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杨彬 《新闻记者》2003,(11):17-18
所谓社论版,是欧美一些大报专为刊发社论而开辟的版面。这些版面专门用来刊登社论及其他新闻评论,不作他用。在我国报刊发展史上,至今尚未出现欧美报纸开设的那种典型的社论版。但种种迹象表明,随着我国报业以及新闻评论实践的发展,社论版有望在我国报纸上出现。社论版最早出现于美国。与我国传统报刊一般一天只刊发一篇社论不同,欧美的一些报纸每天都刊发三四篇甚至四五篇社论。大报的社论每篇约500字,小报的每篇300字左右。遇有重大新闻事件,无论是大报还是小报,大都会集中发表一两篇较长的社论,再辅以两三篇较短的社论文章。这样多的社论…  相似文献   

2.
评论理论中心自报纸改版以来,大家积极投入到这项涉及到每个人的工作中来,把报纸做好当成自己的事业和饭碗。目前,中心主要工作是三大块:一是本报评论员文章,也就是所谓的大评论。二是群众性言论。三是"理论前沿"版块的策划、编辑工作,主要是"理论"和"论丛"两个专刊。倾心打造,精心经营,拓展和强化评论宣传的影响力每遇国家有大事,省委、省政府有重大部署,我们都在第一时间撰发出社论或评论员文章。半年来,共发评论员和社论60余篇。《春天播种惜时如金》,是今年上班后第一天刊发的社论。文章仿如早春激昂的号角,得到省委主要领导充分肯定。它创造性地传递了省委声音,动员全省人民迅即投入工作状态、投身跨越式发展,不失时机地发挥了评论的引导和先导作用,在荆楚大地引起强烈反响。"凝铸发展文化"系列评论12篇。  相似文献   

3.
社论应慎重     
某晚报自去年创刊以来,在头版位置上,几乎天天刊发一篇社论,看似重视、加强了评论工作,实则冲淡、削弱了评论的功能。 众所周知,社论是代表编辑部就某些重大事件、重大问题、重大典型发表的权威性评论。党报的社论同时代表同级党委的意见,直接传达党委的声音,它是新闻评论中最重要的体裁。但纵观该晚报所刊发的社论,多是一些短评或未署名的小言论,大都不具备社论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是报纸的灵魂。这话点出了评论在报纸上的重要地位,的确不是夸大之辞。历来报纸的评论,如社论、评论员文章等重要评论,总是被看作代表着报纸的主张和倾向。因此,无论是哪个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报纸,没有不重视评论的。 系列评论是评论的有机整合。在内容上,每篇评论在系列评论中心主题的统帅下,围绕一个分主题而展开。在容量上,每组系列评论起码要有两篇评论,有的多达一二十篇评论。在难度上,组织系列评论要比安排单个评论难得多,特别是确立分主题很不容易。 为什么要组写系列评论呢? 一是有利于对重大问题、重…  相似文献   

5.
系列评论是报纸言论文章的一个分类,是对重大问题论述时分篇连续阐明的一种常用文体,运用系列言论阐释重大政策、宣传重要典型、推动重点工作,往往会取得比较满意的宣传效果,回顾这几年系列评论策划、写作的一些体会,我认为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评论员文章针对社会发展中既重大又较具体的现实问题,代表编辑部或同级党委发表评论。其规格介乎于社论与短评之间,形式也比较活泼,既可以以独立形式发表,又可以依托有关典型或配合重要报道而刊发;既可以单独成篇,又  相似文献   

7.
从2003年4月中旬至6月初,在一个多月抗击非典的日子里,人民日报充分发挥评论优势,连续发表了两篇任仲平文章、两篇社论、16篇评论员文章、28篇人民论坛、24篇今日谈。这些评论,紧密配合党中央、国务院防治非典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紧随抗击非典斗争的形势发展和疫情变化,把握大局,导向正确,筹划周密,推进有  相似文献   

8.
拜读2006年7月8日河北日报一版"燕赵论坛"刊发的署名评论--《北方郭木匠与南方高师傅》(以下简称《北》文),共鸣顿生,似乎这也是自己许久想发的感慨.文章通过郭木匠与高师傅在劳动态度、劳动行为、劳动成果等方面的比较,很自然地推及到南北方人的思想差异,观念分歧,其中优劣一目了然.此处很快被中宣部阅评,正说明了这是一篇亲和力、感染力、说服力和社会效果都很好的评论文章.  相似文献   

9.
这里探讨的,非泛指一切新闻评论之写作技法。但也并非仅指为数甚少的一两个新闻评论品种.而是除了社论、评论员文章和一些重大而严肃的命题评论之外的,大多数评论都可以尝试运用或多或少的杂文写作技法。尤其是各版开辟的专栏言论,更是大可一试。  相似文献   

10.
天津日报从2月10日至23日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和中心工作,结合天津实际情况,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为主题,连续发表了社论和评论员文章达11篇之多。社论和评论从不同的侧面阐述了党的基本路线,强调必须从天津的实际出发,加大改革分量。该报2月10日发表的题为《解放思想大胆实践》的社论,是系列评论的首篇。社论一开始就阐明了天津市1992年工作基本方针是“解放思想、大胆实  相似文献   

11.
第22届中国新闻奖的特等奖给了《人民日报》2011年6月27日的评论文章《选择,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作为一篇新闻评论,能获得新闻最高奖的特别奖,除了主题重大之外,该评论的创新写法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重读这篇获奖评论,深深地被其选题角度之精准、立论论证之缜密、语言文字之精美所折服。  相似文献   

12.
黄保才 《新闻实践》2008,(12):34-36
评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今信息化时代,都市类报纸、网络评论大行其道,相形之下,一些城市党报评论显得有些滞后,通常停留在这样一种情形:围绕某个节日或当地重大活动,偶尔发一篇社论,或者根据当地中心工作需要间断性地发一些“本报评论员”文章。这些评论在传递政策意图,指导工作固然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十八大开幕后,到2012年12月26日,钱江晚报评论版刊发了有关十/\大及十八大后一系列高层动态的评论文章共20篇,本报评论员撰写19篇,只有一篇出自特约评论员之手。无一篇转载自其他媒体。大部分都市报的评论版,平时的时评文章,基本上都是“一事一议”式的,题材的重要性与涵盖面,都不可能与十八大同日而语。钱江晚报是第一次以这样的力度与密度参与重大事件评论,也远远超过同城其他纸质媒体,在国内都市类报纸当中也是不多的。数量的意义是有限的。作为钱江晚报新闻评论员,参与了十八大评论写作和编辑的全过程,最突出的体会是:如何在重大事件报道中提升、体现评论自觉。  相似文献   

14.
世纪交替,历史的脚步显得更加匆匆。站在新世纪门槛,回眸一望去年的《人民日报》,许多重大报道振奋人心,催人奋进,汇合成我国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时代强音。《人民日报》关于西部大开发的系列评论,无疑是这些“时代强音”里的一组高亢嘹亮的音符。去年,《人民日报》从1月24日至5月4日,在短短3个月时间里,集中发表了关于西部大开发的社论1篇,评论员文章10篇。这些评论把握大局,重点突出,及时传达中央精神,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达到了高出一筹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新闻评论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等,它是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的总称。如果说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那么新闻评论则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新闻评论作为一种传达媒体意见的一种方式,它代表了媒介的态度、水平和风格。那么,如何写出好的的评论作品,发挥其深化认识、匡正时弊、引导舆论的作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评论写作的立论方法指作者在新闻评论写作中分析、评价对象,进行思考、判断,提出见解与意见,形成立论思想的原则和方法。它最终实现在作品上,体现为作品立论思想的特征。所以,通过对一定数量作品之立论思想的特征的分析,可以透视其写作的立论方法。本文选取获第16届中国新闻奖和获第90届普利策新闻奖的报纸评论作品为分析、比较的基本资料。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分别是中美两国最高新闻奖,其获奖的报纸评论作品能反映出两国新闻评论的主流面貌,表现出其各自基本的写作方法。本次所选取的均为2005年的作品。该年中美两国没有大的突变事件,两国的新闻评论写作都在常态下进行,能表现出它们一贯的特点。获中国新闻奖的报纸评论作品有社论、评论员文章、专栏言论、副刊言论,共21篇;获普利策新闻奖的评论作品为社论写作、评论、文艺批评,凡30篇。两国作品的体裁样式接近,可比性较大。就实际而言,新闻评论作品立论思想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表达立论思想的核心范畴的特征、评价对象的尺度、立论的态度取向几个方面,它们分别标示思考的张力地带、先在的主观操持和写作旨趣及风格。这几个方面,是本文分析、比较的基本项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赵允芳 《新闻通讯》2013,(12):49-51
近一个时期,可能没有哪一家报纸像《环球时报》这样重视社论——几乎每天都刊发社论,有时甚至刊发多篇社论;可能也没有哪一家报纸像《环球时报》这样,其社论、评论文章能够引发如此之多的关注和评议。而无论批评或褒扬,我们都应该首先看到其最为重要也殊为可贵的一点——  相似文献   

18.
经济评论比较难写。为什么?一、很多经济理论、经济政策问题广大读者不熟悉。二、经济评论容易失之于枯燥。能够把一篇经济评论写得使广大读者都能读懂,而且读得比较有兴味,确非易事。1957年4月11日人民日报社论《少花钱多办事是可能的——谈我国基本建设的初步经验》,基本上做到了既使读者能读懂,又使读者能读得有兴趣,是一篇比较好的经济评论,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是一篇及时传播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经验的社论,同时也是及时传达党和政府新的重要的方针政策的社论,它寓传达方针政策于传播实际经验之中。  相似文献   

19.
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吉林日报》2001年11月15日上的《干净干事出活》一稿,被评为三等奖。这是一篇评论员文章(作者为毕政)。“评论员文章”是报纸、杂志、通讯社、电台、电视台的编辑部以评论员署名,就某一问题发表意见的文章。规格低于社论,为目前我国新闻媒介常用评论形式,其所表达的基本观点和主张,虽然不能视为完全代表编辑部,但在通常情况下,都是得到编辑部同意的。评论员文章既有一定的“官方色彩”,又可以有个人的风格。它的选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广播评论曾在较长一个时期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多是以播送报刊评论为主。所播的又多是社论、评论员文章这样庄重的文体。报刊评论架式大,居高临下。加上播音员那激昂的语调,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硬梆梆的。其实。广播是听的艺术,要讲究传播的方式和态度,采取平等的、亲切的态度讲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