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刊讯(记者 韩阳)龙源期刊网暨2005、2006年举行的年度网络传播排行发布会,11月8日在京再次发布2007年龙源期刊网络传播TOP100排行数据,与往届不同的是,本次发布的范围延伸到期刊类别,推出"各类别TOP10";同时推出国内外"TOP100篇期刊文章",籍此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在线2000种期刊的网络传播的综合面貌,以期对2008年中国期刊的运营和数字化进展提供更好的助力.  相似文献   

2.
龙源期刊网将于2011年12月8日对外公布2011年度的期刊网络传播TOP100排行。龙源期刊网络传播TOP100排行,是龙源期刊网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联合发布的期刊网络传播阅读排行,是中国出版业和互联网内容行业的品牌活动。  相似文献   

3.
《出版参考》2012,(1):17-19
自2005年起,龙源期刊网联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每年向社会发布期刊网络传播TOP100排行和相关数据,并且为刊社提供其个性化的数据分析报告,由此开启了数字时代期刊市场调研的新路径。每到岁末,龙源期刊网的"年度中文期刊网络传播TOP100排行发布"就成为业界的一个期待。截至目前,龙源期刊网与3000多家期刊社实现了正版授权合作,开展期刊的数字化发行。期刊在网络环境下的品牌重塑,正悄然改变着期刊产业的生态格局。在这种情况下,TOP100排行的发布更具有现实意义。本刊特以专题形式刊发"2011中文期刊网络传播TOP100排行"及龙源期刊网总编辑穆广菊撰写的《2011中文期刊网络传播TOP100综合分析》,供业界参考。  相似文献   

4.
11月7目,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故事期刊协会、全球中文电子期刊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龙源2008中国期刊数字化市场高峰论坛暨期刊网络传播排行发布盛典”在京举行。作为延续四年的期刊网络传播TOP排行发布盛典,龙源2008期刊网络传播TOP排行发布内容不仅包括TOP期刊、TOP类别、TOP文章的发布,还新增了TOP栏目和TOP括跃用户的发布项目。  相似文献   

5.
“数字出版产业”作为一个理论概念,在我国已提出十年.期刊产业数字化的传播实践,在我国也已历时十载.十年来,龙源期刊网运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客观数据,连续十年推出“龙源期刊网络传播TOP100排行”.本文试图通过龙源十年数字化传播TOP100的第一手全样本数据,总结和描述我国期刊产业数字化传播十年来的基本特点、演进过程,探索期刊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和规律.  相似文献   

6.
2006年12月2日,龙源期刊网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了“媒体变局中的期刊蓝海战略高峰论坛暨2006龙源期刊网络传播TOP100排行发布会”。本次论坛发布了“龙源期刊网2006网络传播国内外排行TOP100期刊名单”.并为上榜期刊社颁发证牌。  相似文献   

7.
简讯     
我刊入选龙源期刊网2007年度中文期刊网络传播国内分类阅读(学术理论类)TOP10期刊(本刊讯记者李蕾)11月9日上午,2007年度龙源期刊网网络传播TOP100排行发布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本次会议将发布的范围延伸到期刊类别,推出"各类别TOP10";同时聚焦内容层面,推出"国内外  相似文献   

8.
杨春兰 《传媒》2007,(12):46-47
本刊讯(记者 杨春兰)2007年11月9日~10日,由龙源期刊网主办,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中国期刊研究所协办的期刊数字化发展策略论坛暨2007龙源期刊网络传播TOP100排行发布会在京举行.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栏目是期刊编辑主动策划的重要体现.如果说文章是反映期刊宗旨、性质的重要内容,那么栏目就是承载这些内容的重要组织架构.在传统阅读方式下,我们对期刊的定量分析往往只能停留在期刊的售卖量上(通过发行量、订阅量来反映),很难对栏目的读者接受度作出检验.但在数字阅读条件下,就变得轻易可行了."龙源期刊网2008网络传播排行发布"推出的TOP100栏目,为我们提供了可用于栏目分析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0.
正2011年度发布的期刊网络传播TOP100排行,立足于数字内容市场投放的不同角度,重点梳理出了数字期刊在不同用户领域的阅读状况。这个排行不仅反映出不同读者、不同用户的阅读喜好选择,也给期刊工作者提供了选题策划、内容编辑和  相似文献   

11.
基于龙源期刊网近1600种期刊的年度网络传播数据,我们于2006年12月正式发布"2006期刊网络传播TOP100排行榜(国内海外双榜)"(简称"2006期刊双百排行榜").数据始于2005年11月1日,截止于2006年10月31日.这是龙源期刊网自2005年首度发布"中文期刊网络阅读亚洲排行前100名"和"中文期刊网络阅读欧美排行前100名"之后,第二度将传统期刊网络传播的数据与排名公布于众.  相似文献   

12.
高敏 《出版参考》2012,(6):12-13
期刊网络传播总量巨大,增长迅速2011年度龙源期刊网所发布的网上传播数据显示,期刊网络传播总量巨大,仅TOP100期刊付费阅读量就高达1806.53万次,由此看来,当前期刊网络阅读已经颇具规模,期刊读者经由网络渠道获取知识、信息渐成习惯。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记者韩阳)11月7日,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故事期刊协会、全球中文电子期刊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龙源2008中国期刊数字化市场高峰论坛暨期刊网络传播排行发布盛典"在京举  相似文献   

14.
《出版参考》2013,(21):34-36
龙源从2005年始连续8年进行了期刊网络传播年度阅读排行发布,每一次发布都有产学研相结合的分析报告。他们以科学、客观的数据,演绎出期刊数字化转型途中的风云变幻。这一排行,龙源每个月、每个季度都有推出,本刊从本期开始刊登龙源月度期刊数字传播排行与相应分析文字,希望对处于变革转型期的期刊发展和运营有所裨益。本排行统计时间为2013年6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这个排行是基于龙源合作的3400种期刊,按市场版块,取前20进行分析评点。本排行沿用的是龙源自主开发的统计分析系统,并与CNZZ第三方统计分析平台相结合,加以对比生成。龙源表示,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15.
龙源期刊网自2005年起,连续8年发布中文期刊海内外网络传播TOP100排行榜单,以及3000种主要期刊海内外在线传播的TOP100栏目、TOP 100文章、海内外访客地区分布等专业项目.2012年还特别增加了与三大运营商合作的龙源期刊移动阅读TOP100期刊、APP应用商店龙源期刊TOP100、龙源手机网移动阅读TOP100期刊等三个新设项目数据的发布.认真分析这些专业数据,寻找期刊网络传播的内在规律和受众数字化阅读的基本特点,把握大众阅读方式的演变态势和期刊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趋向,对于我国期刊产业的内容生产、编辑业务的改进,期刊品牌的塑造与传播,期刊网络传播影响力的提升,以及期刊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龙源期刊网自2005年起,连续8年发布中文期刊海内外网络传播TOP100排行榜单,以及3000种主要期刊海内外在线传播的TOP100栏目、TOP100文章、海内外访客地区分布等专业项目。2012年还特别增加了与三大运营商合作的龙源期刊移动阅读TOP100期刊、APP应用商店龙源期刊TOP100、龙源手机网移动阅读TOP100期刊等三个新设项目数据的发布。认真分析这些专业数据,寻找期刊网络传播的内在规律和受众数字化阅读的基本特点,把握大众阅读方式的演变态势和期刊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趋向,对于我国期刊产业的内容生产、编辑业务的改进,期刊品牌的塑造与传播,期刊网络传播影响力的提升,以及期刊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等,都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龙源期刊网基于3000家授权合作期刊的阅读数据所进行的阅读排行TOP100为数据基础,分析了数字期刊不同读者群体的阅读差异性等现状,归纳了数字期刊阅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期刊网络传播总量巨大,增长迅速 2011年度龙源期刊网所发布的网上传播数据显示,期刊网络传播总量巨大,仅TOP100期刊付费阅读量就高达1806.53万次,由此看来,当前期刊网络阅读已经颇具规模,期刊读者经由网络渠道获取知识、信息渐成习惯. 期刊网络阅读的繁荣景象,反映了网络普及,网民增多的整体趋势,反映了网民的阅读需求和指向,也体现了“期刊矩阵”的“圈效应”(即借助互联网技术平台,打破刊与刊、期与期界限,以规模化存在形成联动和辐射,提高接触率和阅读量).  相似文献   

19.
在2006年12月“媒体变局中的期刊蓝海战略高峰论坛暨2006龙源期刊网络传播TOP100排行发布会”上,赵小兵先生对期刊、新媒体与资本进行了阐述,反响颇为强烈。为此,本刊就单本期刊的发展问题对赵先生作了进一步访谈,以期对期刊业的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传媒》2008,(12):58-59
分析2008年期刊国内、海外阅读TOP100榜单,期刊网络传播的大趋势并没有显著变化,期刊网络传播的发展仍然在我们设置的议题之中发酵。比如,在纸质期刊市场持续低迷的环境下,期刊网络阅读率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期刊网络传播重构了纸质期刊的话语权分配;某些期刊细分市场由于特定因素而在某年度的榜单上突然“发威”等等。综合来看,2008期刊网络传播国内海外TOP100表现出以下四大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