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库全书总目》总结了我国古代图书分类的历史经验,集四部分类法之大成。本文通过对总目子部小说类的立类标准、收录范围及小说类与史部杂史类、子部杂家类的区分进行分析,探讨总目小说类的分类与当时学术、社会发展的关系,并分析了总目对小说类的处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类书的目录学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全波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23):122-130
千余年来,类书在目录学中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先是被载入史部,后又被置于子部,甚至还有不少学者提议于四部之外为其另立一部;即使在子部中,类书先是被归入“杂家”,后又被置于“事类”、“类书类”、“类事类”之中。类书在目录学中的演变根源于不同时代的类书发展状况,更体现了古人对类书的认知与评价。  相似文献   

3.
开元时代,《古今书录》编纂之时,类书从"杂家"之末独立,并以"事类"之名在子部中单立门户,类书的官方地位、学术地位皆获得较大提升;唐宋以来,类书发展迅猛,数量众多,卷帙浩繁;清末以来,西学东渐,邓嗣禹之类书十分法广为学界接受,但分类过多,取材太泛,致使义界不明,而刘咸炘之类书五分法更为精准,更适应类书研究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4.
【小序】笔记的特点,内容为"杂",形式为"散",故历代著录多入杂家与小说家。《隋志》入《风俗通义》于杂家,入《世说新语》于小说家。《宋志》入宋祁《笔录》(《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类四著录《笔记》三卷,即此书)于杂家,入释文莹《湘山野录》于小说。《四库全书总目》于杂家、小说家之下又分多属,如杂家类入《容斋随笔》于杂考之属,入《梦溪笔谈》、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四库全书总目》中的部叙、类叙、书下提要和按语为主要材料,分析了《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类分类的不完善之处,并进而推究了杂家类这种分类以及著录情况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三、子部(上)在古代文献四部分类中,子部居第三位。(-)先秦诸子产生的学术渊源与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学术文化由官府传布民间西周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的盛世。政治上,实行宗法统治,周王为天下宗主,封地建国,世卿世禄;学术上,学在王官,一切学术文化都控制在王公贵族手中。当时,官师合一,不仕无学,也就是说,有官学而无私人之师教,有官书而无私家之著述。时至春秋,社会制度剧烈变革,奴隶社会已濒临土崩瓦解之势,学术文化由官府严密控制的局面,便失去了它继续存在的政治与经济基础。于是,世操学术文化之业的“畴人…  相似文献   

7.
段真子 《出版参考》2010,(14):25-26
对于《四库全书总目》,近代学者多有考订,如《四库辩证》(余嘉锡撰)、《四库订误》(李裕民撰)等,颇有建树。然前辈所考多为兴致所至,采撷成书,因此未能详尽所有篇目,一些问题也未曾涉及。例如对卷一百二十一·子部三十一·杂家类五中《〈常谈〉一卷》(永乐大典本)的考订,至今仅见《四库订误》。作者李裕民先生之考证,主要针对其条目问题,认为“馆臣所辑实为一百条,  相似文献   

8.
漫谈杂书     
这里所要谈的杂书,基本上是旧的图书目录中的笔记、小说类,即所谓杂家的著作。过去的目录,把所有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门(或称四库),子部之中,除了儒家、法家、农家、医家等之外,不属于某一专门思想体系者,统称为杂家。杂家的著作属于杂  相似文献   

9.
清人笔记随录(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序 笔记的特点,内容为“杂”,形式为“散”。故历代著录多入杂家与小说家。《隋志》入《风俗通义》于杂家,入《世说新语》于小说家。《宋志》入宋祁《笔录》(《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类四著录《笔记》三卷,即此书)于杂家,入释文莹《湘山野  相似文献   

10.
《四库全书总目》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诸多问题。前辈学者对之已多所纠正,子部杂家类的问题尤多。文章就杂家类杂考之属、杂编之属存目部分有关编著者姓名、字号、籍贯、科第、仕履及著作内容等方面的疏漏和讹误,补正十二条。  相似文献   

11.
史学是我国古代四大学术门类之一,作为反映学术发展情况的史部目录体系,是随着史学本身的发展而逐渐发展成熟的。史学月录最早出现在刘向刘歆韹《七略》中。《七略》根据汉代学术发展的情况和图书文献的实际情况分群书为六大类,即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下立三十八小类,史学作为一个小类而归于六艺略内。这反映了当时史学发展的情况,中国史学源远流长。远古的神话传说反映了人类历史初期的史影。甲骨文字的出现,才有了历史  相似文献   

12.
《四库总目提要》卷一二五子部杂家类存目二云:"《海蠡编》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袁士瑜撰。士瑜号七泽,公安人。即宗道、宏道之父也。其书大旨以儒释二家同源异派,或援释疏孔、或证孔于释,谓濂洛诸儒于圣人书诠释妙畅,如樽注海,是编如蠡注海,  相似文献   

13.
"文化遭遇"的内在可能 1936年,周作人写作《螟蛉与萤火》,开首便说到中国人拙于观察自然,往往喜欢把自然和人事联系在一起,或使之儒教化,将自然的现象加以伦理的解说,如羊羔跪乳一类;或使之道教化,如桑虫化为果赢,腐草化为萤虫."自然科学在中国向不发达,我恐怕在‘广学会’来开始工作以前中国就不曾有过独立的植物学或动物学.这在从前只附属于别的东西,一是经部的《诗经》与《尔雅》,二是史部的地志,三是子部的农与医.  相似文献   

14.
陈善,约生活于北宋末南宋初,著有《■虱新话》一书,初名《窗间纪闻》。此书兼涉经史子集,可从中窥见当时学术思想、流派等相关问题,其史料价值不容忽视。《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类收录《■虱新话》一书,并对此书作者、内容加以评述,但与史实多有出入。本文试从作者生平、成书经过、内容订误等方面予以考证。  相似文献   

15.
新书架     
嘉祐年间,是北宋“人文极盛”的年代。当时的文坛上,有眉山苏氏父子三人,诗文唱和,名动京师,是为苏洵及其二子——苏轼、苏辙。“三人之文章盛传于世,得而读之者为之惊,叹不可及,或慕而效之。”宋代文风颇盛,父子兄弟能文者甚多,然似三苏父子这般,皆堪称一代文豪,齐列名唐宋八大家者,却无人能及。 《三苏全书》的出版,是我国文史学术界的一件大事。该书是文史学界对“三苏”的文学类(书中列为集部)和非文学类(书中列为经部、史部、子部)所有著述的第一次集中整理,填补了我国该项出版领域的空白。此书不仅对于整理保存“三苏”父子的  相似文献   

16.
金华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12):132-133,136
作为“纲纪群籍,簿属甲乙之学”,目录学的发展关系重大。随着七部分类到四部分类法转变的完成,史部目录的地位最终突显出来。直到《隋书·经籍志》(为了叙述方便,仿照惯例《隋书·经籍志》简称《隋志》《汉书·艺文志》简称《汉志》)的完成,史部目录终于独立而且下设各子目成熟完善,为后世所效仿。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典籍与文化》2020,(1):F0004-F0004
《南京图书馆藏未刊稿本集成·子部》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本书从南京图书馆藏从未出版过的1046种未刊稿本中,精选子部图书172种,艺术类、杂家类均占有较大比重。其中,明代戴从父撰《篱下放言》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清代金埴撰《巾箱说》入选第三批名录,清代吴骞撰《尖阳丛笔》、翁方纲撰《苏米斋兰亭考》、程穆衡撰《碎翠集》、丁士涵撰《管子校义》、李玉棻撰《庚辛寓赏编》、曾协均撰《壬戌销夏记》等6种书入选《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相似文献   

18.
明代私家书目中小说类目的变迁与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建 《图书馆学刊》2008,30(1):128-130
东汉至宋元,古代目录著作中小说类目的形式与内容一直沿袭<汉书·艺文志>,无所更替.明代私家书目中小说类目的著录形式开始打破四部成规,甚至直接把小说从子部析出,转而著录于史部或其他类目;著录内容也开始全面突破,除文言小说外,话本小说及章回演义小说等通俗小说皆有较多著录.分析了这种变化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直斋书录解题>的史部类目是广泛吸收前人史目成果,在传统的四部分类体系上进行改进而设置的一种更能全面地反映史部书发展源流,更好地揭示史部书全貌,并时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史部类目,当然也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0.
清代浙东史学名家邵晋涵参与四库馆。撰写总目提要,在史部的二十七种提要中,正史占了二十二种,这些史部提要在探究史家学术渊源、分析史书之得失、考订书名流变、标明史书的篇章体例、辨析版本的优劣真伪、叙述篇帙的分台存佚等方面,体现了中国古代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价值与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