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网络信息环境中,匿名制酿成的网络谩骂、网络谣言、网络欺诈和人身攻击,造成无数媒体伤害,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屡受其戮.现在不是讨论要不要网络实名制的问题,而是商讨在具备条件的网络领域如何强制推行实名制,切实保护公民的正当言论自由.现在也不是什么人愿意不愿意实行实名制的问题,而是滥用话语权设伏的网络"炮烙",激起无数网民的愤慨,强烈要求立即建立实名制.在不涉及个人名誉权和隐私权的网络表达领域,网络实名制则应有宽容性——可实名也可不实名,也可后台实名但前台匿名.  相似文献   

2.
朱巍 《中国广播》2013,(2):53-55
网络实名制面临着很多争议和疑惑,随着微博实名制从筹备走向正式实施,网络实名制又一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我国的网络实名制遵循“前台自愿、后台实名”的原则,在不消除网络昵称的前提下,仅在注册阶段施行实名注册信息。从网络实名制与隐私保护的关系分析,实名制并不会侵犯公民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3.
对“网络实名制”的文化传播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仔锋 《新闻窗》2007,(1):82-83
网络实名制,就是网民们使用网络服务如博客、BBS讨论、电子购物、网络游戏等时,要进行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登记与验证,以加强网络管理。目前,韩国已实行了实名制,中国也开始拟实施—2006年10月,中国互联网协会拟召开会议讨论在中国实行博客实名制。中国互联网协会是一个半官方组织,第一次就实名制召开会议,9名缺席,多数(网络精英)没有到场,“博客实名制”遭遇阻力。  相似文献   

4.
4月18日起,新浪、百度、搜狐等20家网络直播平台正式实施主播实名认证,同时承诺不为18岁以下主播提供注册通道.在此之前,文化部将斗鱼、YY等19家网络直播平台列入查处名单.(中国新闻网,4月18日) 主播实名制、加强内容的审核,网络直播平台迈出了自我净化的第一步.不过,主播实名也不是万能神药,对于一些人来说,实名也无所谓,她们更在意的是金钱.毋庸讳言,目前的网络直播最吸睛、最捞金的部分,就是“激进表演”.这也造成网络直播的内容陷入低俗化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5.
赵月 《新闻世界》2010,(6):173-174
网络实名制这些年来一直是被关注的焦点,且在业界尚无明确的界定。本文将实名网络分为两类,并以人人网为例,对第二类实名制网络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不足,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2011年年底,北京市出台了《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明确要求微博用户后台实名.微博实名制是网络实名制的尝试.加强言论的自律性,防止匿名传谣育,网络实名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7.
庹继光 《新闻界》2014,(1):59-62
网络信息保护条例推行实名制,是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的重要举措,对于网络反腐信息发布者是一项义务,但实名制的施行也使得实名开展的网络反腐转化为公民的重要政治权利,成为他们行使监督权,批评、控告权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公众实名网络反腐可能导致的打击报复问题,我国现有法律已经形成了保障体系,严格执行相关法律规范,便无须担心实名制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自2003年开始,中国尝试在互联网治理中引入网络实名制,在此过程中,作为规制主体(政府)与客体(网民)的中介,各类具有法团性质的社会组织纷纷与主流政治合意,将实名推进到Web2.0时代.以法团主义作为分析框架,本研究发现政府通过对社会组织的收编实现了对实名制的有效推动和网民网络行为的规范,而网民也通过与部分社会组织的共谋进行分散而消极的抵制,从而构成了中国互联网领域不同行为体的多方博弈.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在快速、全面、无情地实名化,但隐私保护重官轻民,防止商业和公权机关滥用个人信息刻不容缓。你是透明人2010年广州亚运会,菜刀实名制已在广州开始试行。市民购买菜刀、大型水果刀等刀具时,必须在一份广州市刀具销售情况登记表上,登记姓名、地址、身份证号、购买刀具的种类、数量以及用途等资料。此前的7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实施网店实名制;8月1日,文化部颁布用以规范网游实名制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9月1日,手机实名制启动。按照工信部要求,凡购买预付费手机卡的用户,必须提供真实的身份证件,由运营商存人系统留档。此前的非实名制用户将被要求补登个人信息,到2012年将全部完成手机实名登记。  相似文献   

10.
版主实名制是继博客实名制、QQ群管理员实名制、高校BBS实名制后推出的又一实名制。早在2007年,有关部门就将北京、广东等5省市作为推行网站备案核查的试点,要求版主实名备案;艳照门事件成为推动实行版主实名制的加速器。有关部门希望通过对版主、吧主和网上主持人等网络管理人进行实名制注册管理,改变以往监管不到位的局面,从而净化网络。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拥有近6亿网民、3亿微博用户的网络大国,中央或地方政府任何一个针对互联网的管理政策均会引起不同震级的舆论反应.微博实名制传闻多时,如今,悬念终于揭开,此前那些复杂的联想立马就云开雾散.事实其实很简单:去年12月16日,北京市出台《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注册微博客账号要用真实身份信息(后台信息而非前台公开)、否则只能浏览不能发言.紧接着,广州、深圳、上海也开始实施微博实名认证制.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一个个攻克下来了,其他城市更不在话下.生活永远比戏剧精彩.没想到,2011年的压轴戏竟是微博实名制!  相似文献   

12.
李旦  谢广岭 《青年记者》2012,(17):62-63
2012年3月16日,新浪、腾讯、搜狐与网易四大门户网站开始实行“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微博实名认证政策.未进行真实身份认证的微博用户,将不能发布及互转信息.微博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承担着监督环境、协调社会及娱乐教化的重要职能,而实名制的实施正在冲击微博畅所欲言式的“共景监狱”结构,遭受监视、戴着镣铐交流的“全景监狱”结构或将逆转.  相似文献   

13.
《军事记者》2012,(6):62-62
堵力在2012年第1期《青年记者》中刊文阐述,2011年年底,北京市出台了《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明确要求微博用户后台实名。微博实名制是网络实名制的尝试。加强言论的自律性,防止匿名传谣言,网络实名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4.
付垚 《新闻世界》2009,(7):157-158
2009年5月1日,杭州市正式颁布实施《杭州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实行网络实名制,从而引发各方对网络实名制的讨论。本文通过对这一事件的简析,回顾我国和其他国家网络实名制的历史进程,分析网络实名制的益处和可能出现的弊端,对我国网络实名制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0月2日,韩国著名艺人崔真实自杀,随后中韩两国的互联网给予了广泛关注,记者google了一下,不到20天,中文报道就超过了90多万条,内容除了报道崔真实的死因以外,讨论话题的重点是网络实名制。仔细阅读了一些网文,如《崔真实自杀促韩扩大网络实名制实施》《网络暴力致崔真实自杀韩国拟立法推网络实名制》《崔真实自杀强化韩网络实名制立法》《崔真实之死与网络实名制》  相似文献   

16.
网络实名自提出就引来颇多争议,它是指网民采用真实姓名注册认证,再用笔名或真实姓名在网上发表言论、参与网络活动。从2002年李希光的“中国人大应该禁止任何人网上匿名”,到2005年“中国是否需要实名制”大讨论。从网络管理者和文明网络构建的角度看,实名制能有效限制网络虚假有害信息的肆意传播,最大限度提升网络道德水平,减少利用互联网进行违法犯罪行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朱立立 《青年记者》2012,(18):105-106
韩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全面实行网络实名制的国家,韩国政府从2002年起推动实施网络实名制,2007年7月开始,每天访问人数超过30万的35家主要网站要求网民用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注册并通过验证后,才能在各网站上写帖子和跟帖.但是2011年12月29日,韩国广播通信委员会向总统李明博提交报告,准备全面限制收集和使用“居民登录证”(身份证)号码.韩国媒体称,韩国将从2012年起逐步取消网络实名制,以防止个人信息的泄露.  相似文献   

18.
许蕾  尚勤 《东南传播》2012,(6):36-37
微博的出现为传者和受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信息发布平台和交流平台,然而,微博迅速发展的背后却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为了规范网络信息传播,微博实名制从去年实名注册开始逐步走向了全部微博用户的实名制。微博实名制作为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的一种手段,对于我国网络新闻业的规范及网络新闻的自由产生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结合微博实名制的利弊分析,论述了微博实名制对网络新闻业的自由和规范产生的影响,并由此透视我国网络新闻业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信息产业部近日发布将在年内推行“阳光绿色网络工程”的消息。这是一项包括推行手机实名制度在内的一系列规范电子信息服务的工程。实际上,手机实名制的设想几年前就已提出,几经周折,但始终未能实现,如今,信息产业部强调将在年内推行此项制度。手机号进入“实名时代”,将成为和个人储蓄实名制度并行的行业规范。“手机实名制”,规范地说是手机号码用户的实名登记管理制度,即申请移动业务(包括小灵通)时,用户必须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运营商对证件严格核验并进行登记管理的制度。手机号实行实名登记在上海不是新鲜事。从去年9月1日起,上海市…  相似文献   

20.
黄冬  汪晓程 《东南传播》2010,(9):105-106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逐步普及,诸如网络犯罪等网络弊端开始浮出水面,为了解决此类问题,社会对网络实名制的讨论日益升温,希望以此作为解决网络问题的路径。然而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网络实名制并非放之四海皆准,本文从中国国情和人文的角度,探讨了实名制在中国推行的可行性以及可能产生的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