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旭 《大观周刊》2012,(38):11-12
武昌起义后,孙中山先生首倡武昌首义,并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向全体国民昭示。中华民国政府独尊武昌起义为辛亥首义,是因为起义的导火索及成功点在武昌。而在《荣县志》(1993年版)中却出现了"荣县首义"的说法,这在史学界造成混乱现象。为严格忠于辛亥首义史实,文章利用《孙中山全集》、《中华民国史》、民国《荣县志》及碑刻等史料,对辛亥首义进行详细考证,依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来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2.
100年来,各种关于辛亥"武昌首义"题材的作品层出不穷、汗牛充栋,笔者在创作50多万字的《首义警事》时就接触了大量此类作品。但如此让我仅凭听觉就震撼激动的"武昌首义",则非湖北广电总台生活频道创作演播的广播剧《武昌首义》莫属。  相似文献   

3.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武昌首义后,胡石庵受革命党人詹大悲、何海鸣之托,于10月15日在汉口创办了《大汉报》.在创刊号上,胡石庵首次披露了武昌首义的真实情况,驳斥了清政府对武昌首义的诬蔑,澄清了一些报纸对武昌首义的歪曲报道.在这天的报纸上,他还以孙中山的名义发表了《告四万万同胞书》,以中华民国政府的名义发表了声讨清政府的檄文,报纸出版后,武昌民众争相购阅,各省也纷纷来函征订.人们称《大汉报》是中华民国的第一张报纸.  相似文献   

4.
王培 《北京档案》2011,(10):13-15
1911年10月12日,孙中山在美国的丹佛城获悉武昌首义的消息,立即着手争取列强支持中国革命的外交活动。他于11月2日离开纽约前往伦敦,21日由伦敦到达巴黎,24日由马赛乘船回国。12月21日,孙中山到达香港,广东军政府都督胡汉  相似文献   

5.
1911年10月12日,孙中山在美国的丹佛城获悉武昌首义的消息,立即着手争取列强支持中国革命的外交活动.他于11月2日离开纽约前往伦敦,21日由伦敦到达巴黎,24日由马赛乘船回国.12月21日,孙中山到达香港,广东军政府都督胡汉民及廖仲恺等人乘兵舰前来迎接.在船上,他们讨论了目前的局势和应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黄文俊 《湖北档案》2013,(12):38-39
清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夜8时许,一个秋风劲吹、细雨纷飘的晚上。驻武昌清军工程第八营的一群士兵在后队正目(班长)、革命党代表熊秉坤的带领下涌出营房,迅速占领楚望台军械所,引动诸标营奋勇起事,一场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就此拉开序幕。武昌首义爆发短短1个月内,南方13个省、上海以及其它省份的许多州县纷纷宣布独立,中国政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也强烈的震动和影响着处于首义之地的江汉关。  相似文献   

7.
广播剧《武昌首义》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而精心创作,是国内同题材广播剧中唯一一部全景式正面展示武昌起义全过程的主旋律作品,该剧以起义之夕革命军总指挥吴兆麟的个人命运和经历串联起宏观历史进程。《武昌首义》秉承"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历史创作原则,在忠实于历史大背景和人物基本真实基础上,用合理的细节表述来刻画人物形象,营造戏剧高潮,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一生难忘——孙中山在香港的求学与革命,李金强著,香港孙中山纪念馆,2008对于孙中山来说,究竟是由"医人"转而"医国",还是在"医人"之时便筹划"医国",似乎存在着进一步讨论的空间,然而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这不仅构成孙中山先生的精彩人生,而且都与香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张静 《出版史料》2011,(3):99-102
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一文中指出,孙中山是"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孙中山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同时也是一位新闻出版活动的实践者、宣传家、理论家。  相似文献   

10.
在清季的"民主革命"("宪政革命")中,被革命的,是专制制度,而革命的,则既包括以孙中山为首的主张民主共和的革命派,也包括主张英式君主立宪的立宪派,还包括主张日式君主立宪的清政府。也就是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不是当时中国"民主革命"(或曰"宪政革命")的唯一推进力量。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曾经在日本有过一段婚姻,并留下一个女儿和两个外孙,但孙中山的这段"日本情"以及日本后代的情况并不为大众熟知。日前,由中国历史专家组成的"20世纪中国革命与日本"访日代表团,见到了孙中山的日本外孙宫川东一,他向中国专家们讲述了那段尘封了百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档案与史学》2011,(10):F0003-F0004
作为近代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上海在辛亥革命的整个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911年11月4日上海光复,引起了江浙地区的连锁反应,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武昌首义之后,时响应之最有力而影响于全国最大者,厥为上海.本组图片反映了上海光复前后革命党人的活动,选自上海市政协主办、上海市档案局  相似文献   

13.
陈布雷(1890年~1948年)浙江慈溪人,"原以从事新闻事业为志愿,曾做过三次新闻记者"。①1911年任上海《天铎报》记者,时值辛亥革命爆发,他首撰《谭鄂十篇,倡言革命。欢呼武昌首义成功。以笔为武器.横扫千军.在当时的新闻界以“敢言”著称;1920年任上海《商报》主编,勇敢抨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笔讨“五卅”惨案元凶。孙中山曾给予很高评价:“《商报》只是几个同志在那里苦撑,可称为忠实的党报。1928年4月任《时事新报》总主笔,既办报又为官,思想和立场发生了根本转变.也为其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广东光复后,陈炯明任广东副都督(继为代都督),大肆排除异己、解散民军,培植私人势力。胡汉贤和谭瀛组织的"瀛书敢死军"也被解散。没过多久,孙中山在南京卸任临时大总统后南下,经广州时,胡汉贤晋谒孙中山,请示今后去向。孙中山因胡汉贤是广东四邑人,遂派他到美洲联络华侨,宣传和推动华侨投资国内,兴办实业。  相似文献   

15.
《档案与建设》2016,(5):54-54
2016年11月12日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为缅怀孙中山先生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所建立的历史功勋,学习、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巩固和发展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最大限度地把全民族的力量凝聚起来,致力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6.
简婷 《东南传播》2010,(5):100-101
防城起义是辛亥革命期间,孙中山及其革命派领导的第五次武装起义。大多数学者认为,防城起义失败缘于东京同志"倒孙风潮"和"购械风潮",但经过考证,防城起义是在没有武器援助的情况下发动,武器缺乏才是导致防城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邢逸群  杨远大 《档案天地》2012,(4):31-33,51
20世纪的中国,变动剧烈,革命旗帜高涨。形形色色的个体,以不同的方式进入历史。奇人张静江与民国的关系,更是与众不同。孙中山称他"革命圣人",蒋介石称他"导师"张静江,字静江,又字仁杰,1876年出生于浙江吴兴南浔镇。其祖父,当时的大盐商张颂贤比较,  相似文献   

18.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傍晚,一声发白武昌的枪响,猛然惊醒了清王朝统治下的广大民众.革命军一夜奋战,攻克湖广总督督署,迅速占领全城,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武昌首义.作为辛亥革命的开端,武昌首义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  相似文献   

19.
网络问政的基本概念首先,谈一谈网络问政。随着互联网的兴盛和网民对国家政治生活的互动参与,"网络问政"逐渐成为政府和百姓双重关注的热词。按照孙中山先生的说法"政就是众人之事","网络问政"问的自然是众人之事了。将原本视为上层建筑的"政"与普通的公众、公共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毫无疑问,这是当代中国政治的一个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20.
彭汉东 《湖北档案》2007,(11):38-38
首义功臣熊秉坤之子熊辉先生家中,保存着1913年1月大总统袁世凯授予陆军少将熊秉坤的勋五位章。这枚勋章为银质、金银饰。圆形。中央圆版,饰一束嘉禾及红色珐琅上嵌珠,辅以四轮,饰黄蓝白黑色珐琅,金饰轮边,上下二方黄、黑轮上各嵌珠一枚。二珠表示勋五位级别.以上红黄蓝白黑五色喻中华民国共和五色国旗。四轮下铸有饰绿色珐琅的八片牡丹花叶纹。银饰叶茎。勋章置放在一木制黑漆匣盒,正面篆书“勋五位章”烫金字样。勋章及木匣盒设计构思新颖、制作精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