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报告文学既不同于新闻又有别于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它是一种兼有新闻性和文学性双重特色的文体。本文深入探讨了报告文学的双重特性,指出报告文学报道客观真实、选材新鲜及时、反应冷静迅速;同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烘托环境创造意境,叙事、描写穿插抒情。  相似文献   

2.
报告文学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兼有报告和文学双重特性。报告文学是反映我们这个急剧变化、丰富多彩时代的轻骑兵,它能使人受到精神上的陶冶,获得艺术享受,又有新闻价值、历史价值。所以报告文学日益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细节指作品中具体描写的地方。古人云“无论记事纂言,其中皆须表微意在。”此微即指呈现细腻状态的细节描写。它包括目击一个人的一眸一笑、一举一动;可视范围的一花一木、一禽一兽……细节是构成形象艺术的细胞,一篇可读性很强的作品,往往给读者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细节。 细节描写在报告文学中大有市场,它是一篇成功的报告文学不可缺少的内容。由于报告文学是用文学的手法报道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因此往往兼有新闻与文学双重属性,所以报告文学中的细节描写具有特殊作用。 加强报告文学的新闻性 细节描写有两个特征:第一是要“细”…  相似文献   

4.
今年4月,在牡丹花城洛阳举行的第二届"华富杯"中国短篇报告文学颁奖仪式上,河南日报记者朱夏炎、王钢采写的报告文学《英雄不老——记濮阳市范县白衣阁乡北街村英雄老人李文祥》一举夺冠,荣获本届中国短篇报告文学中唯一的一等奖。"华富杯"中国短篇报告文学奖是中国作协、中国报告文学学会设立的我国短篇报告文学的最高奖项。刊登于2011年  相似文献   

5.
杨升 《记者摇篮》2005,(8):21-21
在新闻各种体裁中,是包括报告文学的。但是,在记者队伍中,采写报告文学的却很少。笔者多次与新闻界朋友议论报告文学,发现许多人对报告文学谈而生畏、望而却步,不愿意甚至不敢采写报告文学。  相似文献   

6.
对于广大新闻爱好者来说,报告文学的创作实在太富有魅力了;掌握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是许多青年记者、通讯员的一个愿望。本刊发表的《头雁之歌》,就明显地显露出北京日报记者李培禹在这方面的尝试与追求。著名报告文学作家陈祖芬,对这篇习作进行了认真评点,其中谈到的通讯与报告文学的区别、报告文学的创作特性以及通讯如何向报告文学“过渡”等,都是爱好新闻写作和报告文学创作的青年朋友们所关心的。为此,本刊在刊登《头雁之歌》的同时,特发表陈祖芬同志的信,希望能对有志于报告文学创作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陈岳芬 《新闻界》2004,(5):49-50
学界普遍认为90年代是报告文学的衰退期、是批判的退位和作家的自弃0:总体的评价应建立在详细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为准确定位90年代报告文学的品位,有必要深入探究这一时期三类代表性作品——史志性报告文学、全景式报告文学和问题报告文学的内涵和特质。  相似文献   

8.
人们把报告文学称为“报春的花朵”、“时代的战鼓”、“战斗的轻骑”、“历史的记录”,它自树一帜,是真实地记录时代前进脚步和音响的一种新文体,并成为了解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信息工具。报告文学的写作活动,蓬勃发展,经久不衰。但是,目前在报告文学的写作理论上,出现了一些模糊的概念,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很多人对于报告文学的新闻性的概念越来越淡薄,以至忘却了报告文学是新闻记者应该掌握的一种武器。报告文学是一种新闻文体  相似文献   

9.
满熠 《视听》2016,(6):22-23
电视政论片可以视作报告文学的衍生物,也可称之为电视报告文学,是报告文学功能的放大与文体的延伸。电视政论片是传统的报告文学与新兴电视的一次有意义的联姻,组合的结果把报告文学的功能成几何级数地放大,用蒙太奇等电视艺术手法将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达到大众传播的目的。电视政论片,作为电视专题片里较早出现的一个种类,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鲜明的时代特征、高度的理论修养、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0.
石野 《青年记者》2010,(11):1-1
从事报告文学写作的作家都知道,报告文学是文学性和新闻性相结合的产物,除了扎实的文学功底,新闻知识和采访手段必不可少。在从事报告文学写作之前,笔者也曾在南北方十几家中央级、省级媒体做过一线调查记者,深知舆论监督的艰难。近五六年以来,因工作需要,笔者转行从事专业报告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1.
从事报告文学写作的作家都知道,报告文学是文学性和新闻性相结合的产物.除了扎实的文学功底,新闻知识和采访手段必不可少.在从事报告文学写作之前.笔者也曾在南北方十几家中央级、省级媒体做过一线调查记者,深知舆论监督的艰难.近五六年以来,因工作需要、笔者转行从事专业报告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2.
在新兴媒体不断崛起的大背景下,纪实文学的理念、表达方式与传播形态都在发生变革,报告文学开始朝着视频化、音像化方向延伸和拓展,电视报告文学作为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传播样式,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其中有部分电视媒体已将电视报告文学作为纪录片创作的深化模式和有益补充。笔者将从电视报告文学的新闻性、真实性和艺术性三个层面入手,对此作一番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报告文学的生命在于真实。报告文学的力量却在真实感。真实是内容问题,真实的内容能否给读者真实的感觉,则是个写作上的问题。如何使报告文学在保证事实真实的基础上,写得富有真实感,这是报告文学创作中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韬奋的报告文学作品在这方面可以给我们不少启发。韬奋的报告文学作品主要是三集《萍踪寄语》  相似文献   

14.
电视报告文学这一新品种的产生,是近十几年的事情。随着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变化,文学领域里报告文学的兴起,激励着电视工作者去用电视的方法更及时、更生动地反映时代的声音,寻找到的比较合适的方法就有电视报告文学这种表现形式。苏联文学家狄尼雅诺夫说过:“正常诗学的每一个‘畸形’,每个‘错误’,每个‘出格’都是一种(或潜在的)新的结构原理”。电视报告文学正是电视纪录片的一个“畸形”,是文学领域中报告文学的一次“出格”。电视工作者首先从报告文学作品中改编出了一批电视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新闻战线刮起了一场报告文学的旋风。人们偏爱这一文体,是因为它既具有新闻的时效性、战斗性,又具有文学的生动性、可读性.在社会生活发生剧烈变化、社会思想空前活跃的今天,报告文学成为真实、全面、深刻反映生活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这股报告文学热的浪潮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之作。然而,也有许多冠以“报告文学”之名的作品,读来感到枯燥无味,令人失望。因此,提高报告文学的品位和可读性,已成为摆在新闻界作者、编者面前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手》,这篇报告文学曾经几次选入报告文学的选集,日本还翻译出版了单行本。作家怎么会同记者合作写报告文学?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体制为先”。写作先要弄清文体的特性,然后才谈得上掌握它的体式、功能和表现技法。不明体性,则失其法式,虽技艺精工,亦不成其为文章。当前,报告文学实践混乱,正是由于不明体性之故。大家对报告文学的特性理解不一样,观点有分歧,写作实践自然各行其是。报告文学的特性,是报告文学理论的核心。弄清它的特性是统一认识,消除混乱,全面掌握报告文学写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立异标新二月花—关于报告文学涵义和归体的再认识 报告文学从诞生之H起,其涵义和归体就颇有争议:现择其具有权威性、代表性的观点梳理如下:《辞海》释义为: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之一,散文的一种,是速写、特写等的总称。  相似文献   

19.
自从徐迟同志发表著名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以来,报刊上报告文学多起来了,这是一件大好事。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人们有一种误解,似乎报告文学是一种高级的新闻体裁,或者说,好的通讯便是报告文学。  相似文献   

20.
报告文学留存在我们心中最美好的记忆似乎是在1980年代,一大批足以驻足于文学史的优秀报告文学作品如横空出世一般震撼着文坛,也感动了难以计数的读者。不去将那些作品一一列出,只提几位作家的名字就足以让我们为那个时代的报告文学而骄傲:徐迟、鲁光、理由、钱钢、黄宗英、柯岩、陈祖芬、刘心武、刘亚洲,等等。这一时期的报告文学不但与诗歌和小说并驾齐驱,在某些方面甚至还走在了其他文体的前边,它的现实性、思想性与文学性,以及活泼多变的表现手法,激荡着读者的情感与心灵,一时洛阳纸贵者不在少数。90年代后,在文学边缘化,继而欲望化、粗鄙化的影响下,报告文学的身影渐行渐远,以至于终于被人们所忘记。新世纪长篇小说的繁荣并没有带动报告文学的回归,因为这个世界已经成为一个资讯泛滥、媒体发达的时代,以新闻性与快捷性为特质的报告文学在面对网络、电视、报纸及手机的时候,其尴尬情境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