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前,河南油田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在信息资源的组织与开发利用方面较为滞后,档案信息采集环节薄弱,缺乏对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档案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不足,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利用有限。从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与档案信息服务的目标来说,要实现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档案部门面临着一个如何对所拥有的大量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建构高质量的档案信息资源库的重任。  相似文献   

2.
正档案信息资源的开放与开发利用,直接关系到档案馆开展信息服务方式的选择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优劣成败。适时开展档案信息资源的开放与开发利用研究,对于加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力度,更好地履行档案工作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职能,具有重要意义。一、在建设中开放和开发1.科学调整资源结构,加强资源整合力度。(1)调整档案信息资源结构。在收集档案时,既要收集党政机关的档案,也要收集事业及基层单位的档案;既要收集国有企业的档案,也要收集民营企业的档案;既要收集公务档案,也要收集私人及家族档案;既要收集行政管理的档案,也要收集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3.
陈晓 《兰台世界》2006,(3S):29-30
随着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规模和水准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档案部门需要在开展档案信息服务社会化工作中将档案部门从保管、保护档案的传统工作角色中墨迹为社会信息服务者的角色中来。  相似文献   

4.
浅析档案信息服务社会化中档案部门的角色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 《兰台世界》2006,(5):29-30
随着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规模和水准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档案部门需要在开展档案信息服务社会化工作中将档案部门从保管、保护档案的传统工作角色中转变为社会信息服务者的角色中来。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以知识管理理念创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应用信息技术深层次挖掘、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体现了现代企业档案工作的最高层次和最终目的,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发展提供及时、准确、大规模的档案信息服务。创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应建立将档案信息纳入企业总体规划的管理机制,建立与企业各信息系统互联的综合档案信息系统,紧密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深层次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实行互动的开放式的档案信息网络服务。  相似文献   

6.
目前,河南油田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在信息资源的组织与开发利用方面较为滞后,档案信息采集环节薄弱,缺乏对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档案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不足,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利用有限.从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与档案信息服务的目标来说,要实现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档案部门面临着一个如何对所拥有的大量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建构高质量的档案信息资源库的重任.  相似文献   

7.
档案编研是档案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信息加工产业的重要内容。所谓编研,就是通过对档案材料进行编纂与研究,为社会提供便利的档案信息服务。档案工作人员以档案馆(室)藏档案为编研对象,以满足档案业务工作需要为目的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对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管理服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愚  王玮 《四川档案》2005,(6):22-23
档案文献编纂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具有深层次的内在联系,该文分别从概念的比较分析、档案文献编纂是高层次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档案文献编纂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全面效益原则的集中体现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县区级国家档案馆作为一个保存本地区综合信息的基地和利用的中心.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群众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各项事业对档案信息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存在着:档案信息资源不全面.结构和内容单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手段和方法比较落后;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水平不高。因此县区级综合档案馆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效措施,抓紧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管理能力和开发利用水平。开平区档案馆紧紧围绕区委政府中心工作,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进行了大胆尝试.取得了一定成绩。  相似文献   

10.
高校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高校档案工作已从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方式向全面的档案信息服务转变.如何加快和有效开发利用高校档案信息资源,为高校教学、科研及社会发展服务,是高校档案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企业档案作为企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企业、服务员工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是加强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手段。档案数字化,是指采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将实体档案的形态转化为数字方式存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档案信息开发利用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1世纪,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已成为档案工作的中心任务.而档案工作者如何提高素质,创新档案开发与利用模式,有效地提高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水平,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新时期档案信息管理利用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的档案管理已从传统的实体管理向档案信息化管理发展,档案服务职能已从行政服务向社会化服务过渡,档案信息资源已成为社会共享的信息资源的一部分。如何在网络环境的背景下,充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是现今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问题。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档案信息是整个社会信息资源的一部分,它包含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图表、文件等原始凭证,是最原始、最真实、最具说服力的历史记录。不但数量大,而且涉及面广,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价值。目前,地方档案信息资源大多还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阶段,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这些档案资源只有开发利用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4.
《西安档案》2007,(5):40
近年来,重庆市北碚区档案馆为整合档案资源,加大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为社会服务的力度,满足人民群众对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经过认真调研,报经区政府批准,先后设立了区档案馆房管、社保、卫生、地情等四个专业档案分馆。北碚区档案馆为进一步加强对专业档案分馆的管理,提升服务质量,理顺区档案馆与各专业档案分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李芳芳 《档案》2011,(5):12-14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更有效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档案人员应在遵循建设与开发并举、序化整合、效益、安全等原则的基础上,拓展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个性化数字档案信息服务是我国档案馆在今天信息时代的重要服务方向,而个性化数字档案信息服务模式的构建可为我国档案馆开展个性化数字档案信息服务建设提供参考。该模式基于对数字档案信息用户需求、用户行为的分析,对数字档案信息用户进行分类及构建数字档案信息用户模型,同时根据用户需求和用户行为建设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及数字档案信息服务平台,运用这些平台针对这些不同用户的数字档案信息需求,提供相应的个性化数字档案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7.
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服务,是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计算机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信息服务成为一个涉及理论和时间两个层面的复杂问题,对档案信息服务进行知识导航将成为档案利用服务的关键和重点。档案信息服务知识导航就是在整合现实馆藏以及其他相关信息源的各种显性和隐性资源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通讯网络等现代技术,引导利用者根据利用需要使用有关检索工具、编研资料、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等来获取所需的档案资料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已成为档案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这是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也是建设档案事业的必然举措。在信息时代,档案部门应积极探索和应用数字技术手段,提高开发档案资源的能力与水平,积极促进服务方式的创新,提供高质量的档案信息产品和全新的档案利用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信息治理内在意蕴与档案服务反馈系统结构进行释读,为档案服务质量优化提供有益参考。结合档案服务信息反馈流程,探究反馈机制的功能与运作模式,从机构组织、信息采集、业务处理、参与互动四个角度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档案服务质量反馈机制的选择建议:嵌入信息治理观念,深入基层档案服务的反馈调研;注重信息治理规范,强化反馈制度保障和法律遵从;融入信息治理技术,有序整合档案用户的反馈意见;搭建信息治理平台,拓展并疏通档案信息反馈渠道。  相似文献   

20.
区块链思维由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衍生而来,其主要由共识性思维、分布式存储思维、合约性思维、跨链思维以及加密思维构成。现阶段,我国的档案信息服务模式具有档案信息服务者处于绝对信任中心位置、采用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服务方式、档案信息用户相对被动地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等特征,并且其在服务者间合作、存储与服务平台、服务效率、系统间共享、传输安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运用区块链思维可以对现阶段我国的档案信息服务模式进行优化,主要包括:运用共识性思维成立相关的档案信息服务者联盟、运用分布式存储思维建立相对统一的去中心化存储与服务平台、运用合约性思维实现档案信息资源自动化服务、运用跨链思维解决不同系统间的共享服务问题、运用加密思维保障档案信息资源的传输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