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姚鸿 《青年记者》2006,(13):25-25
很多人说电子杂志的挑战来自于传统媒体,其实我觉得这是屁话,我觉得传统杂志也好电子杂志也好,应该是一个互相把饼做大的过程,目前的形势是电子杂志没几个人知道。其实我觉得这个门槛一方面就是习惯下载用户的行为比较少,大家都喜欢即时阅读。好的电子杂志并不是太多,因此,要把  相似文献   

2.
《青年记者》2006,(13):9-10
何谓电子杂志 所谓电子杂志,就是通过数码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电子手段,以杂志的形式呈现,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的新型媒体介质。目前来看,电子杂志有两种,一种是有平面载体的杂志,另一种是没有平面载体的、纯粹的电子杂志。前者是传统纸质杂志的电子版,后者则是一个全新的媒体形式。大量图片、音乐、Flash动画甚至视频的穿插应用,使得电子杂志与传统杂志相比具备了更多元的表现形式,并且省去了传统杂志巨大的纸张和印刷成本。这种新型出版物就其内容而言,也具有上述纸质杂志的属性,是有固定栏目、按顺序连续出版的刊物。但是,由于它借以存在的载体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已不再是普通的凸版纸、胶版纸,而变成了磁盘或光盘,这就使得电子杂志与一般的纸质杂志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也许,在未来的岁月里,传统杂志会被电子杂志彻底送进历史博物馆;也许,电子杂志因为后劲不足而被迫退出江湖。眼下,这两种杂志的发展就像是一部刚刚上演的电影,结局依然是一个未知数。  相似文献   

4.
电子杂志作为新兴的多媒体产物,与传统的平面杂志相比较,其制作技术和阅读方式发生了改变,它的编辑理念和视觉传达也有所不同。电子杂志应充分发挥超文本链接的魅力优势,利用多媒体手段,借鉴影视、广播的编辑理念,寻找一条适合其特性的信息传达方式。  相似文献   

5.
陈卓宇 《青年记者》2006,(13):23-23
据媒体报道,2006年6月电子杂志平台智通无限签约《新财经》、《环球人物》、《文明》、《数字商业时代》、《大众电脑》、《新青年》、《高尔夫时尚》等国内23本期刊杂志品牌,在其电子杂志推送平台为这23本传统杂志发行同名电子杂志。业界普遍认为,第三代电子杂志内容产品从原初的明星照片的简单拼接,到对内容原创和深度的追求已经成为其发展趋势。笔者并不否认对内容原创和深度的追求可以提升电子杂志的制作水平和可读性。毕竟,电子杂志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去芜存菁的过程。笔者担心的是,对于这个方面的花费过多的心思可能是一个战略错误。传…  相似文献   

6.
电子杂志广告是伴随着网络技术不断革新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广告传播形式。目前,电子杂志广告的经营效益并不显著.盈利模式也不明朗。本文通过介绍电子杂志广告的概念及类型,分析电子杂志与传统杂志广告的优劣势.探析其盈利模式并提出相应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7.
傅群堂 《青年记者》2006,(13):20-20
国外有人预测报纸将在2040年消亡,国内也有人在争论纸媒的“冬天”与“春天”。传统的报纸受到了互联网的冲击,传统的杂志也会受到电子杂志的冲击。这是不可避免的,在网络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报纸在思考,杂志也在琢磨,到底往何处去。电子杂志的闪亮登场,获得投资公司的关注。也引起了一些传统媒体的兴趣。不久前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就携手北京国中互动有限公司共推网络数码杂志平台“摩客”,为用户提供在线阅读及下载服务。2006年4月18日,上海青年报社与中国最大电子杂志发行平台北京智通无限有限公司(ZCOM)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共同策划推出全…  相似文献   

8.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概念和现象,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I·浦尔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媒介融合背景下数字化内容产业的兴起对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新鲜事物和产品层出不穷,电子杂志即其中之一.近年来,国内外风险投资大规模涌入国内专业电子杂志网站,经过数年的高速前进,已经发展到第四代电子杂志. 第四代电子杂志是相对于第一至第三代电子杂志的概念.它是以数字化代码方式存储,借助Internet传递图文、声像等信息,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在本地或远程读取使用的连续出版物.它在视觉上保留了平面杂志的目录,用电脑技术营造出翻页的逼真效果的同时,基于宽带的内容和集Flash动画、视频短片和背景音乐、声音甚至3D特效等各种效果于一体的多媒体表现形式则令其完全摆脱了传统杂志的束缚,可通过浏览器直接在线阅读,使之具有了更多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9.
大约是2000年吧,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订阅报刊杂志时,突然发现了这样一个杂志:《中国地市报人》!我感到很欣慰:呀!这是自己的杂志,作为一名小报的编辑记者,多少年来就盼望着有这样一本刊物,一本属于小报编辑记者的“时代杂志”,今天终于看到了这种读物,她开辟了一个专门属于基层新闻工作者的阵地.  相似文献   

10.
上海第一份电子信息杂志问世1994年,上海出现了第一份电子杂志—《电子信息与通讯网络杂志》。它在一个名为CHINA-LINK电子信息网络上出版发行,由上海医科大学信息资源中心等单位编辑,每两月出版一期,免费供该网络上的所有用户阅读。杂志的编辑认为我们...  相似文献   

11.
电子杂志是网络时代新兴的媒体形式,最早的电子杂志是以电子邮件形式、定期连续地把信息发送到订阅者电子邮箱的刊物。还有的电子杂志是把传统杂志扫描后上网,供人们付费阅读;最新电子杂志则是2004年开始出现的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于一体的新型互动电子杂志。笔者在百度搜索到目前有1000多份多媒体互动电子杂志。  相似文献   

12.
我的编辑生涯是从《中学生》杂志开始的。抗战胜利后,我刚进杂志社,主持编辑工作的傅彬然先生就谆谆教导我说:“要时时刻刻想到读者,想到杂志是办给中学生看的,发表的文章要符合中学生的水平和实际需要。”三句话讲的都是读者对象。我当时以为这是不成问题的。因为早在三十年代初期上中学时,我就爱看《中学生》杂志,自信对中学生读者还是有所了解的。经过一段实践之后,才逐渐体会傅先生这几句话中的深意。任何一个杂志都有自己的读者对象。杂  相似文献   

13.
姚培 《青年记者》2007,(22):123-124
网络杂志(E-Magzine),又称电子杂志、互动杂志、数字多媒体杂志,是一个相对比较陌生的概念。它的出现没有从本质上改变互联网什么,但却带给人一种惊艳的阅读方式:精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媒科技》2006,(12):52-53
<正>2005年下半年以来,一种新型电子杂志成为网民的新宠。因此,在一些风险投资商如日本软银公司看来,这是“一个超越电视的新媒体”。从2006年开始,关于这种新型电子杂志的讨论逐渐成为传媒行业和IT界的热门话题。2006年3月26日,在复旦大学举办的首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上,作为新兴电子杂志领域领跑者的POCO荣获2005年“最具发展潜力创新传媒”奖,它同时也是这个领域唯一获此殊荣的杂志。那么与其它电子杂志相比POCO的优势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15.
纸媒杂志与电子杂志之比较电子介质为载体的电子杂志也在成为媒介新宠,它借助Web2.0的劲风悄然发展壮大,并已在互联网上站稳脚跟,占据了一席之地,文章对电子杂志和纸媒杂志做了全面比较。1、信息载体不同:纸媒杂志是以有形的纸张为其信息载体;电子杂志整合了数字、视频、音频、  相似文献   

16.
音乐这个编辑元素,以其旋律、节奏和谐地融入到内容、图像之中,成为电子杂志别具一格的特色.调查显示,中国的多数网民年龄段大致集中于18至40岁之间,他们的音乐素养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就对多媒体电子杂志的音乐编辑制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编辑主体和编辑客体是编辑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有好几位同志在自己的文章中论证了这两个概念,有的文章批评了我的一些看法。读了这些文章很受教益和启发。不揣浅陋,愿就此再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前辈和同好。一、编辑主体和编辑客体是编辑实践过程中的两极编辑实践是一个过程,怎样认识和说明这个过程,是认识编辑主体和编辑客体这两个概念的前提。由于这个问题涉及对实践  相似文献   

18.
多媒体互动电子杂志的创新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媒体互动电子杂志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慢慢步入成熟阶段,电子杂志也逐渐从单一的对传统杂志的电子化发展为具有明显互动特征的多媒体互动电子杂志。从媒介与人的关系入手,可以看到多媒体互动电子杂志中存在的人机互动和人际互动的表现形式,以及二者呈现的交叉融合趋势。通过电子杂志这一新兴的媒介,人们既可以在与机器的互动中体验人性化的阅读方式,又可以跨越时空进行人际交流。进行关系研究,可以看出电子杂志的存在和发展对新媒介创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美国杂志出版商协会(MPA)网站近期发布了“移动电子杂志读者调查”研究报告,首次对平板电脑或者电子阅读器的电子杂志读者的态度和行为进行了专门研究.研究的调查工作由独立调查公司Affinity公司负责,着重于收集读者阅读移动电子杂志的状况、对纸版杂志和电子版杂志的喜好,以及对电子商务的看法等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电子杂志顾名思义是以WEB2.0数字技术为依托,由传统媒体发展而来的新型的能“说”会“唱”杂志的统称。电子杂志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方面,受众与传者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传统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