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常常在一些报道中看到“照章纳税”一词,其实,从法学角度看,“照章(或遵章)纳税”的提法不符合法律要求,不够妥当。 纳税在我国已是一种法律行为。《宪法》第五十六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显  相似文献   

2.
新闻与法     
《青年记者》2014,(1):60
传媒法学者魏永征教授认为,记者也是公民,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新闻采编工作属于职务行为,记者可以构成受贿罪的主体是确定无疑的。请看《又一类被告席上的记者》。应当如何看待谣言现象?在处理谣言问题时如何保障公民的表达自由?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邓学就此作了思考,请看《从打击谣言看言论自由及其限制》。  相似文献   

3.
法学文摘编辑的选稿应该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首先,在立法层面,立法需求产生之初,应当关注具有前瞻性的法学作品。当某一法学问题成为热点问题时,需要侧重关注综合性较强的权威作品。立法完成后,则需要关注宣传法律的作品。其次,在法律宣传层面,法学文摘编辑需要关注能够选择最佳切入点尤其是以被人忽略的法律知识的切入点来分析和解决某一类公共问题的文章。最后,法学文摘编辑还应努力研究法学实践问题,侧重选择一些为实现法治而不懈努力奋斗的法律一线从业者的优秀文章。  相似文献   

4.
沈彬 《青年记者》2016,(31):14-15
谈记者的法律素养,这个议题其实有些大.以我的观察,这个话题应该分两方面谈:一个法学意义上的法律素养,一个新闻学意义上的法律素养. 从前者来说,主要是新闻报道权与国家秘密之间,与公民的名誉权、隐私权之间,与企业的商誉之间的权利与权力、权利与权利的平衡,但主要是以新闻报道权(以公民知情权、监督权为基础)为“权利本位”的.就后者来说,更多探讨的是新闻报道的禁忌,更关注新闻报道本身是否侵害到他人私权利的问题,而且很多时候法律层面的解读和伦理规范、职业道德放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5.
怎样查找法律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案例是法律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学研究、教学和法制宣传中,人们经常要使用法律案例,因此,有必要了解其查找方法。法律案例种类繁多、形式各异,按法学分支学科划分,可分为宪法案例、行政法案例、民法案例、刑法案例、国际法案例等;按时间划分,可分为古代案例、近现代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的法学教育仍然是侧重于知识的讲解与传授,与法律职业没有形成良好的衔接,所培养的未来的法律职业工作者很难具备法律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试把能力与实践并重的双重培养模式,纳入法学本科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改革的范畴,将法律职业教育内容融入法学教育全过程,以不断提高法学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袁芳 《出版广角》2023,(8):76-80
法学学术期刊是开展法学学术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传播法律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是促进法学理论创新和推动国家法治进步的重要力量。《中国法律评论》是一本集思想性和策略性于一体的法学学术期刊。从《中国法律评论》多年的办刊经验可知,办好一本法学学术期刊需要清醒的政治意识、大格局的品牌意识、敏锐的策划意识、现代化的传播意识和专业优质的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8.
新闻报道权与其说是一个新闻学问题,不如说是一个法学问题。近年来,围绕新闻报道权产生的争议,也大多与法律问题有关,如维护媒体和记者新闻报道权的问题、新闻报道权与公民的其他权利如隐私权的关系问题。但从近年新闻工作的实际情况看,在新闻报道权上反映出来的问题远不只这些,许多情况下,新闻报道权除了与法律问题有关,还与政治、经济以及其他许多问题有关。这里关于新闻报道权的思考,主要不是从法律角度,虽然也不可能避开法律。  相似文献   

9.
4 日本法律类文献的检索、收集方法 4.1 日本法律类文献的概说及其内容 和其他学科的文献一样,日本法律类文献也分为法学图书和法学论文杂志。只不过法学论文杂志除了法学论文外,还包含个别的判例研究、判例分析、判例评论等实践法学的特征。因判例评论等实践法学的检索、收集方法已在第三部分中予以阐述,本节只对法学图书和论文的检索、收集方法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0.
谭雪春 《大观周刊》2012,(43):145-145
因为价值一直都是法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无论是何种法学派别,或是不同的部门法研究,都不可能回避价值问题。有因经济法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经济法的价值又不能离开对法的价值的宏观把握和认识,也不能忽视经济法在整体法律体系中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1.
在当下的法学研究以及法学教育中,传统法律的价值何在?也许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众所周知,"中国法制史"是我国法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但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趋势下,法史课程往往因其注重理论缺乏实用性而受到质疑.中国法制近代化以来,律令为主的法律体系被废止,西方的民事、刑事、行政法律被大规模移植."学习中国法制史有何用处?"在此背景下,面对这样的提问究竟当如何回答?诚然,有关法律史的知识是法律人必备的素养之一,然而制度毕竟是业已死亡的,不能在法庭上直接使用,也就是说,不是一种现实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不管是莘莘法律学子,还是法学名家,在撰写法学论文或论著时,难免不引用古今中外的法学资料(主要指法令、判例和法学论著等)。在检索、收集法学资料时,即使是母语类的古今法学资料,若没有掌握一定的技巧,也会出现一定的困难,对于外文类的法学资料的收集和引用,那就更不用说了。  相似文献   

13.
李媛媛 《出版参考》2014,(12):24-25
正法律类图书是图书市场上的一个重要门类。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法律类图书承担着深化法学理论研究、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理念的使命,其对各项具体法律制度的深层次阐释与剖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法律类图书编辑工作除了要遵循一般图书普遍遵循的规律外,由于其主要内容载体为法学理论、法律法规、法律制度,在严谨性、规范性上便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以下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一谈法律类图书编辑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两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采访权来源于言论自由,是知情权的具体化。如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采访权已经成为所有公民皆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宪法所规定的公民言论自由权的一种延伸。记者在享有法律赋予公民的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受到法律的约束和限制。这一观念正在新闻工作者的工作中发生着悄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网络语境下言论自由的保扩与限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进 《今传媒》2009,(6):79-80
言论自由是公民一项基本的政治权利 言论自由是公民表达自由的一部分,也是公民政治权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的实践当中,它和新闻传播活动密切相关.在西方法学理论和宪法学中,言论自由被看做公民最根本的、不可剥夺的一项权利,该权利也是其他自由权利的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近代法学的兴起与发展,是一个透过近代学术体制、教育系统和出版机制而展开的系统过程。而法学期刊作为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与媒介,作用不容低估。同时,近代中国的法律践行和法学教育等法律现代化进程,常常要由法学期刊来承载与融通;法学期刊的命运,又通常可以折射出近代中国立宪与法治的命运。对当时某一具有典型意义的法学权威期刊的透视,无疑是洞悉近代中国法制建设曲折历程的一个极佳角度。  相似文献   

17.
法治社会建构的过程中,公民生活安宁权的保护被提升到了更为重要的地位,一些法学学者提出将生活安宁权作为一项具体的人格权独立出来进行法律保护。而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媒体在倡导新闻自由和追求独家新闻的同时,也伴随着由于媒体的不当采访行为而产生侵犯公民生活安宁权的现象。本文基于对媒体侵犯公民生活安宁权相关案例的分析,对媒体的不当采访行为导致的对生活安宁权的侵犯进行研究分析,倡导对公民生活安宁权予以更多重视的同时,提升新闻媒体的职业道德水平,完善新闻法规,平衡新闻自由与公民权利保护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履行媒体服务公众的天职。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与法律.在现今社会是被提及较多的词汇.而新闻与法学的交叉也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在这里我们用法学的视角解析新闻中碰触法律之处,试图寻找另一个视角,跳出我国关于新闻立法的争论,得出一己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法学教育与司法职业之间存在必然的供需关系,而目前现状是法学教育与司法职业的供需矛盾突出,二者处于失衡状态。法学教材是法学院校学生学习法律的入门必备,司法职业培养目标与法学教材编写内容的不对等是当下法学教育中的突出问题。从法学教材的编写出版入手,改良法学教育,是实现其与司法职业之间最大均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实行舆论监督,固然要有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但重要的是得有法律的保证。领导的理解,群众的支持,无疑是实施舆论监督的有利条件。但是,舆论监督还不能完全寄希望于领导者个人的开明。有些领导可能在这个问题上开明,在另一个问题上不开明;在这个时候开明,另一个时候不开明。因此,只有把舆论监督置于法律保护之下,才不致于因为某个领导者注意力的转移或工作岗位的变更而使舆论监督中断。这项工作有两个方面,一是以法律保障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权,一是以法律防止滥用舆论监督权。我们都知道公民是个法律概念。法律保护公民所拥有的宪法规定的一切权利。确定公民概念,意味着少数或者说部分人的利益被承认,并受到法律保护,这对于建立民主制度,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