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科研机构和宣传教育机构.由于地方综合性博物馆藏书建设问题很少有人关注,致使其不能适应文博事业本身的发展需要.为此,就地方综合性博物馆藏书建设问题,谈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2.
传播工作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重视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如何发挥博物馆职能、做好传播工作,是整个行业必须思考的问题.做好新时代中国博物馆行业传播工作,应转变意识,提升工作格局;整合资源,拓展多元渠道;深耕内容,打造行业精品;配合国家发展战略,为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助力.  相似文献   

3.
当我国博物馆史的研究已经从全国逐步转入地区博物馆史研究的时候,东北地区博物馆史却很少有人问津。仅有的几篇文章也主要以资料汇辑和史实叙述为特征。因此,全面而深入地研究东北地区博物馆史,确属必要。  相似文献   

4.
毛非 《大观周刊》2012,(40):187-187
博物馆是展示、宣传人类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播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而宣教工作是博物馆的重要工作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精神的需求日益增加,博物馆宣教工作将变得更加重要。为充分发挥宣教工作的优势,有必要博物馆宣教工作进行研究。本文主要从两大方面探索与研究了如何有效推进博物馆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5.
以互联网与手机应用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的兴起,深刻地改变了人们信息交流沟通的方式,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生存的方式和空间,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博物馆将如何适应新媒体发展带来的历史性变革?如何利用新媒体以提升博物馆信息传播能力?本文将从新媒体、博物馆信息传播等基本概念分析入手,介绍新媒体在博物馆中的应用思路和方法,研究新媒体下的博物馆信息传播基本特征,探讨新媒体可能对博物馆信息传播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雪嫣 《出版广角》2021,(13):65-67
做好社会教育及传播工作是博物馆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博物馆行业讲解导览工作相对成熟,各类公众活动较为丰富,馆校合作也已初具规模.一方面,博物馆要推动社会教育及传播工作,离不开政策支持下的战略机遇、显著提升的社会关注度、技术赋能下的内涵拓展;另一方面,博物馆应结合机遇发挥创意,引发社会情感共鸣,构建多元合作体系,建设专业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7.
智慧博物馆是博物馆发展的新模式和新形态,恢复了博物馆业务需求在信息化进程中的主导地位,目前我国对智慧博物馆的研究和建设已经在研究、保护、管理、展示、教育、服务/传播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政策利好、区域GDP发达以及博物馆资源优势成为智慧博物馆的推动因素,未来智慧博物馆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将博物馆大量数字资源整合为知识并有效传播,建设实施过程中如何有效实现内部组织协调工作,制定完善标准规范和提升配套人员业务素质上来。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向来被视作是进行文化、历史、科学方面教育的极佳场所.同时,作为新闻与传播研究的一个分支,博物馆和展览传播的研究更加倾向于开放地接纳传播领域的相关理论.本研究以大英博物馆的"中国园林"特展为研究对象,采用个体采访的质化研究方法,旨在探讨受众对展览的观感和理解,从而揭示在博物馆语境下,跨文化传播中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以及促进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9.
博物馆图书资料的使用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博物馆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是博物馆各项工作中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有所忽略,在博物馆学中亦很少论及,在图书馆学中又不能详尽论述博物馆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诸问题.因此,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并对其工作内容加以研究则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我国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突飞猛进.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档案科作为高校档案建设事业的组成部分,应适应学校的快速发展.1更新观念,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1.1开放意识.长期以来,高校教职工都认为高校档案馆是十分神秘的,很少有人能去查阅档案和利用档案.  相似文献   

11.
故宫博物院建立于1925年,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长期以来,相对于文物、古建筑等有形资产而言,对故宫博物院以知识产权为代表的无形资产认识、重视不足。而随着社会媒体的传播、互联网的迅速扩张,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的落后,一方面滋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对故宫博物院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知识产权是博物馆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保护和利用更是博物馆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故宫博物院知识产权分类、特征与功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及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的研究,可以对博物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博物馆基本业务随博物馆行业发展而被确定。具有服从和支撑博物馆定位,受博物馆定位制约,及逻辑关系形态多样的特点。博物馆基本业务逻辑是对基本业务的关系及业务进展方向的认知,影响博物馆业务内涵和业务重点的判定。通过对博物馆收藏、保护、研究、传播、陈列等多项业务形态的分析,建议博物馆构建以"知识"为核心的"知识构建、管理与体验"的业务逻辑及业务支撑体系,增强公众对博物馆的利用,用知识服务社会和增进民众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通微博,博物馆需要思考如何打破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利用微博做好大众传播,进行文化传播和公众教育。本文通过对安徽博物院微博进行案例分析,引入传播学理论为研究基础,将传播学中经典的议程设置理论及"使用与满足"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微博传播实践中,可以初步总结出博物馆微博的传播模式,以启发各博物馆实现更好的微博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时代,传统的博物馆传播模式受到了极大挑战。根据受众对于传播媒介、传播方式日益多样化需求的分析,本文提出:多元化传播是当代博物馆自身功能变革与发展的内涵要求,更是博物馆应对外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于博物馆传播特征、受众需求和博物馆多元化传播案例的分析,探讨了新媒体时代的博物馆传播的多元化需求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人们开始懂得孢粉学在考古学中的神奇作用,是近三、四十年的事。世界上不少国家在考古学中已比较注重花粉分析的运用。我国一些较大的文化遗址都进行了孢粉研究。尽管孢粉学已经发展成为完整的科学体系,并在考古学等学科中得到运用,但目前很少有人研究与考古学密切相关的博物馆运用孢粉分析资料的作用,使之成为一块未开拓的处女地。事实上,孢粉分析资料在博物馆的确大有用途。本文试图就孢粉分析资料在博物馆陈列、保管、科研以及宣传教育诸方面的运用,略抒管见,以求正于大家。  相似文献   

16.
关于博物馆信息传播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物馆一方面作为文物标本的收藏研究场所,另一方面又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文化传播机构。博物馆传播是其生命与成长之所系,不论它的藏品有多么珍奇丰硕,学术研究有多么高深广阔,假若传播不善,那么充其量只是一个拥有奇珍异宝的收藏所,如同死物,意义甚微。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博物馆与传播的关系、博物馆信息传播的含义、特点,和加强博物馆传播的途径、效果、过程的研究,来探讨如何改善博物传播,并促进博物馆的效益,密切与大众的联系,扩大自身影响,使博物馆真正成为一个传播文化、储存与开发信息的场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信息学“札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   博物馆信息学(museum informatics)一词近年来频繁地出现在有关博物馆的文献中.这是博物馆及其相关的文化教育设施大量使用信息技术的一种反映,是专业人员利用情报学(信息科学)的理论和知识来研究博物馆现象的结果.“博物馆为信息科学的专业工作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研究知识的积累、分析和传播的独特环境.“(1)信息技术在博物馆的广泛应用,新博物馆信息系统的建立更为这种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因此,我们可以像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那样,将博物馆信息学定义为应用信息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来研究博物馆的科学.(2)……  相似文献   

18.
纸质媒介不会消亡——关于纸质媒介未来命运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纸质媒介的忧虑是与新媒体的发展共生的.有人预测:50年后纸质文献将在主要国家退出历史舞台.100年后,人们将只能在博物馆中见到纸质文献了.[1]纸质媒介真的要寿终正寝了吗?在网络传播来势凶猛的当下和不断发展的未来,纸质媒介到底还有没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9.
在博物馆,藏品的征集保管是基础,各专业的科学研究是手段,通过陈列展览使群众受到教育才是最终目的。在博物馆学诸问题的讨论中,人们始终没有怀疑过博物馆具有教育的性质,但遗憾的是很少有人象学校那样,把受教育者(观众)作为对象加以研究,没有形成单独的博物馆教育心理学。纵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时代网络化以及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博物馆可以利用各种信息渠道进行资讯的传播。由于受到博物馆展览场地与陈列方式的限制、馆藏文物本身的脆弱性与纸质出版的受众范围小等原因,博物馆需要将数字资源开放并且传播才能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数字资源就是博物馆的知识产权,但是目前数字资源的获得者对其侵权行为呈上升趋势。为加快馆藏资源的经济转化与信息传播,博物馆需要控制馆内数据流失与注重网络加密技术、健全数字信息使用的申请与审批手续、树立主动维权意识并对侵权行为进行界定,才能使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