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伴随着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劳动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吉林省的城乡富余农村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劳务输出日趋活跃,已经成为全省增加农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务经济”已经成为农村强乡富民“双赢”的经济发展战略。如何规范劳动力资源管理的建档工作,有效地发挥档案在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服务作用。近期,吉林省档案局农村劳动力资源档案管理研究课题组对全省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建档情况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的总体情况看,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在不断推进,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档案管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牛奕萱 《大观周刊》2012,(19):97-97
农民失业现象正在成为我国的一种社会现实。因此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加快经济发展,扩大就业规模,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依法规范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是解决农民失业问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普遍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众多,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将逐渐转移出来。2010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4223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335万人.而且在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个数字还会快速增长,在我们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民工将会长期存在,这一庞大的新型社会群体的出现,既为改变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礼会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怎样在充分利用这些劳动力资源,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顺利转型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同时,又尽可能减少流动人口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在勤劳致富愿望的驱动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主体性力量,这就从整体上向当代新型农民过渡奠定了基础。有了这种变化,我们的广播节目也应顺势而上,在“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上多做宣传、做好宣传;为打造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两支人力资本队伍摇旗呐喊。这两支队伍即一支为农村富余劳动力队伍,他们迫切要求向非农产业转移,由农村向城市和城镇转移。我们就应力所能及地将党和政府的方针和政策,向农民朋友讲清、讲透;引导他们合理有序流动,把劳动力资源有效转化为劳动力资本。另一支农村…  相似文献   

6.
克山县古北乡人口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6万人,农村劳动力1.3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9100人。为了解决这9100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他们为农民建立农村劳动力档案。古北乡建立的农村劳动力档案,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未转移和转移的劳动力情况;二、有技能特长和无一技之长的劳动力情况;三、已培训和未培训的劳动力情况;四、从事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劳动力状况。通过四方面内容对劳动力的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技能特长、品德表现、有无劣迹行为和健康状况等情况进行详细记载。他们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按照用工单位的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速度日益加快,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进城市,据统计,中国农民工的数量,已超过了传统上由城镇居民构成的产业工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的调查显示,农民工已占企业员工总数的近60%。目前全国流动外来务工人员总数已经超过一亿,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必然会带来非农产业对这类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进而表现为对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视听界》1994,(5)
近十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以我们苍南来说,是闻名全国的“温州模式”发源地之一,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较早。随着农村商品经济从初始家庭工业向股份合作企业发展,集市贸易向专业市场发展,农村小城镇大量涌现,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出现了10万以上人口的明星镇和一大批拥有1万以上人口的工贸城镇,构成了浙南农村城镇化的格局。  相似文献   

9.
一、当前我国的失业状况 1、城镇失业率居高不下且趋于上升趋势,实际失业率更高 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快速增加,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以及城镇下岗再就业难度的加大,中国城镇失业现象日益严重。据国内有关研究机构和世界银行专家估计,中国城镇实际失业率大约8~10%之间。[1]按照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划分标准,失业率在7~8%为失业问题突出型,9%以上为失业问题严峻型。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城镇失业问题已相当严峻。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社会蓝皮书》表明:到2002年11月,外出务工的农村流动人口已经超过9000万,按照十五规划,到2005年,还将有大约40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城镇或非农产业。根据这一现状,当前,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正在着力抓好的一件大事。2003年1月,国务院发出  相似文献   

11.
我国政府一直注重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完成转移,但当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形势依然严峻。本文对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难的主要原因和对策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摸清南岗区农村劳动力资源底数,合理有效地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南岗区从2003年12月开始,用近两个月的时间,全面开展并完成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建档工作。他们的做法是:一、领导重视,纳入日程区委、区政府对农村劳动力建档工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善待农民工的有关政策,把农村劳动力建档工作作为劳务输出产业的基础工作,组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在区农林水务局设立办公室。具体领导和负责抓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使农村劳动力资源建档工作进度快,标准高。二、统一思想,真抓实干面对建立农村劳动力档案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存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全省农村人口1800多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939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460万人。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近几年来,我们把为农民工建立转移就业档案作为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在全省范围内为900余万农村劳动力建立了反映农民工就业状况的专业档案,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年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245万人,其中有组织转移59万  相似文献   

14.
建立农村劳动力信息资源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对山东汶上县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为切入点,对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转移成因等进行分析,提出建立农村劳动力信息资源,并对其业务设计及意义进行了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一、农业劳动力的基本状况 改革20多年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不断地向非农行业转移,对我国社会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对农技书的消费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定的影响.以浙江省为例,1978年农业劳动力占农村全部劳动力的90%,如今这一比重持续下降,至今已不足50%,其绝对人数已下降到800多万.  相似文献   

16.
国家档案局局长毛福民在4月20日——21日召开的全国农村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充分肯定了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档案工作经验。毛局长在讲话中两次提到了黑龙江。一次是在总结经验时,谈到为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很多档案部门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档案时,他说:这项工作有可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比较重要的需求和工作,大会发言的是江西,没有发言的还有黑龙江,这方面工作也很不错,比如说,他们通过网上和向招工用人单位发布农村劳动力信  相似文献   

17.
城市与乡村     
"城市与乡村"的问题始于工业化过程中。工业化意味着集中化和标准化,这同时意味着各种社会资源从乡村向城市的转移。英国工业化过程见证的是英国城市资产阶级的财富积累以及政治权利的逐步获得,而且新兴的资产阶级试图以财富来重组社会,这就危及了前工业化时代的社会结构以及地理景观,并在渐渐失去政治和经济特权的贵族土地所有者和渐渐沦为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特殊商品的自由小农阶级及其文化代理人那里为自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的数量和规模都相当可观,不仅给我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我国农村科普图书的消费造成了诸多影响,农村科普图书市场走向发生变化。下面我们就以湖南省郴州市及其周边县市的调查来略窥一  相似文献   

19.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做大做强农村劳动力转移这篇大文章,档案工作者应该发挥自身优势,把帮助、指导建立农村劳动力档案作为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一、建立农村劳动力档案的重要意义首先,通过走村到户,将农村女满16周岁至50周岁、男满18周岁至60周岁的劳动力全部建档,达到每人一档,能全面摸清农村劳动力资源,促进农村劳  相似文献   

20.
关注农民工——一个全新的报道领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3年1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社会蓝皮书》表明:到2002年11月,外出务工的农村流动人口已经超过9000万,按照十五规划,到2005年,还将有大约40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城镇或非农产业。根据这一现状,当前,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正在着力抓好的一件大事。和政府对农民工问题投入极大的关注相比,我们的媒体在对农民工的报道中明显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何做好新时期对农民工的报道,如何更好地为农民工服务,已经成为一个全新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农民工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首先,媒体留给农民工的版面和频道太少,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