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4年秋,川籍画家张善与其弟张大千联合在北平举办画展。善先生展品中有一力作:一幅丈二巨虎,名《黄山神虎》,吸引了参观者的注意。当时,任29军军长兼军委会北平分会委员和察哈尔省主席的宋哲元将军也参观了画展。他看到张善的《黄山神虎》顿觉眼前一亮,赞不绝口,观赏良久,不忍离去。副军长秦德纯、总参议肖振瀛等人看出他有买下此画的意思,遂向主持画展的人提出:宋将军打算买下此画。主持画展者不敢作主,一再表示:《黄山神虎》已标明了是非卖品,是否请宋将军另选一幅虎画,别说买,就是相赠也无妨。但宋哲元将军却偏偏最看重这幅《黄山神虎…  相似文献   

2.
《板桥家书》中有一封《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据《年表》,此书写于乾隆十四年已巳。信后附录了4首五言短诗,板桥叮嘱弟弟教儿子学习歌唱,其诗云:  相似文献   

3.
上图藏《梁节庵诗稿》稿本,不分卷,极可能为梁鼎芬之弟梁鼎蕃所抄写。收有诗作四十二首,其中《天寒一首》重出,有《节庵先生遗诗》未收之作。书衣有陈蒙庵跋,略可知此书流转过程。书中除梁鼎芬本人校改外,尚有陈三立评点、沈泽棠识语,而陈评未见刊载。  相似文献   

4.
敦煌写卷S6537正面为佛经注解《金刚暎》,其文首尾俱残,存933行,行25字,共2.3万余字。背面杂录各类文书,其具体内容依次为《养男契》、《放妻书》、《家童再宜放书》、《遗书》、《兄弟分家契》、《社条》、《遗书》、《放妻书》、《社条》、《诸杂要录字》、《阿郎放奴婢书》、《太子修道赞文》、《词卷》、《大唐新定吉凶书仪》并序(未完)。其中,词卷依次抄录了《龙州词》、《水调  相似文献   

5.
“腹稿”一词,《现代汉语词典》释为:“已经想好但还没写出的文稿。”据《新唐书·王勃传》:“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授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辞海) 明代李贽《初潭集·为文》:“王勃所至,请托为文。金帛丰积,人谓心织舌耕。每为碑颂,先磨墨数升,引被掩面而卧,忽起一笔书之,初不窜点,时人  相似文献   

6.
知识窗     
“腹稿”一词,《现代汉语词典》释为:“已经想好但还没有写出的文稿。”据《新唐书·王勃传》:“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臥,及寤,授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力腹稿。”(《辞海》) 明代李贽《初谭集·为文》:“王勃所至,请托为文,金帛丰积,人谓心积舌耕。每为碑颂,先磨墨数升,引被掩面而臥,忽起一笔书之,初不窜点,时人谓之腹稿。”(山东教育出版社《短篇文言文  相似文献   

7.
2005年9月1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郭兴文君在《西安晚报》上推介了一封王怀璋先生收藏的赵寿山将军战地信札。此札是否为将军手札。尽管郭君说得极为肯定,笔者仍心存疑问。因为其字体与笔迹,与王宇明《中国共产党的特别党员赵寿山将军》所刊将军1947年2月的两首诗稿不同,也与西安市档案馆馆藏的将军1937年8月关于同意列名整修革命公园发起人致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的一封函不同。这份书札为行书,而另外两件一为行草,一为行楷。三件搭眼一看就不像是一人所写。当然,真迹与否是另一回事情,此札笃定为将车之札,则毋庸议。不过,它既是将军故物,又在这样一个时机隆重推出,有些事情还需要认真说说。  相似文献   

8.
柏昭兄:去夏相别,倏忽一载。想吾兄动履清佳,安和为颂。弟年来甚忙,尊著《元明清散曲选》,近日方始读毕。发稿在即,弟于吹求之处,有些小问题末敢遽定,特奉函请示,并祈明教。此稿是我国第一部集三朝散曲的选注本,经吾兄与谢公摧坚陷阵,决疑析难,质量当属上乘;最后又经王起先生通读把关,增补注释,改写说明,字斟句酌。如此高龄之人,做如此具体琐细工作,弟读来为之心感——而书稿的质量也更无问题。缘此,弟已申请教育部,将《元明清散曲选》列作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的“七五”项目之中。  相似文献   

9.
知识林     
中国古代书名以作者的字定名:位都赋)的作者左思的书叫(左太冲集》,因为左思字太冲;《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的书叫《王子安集》,因为王勃字号安。以作者的号定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号射阳先生,故他的书叫(射阳先生存稿人以作者居住地定名:王安五家居临川(今江西临川),故他的书叫(临川集》。以作者所任官职定名:如《阮步兵集》,因为作者阮籍曾任过步兵校尉。以年号定名:如苏询的书叫《嘉佑集》嘉佑即是宋仁宗赵帧的年号。(范华摘自《海南日报》)何谓《黄金分割》068不仅是个科学的数字,其准确值可表示成(/了一l/…  相似文献   

10.
辛弃疾有词赞扬王勃的《腾王阁序》,他在所写的《贺新郎》中说:健笔夸翘楚,到如今,落霞孤鹜,竞传佳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作为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写下的佳句,脍炙人口,千古流传,连大诗人辛弃疾也称其为翘楚,可见分量之重了。在我国的新闻史上,也有一批记者群中之翘  相似文献   

11.
一文字的产生及初期的文字记载文字怎样产生的呢?《世本》有“苍颉作书”之说,对这一说法,看法不一.章太炎先生在《造字缘起说》中有“未有仓颉之前,民众画地成形,自为徽契(符号)……仓颉者,盖始整齐划一,下笔不容增损;由是率尔著形之符号,始为约定俗成之书契(文字)”这样一段话,说明了文字是怎样产生  相似文献   

12.
柏昭兄: 去夏相别,倏忽一载。想吾兄动履清佳,安和为颂。弟年来甚忙,尊著《元明清散曲选》,近日方始读毕。发稿在即,弟于吹求之处,有些小问题未敢遽定,特奉函请示,并祈明教。此稿是我国第一部集三朝散曲的选注本,经吾兄与谢公摧坚陷阵,决疑析难,质量当属上乘;最后又经王起先生通读把关,增补注释,改写说明,字斟句酌。如此高龄之人,做如此具体琐细工作,弟读来为之心感——而书稿的质量也更无问题。缘此,弟已申请  相似文献   

13.
清代学者黄奭在古史的辑佚方面成绩卓著,但其编年体晋史——王韶之《晋安帝纪》辑本却误将《续晋安帝纪》佚文收录在内。经笔者考定,二书非出自一人之手:《晋安帝纪》的作者为晋宋之际的王韶之,而《续晋安帝纪》的作者为刘宋人周伭。二书名称不同,黄氏缘何将其视为一书?首先是因为《晋安帝纪》的别名过多;其次,《晋安帝纪》与《续晋安帝纪》的引文几全不题撰者姓名;再次,二书同为安帝朝史书,在时间跨度上有重复部分;最后,《续晋安帝纪》一书,诸正史皆未有著录。上述原因使得黄奭以为《续晋安帝纪》乃《晋安帝纪》之别名,亦当出自王韶之之手,以致酿成辑佚之误。  相似文献   

14.
大约百年以前,著名思想家郑观应写了一部《盛世危言》,其成为传世之作的主要原因,是在国情问题上能够讲实话、讲真话、讲新话。郑氏在书中说:“中国当此危极之时,而求安图治,上下皆知非自强不可,而自强非变法不可。”当时人评价此书“为时务切要之言”。近百年后的今天,又有不少议论国情的著述摆到读者面前。这些争相问世的书,其中既夹杂着东拼西凑、粗制滥造之作,也不乏有理有据、精辟透彻的力作。《生存与发展》一书,即属后一种。  相似文献   

15.
传世本《於陵子》共十二篇,由短章故事组成,旧题战同齐陈仲著。前人多以此书为明人姚士舞所伪,如王士祯、姚际恒皆持此说。今人张秀兰《於陵子辨伪》更从文辞、思想等方面证明此书非陈仲所作。林庆彰先生《丰坊与姚士舜》“《於陵子》考辨”一节又从“旧志不著录”、“后人不征引”、“记事讹误”、“袭用后世名词”、“抄袭他书”等五点,详细举证⑧,是书之非先秦故籍,殆可定谳。  相似文献   

16.
梵呗三释     
释“契”自《出三藏记集》卷十三记支谦“制《赞菩萨连句梵呗》三契”始,梵呗即称“契”。此处“契”字何义?或解释为“犹部或篇”(如《汉语大词典》),或解释为“章”(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这种解释在语意语法上固然不错,但考察“契”字的词义,除了佛教史籍在谈到“梵呗”时用“契”作量词外,在其他古代典籍中尚没有相似的用例。《汉语大字典》未收量词的义项似乎不无道理。契字的本义可能是“刻”;又释为券证、文书,此后又有引申义“要约”“相合”等。虽然“文书”之义可能派生出“篇”“章”的量词之义,但缺乏其他…  相似文献   

17.
清人陈弟在《松轩讲义》中曾说过;“余于传注异同,最喜参看。譬如两造具备,能以片言折之,使两情俱服固善,不然如此五色并列,五音并奏,亦见人心灵窍,此说之外,又有彼说,不为无益。”这也许是关于中国学术传统一个相当重要的特色。而据钱钟书先生早年自述来看,他也是得力于此的。 钱钟书先生的《谈艺录》、《管锥编》以及《旧文四篇》等一直是我爱读的书,因为钱先生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足以验证王国维所说的异日光大吾国学术之人,必在兼通世界学术之人之所言不虚了。  相似文献   

18.
《旧唐书·经籍志》著录刘歆《春秋左氏传条例》20卷,清人姚振宗认为乃汉郑兴所撰。《隋书·经籍志》亦著录《春秋左氏传条例》25卷,然不题作者。笔者认为此二《志》所著录之书本为一书,但非郑兴所作,而极有可能为汉代贾徽所作,并且贾氏之书乃继承发挥刘歆之学而来。  相似文献   

19.
《周易参同契》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炼丹书,在历代都得到很高的评价,有"万古丹经王"的美誉。但是学界对此书的书名、作者、年代、版本、性质等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拟试对这些问题一一加以辨析,提出自己的观点。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一、书名。《周易参同契》书名中"周易"二字系后世所加,成书时,仅名《参同契》。"参同契"三字含义,历代皆有分歧。朱熹以前,多以"参"为"杂"意。至元代俞琰始以"三"  相似文献   

20.
关于《周易异同商》与《书经集传异同商》二书之作者,有学者认为应当是郭嵩焘。但若取此二书与郭氏所著书进行比较,会发现诸多观点的不同。郭氏著书之说值得怀疑。梳理相关文献,湖南儒生黄鹤更可能是此二书的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