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提笔写此短文的这天正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我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的开始,古语曰:“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明代《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相似文献   

2.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相似文献   

3.
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是每年蒜农收获大蒜的一个节点.受倒春寒的影响。作为全国大蒜主产地和集散地的山东省金乡县,今年蒜农们的收获日期推迟了半个月。  相似文献   

4.
正公元2010年5月5日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里的立夏,在中国的北京,饱受2009年漫长冬天和无数倒春寒之苦的人们,终于有了一个确切的依据可以将御寒之物存放起来——满怀激情和期待去拥抱又一个崭  相似文献   

5.
"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北京晚报》努力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相机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主要做法:1.第一时间发动,领导带头,全员参与.《北京晚报》第一时间传达动员,将此活动的精神传达到每一位编辑记者.同时,成立"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领导小组,总编辑担任组长,成员由副总编辑和各主要新闻部室主任组成.领导小组制订了《北京晚报》"走转改"报道工作方案,把"走转改"的任务落实到每个部门,细化到每个个人.不仅一线采访部门的编辑记者要"走转改",二线副刊周刊的编辑记者都要有自己的"走转改"联系点和报道任务.  相似文献   

6.
从八十年代初,到本世纪末,大体上20年时间,编辑学研究走过了从小到大,从萌发到崛起的道路,也是任何一门新兴学科产生发展的必经之路。在这段时间里,讨论过的问题不少,具体有: 一、关于编辑有学无学的争论。编辑学提出之初,首先碰到的是有学无学之争。有人认为,编辑是术不是学,他们说:编辑工作几千年来,世代相传,都是师父教徒弟,编辑之学,未尝闻也;有的说,编辑编辑,剪剪贴贴,充其量是个编书匠,从未想过要往学术上靠;也有的说,当编辑的只要有基本知识,有一定文字功夫,就可以编书,何必要讲什么编  相似文献   

7.
应霁民 《新闻实践》2013,(10):63-65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千百年来对我国农业生产曾产生重大影响的二十四节气在人们的记忆里已渐渐淡薄,但与之息息相关的节气文化依然自觉或不自觉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如何立足现代,回望传统,重拾往日的记忆,体味久远的文化,使之更好地传承下去,服务于我们的现代生活,一直是我们挥之不去的人文情怀。钱江晚报今年3月5日农历癸巳日推出的《人文·中国节气》专栏,让我们感受到了其中的温情,虽然这一专栏按时间排序,截至撰稿时只推出《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和《夏至》8期,但我们已从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悦读兴奋点。  相似文献   

8.
正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基础,编辑是出版社的第一人才资源。编辑工作的好坏,决定了出版物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决定了一个出版社的命运。因此,出版社都希望有一批好编辑。而何谓好编辑?笔者以为,一个好编辑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必须编辑出版了一批好的出版物;其次,要具有良好的编辑职业精神;再次,具有较强的编辑业务能力。好编辑的自我修炼任何一个出版单位在引进人才时都喜欢三种人:有理想、有抱负、有激情的人;踏实肯干能干的人;有奉献精神的人。不欢迎的三种人:给单位带来负能量的人;不作为的人;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人。我社原副总编辑、著名建筑编辑家杨永生生前曾赠言,要"做人、做事、做研究"。我经常以此勉励自己,做一名好编辑,要多做事、有作为。  相似文献   

9.
身为编辑,要想很好地实现自己的文化担当,就要先练好内功,有一个宽广而诗意的文化情怀。编辑可以通过不断地读书、思考,使个人的水准不断提高,使所编辑的版面随之呈现出新气象。而把"诗意"的编辑思路落实到选稿上,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新意"。所谓"新意"就是要求所选文章要有新东西,或观点新,或语言新,或写法新,或资料新,总之要有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读书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宽人生的宽度,增加睿智和通达的底色."随着全民阅读时代的到来,作为编辑应该担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传播好中国的声音;作为编辑,要有主人翁精神,要有为文化市场繁荣"当家"的担当;作为编辑,肩负着繁荣文艺、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重任,应当具有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作为编辑,可以骄傲地说,每一部伟大作品的问世,都离不开我们的眼光、胸怀、智慧与辛劳;作为编辑,更要勇敢地承认,"十二五"规划完成"喜忧参半"中的"忧",编辑责无旁贷!因而有必要重提主人翁精神,有必要响亮地提出:编辑要"当家".就是说,如今的编辑,生逢其世,更应该紧随时代,当家做主,阔步前行.  相似文献   

11.
广播新闻编辑是广播新闻报道的基础工作,在广播这种传统媒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广播新闻编辑的流程、要求和方法,与报纸编辑基本相似,但由于广播新闻还有声音,因此广播新闻文字稿件的编辑还需要考虑广播的传播特点。宏观上,编辑广播新闻文字稿要把好"关"和定好"位";微观上,编辑广播新闻文字稿要注意"有稿必检、有错必纠、有改必慎"。  相似文献   

12.
杨林生 《新闻知识》2012,(1):100-101
编辑是每位新闻从业者都可能面对的角色,特别是身处在信息万千的网络时代,就编辑和所从事的编辑工作本身而言,无论从思维认识、工作程序,还是管理方式与工作技巧等方面都要不断改进。长期以来,有不少人片面认为,编辑无学,编辑工作单一,这不仅体现了对编辑和编辑工作缺乏正确认识,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媒体工作质量的整体提高。本文认为,深化现代新闻改革,首先要让更多的新闻从业者认识自己处在"网络时代",其次要学会适应形势变化,练好"特殊本领",才能正确把握好媒体自身前进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编辑的底气     
有同志问我:"你一直在为编辑说话,到底编辑好不好当?"我说:"编辑好当,也难当.如果仅满足于做一个'上靠作者,下靠校对'的'二传手',编辑的确'好当';如果要做一个底气足、有作为的编辑,就不容易."  相似文献   

14.
要想干好编辑工作,应该做到"四无",即:在选题策划上做到"无中生有",编辑案头上做到"无拘无束",整体设计上做到"无法无天",宣传营销上做到"无事生非"。强调"四无"意识,目的是使图书编辑的编辑理念和编辑手段与时俱进,走整体性、复合型的科学发展之路,全面提高编辑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俗语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有充足的准备,有的放矢,做到心中有数。使用蒙太奇的目的是要表达一个具体的思想,说明一个问题和现象。为此要求记者、编辑在新闻采编中正确运用蒙太奇。  相似文献   

16.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是大家都懂得的一个道理。可是一说到下生活,熟悉生活,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总会被人误解为是作家们的事,至于对编作家书稿的编辑们来说,似乎是可有可无的。尽管有许多同志不断呼吁:要重视编辑的生活积累,要创造些条件,让编辑有机会分别走出书稿层叠的办公室,到现实生活中去感受感受,呼吸一些新鲜空气。但,可惜的是响应者寥寥无几,甚至连编辑自己也由于忙于书稿而忽视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主持人语:2016年11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上,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古代时间制度与民俗文化研究的一件大事。正如中国民俗学会名誉会长刘魁立先生所指出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值得骄傲"的时间制度。它被  相似文献   

18.
版面编辑要有“第一眼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版面编辑要想真正在报纸版面设计上发挥作用,使所在报纸的版面设计既能真正反映本报的办报宗旨,很好地为内容服务,又能照顾到受众的需求,反映地域特点,有审美性,有特色性,就必须真正提高"第一眼效应",增强报纸的竞争力,具有较高、较全面的素质.笔者认为"第一眼效应"就是要抓住读者的阅读心理,让读者不仅想读而且爱读.对此,要想培养编辑的"第一眼效应",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老北京人在立夏这一天要换帘子、糊窗纸、搭凉棚,这是从皇宫、大宅门,到四合院及大杂院里都有的风俗.清孙殿起辑《北京风俗杂咏》有一首诗《都门杂咏》日:“绿槐荫院柳绵空,官宅民宅约略同,尽揭疏棂糊冷布,更围高屋搭凉棚.”说的正是各家院子在立夏前后要做的这三件事. 夏秋过去到了立冬日,宫廷里和有钱的人家,又要把帘子和凉棚撤了,普通人家也便开始新的一轮糊窗纸活动,这种糊窗户的纸通称高丽纸,厚厚地糊在顶棚和窗户上,以便迎接北京城冬日里凛冽的寒风.  相似文献   

20.
作为农耕时代的特有产物,二十四节气在我国传统时代的民众生产、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具有实用性、节点性与生活化等几个方面的特点。其基本性质,不单单只是一种历法体系或者说时间制度,而更是一个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今天,要想更好地保护与传承二十四节气,就要充分发挥其作为民俗系统的特性,并使其"无孔不入"地介入现代民众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