两个方面加以阐述。一、偷拍输录某些违法行为是合法采访权利新闻工作者偷拍偷录现象,主要是在揭露违法行为报道中发生的。如果法律一概不允许偷拍偷录,受损害最大的莫过于本来就十分脆弱的媒体…  相似文献   

19.
2000年度浙江省广播电视新闻作品评奖,含消息、评论、专题、系列和连续报道、编排及直播等六项。参评作品190件,其中广播新闻作品87件,获得一等奖的8件、二等奖的16件、三等奖的18件,得奖率为48.2%;电视新闻作品103件,获得一等奖的9件、二等奖的19件、三等奖的19件,得奖率为41.7%。 2000年度送评的广播电视新闻作品的显著特点是:  相似文献   

20.
王磊 《东南传播》2012,(1):149-151
常态化的电视新闻直播已经发展为电视新闻改革的必然趋势。电视新闻的直播主要分为主动式直播、模糊式直播、被动式直播3大类型;目前电视新闻频道的直播所用的设备主要为SNG和3G系统,在直播应用上各有短长;根据直播对象的特点对直播设备进行统筹运用、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完善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