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8 毫秒
1.
2005年,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作为国家一级学会,为纪念中国电影的百年诞辰,特地在2005年举办、协办了一系列学术活动:5月,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联合主办了“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之“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学术研讨会”;6月,参与协办了由北京大学艺术学系、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美国亚洲电影协会联合主办的“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电影与亚洲电影、中国电影百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10月,与本刊编辑部联合主办了“百年中国电影与大众传媒”学术座谈会。这一系列活动充分体现了学会致力于“推进影视教育事业,繁荣影视文化与学术”的宗旨。为集中体现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纪念百年中国电影的成果,本刊特约请学会的会长、副会长从不同角度各自撰文,集结成这一“纪念专辑”,以纪念。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中国电影百年。从1895年由中国自己拍摄的电影《定军山》问世以来,中国共拍摄了多少电影?涌现了多少电影编剧?难以统计。而今仍活跃在电影学战线上的张笑天,却是尽人皆知的。近30年来,由张笑天创作发表的电影学剧本42部,其中24部拍摄成电影故事片,数量之多,影响之广,可以说前无古人。加上几百部集的电视剧,还有逾千万字的其他学作品,难怪有人说他是怪才,更有外国人谓之为奇怪的复合体。为此,本刊特请作家待继余写了这篇《怪才张笑天》,读或许从中可以了解到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也算是对中国电影百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3.
电视电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酒吧被上升到文化的高度。北京,这个干什么都强调文化的都市,几年前诞生了一种以电影为主题的酒吧。那时的盗版市场还不够火爆,不能满足影迷们的需求。一些电影圈内人意识到这个市场的潜力,纷纷搞起了“电影吧”。 提起“电影吧”,肯定避不开“雕刻时光”。一个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的台湾小伙子,1997年在北大和清华之间一个叫成府街的胡同里开了这间酒吧。因为喜欢前  相似文献   

4.
2005年是中国电影百年华诞。我想以此为契机,回顾一下1995年纪念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在巴黎大咖啡馆(Grand Cafe)放映一百周年时的情景。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放映,既是一次被神话了的事件(由此出现了所谓的电影“生日”),也是标志电影转型的现实一刻。而在20世纪90年代的电影百年庆典期间,来自东方的电影浪潮也改画了世界电影的版图。我在本文的第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北京奥运会和北京残奥会圆了中国人民百年奥运之梦。我国新闻媒体经过了几年精心准备之后,在这场发生在家门口激烈的奥运新闻战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交了一张令人民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6.
张昆  王臻 《编辑之友》2023,(1):102-109
奥斯卡电影是美国文化的“先行军”,研究其中的中国形象有助于把握美国社会对中国的态度及其背后的文化意图。奥斯卡电影里百年中国形象经历了从“东方古国”到“落后中国”“摇摆中国”再到“多元邻国”的嬗变,总体表现为多重性和复魅化的奇观社会。奥斯卡电影全球票仓布局与“两个美国”共同促成了这一形象的生成,美国电影文化力又按照自身价值体系改写中国文化,所塑造的“球土化”中国形象表征着西方对东方文化的拼贴与重组,也带给中国人身份认同的迷思和反思。  相似文献   

7.
1992年,我第一次看到基斯洛斯基的电影,在青年导演章明的小屋里看的。那天小屋里挤进了很多电影学院的研究生,晚上我们一口气看了《情戒》和《杀戒》。以前在我们的视野中,波兰导演只有瓦依达、扎努西,还有波兰斯基,从那以后,才知道还有一个导演可以把电影拍得像一首充满哲理和悲悯的诗。后来,戴锦华在上《影片分析》课的时候,说《情戒》她已经看了不下十遍了,她为其间那种无法言说的忧伤和诗情、为舒缓而优  相似文献   

8.
【题记】吾友陈山,北京电影学院治中国电影史之专家,上海人也。陈君每过沪,必拨冗寻访老上海电影遗址。吾之同事昔投陈君门下攻读硕士学位,言及导师首堂课携自绘“上海电影地图”张挂于黑板,指点经纬激情开讲,已成电影学院教坛之一景。初夏时节吾与陈君相逢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论坛,陈君拍吾双肩语重心长曰:“讲授中国电影史,应当开门办学,上海条件最好。”善哉此言!吾深有同感,遂以此篇小文回应,企与学会同仁共同拓展中国电影史之教育资源。今岁欣逢中国电影百年华诞,各地文化界筹划庆祝活动似乎想到同一个点子上:基于中国电影名人的籍贯,挖…  相似文献   

9.
陈静 《声屏世界》2014,(12):37-39
<正>从1905年《定军山》开始,华语电影已经走过百年历史。在这段时间里,电影虽然是一门新兴艺术,但在各门艺术已成熟的前提下,华语电影发展极为繁荣,使得中国电影人开始探索中国电影的发展之路。在华语电影走过萌芽、发展、高潮之时,我们更应该反思当下华语电影出现的各种现象,梳理当下华语电影的特征,为其发展总结经验教训。形式>内容(《小时代》《云水谣》)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中国电影诞生百年。中国的第一部电影是由当时梨园的伶界大王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那时的他,早已是梨园的泰斗级人物了,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到处洋溢着他的腔韵。他很自负,但也很踟躇,他不时会回忆起自己的义父、京剧的开山祖师程长庚。记得在程晚年,病得已经不轻,谭与另一位中年老生孙菊仙一道去程家里探病。程在当时的梨园,号称“大老板”,与他大体齐名的还有两位老生,  相似文献   

11.
抽签抽中一张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入场券的小刘开心之余,第一次遇到这样的"麻烦":买票付款天经地义,但他还必须提交一张自己的近期免冠照。这是为什么呢?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将是百年奥运第一次与人脸识别技术真  相似文献   

12.
万玛觉得北京的天地是何等的宽阔,他坚定地认为,这里才是自己发挥才华的地方;他不愿意将藏族生活神秘化,他试图用最日常的眼光去打量藏族文明万玛才旦,2004年底创办北京喜玛拉雅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其处女作《静静的嘛呢石》在2005年举行的中国电影百年庆典上,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  相似文献   

13.
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的一位法国游客进行了一场电影放映,这是电影第一次在中国出现。作为中国电影的发祥地,见证了中国电影的百年发展史,也成就了中国电影发展的繁盛时期,上海电影也成为中国电影发展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周瘦鹃作为中国早期电影评论家,他善于把握最新的都市动态,及时抓取上海市民文化的精髓,并且把自己的发现和感想积极实践到创作之中。他通过"影戏话"向读者和观众介绍了很多西方影片;另一方面,自己亲自投入"影戏小说"和电影剧本的创作,深入体会电影创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看板     
《中国新闻周刊》2011,(7):92-92
深津绘里获评日本最佳女演员 近日,有"日本奥斯卡奖"之称的第34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揭晓,主要奖项集中在《恶人》《告白》两部大热的电影上。《恶人》一片狂揽全部表演奖项,其中,女主角深津绘里获封影后。  相似文献   

15.
《网络传播》2005,(4):7-7
北京电影学院今年开设了网络游戏和文化经纪人专业。今年影视技术系动画专业的网络游戏方向共招生20人。据影视技术系主任张祥和老师介绍,网络游戏更重视技术层面,游戏设计偏重于情节的构思和游戏的服务,以设计制作为主。管理系今年开设文化经纪人专业,招生30人。管理系主任俞剑红表示,文化经纪人将设置有关文化产业、文化市场的课程,比如文化通论、文化战略管理、文化经济管理、运作策划等等。  相似文献   

16.
作为艺术,电视纪录片还能走多远刘敬东事物的发展总是在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中进行。当电影以自身百年的历程牢牢确立了“第八艺术”的地位之后,作为其发轫之物并同样走过百年的电影纪录片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电影艺术殿堂中不可缺少的一朵奇葩。而自三四十年代迅速崛起的...  相似文献   

17.
时光流逝,中国电影已经诞生百年,几经沉浮。而就在这一个世纪的风雨飘摇中,一批批的影院发展了起来,而如今这些老影院或改名、或搬迁,好多都已经不存在了,但它们带给我们的记忆却是永恒的,它们记录着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8.
正电影在中国最早出现是1896年,在上海徐园的一个茶楼里。那时的电影只是穿插在唱戏或是杂耍节目的间歇放映,也只是一些简短的黑白默片,但这些影戏毕竟已不同于唱戏等传统节目,必须处于黑暗之中才能显现光影,于是引起时人的好奇和惊讶,关注度一时兴起。随后,电影作为一种时尚开始在全国主要城市推广起来,北京作为重要的文化城市,自然紧跟时尚,在清末电影即落户北京,到民国时期取得重要发展,对社会进步及民众生活均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一、北京电影的发端电影进入北京,最早始于义和团运动爆发后外国人来北京拍摄记录影片。当时主要是日本、法国、美国三国  相似文献   

19.
时尚人物     
现年54岁的好莱坞女影星梅里尔·斯特里普将被授予美国电影学院终身成就奖,她将是第32位获此殊荣的影星。美国电影学院10月17日宣布了这一消息,并称赞她是“美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颁奖仪式将在明年6月举行。 梅尔·斯特里普曾主演过《猎鹿人》、《廊桥遗梦》、《弦动我心》等著名电影,12次获奥斯卡奖提名,并于1979年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升,中国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特别是2008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之后,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将目光与注意力投向这个让他们好奇的国家,这种注意力也体现在"电影"这种文化产品里。像《功夫梦》、《魔法师的学徒》等外国电影中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中国元素。本论文以电影《功夫梦》为例,细读这部电影里体现的中国元素,给出作者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