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此间的情怀     
马昌博 《青年记者》2009,(21):14-15
要是按照中国史书的表达方式,。我就得写自己“少小有奇志”,比如小学六年级时获过全市演讲比赛第一名,决心长大做个外交家云云。当时父亲听完我的理想后轻描淡写地说靠说话不能混饭吃,而我现在还是靠说话和写字混着饭吃,惭愧得很。  相似文献   

2.
此间的情怀     
要是按照中国史书的表达方式,我就得写自己"少小有奇志",比如小学六年级时获过全市演讲比赛第一名,决心长大做个外交家云云。当时父亲听完我的理想后轻描淡写地说靠说话不能混饭吃,而我现在还是靠说话和写字混着饭吃,惭愧得很。  相似文献   

3.
有一天早晨,光绪皇帝问老师翁同龢,每天早点吃些什么,翁老师说一般吃“三个果子”即三个荷包蛋。皇帝大惊:“这样说来,师傅每天的早点要花九两银子啦!”  相似文献   

4.
<正>我的家乡在丹东一个偏僻山村之中,1981年出生的我,童年时光就是在这里度过的。虽然我家住在农村,母亲是地道的农民,但是因为父亲在公路养护站工作,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我记得当时父亲的工资好像是三十几块钱。又因为父亲是非农户口,我们家在那时还能够吃上一点供应的细粮,因此在伙伴们的眼中,我是非常幸福的。然而,这一点细粮,母亲要精打细算,只有来客人时我才能跟着解解馋,平时根本不可能吃到。母亲说,在我上小学时,给我吃个鸡蛋,都要左思右想,下好大的决心。已经记不得  相似文献   

5.
《云南档案》2012,(11):59
<正>飞机上坐着一对父女,父亲三十左右,女儿六、七岁。空姐非常漂亮,父亲忍不住多看了几眼。女儿":看什么看,你觉得这样有意思吗?我妈一不在你怎么就这样?"父亲憋得脸通红":快吃东西,少废话,要不然以后  相似文献   

6.
清朝道光皇帝有一次召见一位大学士,问他进宫前吃的什么早点。大学士回答:“吃了三个琬果”(琬果即荷包蛋)。道光皇帝大吃一惊说:“你好阔气!”原来他曾看见内务府账上每个鸡蛋要花30两银子,因此以为大学士一顿早点就吃了近百两银子,确实太阔了。其实,当时街上一个鸡蛋只卖几个  相似文献   

7.
忆夫章太炎     
我是浙江吴兴乌镇人.在一九一三年,三十岁时,由上海务本女校同学张默君的父亲、同盟会员张伯绳(纯)先生介绍,与章太炎结婚的.时为推翻中国数千年帝制的辛亥革命第二年,袁世凯已篡夺革命果实,为中华民国总统.任命太炎为东三省筹边使.  相似文献   

8.
亿夫章太炎     
我是浙江吴兴乌镇人。在一九一三年,三十岁时,由上海务本女校同学张默君的父亲、同盟会员张伯绳(纯)先生介绍,与章太炎结婚的。时为推翻中国数千年帝制的辛亥革命第二年,袁世凯已篡夺革命果实,为中华民国总统。任命太炎为东三省筹边使。  相似文献   

9.
佚名 《新闻世界》2008,(2):14-15
我住的小区边,在七八年前就有一间由本地人开的快餐店,有150多平米,主要经营西式早点、广东风味的粥,很是红火了一段时间。我也经常到那去吃,可是最近关门了。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个普通中学生,叫陈启正,也叫陈环境。因为有个不寻常的父亲,我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我的父亲就是中国首善陈光标。当父亲这些年累计捐款13.8亿元时,许多人向我投出羡慕、钦佩的目光。他们羡慕我有个亿万富翁父亲,钦佩我的父亲是中国首善。然而,当今年9月5日父亲宣布将裸捐后,许多人又向我  相似文献   

11.
没人能体会得到,我要写下这篇文章会有多么的艰难,父亲在世时,我曾答应他,为了确保家人的平安,今生今世永不向任何人提及我记者生涯中那三次刻骨铭心的流泪。然而,在那些尘封的日子里,我的内心却一时一刻也没有平静过,老站长——新华社记者章传根老师那一席催促的话语就像烈火般煎烤着我的心:“早点把你的那几次经历写出来吧!  相似文献   

12.
识途的老马     
郑榕 《档案天地》2010,(6):7-10
铁门内的童年 我是1924年出生的.生下来就在山东济南.我老家是安徽定远,从来没回去过。我父亲行五,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我的大伯父因为在安徽家里的后妈对他不好,大伯父小时候就离家出走了。后来考入当时的江南陆师学堂,毕业后在袁世凯新军中任队官。一步一步升到了师长。  相似文献   

13.
甜食派     
ee 《中国新闻周刊》2003,(36):78-78
甜食充斥着我的记忆,现在我能回忆起的美食,大多是甜食。小的时候家里没钱,糖果是过节才买的东西,早餐时冲牛奶用的奶粉就成了我的惦念。我常趁父母不注意,偷偷用勺子舀上一勺奶粉干吃。直到今天,父母也不知道这个秘密。有一阵妈妈把馒头掰开,中间抹上芝麻酱,上面浅浅地洒上一层白糖,给我们做早点,这种食物是我想念至今的美味。  相似文献   

14.
从此结缘我的父亲王子淦1920年4月18日出生于江苏南通金沙镇一个世代种菜为生的贫农家庭,到我父亲出生时,家中已生计艰难、窘态百露了。无奈之中,我的祖母、祖父只得将出生不久的父亲过继给他的叔父。叔父也是一个穷苦农民,父亲过继过去后,叔父为了改善家庭境况,开始学习理发手艺,待到学成后,就借债开了一间理发店,满心希望能从此一点点改善生活。当父亲六岁的时候,有人介绍叔父为金沙镇国立小学的师生理发,作为一种照顾,父亲被学校破格同意在这所学校中免费读书,我父亲高兴极了,这个机会是一般农民的孩子做梦也得不到的。我父亲一生中就受…  相似文献   

15.
我14岁发表了“处女作”,却因此吃了一场“官司”。那是1985年春。一天下午,我陪父亲到镇食品站交售肥猪,一问价格,方知受骗了。因为上午他们来我村订购生猪时开价是0.80元/斤,现在突然降为0.75元/斤。父亲同他们讲理,对方不但不认错,反而教训了父亲一顿。卖吧,价太低;不卖吧,大老远赶来不容易。父亲咬咬牙,卖了。回到家里,我越想越不对劲,一气之下写了封信给报社,  相似文献   

16.
谈"竹"色变 我只有5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那是1958年.我是这个家庭的第六个孩子,也是唯一的男孩.父母和五个姐姐对我宠爱有加.父亲早逝,母亲就把所有希望寄托在我身上,小小年纪,逢年过节饭桌上,母亲让我坐正位,家族中的各类祭祖活动,也由我代表家庭出席,我俨然成了父亲的化身. 大约是读小学低年级时,有一天我因身体不适请假回家.进门却发现,屋内地上、桌上,就连床上也满是书籍和字画.我的突然出现,让母亲有些惊慌失色.母亲说,本想等你长大些再同你讲的,你看这幅墨竹,画得多好,这是清代大画家郑板桥的画."郑板桥"、"墨竹"就这样留存于我的脑海里.以后每到大年夜,母亲都会从箱子里取出那些字画让我看,还千叮万嘱不要到外面讲.  相似文献   

17.
绝猎     
爷爷是方圆百里的好猎手,父亲则得到了爷爷的真传,尤其措狼更为一绝。不论是下套、埋夹子、设陷阱,父亲从不失手。在六十年代,父亲还被政府评为“打狼英雄”。可是有一次,父亲突然把那些使了几十年的狩猎家什毁掉了,要知道那时打猎可是个好活计,有肉吃自不用说,还能卖兽皮换钱。我长大以后,有一次父亲被缠不过.终于对我  相似文献   

18.
华子 《档案时空》2003,(3):28-29
袁世凯:小丫环的一个谎言让他兴奋了一辈子袁世凯从25岁起就有一个怪毛病,每天都要吃一些人参鹿茸等补品。做了大总统后,这个毛病就更大了。每天午睡后,都要进补一杯参汤。这盛参汤的是一只玉杯,是西太后赏给他的。袁世凯十分喜爱。这天,袁世凯正在午睡,丫环端了参汤进来,谁知一不小心,玉杯滑落在地,“啪”地一声打得粉碎。响声惊动了袁世凯,他阴森森地问丫环是怎么回事?丫环当时吓坏了。摔坏了他的心爱宝物,弄不好自己的小命都没了。这个丫环很聪明,她灵机一动,扑通一下就跪了下来,口称总统爷,说:“我端参汤来,一进门…  相似文献   

19.
父亲的秘密     
“罗伯塔,”父亲低声说道,“我有件事情要告诉你。”父亲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几天前,妈妈因为癌症去世了,父亲一时接受不了而病倒。忙完妈妈的葬礼我就立刻赶到医院,从小我就喜欢和父亲待在一起。我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和很多家里的“老二”一样,我感觉自己始终在家里是无足轻重的一个。妈妈生病时,我每天都来照顾她,  相似文献   

20.
清末,袁世凯自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后改为武卫右军,庚子后再于此基础上练北洋常备军,成北洋六镇。该军不仅为中国军队近代化之始,亦成为袁世凯的私人资本和他“军事强人”形象的坚强支柱,成为北洋军阀集团之渊薮。其影响所及不仅左右了清末政治,对民国初年政治格局的形成和演化尤具深刻影响。言北洋军阀者,必先言袁世凯;言袁世凯者,必述小站练兵、北洋六镇。然而,关于北洋六镇,以往著述涉及不少,但六镇源自何军,练自何时,成自何时,或语焉不详,或各执一说,颇为纷乱。本文拟就所见史料,对北洋六镇编练过程做一粗略考实,以求于该问题之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