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城市记忆的构建需要广泛的参与,"全民参与"城市记忆构建模式的提出主要源于微观城市记忆差异性、资源分散化、市民城市归属感需提升三个动因.市民参与意愿、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机构的组织能力也为"全民参与"城市记忆构建模式的实现提供了可行性."全民参与"城市记忆构建模式主要涉及活跃参与者、档案机构、技术平台、媒体等四大要素,通过这些要素的有机串联,最终实现"全民参与"城市记忆构建的有效运行.在整个模式运行过程中突出城市特色是关键点.  相似文献   

2.
杨俊杰 《兰台世界》2016,(21):17-19
"城市记忆工程"作为档案部门传承城市文脉的品牌性活动,近几年来却每况愈下,笔者从城市记忆内涵出发,通过引进虚拟档案馆的概念,构建立体网状式虚拟档案馆体系,为挖掘城市特色文化提供平台,形成以档案部门为核心的城市文化链,从而激活"城市记忆工程"。  相似文献   

3.
"城市记忆工程"是从建构城市记忆的视角,对城市记忆档案资源进行整合、激活、再现、传承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基于构建城市记忆的视角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序、路径进行重新解读.档案信息资源在"城市记忆工程"中的分布、构成和地位如何,"城市记忆工程"中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手段方式、程序有何变化,本文就这些问题做一些粗浅地探讨.  相似文献   

4.
论文以构建社会记忆为目的,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特色档案为例,首先探讨了彝族特色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其次针对彝族特色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分析提出为了构建社会记忆,并对民族特色档案进行数字化建设,需档案部门带领宣传与征集,带动彝族特色档案资源的整合和规范性建设,并运用新型模式实现档案资源充分利用,从而构建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数字记忆"。  相似文献   

5.
《上海档案工作》2008,(1):12-12
2007年11月29日,由《中国档案》杂志社和上海市档案局共同主办的"档案与城市记忆"论坛在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举办。来自全国14个城市和本市的档案工作者80多人参加了论坛,对城市记忆的概念、档案与城市记忆的关系、档案界在构建城市记忆中的作用、城市记忆工程中档案部门与社会互动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本刊现将部分文章择要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2007年11月29日,由《中国档案》杂志社和上海市档案局共同主办的"档案与城市记忆"论坛在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举办。来自全国14个城市和本市的档案工作者80多人参加了论坛,对城市记忆的概念、档案与城市记忆的关系、档案界在构建城市记忆中的作用、城市记忆工程中档案部门与社会互动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本刊现将部分文章择要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以构建城市记忆、延续城市文脉为核心的"城市记忆工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相关实践取得很大进展。但整体来看,"城市记忆工程"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建设主体单一,记忆内容、结构有失偏颇,广度和深度有待拓展,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受限等。[1]本文以高校记忆档案资源建设为着眼点,在明确高校记忆档案对"城市记忆工程"建设重要性基础上,提出高校记忆档案的考察标准、组  相似文献   

8.
任敏 《档案》2014,(11):51-53
城市记忆档案记载着城市的历史变迁、承载着厚重的城市历史文化,开展城市记忆档案资源的收集整理、归档管理和开发利用,构建城市记忆档案信息资源体系,是维护城市记忆、保护和弘扬城市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闵然 《云南档案》2013,(9):48-50
为了保留城市记忆,塑造有个性且富有情感和竞争力的城市印象,档案工作者应明确档案在构建城市记忆中的重要意义,积极参与到城市记忆的构建中,从战略层面和战术层面整合档案资源,更好地利用档案来保护城市记一亿。  相似文献   

10.
"社会记忆"即社会共有的记忆,是人类社会历史和传统的继承和连续。作为历史承载物的档案,与社会记忆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集中表现为"社会记忆工程"档案文献资源。它包含档案文献遗产与社会记忆、城市档案与城市记忆、家庭档案与平民记忆、乡村档案与乡村记忆等方面。本文从主体、客体、协作三方面剖析了"社会记忆工程"档案文献资源的不足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1.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成就辉煌,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同时城市的历史文化也在不断消逝,城市记忆正在日渐变得模糊。自2002年以来,已有50多个大中小城市相继推出"城市记忆工程"项目,对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大多数城市记忆工程的开展还存在纵深度不足、缺乏系统性、成效不显著等问题,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将城市记忆工程提升到城市记忆档案资源体系的构建上来。一、构建城市记忆档案资源体系的内涵古往今来,一座城市承载着不知多少包罗万象的浩瀚记  相似文献   

12.
作为档案展览的一种特殊形式,城市记忆展有其独特的定位原则、质量要求,需要对其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本文以"郑州记忆展"为例,秉着突出档案特色、突出地方特色、突出社会教育、突出以人为本的质量要求,建立健全组织人员保障、资金保障、场地保障、展品保障、制度保障、技术保障等多方面质量保障措施,涵盖从项目立项、开展到运行维护全阶段,努力将"郑州记忆展"打造成精品工程,并为各地档案部门开展城市记忆展及类似大型展览提供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地方特色档案资源承载着地域文化的记忆基因,反映了特殊时期的文化记忆,具有多元的社会文化价值。本文从社会记忆构建的视角,以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抢救和保护"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并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事件为案例,探索了地方特色档案资源的整合模式与传播路径。研究发现: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资源的整合,体现了由组织记忆向公共记忆、碎片记忆向整体记忆、固化记忆向活态记忆的转型,而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探索的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资源的产业化、国际化和多媒体传播路径,大大推动了苏州丝绸记忆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城市改造,引发的"城市记忆"问题,越来越受到档案部门的关注.2002年青岛市最早启动"城市记忆工程",通过摄像、照相等技术手段,全面记录21世纪初期青岛的城市面貌,在国内率先形成了规模化的城市面貌档案库.随后,"城市记忆工程"作为档案部门开展社会记忆传承与建构的有效模式,陆续在各级各类档案馆,特别是在国家中心城市档案馆启动,如上海、北京、太原、柳州、福州,辽宁的沈阳市、本溪市、朝阳市、大连市等相继开展了城市记忆工程,呈现出逐层推进的良好发展势头,并且由自发走向自觉,不断丰富和发展"城市记忆工程"的内涵,这说明,城市记忆工程得到了档案部门的广泛认同.如何使城市记忆工程健康持续发展,如何在开展城市记忆工程中保持城市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彰显城市的文化特色,保存我们城市的记忆、历史延续,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同时,促进档案事业自身发展,笔者不揣浅陋,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5.
通过介绍"城市记忆工程"的理论基础和发展现状,本文分析了档案记忆观视野下,档案编研为"城市记忆工程"的开展提供的理论和实践支撑,进而论述了城市记忆工程"为档案编研提供的新的发展空间,并就新形势下档案编研工作参与"城市记忆工程"的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邹燕琴 《档案与建设》2018,(7):13-16,20
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集中反映了地方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外事、民族、宗教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承载着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是传承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之一.论文通过考察国内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的现状及西方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数字档案资源案例,从数字档案资源的开发思维、开发主体、开发信息及开发方式4个方面系统剖析社会记忆视域下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开发模式的转变,从多主体合作构建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库、商业化开发实现地方特色数字档案的经济与社会双重效益和数字人文技术促进地方数字档案资源公共服务3个维度探究社会记忆视域下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的开发路径,为构建完整的社会记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城市记忆是城市历史的见证,城市记忆建构过程实质是对城市记忆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的过程。档案是城市记忆的载体,是建构城市记忆的重要资源,本文以档案为基础构建城市记忆资源建设的全过程模型,具体分析输入-处理-输出三大阶段的流程、步骤和方法,并通过实例验证过程模型的可行性,深化理论研究,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城市记忆工程"是基于现今社会全球化、现代化、多元化发展,城市作为社会的组成单元,在紧紧跟随社会前进的步伐快速发展的同时,追溯城市历史,以照片、影像等方式还原城市面貌,突出本城市特点,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的一项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的工程。档案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可以真实可靠的反应事物原貌,在档案中可以寻找到历史记忆,城市记忆建构的"重任"自然落到的各个城市的档案馆肩上。"档案在文化记忆、个人记忆和基因记忆的遗忘、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城市记忆工程"建设中的实施主体,分析总结出国内外记忆工程建设中实施主体的不同类型及档案部门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档案记忆观、资源观与“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建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档案是建构集体记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要素,数字档案是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收藏和开发是构建档案资源的基本途径。根据当代档案记忆观和资源观,有必要大力加强档案数字资源建设。建议构建"中国记忆"大型数字资源库,以真实丰富的数字资源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建构和传承提供文献支撑,促进档案事业社会影响力和公众满意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