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博物馆条例》是建国后颁布的行政级别最高的行业法规,规范了博物馆行业行为,是一定时期内国内博物馆发展方向的指导。深入解读《条例》与之前《博物馆管理办法》的不同,有助于掌握博物馆发展动向。《条例》颁布后,博物馆在展览、藏品、社会服务等方面要做何种调整,如何看待和实践博物馆与社会的关系等系列问题,都需要认真探讨《条例》。  相似文献   

2.
以欧洲数字图书馆、博物馆与档案馆一体化组织Europeana的《Europeana2011一2015战略规划》为例,解读了国外图书馆服务领域所呈现的信息整合模式新态势,以期为我国图书馆服务创新工作提供积极有效的借鉴,从而促进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服务型"博物馆时代的到来,博物馆教育日益成为博物馆整体工作的中心,而教育科研是博物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促进博物馆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引领教育工作向前发展的"指向标"、还是有效坚持"三贴近"原则的内在要求、更是不断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重要保证。但由于种种历史、政治等方面原因,目前我国的博物馆教育理论还不太成熟,这就极大地限制和制约了我国博物馆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因此,我们博物馆人都应不断强化自身的科研意识,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三个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长远与眼前的结合、分散与集中的结合,从而有效促进博物馆教育科研水平的提升和博物馆教育实践活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管档案工作领导体制是党的领导在档案领域的生动体现,对于推动新时代党管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档案法实施条例》的出台为践行新时代党管档案工作领导体制指明了前路。文章以《档案法实施条例》为考察中心,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文本阐释法,在剖释新时代党管档案工作领导体制实践意义导向的基础上,聚焦法治性、全面性和协调性三重向度阐述新时代党管档案工作领导体制的实践要求导向,并从政治引领、机构布局、技术赋能、制度保障四个层面系统探察新时代党管档案工作领导体制的实践策略导向,以期助推新时代党管档案工作领导体制高效落实、助力新时代党管档案工作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条例》的颁布与实施使中国的博物馆管理体制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如何顺应《博物馆条例》的贯彻执行,对博物馆领域原有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及时修订、完善,构建起一个以《博物馆条例》为核心,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各类规范性文件等多个层次法规规范共同构成的博物馆法规体系,使博物馆登记备案、藏品管理、展示服务、学术研究、安全防范、对外交流等业务活动均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运行,将是当前乃至"十三五"期间博物馆行政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发展,博物馆版权产业也不断探索实践,但是仍处于培育阶段,大多数博物馆还没有把版权产业提上日程,当前制约博物馆版权产业发展的问题也比较多。随着国家的重视和社会资源的介入,博物馆版权产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为了我国文化产业的新领域与新动力,也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战略与新引擎。各级政府与文博行业都要给予扶持,不断健全配套的体制机制,积极推进博物馆版权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级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管理和保护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以新《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实施条例》的颁布为契机,认真学习贯彻《文物保护法》,依法进行馆藏文物和博物馆的各项管理,成为当前促进博物馆事业健康发展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近十年发展实践为线索,分析了当前高校博物馆面临的多重挑战,探索新时代高校博物馆教育的"5I"创新路径。文中提出要以"主体间性"作为高校博物馆教育的哲学基础,创新构建策展阐释语境,推动教育空间、受众群体和策展主题等多维跨界整合,进行跨学科交叉探索,打造"全程教育、全息再现、全效泛在"的新型智慧高校博物馆,做好服务文明传承、服务通识教育、服务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学生心理健康的"四个服务",担当起助推"双一流"建设、增强文化自信的教育责任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国际博物馆协会在历次修订博物馆定义时不断提前“教育”在博物馆功能中的次序,于2007年把“教育”最终确定为博物馆的首要功能。我国博物馆行业首部全国性法规文件《博物馆条例》于2015年3月出台,再次明确强调了博物馆的教育、研究和欣赏的功能,并且把教育放在了首位。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作用就是通过不同途径传播人类文明,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养。北京汽车博物馆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展与教虽然“殊途”,一样可以实现“同归”,并且依托常设展览和临时展览,逐渐理清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思路,初步构建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收藏是阻挡记忆流失的有效防线。与国家典藏相对的民间收藏是丰富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多样性的重要方面,从收藏向博物馆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之路。因此对民间收藏和民办博物馆应予鼓励,但同时应坚持历史、科学与艺术的正确导向,规范收藏与办馆行为,捍卫博物馆作为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性公益性常设机构的核心价值,使民办博物馆真正成为公办博物馆的有益补充和文化生态的健康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正>在我国的博物馆建设热潮中,已有有识之士开始将关注的重点转向博物馆的价值导向与质量提升等关键性问题,探讨诸如博物馆的核心价值(今年1期专题)、什么是好的博物馆、好的原创性临时展览、博物馆社会服务最佳做法(去年4期专题)以及观众参观体验与感受等议题,管理部门也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探索开展博物馆评估工作。本期我们特编发一组讨论"什么是好的博物馆:博物馆评估"的文章。博物馆评估是在新管理学思想影响下,由企业绩效管理延伸到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运营状况考察之后博物馆  相似文献   

12.
自从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代表大会首次将"教育"作为博物馆的第一功能予以阐述,"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一步彰显,同时它在我国各博物馆的地位及所获资源也都得到了较大提升。本文在梳理中国博物馆教育各时段发展情况的同进,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引介国外博物馆的一些理念,但与日益增长的观众需求之间有许多不适应。也是为了对国内博物馆教育的发展以为我国博物馆当下及未来教育实践之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今年刚刚颁布的《博物馆条例》中,对于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有着明确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鼓励学校结合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博物馆应当对学校开展各类相关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纵观我国的博物馆事业从开始就与高校紧密联系在一起。伴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腾飞,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在开展社会教育的过程中,博物馆感到心理学、教育学、营销学、传媒学等方面人才的缺乏,与拥有人才、科研和智力资源优势的高校开展合作与共建也成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4.
博物馆法治     
正2015年3月20日开始实施的《博物馆条例》,标志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步入质量提升、规范运行的新阶段,必将促使我国博物馆在经过20年左右的数量增长、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再次迈上新的发展台阶。当然,新的发展,既离不开对条例的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更需要对由《条例》  相似文献   

15.
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实现一体化,不仅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首先,博物馆与学校同是教育机构。1979年国家文物局颁布的《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着重指出,“博物馆通过蒐集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所以说,教育是博物馆的首要职能,博物馆主要是一所教育机构。  相似文献   

16.
展览是架起博物馆与公众沟通的桥梁,是博物馆服务社会、创造价值的重要表现。《两岸"无锁不谈"合作巡回展》一方面将科技智慧与传统文化巧妙结合,一方面将引进成果与再次创作融会贯通,进而彰显出博物馆知识传播与价值引领的精神。文章从展览名称与主题定位、展览结构与空间规划、展览氛围与亮点解读、展览思考与价值立意等方面对"无锁不谈"展览进行分析,指出其体现的设计理念对今后博物馆的陈列工作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博物馆学主张博物馆要以人为本、将教育功能放在首位并积极服务社会。陶瓷专题博物馆基本都成立于有悠久陶瓷历史或有重大陶瓷考古发现的地区。这种背景本应是博物馆实现其教育与服务功能的天然优势,但大多数陶瓷博物馆对于新博物馆学理念的实践仅是最近十年才开始的,总体来说仍处于转型的阶段。台湾莺歌陶瓷博物馆以新博物馆学理论方法立馆,它的实践为其他陶瓷专题博物馆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18.
高校博物馆作为一个特殊的博物馆门类,日益成为我国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高校教学、科研的同时,高校博物馆面向公众,发挥社会教育功能,进而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凸显其公益属性和社会价值,将是提升自身专业品质和社会影响力的根本所在。本文在梳理我国高校博物馆的发展状况和社会服务潜力的基础上,对如何提升高校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功能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博物馆》季刊是国家文物局主管、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中国文物报社协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自1984年创刊以来,始终致力于中国博物馆学科建设,推动博物馆行业发展。作为中国博物馆协会的会刊,《中国博物馆》的基本定位是:面向博协全体会员,传播行业发展最新成果;面向全国博物馆行业,聚焦行业发展的重点、热点问题,聚焦博物馆核心业务,指导博物馆工作实践;面向博物馆学理论研究前沿,探讨博物馆学领域的基础性关键性问题,服务博物馆学科建设与发展。2018年10月,《中国博物馆》正式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即第8版)之“博物馆学、博物馆事业”类核心期刊。为了顺应当前中国博物馆事业的新形势、新发展,根据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和《中国博物馆》编委会的部署要求,2020年,《中国博物馆》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四部门《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的有关要求,变革办刊理念,创新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学术质量,为博物馆事业改革发展服务。欢迎各界专家学者,博物馆同行踊跃赐稿。一、栏目设置及文章要求根据刊物定位,刊物内容分为聚焦、理论、实践、资讯四个一级版块:1.聚焦版块:针对博物馆领域热点话题,进行专业解读、学术探讨,推动难题破解、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观众是博物馆公众服务的对象及主体,在博物馆高速发展的今天,主动吸引观众参观博物馆,提供高质量服务满足观众需求,已成为博物馆健康运营的关键指标。当前国内外许多博物馆,在促进观众数量增长、提升观众体验方面有着诸多良好实践。位于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在经费和竞争压力下,以观众为运营策略之本,通过资源整合达成产业集群合力,并在线上展示、线下服务和文创销售上屡有创新之举,很好地实现了博物馆在履行社会使命和保证可持续经营上的平衡,为高速发展中的我国博物馆行业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