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晏子使楚。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子何为使乎?”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王,不肖者使使不肖王。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晏子将至楚,楚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相似文献   

2.
晏婴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以杰出的政治才华和极高的思想水品,提出许多鲜明的治国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从晏婴的爱民举措,清廉节俭的自我实践以及切实有效的用人策略方面,对晏婴的治国谋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是我国汉代一位杰出的史官,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档案工作者。司马迁字子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他的父亲司马谈,熟悉史事,懂天文地理,在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作了太史公这个职位,实际就是管理皇家典籍档案,为皇帝提供史实。父亲死后,  相似文献   

4.
公元前一四五年(汉景帝中元五年),在风景秀丽、水流迅急的黄河龙门附近的芝川镇,有一家复姓司马的人家诞生了一个男孩。这男孩长大后,取名迁,字子长。司马迁毕生勤奋好学,发奋著书,成为一位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有过卓越贡献的人物,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司马迁成长在一个被人看不起的小官僚家庭里。父亲司马谈是个有学问的读书人。受父亲的直接影响,司马迁自幼酷爱读书,十岁时就能背诵古文。公元前一一○年冬,其父  相似文献   

5.
王剑钊 《兰台世界》2007,(8S):55-55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途径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西北大平台)时暴病而死。《史记》写成于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在位)时期,此时距公元前210年只有100多年的时间,加之司马迁为写《史记》漫游各地,考察风俗人情,访求历史古迹。足见“始皇崩于沙丘平台”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6.
一、献可替否 “献可替否”这句成语的含义是:进献、提出应予肯定的正确意见,以代替、废止应予否定的错误意见。 这句成语源于春秋时齐国卿相晏子的话,事见《左传·昭公二十年》。 公元前522年的一天,齐景公打猎回来。指着身边宠幸的近臣梁丘据,和晏子有一段对话: “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  相似文献   

7.
晏子使楚。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子何为使乎?”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王,不肖者使使不肖王。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相似文献   

8.
李英 《档案管理》2012,(3):73-75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87年),字子长,西汉时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也是杰出的档案文献整理工作者,他用毕生精力收集整理档案文献编写的历史巨著《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多方游历走遍神州,考察历史文物,躬行核证文献传说 司马迁一生游历很多地方,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在二十岁那年,他就开始了漫游生活.此次远游历时两三年,司马迁穿过了今陕、鄂、湘、赣、苏、浙、皖、鲁、豫九省,走访古迹名胜,考察史料文物,行程近三万里,采集了大量旧闻传说.  相似文献   

9.
春秋时期,晏婴提出了"心平德和"的思想,将音乐欣赏与治国之道联系起来。这一思想认为,乐音的和谐能够使得音乐更为美妙,君主若懂得欣赏和谐之乐并以乐理为准治理国家,就可以达到"心平德和"的音乐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0.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途径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西北大平台)时暴病而死.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字子长,陕西韩城人。出身于世代相传的天文家和历史家的家庭里,父亲司马谈是武帝时太史令(史官)。司马迁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卒于公元前90年。司马迁幼年对,曾在家乡种田放牛——“耕牧河山之阳”。后因父亲司马谈做太史令,把家搬迁到了长安附近的茂陵显武里。司马迁幼年就很聪敏,学习又很勤奋。十岁便能诵读用“古文”写的书。后来,他又向今文学派大师董仲舒学习《公羊春秋》,向古文学派大师孔国安学习古文《尚书》。司马迁对历史和文学都有浓厚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书本知识有了较多的积蓄,但他想到父亲司马谈平时的教导,要写出一部好的历史,光凭书本知识很不够,还必须作实地调查,广泛收集流传在人们口头上的生活资料。于是,他二十岁那年,就从长安出发,到大江南北的许多地方访求古代史书,向老人采访古代遗事,调查了解各地情况。他随身带着许多竹简、木板,把看到、听到的历史资料记下来。他是收集活资料的“有心人”。做官后,不论是奉使到四川、云南,或是侍从汉武  相似文献   

12.
张丽鹏 《兰台世界》2012,(25):80-81
中国第一位哲学家是老子,被称为"哲学之父",他著的《道德经》被尊为"万经之王",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建立了相当完整的哲学体系,处于主干地位。他的思想学说,对我国哲学的发展曾产生了重大影响。他曾长期在东周都城生活,和洛邑(今洛阳)结下了不解之缘。一、老子生平概述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也称老聃。诞生于公元前571年,即道元元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司马迁在《史记.老子列传》里称: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离我们很近义很远。他出生于公元前145年,卒于公元前90年,距今已有2095年。他所的《史记》,开创了中国纪传体通史和传记学的先河.他崇高的史德、卓越的史识与绝妙的字、精湛的编纂体例一同流芳千古。  相似文献   

14.
车录彬 《历史档案》2012,(1):120-121
《晏子春秋》(以下简称《晏子》)作为一部先秦时期重要子书,对其成书年代、文本源流等问题学界都存在不同意见。银雀山汉墓竹简本《晏子》的出土,为我们重新审视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材料。一、竹简本《晏子》的年代学价值竹简本《晏子》1972年出土于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座汉武帝初年的墓葬里,全本共十六章,散见于今本八篇的十八章中,各章无章题,均另简提头书写,除第十五章外,起始处均以"·"号标识,各章文句大多与今本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15.
<正>档案记载的是历史,传承的是文化。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无数的档案人在记录和保存历史、传承中华文明的接力中,得到中华文明的滋养和反哺,以高洁的品行绽放出了独特的人格魅力。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司马迁,字子长,生于汉武帝建元初年(约公元前140年),汉代夏阳人(今陕西韩城),曾任太史令,掌国家典籍、编写史书,后世尊其为史界太祖、千古两司马。其用尽毕生心血编写的史学巨著《史  相似文献   

16.
墨子墨子(约公元前475—前390年)姓墨名翟,战国时期的鲁国人,作过宋国的大夫。他出身贫贱,做过木工。他创立的学派后来称为墨家,著作有《墨子》一书。  相似文献   

17.
从相关出土材料看晏子书的流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考察相关出土材料,探讨刘向编订<晏子春秋>之前晏子故事的流传情况.从河北定县八角廊汉简、阜阳汉简、居延新简中的相关材料看,在刘向编订<晏子春秋>之前,有关晏子的材料确如司马迁、刘向所言,种类繁多,流传广泛.从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里的相关材料看,晏子故事早在战国中期就已经广泛流传.这有助于我们了解有关晏子的一类书籍的流传情况,也有助于梳理它们与<左传>、<韩诗外传>、<说苑>等古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我出生在黄河下游古济南府辖下的齐河县境内。旧县城在黄河崖上,《老残游记》中所描绘的黄河上打冰的地方。上世纪70年代新县治迁往晏城镇。晏城镇因古代曾是晏婴的封地而得名,在京沪铁路边上,建有火车站。镇属下有个村落叫毛官屯村,就是我出生的村落。温聪河从村西静静地流过,流入徒骇河中。毛官屯村至济南市中心25公里.  相似文献   

19.
晏婴是我国春秋后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在其从政生涯中虽未形成系统全面的音乐美学理论体系,但他所主张的音乐美学观念不仅反映了其所处的政治、文化环境,同时也充分体现了音乐的社会功用,使其成为辅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撰《史记》,至公元前91年完成。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73年——班超出使西域。229年——孙权称帝,建立吴国。265——司马炎夺取魏因政权,建立西晋。577年——北周火北齐。589年——隋文帝结束了南北分割局面,重新建立了多民族统一的国家。1069年——王安石开始变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