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申遗的成功使大运河文化遗产价值为中外所知,也为大运河今后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但是,在申遗过程中,运河沿线城市出现许多针对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更新改造工程。这一系列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对现有的建成环境造成了破坏,忽视运河在当下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价值与意义。文章试图探讨申遗成功之后的大运河遗产研究与保护的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从注重运河遗产本体的研究转为运河遗产文化的研究,以文化线路的视角解读大运河遗产的活态特征,了解大运河遗产中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第二,从共同记忆与文化认同的角度来解读大运河遗产的文化意义,将研究大运河中具有符号象征意义的景观作为解读其文化建构的一种途径;第三,从运河遗产本体、文化场所以及人的行为三种维度来进一步阐释大运河遗产的价值,强调对"人"的关注,对运河遗产所属的场所以及场所文化意义的认识和保护。  相似文献   

2.
坐上杭州的"贡多拉"漕舫船,看舷窗外徐徐展开的运河风光;品清香四溢的龙井茶;听袅袅吹来的江南丝竹;堪比乾隆皇帝当年之下江南。让我们在杭州,开始穿越神奇的大运河之旅。京杭大运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是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之一。拱宸桥是大运河南端的终点,也是进入杭州城区的起点,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拱宸桥朴实稳固,气势雄伟,斑驳的青  相似文献   

3.
萨都剌是元代著名的少数民族诗人,由于为官与经商,他曾南来北往数次行走在大运河上,留下了大量且系统的与运河有关的诗歌。从这些诗歌中,可以窥探元代对运河的治理,了解运河的变迁,看到一个元代士人眼中的运河风光。  相似文献   

4.
清代聊城坊刻业的勃兴,与大运河贯通带来的城市交通地理优势和经济文化变迁密切相关.聊城商业的发达为民间刻版印书业提供了经济基础,兼容并包的运河开放文化则直接刺激了坊刻业的兴盛,其中市民文化的崛起更成为坊刻业勃兴的文化沃土.植根于市民文化土壤的坊刻业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市民文化的烙印;同时坊刻业又起到了对市民文化的整合重塑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内容产业     
《视听界》2014,(4):10-10
江苏广电总台纪录片《中国大运河》亮相央视 为配合中国大运河的申遗工作,江苏省委宣传部和江苏广电总台联合出品了八集纪录片《中国大运河》,江苏广电总台纪录片创作中心承担了该片的创作摄制任务。  相似文献   

6.
为留住历史记忆,传承中华文脉,讲好档案故事,凝聚中国力量,本刊自2014年起开设地方档案文化专栏,产生了积极影响。2020年为推进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本刊将继续开设《大运河印记》专栏。大运河从诞生那一天起,就与江苏发展紧密相关,影响了江苏地形地貌,奠定了江苏城镇格局,孕育了江苏文化特质。江苏是大运河的起源地,河道路线最长、线路最复杂、流经城市最多、相关遗产最丰富、列入大运河世界遗产点段最多。  相似文献   

7.
京杭运河苏北段沿岸城市淮安、扬州以文化上的互融、互通形成运河双子城,本文提出了在运河文化共同体框架下开展区域协同,彰显主题形象的设想,指出其文化形象品牌战略主要内容:一是联手推介淮扬运河文化产业品牌,使之成为"美好江苏"的有机组成;二是寻求外延扩展,走生态与水文化融合的特色化品牌之路;三是利用新媒体、新的传播手段进行品牌营销,从而提升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前,大运河沿线就已形成了经济带和文化带。江苏作为大运河必经之地,区域内传统年画的兴起与传播大受裨益。隋唐大运河的畅通,促进了江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为传统年画的兴起提供了生产者、消费者和丰富的创作题材;京杭大运河更是江苏传统年画国内北上南下,国外远播日本、东南亚等地的重要通道。大运河对沿岸城市传统文化的发展及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对大运河(江苏段)文化带建设中档案建设与资源应用的讨论,提出大运河文化带档案建设应着眼于“一体化”发展的顶层规划设计、强化大运河档案资源建设、依托档案资源形成大运河沿线文化带跨域协调发展态势,持续推动大运河文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兵 《民生周刊》2021,(7):26-28
推进古村文化的传承、更新、升级,并把这一文化物化为榆林古村发展振兴的产业,是大运河乡村民俗文化"痴人"闫宝林孜孜以求的梦想。"三水环绕,玉带缠腰",西有港沟河,北临凉水河,傍京杭大运河,东距北京城市副中心15公里,京塘路旁,有一个颇有江南韵致的亲水古村—通州区漷县镇榆林庄村。沧海桑田,号称"运河第一庄"的榆林古村,历经800余载风雨激荡,岁月雕饰,高光的历史岁月,早已淡出村民视野。但是,其历史传说、营建格局、风俗习惯,仍然承载并传承着厚重的乡村文化。  相似文献   

11.
郭环  伊人 《山东档案》2011,(1):59-60
台儿庄运河,是举世闻名的京航大运河唯一一段东西走向的航道。它的开掘与畅通,孕育了沿运地区数百年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也承载了台儿庄这座古城璀璨而古老的文明。台儿庄运河的开掘,缘于明万历年间大运河徐州段因黄河多次淤塞,造成南北交通中断,不得不"开泇行运"。据有关史料记载:万历年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运河因大雨决口,"灌徐沛,溃漕堤200余里"。  相似文献   

12.
运河经济文化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说,黄河是中华民族诞生之源和成长的摇篮,那么,始发于春秋,形成于隋朝,畅通于明朝的大运河(又称京杭大运河)便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根主动脉。有意思的是,大运河的畅通同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经济发展相互衔接。那么,大运河在这种经济的发展中,乃至对当时由经济的发展而引起的文化变化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一、运河经济的形成 运河最早的两段是邗沟和鸿沟。邗沟,连接长江与淮河。春秋时期,吴国战败越、楚之后,为进一步挥师北上,讨伐齐、晋,称霸中原,由吴王夫差于鲁哀公九年(前486年)下令开凿。鸿沟,引黄河水入圃四泽终入颍水,于战国魏惠王十年(前361年)开凿,目的在于为渠溉田。南北大运河总体的开凿则是隋炀帝干的事。他先后下令开凿了通济渠(沟通淮河与黄河)、山阳渎(以邗沟为基础),开凿了自京口(今江苏丹徒)至余杭郡(今杭州)的江南运河和南达于河、北通涿郡(今北京市西南)的永济渠。于是,一条以洛阳为中心,  相似文献   

13.
城市形象是城市的软实力,明确城市形象内涵、原则,对沿运城市确定形象定位至关重要。沿运城市应借助中国大运河"申遗"的机遇,依托运河文化资源,确定运河特色鲜明的沿运城市形象定位,是开展有效城市传播、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前提条件。沿运城市形象传播应以媒介传播、节会传播和旅游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社会,国际竞争不仅局限于政治、经济领域,文化逐渐成为更重要的影响因素。大运河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中国文化走出去起到积极作用。搞好大运河文化的国际传播工作,能为中国大运河提升国际影响力助力。因此,要优化传播主体、创新传播内容、转变传播方式、拓宽传播渠道、挖掘传播内涵,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受众的接受习惯,对外讲好中国运河故事。  相似文献   

15.
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城一样,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两张“金名片”,长城是凝固的历史,运河是流动的文化。古老的京杭大运河造就了历史上多个朝代的繁盛,也见证了许多城市的兴衰。今天的大运河是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中国大运河杭州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文本"和"历史叙事"进行比较分析,剖析"威权式遗产话语"是如何再生产"遗产事实"的社会实践过程。本文选择杭州段运河的"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申遗前后社区历史和文化"再生产"的实地调查,发现其经历了遗产话语再生产、遗产空间再生产和遗产文化再生产等"遗产化过程"。桥西文化历史街区的研究表明,遗产空间的再制造尽管满足了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标准,但同时造成了对原有社区历史的"矫饰"和"文化灵韵"的销蚀。文章认为,中国大运河其实是在遗产话语的"绑架"下,经过对地方历史和文化符号化的再生产,"被再制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单之蔷 《出版参考》2005,(11):29-30
南水北调的东线,是利用京杭大运河的故道将水从长江下游调往天津和北京.我们知道大运河不仅是一条运输线,更是一条文化带和遗产长廊、大运河串起了一系列明星般的古城:南北两端是北京和杭州:沿线是:苏州、镇江、扬州、淮安、徐州、济宁、聊城、临清、天津等:除了文化名城,大运河更汇聚了中华文化顶尖级的东西:衣被天下的丝绸、名闻遐迩的陶瓷.香飘万里的茶叶……四大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亦都诞生于运河沿线.  相似文献   

18.
千年张官渡     
京杭大运河江苏丹阳段自上而下,由北向南流经丹阳练湖、云阳、陵口、吕城。运河文化的非物质遗产少不了像李白《丁督护歌》“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的诗歌,像乾隆皇帝下江南,龙舟御船困在丹阳尹公桥附近宝塔湾三天三夜行不得,发出“丹阳人大麦粥命”感慨的传说故事。物质遗产少不了云阳驿等驿站,云阳桥、吕城泰定桥、吕城堰闸等古桥闸,荆林青阳铺、陵口与吕城之间运河边的栅口、位于练湖附近的张官渡等渡口。  相似文献   

19.
古代江苏因盐业生产和盐产品运销的需要,其河道的开凿多与盐相关联,承载着厚重的盐文化历史.江苏境内的古盐运河大致由运盐河、串场河、场河和灶河等四级河道共同组成.  相似文献   

20.
东汉末年的广陵太守陈登续修邗沟,使大运河最早的一段——古邗沟得以恢复生命力,方便了江淮之间水上交通,促进了江淮地区经济的发展.陈登所开凿的邗沟西道成为东汉以后江淮之间的主要运河线路.隋代利用邗沟西道,建成了贯通南北的隋唐大运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