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初心使命,一百年间矢志不渝、一以贯之。作为党的舆论阵地,《人民日报》在“七一”纪念中传递党的声音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责任,其社论表述也成为广为关注的政治话语被传递与记忆。《人民日报》“七一”社论将中共党媒的政治表达和建党纪念日的仪式展演结合起来,形成一系列关于中共初心使命的记忆与叙述。本文深入阅读梳理《人民日报》建党纪念特刊,进而探讨“七一”社论中对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叙述与使命表达,总结仪式化的初心纪念对于建构党员干部政党认同和人民群众集体记忆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要斌 《兰台内外》2020,(4):81-82
针对基层档案工作的发展历程以及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基层档案工作者的初心意识培养以及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工作,提出基层档案工作者提升初心意识培养的相应的对策,形成较为完善的对策分析体系。  相似文献   

3.
王琪 《科技与出版》2021,(11):23-28
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在整个话语体系的构建和传播中占据核心地位,相比其他话语更易于走向世界,且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推进作用.学术出版"走出去"有利于争夺国际话语权、因地制宜地建构和输出话语体系、提升争取学术话语权的能力.我国学术出版"走出去"在规划制定、知识体系和术语体系构建、出版体系构建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为了使话语体系建设取得更好的效果,学术出版"走出去"需要加强出版和术语相关规划,构建国际化、标准化的知识体系、术语体系及学术出版体系.  相似文献   

4.
郝雨  黎书 《出版广角》2021,(10):24-27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四史"教育,而要想形成稳定的教育机制,就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四史"教育读本.从文献资料和思政教育的角度来说,中共百年报刊是建设"四史"教育读本的重要史料,它承载着党的初心话语、红色故事、思想路线和新闻图像,堪称"活的"文献.建设这样一套"四史"教育读本,能够有针对性地强化"四史"教育,深刻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为中国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5.
王宇 《大学图书馆学报》2021,39(6):17-18,29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召开为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精神食粮和发展动力.图书馆界更多关注服务之本源、教育之担当、未来之重任.面向新时代,图书馆将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继续践行"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赓续中华文脉"的初心与使命,谋求跨越发展有四个着力点:坚定服务初心,传承文化力量;重视资源建设,夯实服务根基;加强技术引领,发挥智慧效能;提升馆员能力,创新服务供给.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5,(16):31-35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现代化转型中,知识分子思想意识和身份的嬗变推动了他们以报刊为阵地来表达救亡、革命和自由的诉求,促使了三次办报高潮的发生。这三次办报高潮与中国新闻事业的近现代化、记者职业身份的形成、记者职业场域的建构融合在一起。记者职业化是一个结构性的过程,在它形成的每个阶段,记者通过对自身话语体系与群体的职业边界的塑造来建构职业化的路径,因此职业话语与场域成为职业化的两个驱动力。本文以记者职业化启蒙、初显、形成为出发点,以报业从业人员转型到职业记者过程中的话语体系和职业场域为分析视角,剖析每个阶段对记者群体身份的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为中国"十四五"时期发展确定了主要目标.为做好大学出版工作,本文通过重温大学出版的初心和使命,总结大学出版发展应坚持的主要原则,提出"十四五"期间大学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建议.大学出版应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满足社会文化需求,实现从传统出版企业向知识服务商、教育服务商的转型.  相似文献   

8.
"打工人"一词如今被广泛应用在社交媒体讨论之中,一句"早安,打工人",背后不仅承载着普通人的无奈与自我嘲讽,更隐含了深层的社会转型与阶层固化的现实."打工人"话语体系的演变,是一种参与式文化之下的全民话语生产实践,网民、官方话语、商业话语共同参与了该话语体系的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9.
蒋波  谢俊 《新闻实践》2022,(1):60-61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振聋发聩. 说到初心使命,全力以赴做好主题报道,努力扩大主题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就是主流媒体的初心使命.  相似文献   

10.
尹航  蒋多 《中国出版》2023,(4):66-69
辛亥革命时期正值中国传统出版业向近代出版业过渡的重要阶段,在近代中西文化冲突、汇流与融合中,报刊以其不可取代的大众媒介作用和传播特性,扮演着记录者、参与者乃至建构者的角色。报刊传播的革命触媒效应得益于两种力量的推波助澜。一方面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纷纷利用报刊这一宣传工具夯实其舆论阵地,另一方面上海作为出版中心所形成的大众读报时代景观提供了重要的公共话语空间与媒介互动场域。近代报刊的萌芽、成长与繁荣,是在与革命互为因果、相互激荡的过程中实现的,技术革新推动报刊商品化、制度转型引领报馆企业化、供需调节导向报业市场化三个层面的共同作用,促使报刊成为近代出版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大学图书馆学报》2021,39(6):93-103
从机构视角爬梳并构建"图书馆"本土化话语体系,是实现"中国的图书馆学"建设的重要途径。古代时期,昭显秘藏性质、突显图书对象、彰显多元特征的机构话语是"图书馆"话语形态的具体表现。近代时期,中国与西方全方位的竞合导致了图书馆、藏书楼等彼此纠葛的话语格局,最终"图书馆"术语成为机构话语的主流。现代时期,信息社会、公共文化事业、社会多元力量等形成的合力,促进了图书馆话语的转变、创新与交融。图书馆要实现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明确话语文本的嬗变趋向、把握话语权力的代际转移、推进话语体系的特色建构。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在今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昆明市黑龙潭革命烈士陵园不断涌进参观学习、敬献鲜花、举行活动的人们。  相似文献   

13.
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话语在人的建构和社会建构中起到深层的作用,因此,话语是文化和思想的具体方式和形态.”①社论是报刊编辑部声音最有力的表述和言说,《群众》周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理论刊物,反映了战争年代中国的主流“革命话语”.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创造了一个个彪炳史册的人类奇迹.红色档案是对党的初心和使命的直接体现;红色档案是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的物质载体;红色档案是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使命的爱国主义生动教材;同时,红色档案编研和推广也践行着档案人的初心和使命.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本文所公布的这两封来自河北省档案馆馆藏的珍贵书信即为大家呈现了这个初心和使命,那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永远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作为党的喉舌,代表新闻舆论部门的话语力量,在国家垂直体系建构下具有多重新闻话语表现形式.本文以"柴静现象"为探讨对象,通过"柴静现象"的话语表现特征,从个人、媒介、民意三方面论述记者型新闻主持人的话语空间,探究扩宽主持人话语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9,(11)
兰德尔·柯林斯的"全球的学术变迁理论"是理解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话语体系建构的一个重要理论视角。受个体的情感能量、学术网络竞争、组织发展以及国家政治需求的驱动,政府部门、大学机构、出版机构以及个体学者等行为主体通过文本互动和身体互动组成学术共同体互动仪式链,共同建构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国际话语体系。目前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话语体系的建构存在创新性不足、碎片化以及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中国新闻传播学可朝着形成学科知识谱系的知识创新和坚持本土理论创新的方向继续努力,同时还需继续拓展国际话语体系建构的各种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18.
作为阐释主体对客体对象加以重构的一种重要方式,命名从来不是客观的、自然的,它因指向实践行动和影响权力主体知识话语的生产与复制,而具有历史的、因果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新闻出版事业大多以"人民"的名义命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就至少出现了四种以"人民画报"命名的刊物,并历史地、内在地建构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人民本位"的图像象征体系:以"人民"的名义从事视觉实践的价值立场,"为工农兵服务"的"人民本位"观,"书写工农兵"和"工农兵书写"的"人民主体性"意识.这套体系在维护人民政权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正统性和合法性方面发挥作用.因此,"人民画报"不是一个纯粹的报刊概念,而是一个政治范畴和政治性的概念,其图像实践也是创造新的政治主体的过程,是一种将视觉宣传与日常生活、视觉文化与视觉政治结合在一起的有机的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具备初级阶段形态的机关报,可以推溯到戊戌变法时期康、梁等创办的报纸。但康、梁等并没有对机关报观念做较为成形的阐述。孙中山从服务革命的话语逻辑出发,黏合机关报与政党"主义"的关系,逐渐强调政党对机关报的刚性约束,从而较早建构了中国近代成形的政党机关报观念。孙中山的报刊论述和报刊实践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对于报刊的一般看法。政党对报刊的强力控制此后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20.
近代报刊发达在戊戌前后,新的思想内容占据了舆论界,促成"公共舆论"的一些因素已经出现,但是报纸难脱官方的左右,报人仍存浓厚的"经世致用"的意识,"公共舆论"一些重要的要素尚未形成。1900年到1911年民族国家(Nation-State)成为中国现代公共舆论所要"表达"的最重要的主题,"省界""业界""自治"成为建构现代国家秩序的基础。革命还是改良所形成的有力的"话语"竞争,保障了舆论的"公共性","公共舆论"的兴起才终于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