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登明 《新闻界》2003,(1):47-48
党的“十六大”和四川省八次党代会都明确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新闻出版是文化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产值的构成中举足轻重。回顾一下新闻出版产业几大支柱之一的报纸期刊业的发展轨迹,对进一步探讨其壮大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报刊出版体制初步形成1995年,新闻出版总署提出,新闻出版业要从规模数量型发展阶段向质量效益型阶段转移。随后,出台了《中国社会科学期刊出版质量管理标准》、《五大类科学技术期刊质量标准及评估办法》,把出版质量从法规上纳入管理的范畴。四川省…  相似文献   

2.
发展文化产业,繁荣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新世纪和“十五”规划,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如何才能适应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我们特约直接参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文化部分起草工作的杨玉英同志撰写了此文。本文通过大量的数据和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描述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景,并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我国即将加入WTO的新形势等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并针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措施。本文对于读者从宏观的层面和与世界对比的角度认识新闻出版业发展的广阔空间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全 《出版广角》2013,(23):84-8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发展及完善,我国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文化建设都有了新的要求。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文化新闻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出版业的现有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的需求,加强出版业体制改革成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在发展中国特色文化的同时,要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进步,实现我国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法治国家,但同时也十分重视德治。德治与法治,在一个进步和发展的社会中缺一不可。不言自明,社会各行业的职业道德都是德治的重要内容。新闻出版业职业道德当然也不例外。以《中国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颁布为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出版职业道德体系已经初步形成。现在的问题是,要进一步推动出版职业道德建设,使之与整个公民道德建设相协调。一、新闻出版业职业道德建设是落实“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我们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为精神文明窗口的新闻出版业,作为大文化门类的出版业,始终要按照“三个…  相似文献   

5.
民族出版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民族团结、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素养、保护各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出版业特别是民族出版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由于民族出版业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还没有效解决,在出版业处于转型的时期,这些问题渐渐凸显出来并成为限制民族出版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丛挺 《出版科学》2023,(5):23-32
聚焦受众视角,从受众主体向度、需求向度和权益向度,揭示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进而从受众视角提炼出版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分别是受众主体导向的读者价值体系现代化、受众需求导向的出版市场体系现代化和受众权益导向的出版公共服务体系现代化。在分析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的基础上,提出回归受众本位以推进不同层次读者价值联动,需求牵引出版市场存量激活与增量开拓,嵌入社会治理的出版公共服务优化等现代化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出版业产业化的进一步明确以及出版工作阶段转移的逐步实施,图书出版业面向市场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课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选题作为一种重要的出版资源,作为出版业的“源头活水”,它关系到出版社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出版业的繁荣与昌盛,关系到国家文化、科技、教育乃至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关系到民族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倾向,因此绝不能马虎从事,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8.
对专业出版核心竞争力的认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蔡翔 《现代出版》2005,(2):8-12
以往,囿于“事业体制”的局限,出版业虽然常常提及“竞争”这个词,但对竞争的内涵往往局限于对产品市场的认识。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并将“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上国家社会生活议事日程。一时间,出版的产业竞争及与此相关的一些提法大量涌现。近段时间以来,伴随着出版业“事业转企”风潮的强劲势头,  相似文献   

9.
关键在于精神文明建设和市场经济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出版业改革和发展必须坚持的正确指导思想,也是出版管理必须坚持的正确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
王志刚  卢冰 《中国编辑》2023,(10):59-64
随着听觉文化实践逐渐在视觉主导的媒介环境中崛起,出版业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迎来“音频转向”,播客成为出版业开拓“耳朵经济”的重要尝试。然而,我国出版类播客商业运营存在市场影响有限、盈利模式模糊、受众破圈困难等问题。因此,出版业需要快速转变媒介思维,根据播客媒介特征打造以声音经济为核心的融合出版模式,同时明确播客在融合出版矩阵中的功能定位,针对播客用户场景化需求进行产品服务创新。  相似文献   

11.
构建现代出版的社会信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凌 《编辑学刊》2003,(2):37-40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出版业已不仅只是服务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事业,同时也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文化产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信用缺失问题也凸显出来,作为以“知...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对新闻出版业竞争力提出了新要求。深化新闻出版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积极响应新时代对提升新闻出版业竞争力的新要求,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改革;必须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相配合,坚持事业发展与产业发展相融合的原则推进改革;必须紧扣时代主题,坚持受众需求导向,把握高质量供给重心,构建全链条融合体系推进改革,进一步提高新闻出版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力,推动我国由新闻出版大国迈向新闻出版强国。  相似文献   

13.
高媛 《现代出版》2001,(1):18-2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人们对“市场”这个名词已是耳熟能详了。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已经成为大多数企业经营者们的共识,这里的“市场需求”当然不包括有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形和无形的需求。而对于中国出版业来说,由于长期处于独家授权和垄断地位,因而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图书市场调查与营销策划上,编辑本位思想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图书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化,越来越多的出版社树立了市场本位的思想,积极参与市场竞争,通过系统的营销策划,使自己的图书在市场上脱颖而出。要做…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其在报告中论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时,明确强调“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此前,200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确定为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的重要战略措施,这些重大举措,都  相似文献   

15.
日本政府将“酷日本”打造为国家文化战略和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挖掘并开发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力发展作为日本文化资源载体的日语教育,为出版业走向海外奠定了良好的外部基础.文章分析了日本出版业“走出去”的时代演变,通过阐述“酷日本”战略背景下日本出版业的若干特点,总结出对我国出版业发展的有效启示.  相似文献   

16.
培养出版人才四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磊 《出版科学》2001,(3):43-44
牢固树立出版人才事关出版业前途命运的战略意识。出版业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与出版强国存在的诸多差距,归根到底是人才问题。没有人才,出版业不可能在知识经济中有所作为,数字化、网络化难以实现,也无法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出版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冲击。出版业属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兴衰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因此要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出版人才队伍,编辑出版高质量的优秀出版物,才能在国际出版业的激烈竞争中取胜,更好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战略的提出,出版业经历着由传统的事业单位到出版产业的蜕变,由于意识形态的特性,出版业是我国政府规制中规制程度较深、内容较广、手段较为严格的一个行业,文化与经济的博弈、市场与公益的平衡在出版业表现的最为明显.一方面,我们看到出版业随着转企改制,市场化步伐不断加大,政府更多地放权,逐步放松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所遗留下来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出版单位作为市场主体的独立性、自主性逐渐增强;另一方面出版业在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诸如低质重复、不当竞争、诚信缺失等新问题,缺乏行之有效的规制政策.以政府规制变革为保障,逐步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闻出版业政府规制,既是出版产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中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出版数字化与网络出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儒 《出版科学》2002,(1):54-58
一、出版业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 世界已进入21世纪,中国“十五”计划的主题是发展。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当然也是解决我国出版业方面问题的关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我国出版业如何加速发展就显得尤为突出。在20世纪里,出版作为一种现代产业已十分成熟。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版的集约化、集团化、国际化走向日趋明显,世界各国都加大了建设信息工程的力度。我国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在2010年前,建立起健全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先进的国家信息化体系。面对国际国内信息化的强劲走势,我国出版业也将纳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轨道,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对我国出版传播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对我国出版业已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受众阅读需求的变化,出版业的经营模式、管理策略以及人才结构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出版业已经开始数字化转型。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出版传播要素也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以传播学为视点,总结了新媒体传播的五大特点,分析新媒体对我国出版传播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传播效果)的影响,并提出在新媒体出版方面的建议,为我国出版业在新媒体背景下更好地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政策层面大力推动建设国家知识服务平台,数字出版、知识付费等业态推陈出新。用户需求趋向于多元化,服务内容与用户需求之间能否实现精准衔接,是当前出版业面临的主要课题。出版机构应深入分析用户特征,借助内外部技术资源,推动产生新的出版服务模式。通过用户特征分析,可沟通目标受众、描述用户实际需求,助力出版服务科学化、完整化与精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