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内档案与鲁迅《谈所谓“大内档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内档案是指清朝存放于内阁大库中的诏今、奏章、朱谕、实录、则例、典籍、外国的表章、历科殿试的卷子以及其它档案。北洋时期因转卖大内档案引发的“八千麻袋事件”,是历史文化的一次重大破坏。1927年12月,鲁迅写下了《让所谓“大内档案”》一文,对此进行揭露,表明了他对大内档案以及这一事件的认识和态度。一、大内档案概况内阁是清入关后为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在原内三院基础上建立的最高行政机关。从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确立,到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废止,前后存在240多年。由于内阁是辅佐皇帝的御用机构,因而它的职能大…  相似文献   

2.
鲁迅有一句名言,说是“中国公共的东西,实在不容易保存。如果当局是外行,他便将东西糟完,倘是内行,他便将东西偷完”。并引申出“而其实也并不单是对于书籍或古董。”这段话出自一篇有名的杂文《谈所谓“大内档案”》,发表于年月,谈的正是当时闹得沸沸扬扬的“八千麻袋大内档案”事件。然而,这一事件当时并没有完结,而且断断续续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年。所谓“大内档案”,是指存放在紫禁城内阁大库的档案。清代内阁,在雍、乾之前,为国家庶政中枢;雍、乾之后,虽军政大权旁落军机处,但仍为清帝承宣谕旨、进呈题奏、举行典礼及收藏档案文书…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作为 2 0世纪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 ,对于中国的古代档案文献有卓越的睿识。他对于上世纪初档案学史上重大事件“大内档案”的关注与评论 ,足以看到他的一双慧眼与一颗慧心。今天重温这段往事 ,尤能启迪档案学界。1 91 3年至 1 91 5年 ,王国维曾在日本人于沈阳创办的《盛京时报》上发表许多学术性随笔 ,先后取名为《东山杂记》、《二牖轩随录》。其中《东山杂记》中有一篇《内阁大库书之发见》 ,专门向世人介绍了这批档案情况 ,而这一文未曾收入到王国维的《遗书》中去 ,很多人并不知道。今天重读此文 ,确实令档案学人士感慨万千。内阁…  相似文献   

4.
<正>明清档案是中国现存数量最大也最为完整系统的古代王朝档案,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珍贵的文化遗产。20世纪初,当久存皇宫的明清档案一向社会公开,即与殷墟甲骨、敦煌写经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三大发现,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然而,明清档案的辗转留存却是充满了艰辛和曲折,这里拟对清内阁大库档案在清末民初历经的损毁与流失略作概述。一何为内阁大库档案内阁始设于明代,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后,下令废中书省,分立六部秉政。由于皇帝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所限,永乐时期开始设立内阁。内阁"批答本章,撰拟谕旨"~(1),渐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 ,罗振玉是一个集政治上的倒退和学术上的卓著于一身的复杂人物。民国初年罗振玉始而抢购、继而出售“大内档案”一事 ,也反映了其人格的复杂性。“大内档案”是清朝内阁大库收藏和保存的各种关系到国家大事的原始资料。1909年 (宣统元年 )清政府对“大内档案”进行了一次清理 ,包括明末清初的一些诏令、奏章、朱谕、表章、科举殿试卷子等文件 ,竟被视作无用之物 ,上奏皇上请予销毁。当时在学部担任参事官的罗振玉很看重这批资料对研究明朝灭亡和清朝开国历史的价值 ,据理力争 ,并说服了军机大臣兼实录馆总裁张之洞 ,终…  相似文献   

6.
动态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再向社会开放近10万件清代档案日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再向社会开放10万件馆藏清代内阁全宗刑科题本档案,利用者可通过一史馆馆内档案信息化平台查阅利用。题本是清朝高级官员向皇帝报告政务的文书之一,经由内阁进呈皇帝阅览,凡属国家庶政,如举劾官员、兵马钱粮、命盗刑名等例行公务,均可具题。  相似文献   

7.
<正>金榜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标志性档案文献。是科举考试最高级——殿试的成绩榜,也是封建统治者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清代的金榜原存于清朝内阁,大、小金榜成套。大金榜最长者近二十米,加盖"皇帝之宝",用于张挂昭示天下。小金榜用于皇帝御览和举行典礼时宣布名次使用。全部金榜为黄纸墨书,满、汉文合壁。钤用"皇帝之宝"。光绪二十年(1894)殿试大金榜,是科举制度终结前的最后一张"金榜"。这份世间惟一的"大金榜"高80厘米,长  相似文献   

8.
通过回溯"档案"一词的起源与使用,基于大众传播与接受理论,从社会动力视角探析民国时期"档案"一词的传播与社会化过程,揭示"档案"一词在社会环境动力的影响下,逐步从朝廷深宫大内走向国家行政机关、民间学术团体与普通社会公众.启示利用现代政治、文化、学术环境动力,正确引导社会公众对"档案"一词的知性、感性、理性认知,发挥档案界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现代"档案"一词传播与社会化的深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档案也是国宝,这是无可非议的.然而,真正懂得档案珍贵的人,可以说为数不多.有的虽口中说档案重要,而实则视档案为累赘,是负担.这大凡是学识、阅历、层次、责任之差异.鲁迅先生虽不是档案工作者,对档案工作不一定有所研究,然而在他一篇<谈所谓"大内档案">杂文中,可以看出他是如何维护档案的尊严,对偷盗、毁坏、亵渎档案的行为又是何等之愤慨.  相似文献   

10.
罗振玉是中国近代一个集政治上的倒退和学术上的卓著于一身的复杂人物.在政治立场上他是保守的,而在学术上,他整理金石文字、抢救大内档案、校斟善本古籍、流传名家著述、搜集和考释甲骨文字、研究敦煌文书,搜罗图书建私人藏书楼"大云书库",于艰难困境中为中国近代图书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1918年在教育部任佥事的时候走近了“大内档案”,于1927年他又写了一篇杂文《谈所谓“大内档案”》,1928年被收在《而已集》中。时间虽然过去很久了,但它仍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近100年前发生的“大内档案”与“八千麻袋事件”史事,是近现代档案学史上的重大事件。鲁迅与这一重大事件有过一段接触,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看法,而这些内容却很少为档案学界  相似文献   

13.
田建君 《兰台世界》2012,(25):85-86
清代朝廷重视档案管理,建立了积累保存档案的管理机构,设定了收藏利用档案的管理制度,库藏宏富,制度完备。一、主要的档案管理机构纵观清代的档案管理机构,主要包括由中枢机关内阁设立的"内阁大库"、国史馆设立的"国史馆大库"以及军机处设立的"方略馆大库"。上述几个档案库集中了清代最为重要的、数量亦属最多的档案材料[1]15。在内阁大库中保存的清代档案,编制有  相似文献   

14.
大清一统志馆是清廷特开的修史机构之一,在清初塑造大一统历史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成立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四月,负责纂修首部《大清一统志》。徐乾学、韩菼等先后主持馆务。大清一统志馆还与苏州志局、内阁、翰林院、六部、武英殿修书处等合作修志。乾隆十五年(1750年)二月,大清一统志馆相关纂修活动结束,退出历史舞台。本文利用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庋藏的清代内阁大库档案,并结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内阁起居注册等清代档案,对一统志馆尘封已久的历史作较完整的揭示。  相似文献   

15.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常山县知县杨潆按照康熙皇帝下达的"征天下通志,以资稽考"的旨意,修成了一部15卷的<常山县志>.但因当时财力所限,未及付印.不知何时,这一抄本竟流落海外,先被日本内阁文库收藏,后来藏于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这个图书馆属于日本皇宫,并不完全对外开放,犹如我国的大内藏书.  相似文献   

16.
大清一统志馆是清廷特开的修史机构之一,在清初塑造大一统历史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成立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四月,负责纂修首部《大清一统志》。徐乾学、韩菼等先后主持馆务。大清一统志馆还与苏州志局、内阁、翰林院、六部、武英殿修书处等合作修志。乾隆十五年(1750年)二月,大清一统志馆相关纂修活动结束,退出历史舞台。本文利用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庋藏的清代内阁大库档案,并结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内阁起居注册等清代档案,对一统志馆尘封已久的历史作较完整的揭示。  相似文献   

17.
盛世修史:三百年清史重新评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8年的冬天,宣统继位,醇亲王载沣派人查阅清朝初年摄政典礼的档案。不知是当初的摄政档案根本就没有存档,还是清王朝大厦将倾之时管理混乱,反正该人没有查到所需要的东西,一气之下便请求焚毁所有的大内档案。这时,有人在档案中发现宋版书籍,张之洞派人调查后决定把这批档案暂时保存下来。由于种种变故,这批档案后来的命运可谓异常辛酸:装为八千麻袋后被移置于学部、国子监、午门等处,在宋版书被人淘尽后,又被卖到纸厂,罗振玉等将其抢救出来。这就是近代档案史、文化史上有名的“八千麻袋事件”。对晚清重臣张之洞来说,这件事情可能只是一件小事,在著名作家唐浩明新著的三卷本小说《张之洞》中也并不见记载。但就是这件事情,为国家和民族保留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1928年,傅斯年代表历史语言研究所致信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要求购买李盛铎所藏的大内档案,对这批档案的价值便有充分的预见:“盖明清历史,私家记载究竟见闻有限,官书则历朝改换,全靠不住,政治实情,全在此档案中也……此后《明史》改修,《清史》编纂,此为第一手有价值之材料也。”解放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将清代内阁大库档案、军机处档案、国史馆档案及其他清代档案集中保管。2003年1月28日,作为新世纪标志性文化工程的大型《清史》编纂  相似文献   

18.
票拟 文书处理制度。明清时代,内阁有权代皇帝对内外臣工的题奏本章草拟出批复或批办的意见,并把这些意见写在票签之上;供皇帝阅审定夺,称作“票拟”。“票”与“标”同义,票拟即是标写处理意见。其制起于明英宗初年,清代因袭不变。清制,凡题奏本章到内阁,先由内阁侍读等官员详阅,拟  相似文献   

19.
康熙十七年《南书房记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书房为清代内廷机构之一。原为康熙帝读书处,康熙十六年(1677),侍讲学士张英、内阁学士衔高士奇被选入乾清门内南书房当值,为南书房入值之始。入值者或与皇帝讲求学业,讨论政事,或秉承皇帝旨意拟写谕旨,故而,南书房成为内廷清要之地。 《南书房记注》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君臣对学术、政治、经济等多个侧面的讨论,于康熙帝为政治世之道多有涉及。本组史料选自馆藏宫中档案,现予发表,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康熙末年,夺嫡和党争日益激烈.康熙帝秘密赋予负责京城治安的九门提督"风闻言事"和密折奏事之权,替皇帝探听在京的皇子宗室及各部官吏的隐私,另替皇帝秘密调查"风闻"事件的真实性.此段往事掩藏于满文奏折档案中,鲜为人知.在康熙末年政局暗藏危机的环境下,康熙帝通过九门提督的"风闻言事",加强了对京城政局的掌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