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空间由身体来赋予意义,空间从虚无到存在,依据身体来实现自身的意义。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让身体成为知觉主体,从而感知环绕身体的空间,定义空间并占领空间。而我们并不满足于现实空间,希望通过技术来建构各种各样的虚拟空间,电脑游戏里的空间就是代表之一。文章通过分析现实空间中的"空间感"从何而来,试图探寻虚拟现实技术是如何构建空间的,进而简略分析其与现实空间之间的边界问题和空间的自我繁殖属性。  相似文献   

2.
高校图书馆的学习共享空间(LC)为大学生提供了具有创新性和启发性的学习空间环境.相对于虚拟学习空间,以物理空间为主体的LC对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更为直接和细腻.因此,为了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高校图书馆LC应当构建布局更加人性化、倡导绿色生态、注重营造趣味性、具有灵活性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环境.另外,在LC中引入展览空间、功能性的色彩、多样化的家具设施、“动静结合”的声环境、复合化的空间分隔,这些都是高校图书馆LC设计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报道的空间要素包括事件空间、报道空间和心理空间。主持人或出镜记者对事件空间进行"聚焦",通过移情效应将自己的空间联觉传达到受众。媒介融合的技术偏向,将实现传受双方的"时空趋同"。  相似文献   

4.
刘彬彬 《大观周刊》2011,(47):90-90
文章通过对建筑室内空间的阐述,从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的规律等方面出发。论述建筑室内空间的意义和要求;论述建筑室内空间分隔的方法;论述光环境和材料对建筑室内空间分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与实践的现状,提出"主题空间"建设思路,结合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主题空间再造的两个案例,系统阐述两个主题空间建设的创意和实践,以期引起同行的关注和探讨,提供参考和借鉴并丰富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内涵。[方法/过程]通过对两个主题空间的创意背景、方案设计、建设内容的分析,论述两个主题空间的建设目标和使用成效。[结果/结论]提出高校图书馆宜建设主题空间,认为正确认知空间是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基础,主题创意先行为空间再造赋予灵魂是空间再造的前提,秉持"空间+"思维是创新空间服务和空间体验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公共图书馆应积极打造读者文化休闲空间,以"推广优质阅读"为己任满足公众的教育、信息、研究、文化和交往需求。以湖南图书馆为例,对读者进行随机访问,对知名品牌文化会所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公共图书馆读者文化休闲空间的打造。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书店是文化的窗口,也是一座城市的精神文化绿地.书店本身作为一个具体的物化空间,满足了所在城市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空间的需求,并与整个城市的风貌、气质融为一个整体.城市真正接纳了书店,书店也依托城市而大放光彩.本文以南京的先锋书店为例,引用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从空间建构与满足的视角分析实体书店与城市融合的必要性,借以回答实体书店如何才能更好地在都市中生存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孟君 《现代传播》2016,(4):81-86
乡村是中国电影史中可与城市相提并论的一种叙事空间类型。与城市电影一样,乡村电影的发展始终和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现实相呼应。通过对中国乡村电影的发展史及其空间叙事进行考察,发现中国乡村电影在空间图谱方面呈现出一个单峰波状图,在空间叙事方面则形成"农村"和"乡土"两种书写传统。  相似文献   

9.
吴志远 《当代传播》2021,(6):41-46,50
20世纪70年代以来,现代都市社会研究转向空间政治,尤其是城市空间中的空间正义问题.基于媒介化理论,本文分析了大众媒介对于城市空间正义的现代性意义,大众媒介通过议程设置突出空间占有、空间使用、空间消费、空间再造、空间抗争和空间想象这些元素,用具体的新闻报道、广告、舆论、艺术设计等内容,建构了城市空间正义的四道"媒介墙"的角色,即:区隔之"墙":建构城市空间所有权的正当性;监护之"墙":影响公共空间资源再分配的公平性;遮蔽之"墙":通过代言或标签化扭曲不同社群在城市空间中的平等性;想象之"墙":干预城市空间中异质空间的开放性.但大众媒介的资本属性和技术特征使其建构的城市空间正义具有局限性.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新技术对大众媒介形成了强烈的冲击,这也启示我们思考未来网络社会中空间正义的新命题.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5,(24):62-67
技术性观视在当代青年那里,体现为他们对城市空间的媒介把握,即青年自己创建的"第三空间"及其"空间生产"。当代青年对城市空间的在场欲望投向了新媒介技术所建构的媒介空间,空间场所与身份建构的关系被重置,特定空间在他们的技术性观视中被重新语境化。当代青年在"场景"中生产出有异于正常空间秩序的"他者",在技术观视中进行媒介想象。他们在这种重新语境化的空间中建构出他们的"空间‘他者’"媒介形象。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9,(3):62-69
《向往的生活》等乡村题材生活纪实型真人秀节目,将原本被边缘被忽视的"不可见的"小山村呈现在电视上,不同于都市空间也有异于真实乡村的媒介化乡村空间出现。它是地理空间加戏剧化想象的"异质性"空间,是被统治也反抗统治的空间。随着城市的扩张,"异质性"空间的开放性、边缘性和他者性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抵抗着都市文化霸权。但被资本裹挟的电视媒介,利用空间的意象生产、乡村空间商品化以及构建乡村空间城市符号展演场等手段,开启都市文化对乡村的收编。事实上,文化霸权通过"异质性"的媒介化乡村空间在具有共时性的社会空间中完成生产、利用和收编、融合的所有过程。最终,传统的农村空间结构、秩序、观念等被彻底改变,并纳入都市文化体系,成为受文化霸权支配的社会秩序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大学城,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讲,是"有名无实"的社会空间。很多大学生在大学城时间只有短短几年,认为自己只是匆匆过客,边缘意识强,更没有规划过如何运用主体性建构,参与社会交往,改造其生存的社会空间。国内对于"大学生社团"研究中,"社团的建设、管理和发展"是主要的研究思路;还有"社团对于大学生心理和校园文化传播的影响"以及"社团参与度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联"等方面。而从马克思主义批判角度,将大学生社团和空间的表征和实践结合起来分析,相关研究寥寥无几。论文将以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为基础,以"南京仙林大学城"为研究个案,并放眼整个社会生态环境,将大学城社区传播从话语实践、空间生产角度来研究,试图探寻社区传播中大学生参与空间生产的实践方式,通过"社团"这一载体分析大学生如何建构"空间表征",激发大学生群体的"主体意识"。文章创新提出了大学生通过社团空间实践,并透过日常生活的"表征空间",进一步给予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一条实践之路。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6,(12)
实时传播技术让"用时间消灭空间"已然成为传播学的"一个信条","时间完胜空间"的背后反映出传播技术演化过程中时间逻辑的胜出。然而,从空间的视角考察,实时传播技术消灭的恰是"时间"自身,"空间"不仅没有没消灭,反而更加凸显。本文从传播学对传播技术演化时间逻辑的"偏好"、"空间"维度审视传播技术演化的正当性、传播技术演化史中媒介对空间的依赖、实时传播技术与"空间"维度的"复活"等四方面分析了传播技术演化空间维度的正当性与必要性,为全面、客观地认识传播技术的发展演化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
张家翰  朱丹红 《东南传播》2021,(10):141-144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正确的发展方案,如何更好地宣传"一带一路"倡议,成为相关纪录片创作的重要问题,央视纪录片《一带一路》以独特的空间叙事手法,获得良好的口碑.以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辩证法"为视角,从物理空间、精神空间、社会空间三方面,分析《一带一路》中的空间叙事思路及其深层内涵.研究得出《一带一路》所用的空间并置的叙事手法以及"一体三面"的空间叙事逻辑,以期对未来"一带一路"对外传播领域中,空间线索下纪录片的创作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公共图书馆要想不在历史的长河中湮没,就必须从自身开始改变,从"第三文化空间"的角度,努力打造出公共图书馆的自身特色和独有魅力。本文通过对老工业城市抚顺市的公共图书馆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打造"第三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新闻媒体因为生存、发展的需要对受众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每家媒体都力图最大限度地争取到稳定受众,创造传播的力量,实现其影响力。本文就此从受众心理的角度,对产生于内心的"新闻空间"进行了层层剖析,大致区分为情绪空间、共鸣空间、舆论空间、思想空间及审美空间。明确这些空间层次,有助于传者按照新闻价值规律进行适度报道,从而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树立良好的媒体形象。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空间服务探索和实践随着空间改造应运而生。目前,空间服务已成为大学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国外15个国家50所一流大学图书馆的空间服务调查,归纳六大类空间功能和服务内容,包括公共学习空间、创意学习空间、研究支持空间、文化活动空间、休闲空间和个性化服务空间,并从空间布局、设施设备、服务内容、管理保障4个方面结合案例展开详细阐释。研究发现:50所国外一流大学图书馆空间服务整体呈现空间布局多样、设施设备专业、空间服务精准、管理保障完善的特点,空间服务以满足各类大学用户需求为目标,体现出独有的服务价值。最后,文章从深化服务、技术引领、拓展外延3个视角5个方面为国内大学图书馆空间服务创新提出启示和建议,积极推动空间服务实践的探索创新。  相似文献   

18.
信息共享空间为图书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空间共用、资源共用"的"一站式"服务理念。通过对信息共享空间内涵,以及信息共享空间的实体层、虚拟层和支持层3个层次要素的分析,就信息共享空间在高校图书馆的构建及实施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博物馆展览空间的形式设计是展览得以呈现的重要环节,每个展览都需要设计者为其量身打造展览环境,突出展览主旨,并赋予展览空间一定的艺术性,避免出现主题不明确、缺乏个性的空间形式。展览空间形式设计首先以展览大纲框架为依据,结合建筑结构来组织空间序列;尔后通过对各单元章节的解读、展品元素的提炼来确定空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基调,并结合材料质感和技术手段完善展览空间主题性与艺术性的塑造。本文结合中国国家博物馆"秦汉文明"展的形式设计思路,通过对空间分隔、色调搭配、纹样装饰、材料应用以及技术呈现等设计要素进行具体分析,总结如何打造主题鲜明且兼具艺术特色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空间的新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空间包括物理空间和数字化空间.对物理空间要充分利用,全面改进服务工作,在"藏、查、借、阅"一体化中实行动态典藏机制,实现一馆多能;对数字化空间要实现共享.大学图书馆还要把物理空间和数字化空间等综合利用,建设信息共享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