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论私藏文献的价值及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人藏书作为社会文献资源的一部分,对社会文献保障、个人文献利用都有重要意义,而且私人藏书通过一定的方式转化为公共藏书,被社会读者所利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私人藏书,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它起着相当大的社会作用。藏书家分布于全国各地,星星点点,烁烁光明。宋元以下至于清,藏书家的藏书数量及其社会作用和影响,都远远超过公家藏书、书院藏书和寺观藏书。应该说,私人藏书是我国古代图书馆事业的主流。总结一下私人藏书的社会作用,对了解我国古代图书馆事业,不无意义。藏书的社会作用,一是保存图书文献资料;一是为社会提供图书文献资料。刘意成同志近作《私人藏书与古籍保存》,论述了私人藏书对保存古籍的贡献,这是私人藏书的社会作用之一,但对私人藏书的社会利用尚未见有高文论述,笔者以拙稿充数,并就正于刘先生暨读者诸君。私人藏书的社会利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论元代私人藏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洪权 《图书馆》2001,2(4):8-12,19
本文比较了元代和北宋、南宋私人藏书的数量和藏书家的人数,指出元代私人藏书在两宋的基础上,略有发展;揭示了元代私人藏书家的社会身份、元代私人藏书家的地理分布及对明清私人藏书地理分布格局的影响;论述了元代藏书家对私人藏书的保存、利用,元代私人藏书散佚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已故教授的私人藏书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是馆藏文献的有益补充。高校图书馆为已故教授的私人藏书设立书架、对这些藏书进行开发与利用不仅必要而且可行。高校图书馆应打破放在图书馆的已故教授藏书便是图书馆财产这一观念,吸引已故教授家属将教授生前藏书存放于图书馆;建立管理工作细则对已故教授藏书征集工作进行管理;对已故教授私人藏书进行合理的分类排架。  相似文献   

5.
浅论古代私人藏书家对图书馆事业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玲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8,(1):52-53,封三
我国古代文献能够得以保存并流传至今,其中民间私人藏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作者引经据典,对于古代私人藏书家在保存文献典籍、校勘图书、编制目录等方面的贡献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代私人藏书家的历史功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历史上私人藏书家的总体考察和研究,认为中国历代私人藏书家在珍藏文化典籍、校勘文献、刻印流传古书、辑佚失传古籍及利用藏书著书立说等方面功绩卓著,嘉惠学林,泽被后世.同时,也指出他们有的思想保守、藏书秘不示人;显贵要人的藏书家常将珍贵文献殉葬等灾祸典籍的历史局限.对此,均应实事求是地认真总结,历史地、辩证地予以分析,以利于现代化图书馆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在充分发展了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要求读书是人们的特点之一。国立图书馆在满足人们要求方面起着主要作用。这些图书馆的藏书是供全体人民阅读的,可解决科学、文化、生产等方面提出的各种问题。这里面包括有学者、作家、国务和社会活动家以及爱书家的私人藏书,它们一般由图书馆收购或由私人所赠送。在已发表的有关私人藏书资料中,除了关于成员、组织和内容等问题外,还将私人藏书的任务、前途和藏书者作为社会现象进行研究。很多专家相信,这种独特的藏书,最终应该在国家书库中占有应有的地位。本  相似文献   

8.
私人藏书之风,至宋代而大盛,在品种数量、藏书内容、方法与利用上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代。以此,文章结合宋代私人藏书兴盛成因及著名藏书家的活动,论述其社会价值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代私人藏书家的历史工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历史上私人藏书家的总体考察和研究,认为中国历代私人藏书家在珍藏文化典籍、校勘文献、刻印流传古书、辑佚失传古籍及利用藏书著书立说等方面功绩卓著,嘉惠学林,泽被后世。同时,也指出他们有的思想保守、藏书秘不示人;显贵要人的藏书家常将珍贵文献殉葬等灾祸典籍的历史局限。对此,均应实事求是地认真总结,历史地、辩证地予以分析,以利于现代化图书馆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古代私家藏书文化在目录版本校勘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私人藏书家们利用私藏图书悉心编目、写出题跋,讲求版刻、甄别异本,补阙订讹、精心校雠,对目录版本校勘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藏书家们的文献整理研究工作特别是目录版本校勘方面的成就,推动了私家藏书文化的繁荣。古代私家藏书文化与目录版本校勘学之间呈现出互相影响、互为补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