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要:本文以美国博物馆观众研究方法为依据,阐述博物馆观众评估的基本方法、原则及科学理论,并试图针对原创性展览构建起以观众评估为导向的指标体系框架。同时论及观众评估在博物馆展览策划业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博物馆展览公共参与机制的建立。关键词:博物馆观众研究;展览评估;指标体系;原创性临时展览  相似文献   

2.
观众行为研究是博物馆满足公众需求、做好公众服务的基础。将新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博物馆的观众研究也是大势所趋。通过RFID射频识别技术可以了解观众在不同展项前停留的具体人数和时间,并在一定程度上考察观众对展览的满意度及其对展示设计的建设性意见,以促进博物馆展陈设计工作向贴近公众的需求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2008年开展博物馆定级评估工作以来,截至2016年上半年,进行了多次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定级评估和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共评定一级博物馆100家(后降级博物馆未扣除),二级博物馆171家、三级博物馆288家。我国博物馆评估体系初步形成,对规范博物馆有序发展,提升管理水平和业务质量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评估体系不断完善和健全。2016年7月,国家文物局组织修订并公开发布了《博物馆定级评估办法》《博物馆定级评估标准》,并按照调整后的评估体系开展了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定级评估工作。评估体系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建立起更为科学规范的考评机制,为今后全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李红 《博物馆研究》2006,(3):89-91,75
宣传教育工作是博物馆的一项重要工作,精神产品能否发挥社会效果,关键在于宣传教育。特别是在不断强化博物馆为公众提供服务的今天,宣教工作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建立一支素质好、觉悟高、水平过硬的宣教队伍,是得到观众认可、博物馆不断向前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笔者通过在博物馆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观众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认识观众成为博物馆工作的必要基础,也是评估优质展览的标准。本文从博物馆观众研究定义的演变、观众分类分层的理论梳理出发,结合互动体验模式及研究方法上的"以观众为中心的评估层级"模式,从行为、知识获得和情感测量三方面对湖州博物馆《吴兴赋》展览进行观众实例研究。同时,在不断演变的观众研究理论上,从行为主义到诠释批判再到后现代主义,我们必须在观众研究过程中更加重视地方、社区及个人体验。  相似文献   

6.
调研博物馆观众的参观目的与感受,对改善博物馆的展示、教育和服务工作有重要意义。以为期半年的实地访谈、发放问卷等方式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据,对西安市三家一级博物馆的主流观众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这三家博物馆主流观众的自然信息、参观目的及参观感受有较大差异。博物馆应根据观众尤其是主流观众的参观目的和参观感受,结合馆内实际,不断调整展陈、教育、服务等工作。  相似文献   

7.
提要:随着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的深入,博物馆行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博物馆评估的开展,旨在加强博物馆行业管理,促进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展示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我国博物馆评估工作初具成效,但仍面临着诸多困境与瓶颈。如何进一步规范博物馆评价标准,完善评价体系,提升评价效率,以适应新时期博物馆发展的需求,将是我国博物馆界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关键词:博物馆;定级评估;运行评估  相似文献   

8.
国家档案局提出“三个体系”,要求档案部门采取措施,切实满足公众的档案需求.面向公众需求的档案服务的顺利开展和不断发展,需要对其进行绩效评估,不断地改进档案服务工作.本文试图将管理学中的绩效棱柱法引进档案服务工作领域,借鉴绩效棱柱法的理念与架构,创立符合档案服务工作实际的绩效评估体系,进而以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估结果,来促进...  相似文献   

9.
蔡淋  黄姣 《今传媒》2023,(8):115-11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博物馆要从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为公众提供更加多元、精准的教育服务,就要致力于与观众建立长期紧密的关系,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并使他们成为博物馆的忠实粉丝。在这一过程中,博物馆要注重通过引入私域流量运营理念,在不断完善教育服务内容的基础上,吸引、培育、转化、维护博物馆观众,让观众对博物馆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传播自觉,从而进一步提升博物馆文化传播和博物馆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0.
观众是博物馆公众服务的对象及主体,在博物馆高速发展的今天,主动吸引观众参观博物馆,提供高质量服务满足观众需求,已成为博物馆健康运营的关键指标。当前国内外许多博物馆,在促进观众数量增长、提升观众体验方面有着诸多良好实践。位于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在经费和竞争压力下,以观众为运营策略之本,通过资源整合达成产业集群合力,并在线上展示、线下服务和文创销售上屡有创新之举,很好地实现了博物馆在履行社会使命和保证可持续经营上的平衡,为高速发展中的我国博物馆行业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博物馆的发展、观念的转变,展览不再自说自话、自行其是,对观众的服务也更加强调多层次、多领域、多视角,"这些必须建立在了解观众信息、满足观众多种需求的服务意识之上"。因此,观众调查在当代博物馆发展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本文以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魅力永恒的童话力量——安徒生童话进入中国百年纪念展"(以下简称"安徒生展")的观众调查为例,分析观众的关注点以及他们对展览的实际评价。希望借此能为博物馆的展览工作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并有利于制定博物馆未来的展览策略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观众需求对于博物馆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大数据时代为新时代的博物馆工作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建立以观众为导向的数据架构,精准、实时地把握和预见观众需求,建立以观众服务为核心的观众智慧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3.
观众体验已成为衡量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博物馆应通过自身多元并且富有特色的线上线下展览活动,以及面向公众的无障碍和包容性服务得以实现多样化与特色化,从而达到博物馆与公众的双向沟通和连接,促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提要:进行博物馆绩效评估可让博物馆运作更为健全,也能检视博物馆使命达成与否,并作为拟定管理策略、唤起政府与社会大众对于博物馆部门的支持与重视。因此,建构合理的绩效评估指标是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本研究检视新公共管理的发展与各国博物馆的因应措施;尝试区分个体与总体绩效评估及其构面;透过英、美、澳、新与台湾博物馆现有评估制度的比较,提出建立博物馆绩效评估指标的重要概念。关键词:台湾博物馆;绩效评估;新公共管理  相似文献   

15.
2015年的美国博物馆发展呈现出了六个方面的趋势:开放经济下的数据公开、社会道德伦理的变化、个性化服务的涌现、风险评估与防范、可穿戴技术的挑战和缓慢运动的启示,每一种趋势都会给博物馆带来导向性的影响。博物馆应不断反思,及时调整应对策略,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追逐前沿,为观众提供互联网时代的多元化体验服务,用新科技手段重新诠释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交互关系,提高博物馆服务社会的能力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免费开放政策实施以来,全国各类博物馆推出了丰富多样的展览以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面对展览数量的飞跃,如何通过对展览项目目标、策划、管理及成效的评估来促进展览质量的提升,已成为我国博物馆界日益紧迫的诉求。本文试从我国博物馆展览评估的现状出发,结合国际博物馆界展览评估理论与实践,提出构建政府考评与博物馆自评相配套、观众判断与专家判断相结合、覆盖展览全过程的一体化展览评估体系,以期对我国博物馆展览评估工作之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家博物馆通过历时四年的改扩建工程,完成了新型宣教服务体系的建设。新体系以人性化服务为原则,通过换位思考,从公众角度去设定服务环节,努力为公众提供既舒适又有亲和力的服务,创造能够激发观众热情参与的情感氛围;新型宣教服务工作要求博物馆放下其高高在上的"架子",把"教育"公众,变为"服务"公众;根据新增服务功能和工作方式的转变,研究宣教服务的管理、培训和工作模式以及用人机制。通过体制、机制、方法和工作内容的创新,形成一套完备的包括应急(危机)处理机制在内的新型宣教服务管理方案。通过创新思维、创新手段,从而实现博物馆事业的精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微博这一新媒体还是"星星之火"的2010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便较早地开通了官方微博。运营三年多来,在利用微博服务公众方面不断探索,受到了网友、观众和同行们的好评。本文阐述运营经验,总结博物馆官方微博运营过程中的得与失,思考移动互联网时代博物馆自媒体的应用,进而更好地服务公众。  相似文献   

19.
高校博物馆是博物馆类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教育与公众文化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受高校整体环境与管理运营体制的影响,高校博物馆普遍存在着相对封闭、资金困乏的情况。在这种困境下,博物馆如何发挥社会教育和公众服务的功能,是高校博物馆界面临的难题。将现代化的营销策略和营销理念融入高校博物馆服务管理过程中,可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的基本需求,本文对现代营销理念指导下高校博物馆服务营销模型的构建进行了探讨,评估分析之后切实建立了适合其发展的服务营销策略,以求为高校博物馆的服务营销实践与更好地发挥教育与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观众研究是博物馆实践及博物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中国观众研究的发展历程,一方面有助于理解现阶段国内观众研究实践的发展脉络、现状及趋势,另一方面有助于探索观众研究的学科体系。本文以1984年至2020年2月间在国内公开发表的190篇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将这些成果划分为“观众研究”“观众评估”和“理论方法”三个类别,来阐述国内博物馆观众研究的发展特征。结果显示,在国内的观众研究发展结构中,“研究”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评估”上升趋势显著,对“理论方法”的讨论趋于平稳。国内观众研究发展的动力一方面源于内在的学术与实践经验自然累积,另一方面源于外部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施加的强烈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