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从窃听丑闻说起,谁是压垮《世界新闻报》的最后一根稻草7月初,《世界新闻报》2002年侵入13岁被绑架女孩米莉·道勒手机留言信箱一事曝光.随后,《世界新闻报》多年的窃听行为大量曝光,受害人可能达到4000多位.这,显然引发了众怒,《世界新闻报》一时间便失去了立足之地,7月10日,拥有168年历史的《世界新闻报》停刊.事情还没完.7月8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前新闻主管安迪·库尔森因窃听丑闻被捕,库尔森曾任《世界新闻报》主编,同日,卡梅伦召开记者发布会,辩称当年雇佣库尔森“没有错误”.  相似文献   

2.
田新玲 《新闻知识》2012,(3):109-110
2011年7月4日,英国《卫报》揭露了老牌报纸《世界新闻报》曾经非法窃听失踪少女米莉.道勒及其家人的电话以致扰乱警方破案。由此,"窃听丑闻"爆发。《世界新闻报》多名相关人  相似文献   

3.
7月10日,有着168年历史、280余万份发行量的英国《世界新闻报》因陷入窃听丑闻而被迫关门。英国媒体披露,《世界新闻报》不仅窃听电话,而且截收电子邮件,窃听对象约4000人,包括英国伦敦地铁爆炸案遇难者家属、伊拉克战争阵亡士兵家属,以及英国各界名流及王室成员。窃听丑闻不仅葬送了这家拥有百多年历史的老牌小报,也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4.
“窃听风暴”愈演愈烈,新闻集团面临拆分。发端于《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已然演变成一场关于新闻自由、道德约束和政府监管的世界性激辩  相似文献   

5.
名刊要览     
《中国新闻周刊》2011,(27):10-10
小报的破坏威力 几十年间,英国政治被三股势力左右:保守党、工党和默多克旗下的小报。《世界新闻报》和《太阳报》一直向读者示意,没有比它们的头条新闻更值得关注的了。太多的权力和承诺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窃听丑闻。默多克关闭《世界新闻报》意在消除丑闻,  相似文献   

6.
《新闻记者》2012,(3):25
传媒大亨鲁伯特·默多克新闻国际集团2月20日宣布,将从本周末开始推出《星期日太阳报》,取代去年在窃听丑闻中关闭的周末报《世界新闻报》。英国媒体认为,这是默多克自去年在窃听丑闻遭受一系列重挫以来,首次发  相似文献   

7.
继《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之后,最近英国广播公司BBC又爆出丑闻,可谓祸不单行,一系列的失实报道,新闻道德的滑坡,导致媒体公信力的缺失,重建媒体的公信力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英国畅销小报《世界新闻报》窃听电话又出大丑闻.警方发现这家报纸曾雇人侵入一名遭杀害女孩手机的语音信箱.并删除部分信息,妨碍警方对女孩失踪案的调查。不仅如此.还有消息爆出该报在2005年7月7日伦敦发生惊天爆炸案后,为取得猛料竟窃听爆炸遇难者亲属电话。《世界新闻报》的老板为传媒大亨默多克.该报曾以打探消息不择手段著称。  相似文献   

9.
默多克新闻集团《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隐藏着深刻的伦理问题,对这些伦理问题的解读,有利于更好地反思窃听丑闻发生的根源。媒体窃听的伦理问题,依照其内在的逻辑顺序,表现在价值伦理、权利伦理和技术伦理三个方面,本文对此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2011年7月4日,由于窃听丑闻被揭发,英国《世界新闻报》于7月10日出版了最后一期,终结了长达168年的历史。随后,包括一向以严肃报道著称的《星期日泰晤士报》、《每日镜报》等报纸也相继被披露"普遍"存在窃听电话现象。为了应对窃听丑闻,2012年6月28日,新闻集团分拆为出版与娱乐两家上市公司,默多克也于7月份退出了旗下数家子公司的董事会。  相似文献   

11.
7月10日,传媒大亨默多克在英国拥有的《世界新闻报》发行最后一期之后停刊了,因为该报记者非法窃听数千人的丑闻东窗事发——在欧美  相似文献   

12.
《青年记者》2012,(6):62
英《金融时报》最近报道,英国报业丑闻迫使新闻集团关闭了旗下《世界新闻报》。迄今为止,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已经为此花费了至少1.95亿美元;这正如它所警告的那样,现在无法预测未来会因窃听电话丑闻而花费多少。新  相似文献   

13.
孙健 《声屏世界》2011,(10):14-15
2011年7月.有着168年历史的老牌星期天报纸《世界新闻报》再次陷入窃听丑闻。这一次该报被曝为了获取新闻线索对被绑架女孩的手机进行窃听而影响了警方的侦破工作。这一事件像一颗重磅炸弹一般激起了公愤,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世界新闻报》的关张,7月10日出版的《世界新闻报》是这份报纸所发行的最后一期。这一事件让我们看到媒体越界出轨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不得不让我们再次思索新闻自由的边界问题,新闻自由的边界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如何对媒体的越界行为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4.
《今传媒》2011,(8):137
<正>连日来,随着《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事件的持续发酵,世界各国媒体在批评该事件的同时,也在质疑西方新闻价值观。英国《金融时报》21日发表题为"卡梅伦、判断力及媒体"的社评指出,连日来电话窃听丑闻的扩展,已使首相卡梅伦处于遭受实质性打击的威胁中。在任用库尔森为新闻助理  相似文献   

15.
窃听丑闻为何会闹得如此大?《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因英国《卫报》记者尼克·戴维斯的调查而曝光.这一事件之所以引起公众普遍批评,缘于《世界新闻报》不仅仅窃听王室、名人、权势人物,而且将窃听的魔爪伸向普通民众、弱势人群.在英国,媒体往往揭示公众人物的许多爆炸新闻,这些做法虽然难见阳光,信息获取渠道和手法也非正当,但较为公众容忍,因为民众多认为权势人物作为强势一方,应该得到适当监督,从而规范甚至制约其行为.比如当年英国公众对媒体对戴安娜王妃等王室成员的"狗仔队"式采访报道并未表现出很大愤怒,而这次却让默多克多少有了点英国"全民公敌"的压力.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电影《窃听风暴》最后仍然歌颂了人性的光辉拂去心灵阴霾的话,那么,《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则是将许多无辜的人们一下子推进了被欺瞒与背叛的深渊。因此,当耄耋老人默多克说这是我这一生中最卑微的一天时,实在很难博得公众的原谅  相似文献   

17.
英语世界发行量最大的周日报《世界新闻报》,因连续爆出的窃听事件,激起公愤,在2011年7月10日出版了最后一期报纸,结束了其168年的历史。但因“窃听丑闻”引发的对媒体职业道德的质疑却没有因为报纸的停刊而结束,  相似文献   

18.
由于涉嫌窃听丑闻,英国百年老报《世界新闻报》在被谴责中停刊。事情并不到此为止,《世界新闻报》事件正在发酵为一次国家事件,甚至英国首相、前首相以及议会都为此谴责。英国公众更是由这个事件引发,而对英国传统的政治制度和传播价值观产生重大怀疑,并且引发对英国媒体责任感和公信力的一次系统性损毁。振荡为什么会如此之大?初步解读的结果可以断定,这是因为《世界新闻报》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自2003年《世界新闻报》不断因为窃听丑闻进入公众视野,2011年以来其窃听丑闻更是持续发酵,在7月到达顶峰,在这一系列窃听事件中我们不仅仅看到的是受到伤害的社会各界人士,和默多克新闻集团高层的各种危机,更引起我们注意的是窃听与曝光的这些新闻记者,同时也让大家深深反思记者的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20.
《报刊之友》2011,(8):137-137
连日来,随着《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事件的持续发酵,世界各国媒体在批评该事件的同时,也在质疑西方新闻价值观。英国《金融时报》21日发表题为“卡梅伦、判断力及媒体”的社评指出,连日来电话窃听丑闻的扩展,已使首相卡梅伦处于遭受实质性打击的威胁中。在任用库尔森为新闻助理及他与新闻国际高层关系这两个问题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