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2002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追记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的典型郑培民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公仆本色———追记湖南省委原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郑培民同志》,二版配发了郑培民同志的照片和简历,并在一版配发了由我撰写的评论员文章《坚持执政为民当好人民公仆》。第二天(10月15日),人民日报又在第二版发表了郑培民同志的日记摘抄。十六大召开前夕,在指令性稿件多,版面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人民日报对郑培民这一典型突出处理,形成了一定声势。通讯见报后,受到有关领导、新闻界同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一致好…  相似文献   

2.
10月1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尉健行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郑培民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和采访郑培民先进事迹的新华社、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记者。尉健行在会见时强调,郑培民同焦裕禄、孔繁森一样,是我们党千千万万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他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的理想追求和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3.
特别奖电视理论文献片:《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湖南电视台集体) 作品一等奖 1.消息:《湖南切实做好城镇再就业工作》(人民日报吴兴华) 2、通讯:《湖南工业冲出重围》(新华社张春保易红) 3、通讯:《为民书记——追记湖南省委原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郑培民》(光明日报唐湘岳) 4.评论:《三个代表铸辉煌——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湖南发展成就述评》(湖南日报尹汉生) 5、专题:《见证幸福》(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周昀) 6、消息:《温家宝郴州察灾》(湖南电视台陈瑜帅) 7、系列报道:《2002湖南防汛启示录》(湖南经济电视台杨力夏飞帆) 8、通讯:《谁能帮他进"清华"》(三湘都市报邓桂明) 9、消息:《橘子洲不能成为贵族天堂》(潇湘晨报  相似文献   

4.
《档案时空》2003,(6):1-1
不久前,胡锦涛总书记专门批示,号召全党同志向党的优秀领导干部郑培民同志学习。学习郑培民同志的热潮,再次席卷神州大地。 培民同志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培民同志不仅是领导干部的楷模,同时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学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以来,报道领导干部转变作风的新闻不时见诸于报端。《陕西日报》4月27日头版头条刊登的通讯《问计果品经销大户》,就是一篇主题鲜明、匠心独具、灵气生动的佳作。通讯以“困扰农民也困扰政府”的“卖果难”问题为切入点,介绍了蒲城县委书记张建华4次登门走访,向一位普通的青年农民——果品经销大户李明虚心求教,  相似文献   

6.
7月7日《人民日报》五版刊发了长篇通讯《司令退休之后》,报道长春军分区原副司令员李守发回乡带领乡亲致富奔小康的感人故事,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一些离开领导岗位的老同志、现在在职的领导干部及广大读者,纷纷致电致函,高度评价通讯写活了一位身体力行,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典型。下面这组文章,是《司令退休之后》的两位作者应本刊之约撰写的采写这篇通讯的感悟和体会。读了这两篇体会文章,读者一定会得到很多启迪。正如作者所言,文风体现作风。要写出感人至深的报道,扎扎实实的深入采访,认认真真的挖掘、提炼,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7.
张志安 《新闻记者》2007,(12):45-47
朱玉(●):新华社国内部政文采访室主任记者,以调查性报道和人物报道见长。代表作品有龙胆泻肝丸导致肾损害、早产儿氧中毒事件、安徽芜湖红项商人调查等。在其笔下曾塑造过任长霞、郑培民、宋鱼水等多个重大典型人物。她执笔写作的长篇通讯《公仆本色——追记湖南省委原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培民》,获第13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朱玉曾荣获首届中国记者风云人物、全国抗击非典优秀记者、新华社十佳记者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8.
时光如滔滔湘水一去不返,而人生却有怀念可以承载“永远”。“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为民书记”郑培民同志逝世已是4周年。为进一步宣传“郑培民精神”,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深入学习郑培民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批示,寄托对郑培民同志的深情怀念,由杨力求同志主编的《永远的培民》(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书,在经过了一年多的紧张编纂、辑校后,今年三月,终于付梓出版了。曾庆红副主席在百忙中欣然为《永远的培民》题序。该书图文并茂,真实生动,感人肺腑,我和许多朋友一样,都对此书爱不释手,反复认真学习,珍惜收藏。书籍编排体例正…  相似文献   

9.
等级特别奖一等奖通讯言论通讯通讯消息消息系列版面摄影摄影漫画副刊广播评论广播消息广播消息广播专题广播专题广播系列广播编排广播直播电视消息电视消息电视评论电视专题电视专题电视系列体裁题目作者编辑刊播单位公仆本色———追记湖南省委原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郑培民同志沿着党的十六大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肩负起继往开来的庄严使命———党的新一届中央委员会诞生记壮丽的发展诗篇———从数字看上海巨变我省交通图五年七变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山西繁峙矿难系列报道科技日报2002年11月14日一版新任总书记胡锦涛面对世界…  相似文献   

10.
等级体裁题目作者编辑刊播单位特别奖通讯公仆本色—追记湖南省委原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郑培民同志董宏君朱玉吴恒权马利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奖言论沿着党的十六大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米博华王晨张研农人民日报通讯肩负起继往开来的庄严使命—党的新一届中央委员会诞生记何平刘思扬夏林彭树杰吴锦才新华社通讯壮丽的发展诗篇—从数字看上海巨变李蓉宋超余建华解放日报消息我省交通图五年七变石磊谷峰张素娟河北日报消息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李红鹰吴芳陈志远黄剑武汉晚报系列山西繁峙矿难系列报道刘畅柴继军唐为忠高山张英杰中国青年…  相似文献   

11.
高福生 《新闻天地》2004,(10):44-44
9月13日,国家广电总局、中共湖南省委联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故事影片《郑培民》的首映式。中纪委、中组部、中宣部等有关方面的领导同志和首都近1000名领导干部及各界群众观摩了这部感人至深的影片。据悉,影片将于9月18日在全国公映。据发行方华夏电影公司介绍,《郑培民》的票房成绩极有可能打破当年电影《生死抉择》的票房纪录,再度创造中国电影主旋律影片的票房奇迹。  相似文献   

12.
1989年9月6日《新华日报》一版头条通讯《富镇上的“穷”机关受人称赞》向广大读者介绍了宝应县汜水镇党委、政府发扬艰苦奋斗作风为群众多办实事的事迹。这篇不足一千字的通讯,虽没有曲折生动的情节,也没有重彩浓墨的描绘,却展现了我们党的基层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甘当公仆”的良好  相似文献   

13.
我们采写的通讯《部长夫人烧锅炉》新华社1月30日播发以后,被中央和各地近30家省级以上的报纸广泛采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人称这是高级领导干部家庭的一次“真正曝光”。不少读者写信或打电话,向这位在平凡的岗位上“烧锅炉”的部长夫人表示敬意。唐山的一位读者,专门到阅览室里翻阅了全国各地的报纸,对这条通讯的采用情况作下了统计。安徽的几个大学生在来信中表示要向常根秀学习,他们得知  相似文献   

14.
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人物通讯《情切切,意绵绵——亲人眼中的郑培民》一稿,被评为通讯二等奖。这篇通讯的成功,从写作上来说,有如下几点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是人物语言富有特色。近几年来,新闻中的人物语言,虽然有所改进,但仍有众口一腔之感。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要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就要在人物语  相似文献   

15.
随着长篇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的发表,孔繁森的名字就越过了西藏、冲破了鲁西平原,传遍了神州大地,他的模范事迹激起了亿万人民和全党同志的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6.
清差苦旅追本溯源──评介《中国历代图书著录文选》由《图书馆学通讯》原主编、高级编审袁咏秋主编、雷季光等专家参与搜集资料并整理编辑的《中国历代图书著录文选》和《中国历代国家藏书机构和名家藏读叙传选》,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辑录自秦汉至民国以来...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党的干部应该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开阔的眼界,宽阔的胸襟,较强的领导能力,优良的作风。这是党中央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新的要求。可能有的同志要说,讲政治是高级领导干部的事,与我们出版发行工作者关系不大。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新闻     
新闻单位合力宣传孔繁森 4月上旬以来,我国通讯社、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发挥各自的优势,合力宣传原中共西藏阿里地委书记、优秀领导干部孔繁森。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新华社记者、人民日报记者、西藏日报记者、大众日报记者合写的长篇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这篇通讯新华社播发后,全国各地报纸普遍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新华社接着连续播发几十篇消息、通讯。报道孔繁森事迹和各地开展学习孔繁森活动。人民日报4月上半月连续发表社论《向孔繁森同志学习》和5篇评论员文章《今天仍有  相似文献   

19.
在去年4月7日的《四川交通报》第一版上,刊登了我采写的一篇题为《洒向故土都是爱》的人物通讯。该作品的主人翁胡伯忠,是我继1989年4月以来所宣传的我省著名的两位“路县长”,即洪雅县原县长徐启斌,绵竹县原副县长、外号人称“孙老太婆”的孙国秀以后的第三位...  相似文献   

20.
一篇题为《探索华西村》的通讯,被一位热心的读者刻上了石碑,陈列在华西村的纪念馆里。最近,华西村为这一碑铭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探索华西村》的作者是新华社江苏分社的高级记者袁养和。他从1970年开始报道华西村,迄今从未间断,30多年来,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