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金英 《今传媒》2024,(2):112-115
网络问政平台作为网民与政府对话的新模式以及参政议政的新形式,成为网民喜闻乐见的反映诉求的途径之一。本文对网络问政研究进行了述评,对网民诉求话语语用身份建构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分析网络问政实例,提出网民应在反映诉求时建构有效话语策略、选择合理语用身份,从而有效提高问政的成功率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最新统计,截至2006年6月30日,中国互联网络网民数达到1.23亿,较去年同期增长19.4%。本文透过我国网民数增加的现象,分析了网民获取信息的途径,认为互联网已成为网民的第一信息来源,互联网的媒体地位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上的网民情绪是社会舆论的风向标,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本文从网民情绪和网络舆论的概念入手,阐述网民情绪的形成机制,浅析网民情绪与网络舆论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网民情绪对网络舆论的影响,分别是增加网络舆论的煽动性和感染力、提高网络舆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加速网络舆论的生成和衰退。  相似文献   

4.
潘彤 《今传媒》2016,(4):30-31
网络的迅速发展和网民数量的激增促进了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相应的社会问题,网民媒介素养的问题成为讨论焦点.文章充分肯定网络时代网民媒介素养的提升,并运用"靶子论""议程设置""意见领袖"等传播学经典理论深入剖析网民媒介素养提升的表现以及在网络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网民从自身的角度提高媒介素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网民心态和舆论风向转变——以雅安地震救援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沛 《新闻前哨》2013,(11):48-49
雅安地震后的网络舆情生态中,一大重要特点就是12小时后网民心态的转向.这在网民对政府行为、部队反应、慈善机构、媒体报道等各个方面都有明显体现、网民心态转变的原因,在于负面信息过载、传播变异冲击、观点分化互激、网络钧沉施压、救灾效能不足等原因。由此带来的舆论风向突变,给社会管理者带来了挑战.有效应对需要做到如下几点:把握舆情变动规律。关注网民心态变化;加强权成信息发布,牢牢掌握话语权:统一宣传口径,及时回应关切;优化救灾组织工作.提高救援专业性;积极表现化危为机,争取赢得网民谅解。  相似文献   

6.
浅谈网络舆论的双面性和社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朝颖 《今传媒》2009,(9):84-85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舆论监督的本位回归,网民就成了舆论监督的主体之一,但是在网络舆论监督中却出现了角色错位、越位等现象,因此网民应该树立其舆论监督的角色理念,明确角色的定位,提高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7.
孙龙飞 《新闻世界》2014,(9):139-140
在之前的很长时间里,玉林的"狗肉节"并不被外界所知。然而,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对"狗肉节"的声讨中,新媒体平台对舆论的产生和发酵产生了重要影响,反观当下,多数网民在网络这一新媒体环境中的媒介素养却有待提高。本文以玉林"狗肉节"事件在网络中的舆论传播为研究对象,分析网民在其中的媒介表现,并对如何提高网民的新媒介素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网络问政是政府和公众通过网络平台形成特定互动关系的政治沟通过程。为考察这种政治沟通新方式的传播效果,对国内媒体网络问政平台的留言量、回复率、回复质量等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大多数媒体网络问政平台在整体效果上处于"很差"到"一般"的状况;在性质类型上以民生服务型为主流,民主参政型相对缺乏;在互动参与上,网民与政府、网民与网民、网民与意见领袖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屏蔽效应"。提高网络问政效果需要包括政府、媒体、网民等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合力。  相似文献   

9.
刘庆祝 《大观周刊》2011,(46):24-24
网民监督政府是一种新的公民监督形式,其实质就是公民通过网络这一媒介对政府进行监督。当前,网民通过网络蓝督政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网民监督政府的立法体系不健全,政府构建网民监督政府的平台不积设,网民构成不均衡,网络运营商社会责任感不强,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网民监督政府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找出相应对策,以便实观网民对政府的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10.
话语的政治:网民舆论监督的实践、逻辑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一些典型的网民监督事件进行个案分析,探讨了网民舆论监督与传统媒体、知识精英的互动模式。我们认为,网民舆论监督的成功离不开传统媒体和知识精英力量的积极介入,多元的互动才是网民舆论监督成功的关键因素。网民监督的成功个案带有很多的偶然性,并不具有可复制性,也不能被常态化。从公民权利的角度来讲,网民只是基于网络技术中介的公民,因此网民的话语表达也同样要受到现实的法律和伦理约束。  相似文献   

11.
信息集萃     
国内动态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在2010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月27日来到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访谈间,同海内外网民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在线交流,坦诚回答网民们提出的24个问题,以真心真情真意回应网民关切,感动了亿万网民,传递了中国网络问政新风。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技术已深入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道德建设成为新媒体技术下,网络建设的工作重点.本文着重分析了新媒体事件中网民认知偏差现象的成因,并积极探索了相关应对策略,以提高网民的网络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了第十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互联网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影响最广、增长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产业之一,正在以超出人们想象的深度和广度迅速地发展。本次分析报告的内容包括中国互联网宏观概况、网民的结构特征、网民的上网途径、网民的上网行为、非网民状况、网民和非网民对互联网的看法等几个部分。从宏观的角度看,各数据基本上都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网民数、上网计算机数分别达到了7950万、3089万;CN下注册的域名数、网站数分别达到了34万、59.6万…  相似文献   

14.
廖建国 《新闻界》2013,(15):45-49
众声喧哗的网络打破了传统媒介叙事文本的内部结构一致性,存有差异甚至相互冲突的多个事实复写文本增加了网民的信息来源,扩展了网民的信息视界。这种多文本性特征激发了网民符号解读的主动性,有助于网民完成自我启蒙,提升自我信息获取、解读、反思等能力;但同时,也增加了网民信息处理的负担,导致信息异化,削弱建构生存意义系统的信心,增强生存焦虑感,甚至极化现代个体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2009年对上海市城市居民所展开的问卷调查数据(n=2,910),比较网民和非网民之间的(1)人口和社会地位特征,(2)媒介使用频率和时间,以及(3)对媒体表现的评价.这项研究涉及"数码沟"、媒体间的竞争或补充关系、媒体评价等理论问题,并从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这个角度探讨这些问题.结果显示,网民比非网民拥有更多的经济和教育资源,也更年轻;网民与非网民收看电视时间相当,但网民比非网民使用其它传统媒体的频率和时间都高于非网民;网民与非网民对媒体的评价都倾向正面,但网民对网络的评价比非网民更高;网民对网络论坛或博客在体现民众利益和表达民众心声这两方面的评价高于他们对传统媒体在相同方面的评价.这些结果说明,一方面,网络媒体资源的分布体现了社会经济不平等的结构性特征:另一方面,网络媒体的普及也丰富了人们的媒介储备(media repertoire),并通过人们的使用经验而影响他们在评价媒体时所考虑的要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研究网络网民评论对新闻严肃性的影响,采用文本分析法、案例研究法,以新浪微博为例进行研究并对网民评论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对网络网民评论的特点、机制进行研究,研究了网民的特点如本身的多样性、娱乐性等问题,对网络评论的特点和影响进行探讨,并分析网民评论对新闻严肃性是怎样实行消解以及消解的后果和对此问题的反思,以及新媒体语境下如何更合理地建造网民评论机制。  相似文献   

17.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互联网对网民心理产生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通过对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发现,互联网对网民的心理影响可以归结为“正面情绪”、“负面情绪”和“现实活动”三个因子;网民对网络的使用有助于其提高正面情绪,改善负面情绪,但也抑制他们对现实活动的参与。此外,互联网对网民的影响还受到性别、年龄、学历、婚姻、职业、收入和居住地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网络社区在中国历经10余年的发展,拥有了非常庞大的用户群体。其开放性、互动性和共享性深得广大网民的喜爱,逐渐成为网民表达思想、展示自我、获取信息、与其他网民互动互通以及建  相似文献   

19.
宋光亚 《青年记者》2016,(27):102-103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媒体影响到底如何
  据CNNIC统计,截至2016年6月,中国的网民规模达到7.10亿,2016年上半年新增网民2132万,增长率为3.1%。与2015年底相比,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提高了1.3个百分点,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另外,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56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92.5%,仅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比达到24.5%,网民上网设备进一步向移动端集中,手机上网主导地位强化。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移动互联网正在逐步渗入用户各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手机上网率也呈现出几何式增长。  相似文献   

20.
网民议程设置对媒介话语权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网民规模雄居世界首位、互联网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舆论已经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实质性影响。网民议程设置正在重构传统意义的大众媒介话语权。当网民议程设置成为一种现象后,媒介话语就变成了权利与义务统一。充分认识网民议程设置对媒介话语权的重构,是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的基础,关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