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十四五"时期,出版业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出版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迈向出版强国目标.文章以《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为背景,立足出版机构与编辑个体两个层面,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操多个维度,分析出版业发展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从出版逻辑、出版定位、出版视野三个维度,对出版业的使命任务、专业定位、内容供给、能力提升、国际传播、融合发展等核心问题进行思考和阐述.  相似文献   

2.
出版智库建设是我国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的重要一环,新时代出版智库的高质量发展既基于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与转型升级,又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智力支持。探寻中国特色出版智库高质量发展模式,需从出版智库的独特价值、发展理念及职能入手,结合建设主体、发展路径、考核评价和影响力四个维度综合考量。  相似文献   

3.
《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新千年来的中国出版业》可谓是新世纪的中国出版业地图。该书内容全面丰富,数据和案例撷取独具匠心,研究理论亦能深入浅出。在时间维度上,该书的研究区间长达12年;在空间广度上,该书的覆盖区域包括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全景式扫描新千年来的中国出版业。该书是新千年来中国出版学研究的标志性成果,既为出版研究人员提供丰富的知识图谱,又为出版政府管理部门、出版机构和其他相关部门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出版业对于社会文化宣传、教育、文化传承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还能够创造巨大经济利润,是具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重要产业。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在改革开放后,我国多次进行国出版业改革,在出版强国战略实施中中国出版业得到空前发展,数字出版、传统出版都保持着良好发展势头。二零一四年,国家出版总局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出版业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政策环境,加快了中国出版业发展步伐。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出版业必须认清时代发展形势,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思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本文将针对我国出版业现状与发展思路展开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英国、美国和日本出版业的发展轨迹在世界出版史上最具代表性,能为我国出版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借鉴。英国是世界老牌出版强国,美国是世界第一大出版强国,日本是与我国历史文化背景相似的出版强国。根据出版业的特性,文章将3个国家出版业的成功经验归纳出经济、技术和社会3个维度的特征,以及基于三维特征分析每个国家出版业的典型运营模式,从而为我国出版业的改革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出版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部门,也是整体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性环节.研究表明,出版业是一个兼具经济和文化属性的特殊产业.基于此,文章从经济、技术、社会三个维度,系统分析了我国出版业的特点和发展中的问题.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出版业面临出版企业改革需进一步深化、传统出版与网络出版存在结构性矛盾、出版零售市场良莠不齐;新技术与出版运营全流程的融合度不足;内在文化属性与经济属性矛盾显性化、相关社会体制改革需配套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亟待加强等问题.并据此从经济、技术、社会三个维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杨馨跃  刘益 《今传媒》2016,(11):56-58
西班牙语是世界第三大语言,西班牙出版业在全球出版业占据重要位置.在收集西班牙官方数据的基础上,本文从图书出版总量、出版机构、区域分布、出版语种、数字出版等方面介绍分析西班牙出版业的近十年的发展概况,并重点介绍了2014年的出版情况.  相似文献   

8.
崔国平 《今传媒》2024,(3):63-66
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出版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本文对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进行了论述,并探讨了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旨在通过加强优质内容生产、发挥融合出版引擎作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绿色出版理念、构建复合型人才队伍,有效推动出版业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我国出版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实现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育出版的融合发展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也是一个非常切合当下出版业发展方面的大问题.谈教育出版的融合必须先了解整个出版行业的融合发展,而认识出版行业的融合发展有两个维度或者说是两个角度.第一是出版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包含教育、文化、旅游、金融、信息、电影电视等;第二是出版业与技术的融合,这里技术包括数字网络、大数据、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从这两个维度来认识出版业包括教育出版的融合发展,有两个大的方向,本文主要从出版与技术融合的方向来说.  相似文献   

10.
现代出版业可分为学术出版、大众出版、教育出版三大类.其中学术出版承担着学术传承、文化积累的重要使命.学术传承是出版业诞生、发展的关键推动因素,也是出版业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肖冉  李晓芳 《新闻世界》2014,(8):320-321
自助出版作为出版业新兴的发展形态,在国外发展得如火如荼,已然成为国外出版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国内自助出版的发展却相对缓慢,这是与我国特殊的国情以及国内出版业的行情密切相关的,在我国自助出版需结合国内的国情和行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立足于教育出版和专业出版,研究和实践不同于大众出版的经营管理策略和发展战略 大众出版、教育出版和专业出版是构成现代出版业基本框架结构的三大组成部分。大众出版、教育出版、专业出版也基本对应着出版的三大功能:提供文化娱乐、知识和信息服务。当然这三大类别有时候也没有十分清晰的界限,特别对于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来说,教育出版与专业出版在功能上就多有交叉,难以严格区分。但这样的分类仍然能够描述出版业的最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13.
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我国传统出版业步入数字化时代,出版业发展出现了传统出版和数字平台融合的发展平台,跨媒体出版、深度数字化、深度绿色化成为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时代下内容捕捉能力和技术商业模式对传统出版业发展带来了冲击,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下迎接挑战、抓住机遇、融合发展,成为出版业有关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做优做强主题出版,成为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的九大任务之首。在推动以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十四五规划中,主题出版能否起到带头示范作用,选题策划是首要环节。文章认为,应该从选题策划方向,选题谁来写、怎么写,选题呈现和开发形态,以及选题视野等四方面来制定策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打造精品,坚持人民立场,以融合思路经营内容,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审思选题,以实现主题出版社会效益和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透视三大出版数字化转型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中国图书商报》创始人、原总编辑程三国先生发表了《理解现代出版业》长文,借鉴欧美书业的发展模式,将现代出版业归纳为三部分:一般出版(大众出版)、教育出版和专业出版,并对三大出版的功能作了概括,这一框架也一直被沿用至今,成为分析出版业结构特征的基本工具。在数字化时代,三大出版的功能并未发生改变,但载体形式、呈现方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两者融合能够催生出版业新业态、延伸出版产业链。文章在构建两者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TSCS法进行定量研究,结果发现:产业结构、市场机制等是驱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动力;科技创新与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发展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而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速度相对滞后;科技创新对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较大推动作用,形成了共融共通的“双螺旋”上升态势;二者耦合协调度持续增长,但是整体偏低,呈现从中度失调到边缘协调的动态特征;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受教育程度、技术创新能力等因素显著影响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而全民阅读水平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面对出版业集团化、资本化、数字化和国际化的形势,中小出版企业应理性地选择特色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充分利用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对重点文化工程的支持,集中自身优势,策划和出版一批重点项目,形成重点项目群,以精品力作和优秀出版物来提升自己的品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建华 《中国出版》2022,(16):14-18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出版发展呈现新态势,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导向、公共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全媒体融合发展是整个行业改革发展的主旋律。与这些新态势相适应,党对出版业的定位、宏观管理职能、公共服务职能、社会监督方式、出版行业自律等出版管理体制发生了新变化。这就要求我们从出版管理主体、出版管理客体、出版管理方式、出版管理职能四个维度入手,进行深入研究和科学谋划,构建有利于文化强国建设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管理新体制。  相似文献   

19.
美国出版业的发展演变,历经了起步、盗版和法律规范三个阶段.总结分析美国出版业的发展演变情况,对我国版权的发展具有诸多启示:即出版政策应随着出版业的发展阶段进行调整;版权保护应以促进科技进步为宗旨;出版环境营造应以促进出版企业自身发展为目的;出版市场运作应以市场为导向.  相似文献   

20.
刘召燕 《出版科学》2015,23(2):100-104
民国时期出版业经历了十年繁荣期,1928年正处于这十年的开端.通过对《申报》1928年所刊登的出版广告数据的统计,本文在出版广告的主体、对象、重点三个层面分别作横向和纵向维度的对比分析,进而总结了1928年出版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