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汉字创世于6000多年前。在著名的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上,有一些类似文字刻划的符号,郭沫若经考证研究后在《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一文中指出:“这些符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孓遗。”而据同位素测定,这些彩陶距今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了。由此看来汉字不  相似文献   

2.
一、插图的作用图画的产生远比文字的产生要早,而且文字的产生都经历了图画这一表意符号阶段,才发展到今天的表音符号阶段。虽然今天的文字比图画更抽象更高级,但却无法替代图画表意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所以图画在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艺术家徐冰以发明所谓“天书”而闻名。对于懂中文的人而言,他发明的这些“天书”并无文字意义,徐冰的某些创作包含了英文单词的具象化符号。尽管如此,讲英文的人仍会误认为它们是中国汉字。徐冰的作品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某种似是而非的误解。在美中关系发展过程中,类似的误解持续困扰着双方。  相似文献   

4.
惑受纳西     
之道 《大观周刊》2006,(40):103-103
一提起纳西,人们自然会想到古老的东巴艺术。它是一种宗教文化,同时也是民俗活动,民间舞一直是东巴舞赖以植根的土壤。而“东巴文”是一种古老的图画象形文字,这种纳西族先民用来记录东巴教经文的独特文字,是世界上惟一活着的图画象形文。在丽江,不管客栈还是商店,招牌都很特别,上面的文字除了汉字、英文,往往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符号,这些符号就是东巴象形文字,也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保留完整的象形文字,所以被称作“活着的象形文字”。人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去看、去猜这些文字的意思。  相似文献   

5.
卢新宁 《今传媒》2016,(10):169-169
大约1个月前,在日本的古都京都,一家“汉字博物馆”开馆。博物馆一层大厅放了一棵“汉字树”,上面挂着808个中日韩三国共同使用的汉字。同样是汉字,在越南,有新年求汉字祈福的习惯;在马来西亚,每年都会评选年度汉字。某种程度上,汉字这一符号,象征了东亚各国在文化上的“共同血脉”。源远流长的文明史中,中国、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分享着共同的文化记忆乃至民族记忆,这是一个“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古老文字,在长期的流传和形体演变过程中,依然保留了象形文字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和语义密码,不仅忠实地记录下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发展史,而且为汉民族文化心理的阐释提供了系统的依据。因此,现代学者认为可以“通过古代汉字和现代汉字了解汉民族的古今文化模式、习惯行为模式、思维模式”。本文以汉字“五”为例,探讨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说“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埭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水利工程,相关的记载在魏晋时期开始见诸典籍。考察汉字“埭”从产生、发展到后来逐渐淡出人们文字记载的经过,便可以勾勒出这一工程在中国水利史上的历史轨迹,了解到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作为水利工程的埭给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以及这影响在现代的回声。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一般公认有5000年的历史。书籍是文化积累和传播的主要载体。文字是书籍构成的先决条件,没有文字就没有书籍产生的可能。先民们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始由图画刻划符号逐渐进而创造出文字。最早的文字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符号,人们称它为甲骨文。这种甲骨文的作品当然还称不上确切意义上的书籍,但它已经是人们有意识地使用文字来记录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例,以便日后稽查。它开始起了积累知识和传播知识的功能。从这意义上说,它是书籍  相似文献   

9.
李思涵 《东南传播》2022,(3):104-108
“门当户对”作为中国传统社会婚恋嫁娶的遵照之一,传播广泛,构成了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符号。该词由建筑构件向婚姻标准演进的过程体现了本文符号化的三个阶段:实体符号阶段、混合符号阶段、语言符号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其又充当着自然、精神、关系、流动、代际等多种特质的复合媒介,发挥了传播媒介的功能,体现了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等特质。在华夏一元传播体制中,“门当户对”观念的传播在“天人合一”宇宙观的根本指导下,受到宗法与封建制度的强力控制、礼制思想与贵和观念的巨大约束,体现了传统中国“差序格局”的传播模式。而作为一种悠久的历史习惯与传统,“门当户对”观念在当代中国社会仍被遵循使用,其中所内蕴的独特民族精神对构建中国叙事体系、丰富华夏传播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图示在纸质媒体中的功能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与形”具有超语言文字的叙述功能,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无论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还是从个人成长历程考察,“图与形”始终在伴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进步,“图与形”这种认知方式的形象、直观、便捷等特性,摆脱了文字符号的抽象性所带来的理解上的艰涩。以报纸为代表的纸质媒体在运用“图与形”传递信息方面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可以概括为“图画”、“图片”、“图示”,每个阶段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文化状况、物质生活条件、科学技术水平和信息传播观念等相联系,三者之间并不是相互取代的关系,而是体现出递进整合式的变化,对其充分…  相似文献   

11.
祝东  张殷婷 《传媒观察》2024,(2):92-100
自发运用符号进行交流建构社会性意义活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然而自发运用符号并不等同于符号自觉,关注符号与意义的关系才能把人类带入符号学的自觉阶段。就中国符号学思想史的演变而言,礼学的发展对其影响巨大。“礼”可以被视为一套表意符号系统,它制约着人的表意行为。先秦礼学经过礼的起源、兴礼作乐、礼崩乐坏及礼学形成等不同阶段。但只有在秩序失范的春秋时期,人们才开始思考礼乐仪式与文化象征等意义关系,这才意味着中国先民开始进入符号学自觉的时代。“礼制颓而礼学兴”,礼学兴而始有符号传播的自觉。本文从符号学视角进行溯源和分析,揭示了先秦儒家礼学发展的传播符号转向,为华夏礼乐传播及符号传播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纸托邦”是一个向西方读者宣传中国当代文学的综合性网络服务平台,在中国当代文学对外译介和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纸托邦”网站共有三个板块,其中“纸托邦短读”是具有创新特质的网络出版栏目。文章分析梳理“纸托邦短读”栏目的诞生、发展、现状和特质,发现该栏目发展经历了初创、探索、成熟三个阶段。作为网络出版的创新者,“纸托邦短读”栏目形成了一些创新特质,如在网络出版流程中构建了全新工艺、在网络出版发展进程中诞生了崭新产物、在网络出版运营模式中形成了高亮环节,希冀对我国当代文学对外传播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诗的“建筑的美”,在本质上,是附属于诗的“音乐的美”的,与之同属听觉,而不大属于视觉。作为诗意的载体,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属于听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符号的符号,当然也属于听觉。正如音乐属于听觉,记录音乐的乐谱也应属于听觉一样。只是由于洋为中用,新诗分行分段排列,其文字呈现才有了时间及空间的双重性,才有了听觉及视觉的双重性,诗的“建筑的美”才被发现,才被提出。但它绝非绘画、雕塑、建筑以及舞蹈那种真正的空间艺术,纸上的文字的诗,一经朗诵或歌唱,其虚拟的“建筑的美”又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4.
王正林 《传媒》2016,(22):95-96
作为建构中华文明的基石,传统汉字文化研究已成为学界与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归结起来主要涵盖三个方面:汉字溯源的历史研究、汉字形意的阐释研究以及汉字艺术的造型语言研究。在汉字造型语言艺术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书法、篆刻、印刷文字以及民俗与装饰中美术字体等。通常,这些文字载体与艺术语言研究被长期分隔于不同的专业领域,并以泾渭分明的方式成为难以破解的“潜规则”。由朱永明、钟健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的《传统汉字图像艺术》一书以独特的视角与研究消解了这一潜在“规则”的限制。该书以跨学科视野与理论方法,深入探讨了人类信息、符号、语言、图像与汉字艺术生成发展关系,将书法、印刷文字与形象化、装饰化汉字艺术共同纳入到宏观的汉字文化演进史中考察和梳理,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汉字艺术宏大博厚的历史积淀,也更为生动具体地描画了汉字艺术的整体形貌。这既避免了传统上汉字艺术研究受制于不同专业领域,受限于观念差异与冲突造成的认知局限,也开拓了汉字艺术整体研究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熊磊丽 《新闻世界》2012,(6):244-245
消费文化在中国的诞生及其主导地位的形成,极大改变了文学与市场的发展方向。在新形势下,“郭敬明”俨然成为一个把商业写作和消费生活一体化、具有巨大商业价值的消费文化符号。笔者认为,在如今已经被过度娱乐化的市场中,郭敬明的过人之处就在于,非常清楚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作为“明星”、“作家”、“出版人/商人”的符号价值。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古国,汉字是我国民族中占大多数的汉族使用的文字,追朔历史大致有三千多年。 汉字开始刊于金石,从殷朝的甲骨文,逐渐变为钟鼎文。从大篆至小篆起,开始书于竹帛。 在秦始皇统一文字以后,社会需要一种易于书写的文字,于是由小篆发展为隶书,在纸上书写更加方便。印刷术和雕版活字印刷的发明,使文字信息更加易于大量复制,传播面更广,文化教育开始普及,更多的人能够使用文字,汉字又经过一次改革,变隶书为楷书。  相似文献   

17.
一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文字的使用似乎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其实,沿着历史的痕迹,追寻其诞生的时候,才发现文字仅仅是语言产生后几十万年之后的事情。远古人类绘于洞穴岩壁上的图画,那算是最早的文字了。文字的早期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均是由象形文字开始的,也是一个图形转化为抽象的语词符号。而今,历史的发展,设计者们已经把文字从单纯的抽象化的语词符号,发展到了一种形态之美、装饰之美,并带有一种深厚的感情色彩加以体会。人们对任何事物的理解,都必然会由实用向精神上的审美升华,中国的书法艺术就是典型。它从仅仅是抽象的记事工具转变…  相似文献   

18.
与摄像机拍摄出的真实画面不同,“图文符号”指电视节目中,通过后期设备制作出来的图像、图形或文宇等符号。包括字幕、图形、表格、动画,以及通过一些特技设备处理过的画面,如定格、慢镜、虚边画面等等。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图文符号”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电视节目中,内容不仅包括文字,还有经过精心处理的各种图形、图像、造型,甚至动画、特技等,电视新闻的画面由此变得丰富多彩,电视新闻工作者也发现他们多了一种传递信息、表现事物的工具。“图文符号”在电视新闻中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这首先要从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说起…  相似文献   

19.
手写文字识别是指计算机自动识别手写体汉字、数字、字母和符号等,在办公自动化、信息处理以及图书情报界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概括了手写文字识别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及应用状况,提出了九十年在图书馆自动化中的应用目标.  相似文献   

20.
李索 《全国新书目》2022,(5):109-110
<正>本书以16类主题介绍常见汉字的形义关系及其承载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在保留析字索引的同时新增16张构型图,令读者一目了然,全面了解本书汉字。新增指示线,快速定位每个汉字,突出对应的甲骨文、金文字形,以方便识认。全新精绘200张图画,图文并茂,让学术走近大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