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王萌 《新闻界》2005,(6):140-140,145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沃达丰的网络上通过电脑向手机发送成功,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的诞生。2000年5月17日,中国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通了(SMS)服务.发出了中国第一条短信。直到今天,手机短信已经走过了五年的历程。在这五年中,它迅速被国人认可并接受,成为一种新的沟通交流和娱乐工具。短信传播给传统传播学理论带来了新的冲击,拓宽了传播的广度,形成“点——点”、“一点——多点”的交互立体传播模式;对传统“把关人”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短信传播中信息的流通处于真空状态,特别是随着短信息转发速度的提高,信息会以几何级数迅速传播。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2003年的“非典”事件开启了手机短信流言传播“新时代”的话,那么2008年的“四川广元橘子生蛆”案则无疑是给这个时代投去了一枚重磅炸弹。美国气象学家罗伦兹的“蝴蝶效应”理论也在手机短信流言传播中被展示得淋漓尽致,由此,手机短信成为流言传播温床的双刃剑性质毕露无疑。面对这种现象.如何理解、分析和合理控制便成了一个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3.
本以2003年1月爆发的广州非典型性肺炎风波为个案,探讨手机短信在本次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与作用,从而考察在不断涌现的新的传播技术下,以手机短信为代表的“第五媒体”如何崭露头角,改变当代中国社会的传播构造,冲击现有传播秩序。  相似文献   

4.
手机短信的传播学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机短信业务自诞生之日起就呈现出“爆炸”式发展的趋势。专家预言:以后我们的“数字”生活将被电视屏幕、电脑屏幕和手机屏幕这三种屏幕所占据。“以移动电话为主的无线通信,会改变传播业的格局,而一旦越来越多的手机成为具有收视广播电视节目功能的信息接收器,传媒的生态环境将发生一场革命”。①手机短信对人际传播的丰富和突破其实,手机短信产生时,它的基本目的和任务是人际沟通和交流。它符合人际传播的特点,具有人际传播的功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突破着人际传播。用传播学的概念表达手机短信息,就是:“以文字这种符号系统作为主…  相似文献   

5.
手机短信的信息传播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媛媛 《新闻三昧》2005,(12):52-53
近年来,手机短信发展迅猛,据中国国家信息产业部2005年1月20日最新统计显示,2004年全国手机移动短信业务量达2177.6亿条,比上一年同期增长58.8%。作为正在崛起的“第五媒体”——手机的主要表现形式和信息传播形式,手机短信几乎集中了以往纸质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的所有优点,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表现出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浅析手机短信迅猛发展的契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宁 《今传媒》2005,(4):38-39
自1992年世界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沃达丰公司的GSM网络上通过PC向移动电话发送成功以来,中国国内的短信传播市场最近几年发展迅猛。2002年整个国内市场总额超过19亿人民币,2003年这一数字己经涨了3倍多,超过62亿。这种发展成为备受瞩目媒介新景观。伴随着手机短信的迅猛发展,手机己经被学们称为“第五媒体”,而不再仅仅是“移动电话”。这主要就在于手机短信功能具有大众传播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手机短信有“第五媒体”之誉,并已成为一种全新的、影响力巨大的人际交往方式。当由各类手机短信构筑的“拇指化”空间越来越个人化、人性化的同时,人们也难以避免手机信息噪音的困扰。“噪音”是指手机短信中的虚假信息、不良信息、危害公共安全信息、恶意病毒信息和不为受众所需的信息。我们完全有必要从手机的传播特性方面,分析噪音产生的根源,探讨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8.
手机短信与现有的四种大众传播媒介相比,具有传播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反馈更及时等传播优势,因此, 从传播学意义上来讲,它已经具备了成为“第五媒体”的能力。手机短信虽然具有如此多传播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种种传播问题和发展瓶颈,比如可能造成的信息污染以及技术和产业缺陷等,需要积极探索其发展的途径,以便更好地发挥在传播新闻信息等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手机短信的传播学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手机短信是一种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现代信息传播手段。作为目前人际传播的流行方式 ,手机短信在运行实践中也逐渐担负起大众传播媒介的角色。相对其他媒介而言 ,手机短信较好地实现了“随时随地传信息”的现代传播理想 ,并对传统传播学理论产生了冲击与突破  相似文献   

10.
如今,手机短信已经深深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它为传播事业向前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它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现状和广阔前景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深层的思考。对于广播而言,积极合理地开发利用短信不仅是发挥广播之所长,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全新的创收方式。它不仅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完美地结合,而且使传统广播和手机短信实现优势互补,手机短信为广播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广播的腾飞发展插上了新翼。  相似文献   

11.
透视危机事件传播链的断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2月8日,“广州发生致命流感”的可怕消息通过口头语言、固定电话、传呼留言、手机短信、网络等最原始与最现代的传播手段迅速传播开来。互联网这种最自由、最快捷的传播工具更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数十小时内,网上“生物入侵”、“鼠疫”、“禽流感”、“炭疽”、“无药可救”  相似文献   

12.
初露端倪的新媒体--手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特网作为第四媒体的地位通过 克林顿丑闻事件和“9·11”恐怖事件的传播刚刚巩固,一种新的比其更快捷的传播方式已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那就是手机短信。让手机短信大放光芒的是“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新闻的传播。大年初一晚10:10,新浪网新闻中心收到通讯社发来的关于美国  相似文献   

13.
“非典时期有三多:谣言、短信和直播。”说到2003年非典期间的传播现象,有人如是说,很多人对此深有同感。谣言,主要是一种人际(组织)传播形式,在非典暴发之初传播迅速、大行其道;手机短信,有人称其为“第四媒体”网络出现后的“第五媒体”,非典期间“满天飞”,其“发行量”超乎我们的想像;第二、第三媒体的广播、  相似文献   

14.
明安香 《新闻界》2004,(2):13-16,12
2003年是当之无愧的“网络传播年”:在这一年,网络用户的总体规模、网络宽带、网络广告和电子商务都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网络传播的表现让世人刮目相看,在美伊战争中,网络新闻在报道速度上的争先恐后、报道内容的全面详实等方面,大有超越电视媒体之势;在“非典”时期.网络传播凸显出来的视频交流、手机短信、网上教学、网上购物等优势,让人们在特殊时期既能满足防感染、防病毒的防疫要求,又能实现人际间、亲人间在特殊时期进行直接交流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
从"蛆橘"事件再探手机短信传播特征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茵  项国雄 《新闻界》2008,(6):52-53
本文以“蛆橘”事件为例,分析了手机短信传播的特征及其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手机短信业务的出现晚于互联网。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由沃达丰公司通过GSM网络成功发送。短信引进中国已有五六年的时间。近两年短信的发展尤为迅速,聚集了巨大的“拇指一族”,促生了蓬勃红火的短信经济。很多学将继互联网之后出现的手机短信称为“第五媒体”。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新媒体信息传播的高效、迅捷,“食用碘盐可以抵抗核辐射”的谣言衍变成为一场世人瞩目的公共危机——“谣盐”事件。本文通过对这次事件的分析,探讨手机短信在此次“谣盐”事件传播中的新特点和新方式。  相似文献   

18.
姜丞 《传媒观察》2006,(9):26-27
自1995年手机短信业务在我国开通以来,全国各种终端间收发短信息数量早已经无法统计。短信已经成了无法忽视的社会、化现象,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短信的个性与优势 手机短信之所以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全面赶超传统的信息媒介,成为人们最喜闻乐见的信息传播模式,与它独特的个性魅力和相比于传统媒介优势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9.
试论手机媒体的负面影响及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宏 《新闻记者》2004,(5):27-30
机”本是移动通讯工具,但现在越来越具备大众媒介的特点,并迅速朝个人多媒体信息终端的方向发展,迅速地改变着中国社会的传播格局,塑造着人们传播信息的习惯。它促进社会的传播和互动,带给人们从来没有过的传递信息的便捷和自由。然而由于它的新生和不规范,无限丰富多样的信息被不加控制地传播,易造成信息传播的污染,导致传播生态环境的恶化。一、手机媒体的传播特点在美国“9·11”事件、美伊战争等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中,由于手机短信先于其他媒体传达受众,一举成名;在去年“SARS”袭击中国的最初阶段,它又突破其他主流媒体的沉默,扮演…  相似文献   

20.
从人际传播的角度对手机短信进行文本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手机短信中的人际传播及特征人际传播 (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 ,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信息传播系统。它大致分为两种方式 :一种是面对面的传播 ,另一种是借助某种有形的物质媒介的传播。人际传播具有几个重要特点 :第一 ,传递和接受信息的渠道多 ,方法灵活 ;第二 ,信息的意义更丰富和复杂 ;第三 ,双向性强 ,反馈及时 ,互动性频度高 ;第四 ,是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①手机短信中的人际传播行为就是指依赖手机短信这一特定媒介而进行的非面对面的交流活动。手机短信传播行为其固有的人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