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段时间以来,广播电视媒体在报道某些新闻事件时,出现了扮演事件中的新闻人物,演绎已经“时过境迁”的事件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引起了新闻界内部的争论。有人赞成,说是新闻手段的创新:有人反对,说是弄虚作假、有违新闻的真实性。就是在听(观)众中也有不同反映,赞成的说这样做,新闻生动了,  相似文献   

2.
在出版社内部,提出和实行编、印、发“一条龙”,是出版体制改革初始阶段的一种尝试,本意是为了促进出版繁荣,动机应予以肯定。然而不可否认,这条“龙”出生那一天就有先天的欠缺。因为它是出版社实行承包的直接产物,你要我承包利润指标,我就要编印发权利,“一条龙”就是在这种前提下应运而生。承包首先着眼的是图书的经济效益,这就与社会要求把图书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存在着尖  相似文献   

3.
李永明 《兰台世界》2014,(4):131-132
楚辞作品的艺术风格,历代评论者往往以为:瑰奇、浪漫、激越、艰深,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却独出新意,以为“楚词平易”,这是朱熹诗学观在楚辞评论上的创见。  相似文献   

4.
楚辞作品的艺术风格,历代评论者往往以为:瑰奇、浪漫、激越、艰深,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却独出新意,以为"楚词平易",这是朱熹诗学观在楚辞评论上的创见。  相似文献   

5.
一、依托内容改进策略当前,电视民生新闻在很多报道上可以看出,记者的报道往往浅显化,用很大一部分来渲染现象,而对于应该解决的问题,往往束手无策,这种报道,往往让观众感觉媒体是在作秀,而没有真正的寻求解决办法,预示事情发  相似文献   

6.
奇闻逸事、街谈巷议、天灾人祸、治安事件、交通事故……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此类“社会新闻“占据了很大篇幅,似乎这些就是社会新闻的全部内容。实质上是社会新闻的片面化和庸俗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新闻角度看,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发现”。事实上,社会新闻更需要“发现”。这种“发  相似文献   

7.
刊林漫步     
一、由现象到本质的揭示点提炼主题。新闻报道的客观事物(事情、人物、经验等)往往是很复杂的,特别是事物外表的种种现象,总是以不同的形态和方式表现出来,五光十色,千姿百态,颇能迷惑人。一些社会公认的新闻精品采写经验告诉我们,提炼主题这种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正是从片面到全面,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深化过程,也就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一句话,就是透过现象抓本质的过程。抓住从现象到  相似文献   

8.
张霞 《河北广播》2006,(4):88-89
什么是社会新闻?从内容上分它应该属于对新闻进行分类的一种形式。由于它往往以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事件、社会生活、社会风貌、社会趋势等为报道对象,因而其报道视角具有直接、鲜明的贴近性、社会性和独特性,具体来说,就是具有广泛、平易、生动、警示、启迪、趣味性强和人情味浓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论史书中的帝王形貌记载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古代史书所记载的帝王形貌往往都表现出种种的奇异特征,这些特征随时代变化而呈现不同的特点。本文梳理了历代史书中有关帝王形貌描写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结合不同的时代文化背景,讨论了相人术、谶纬迷信及佛教相好观对帝王形貌描写的影响,指出史书从天命神授观出发对帝王进行神话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编辑对民族、国家和社会应负有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编辑工作的成就感应体现在,为国家、民族培育传播优秀思想文化,巩固民族、国家的先进文明成果,为人类的文化事业做贡献上.然而,令人担忧的是,今天,我们某些编辑有意无意地丢掉甚至放弃了这种应有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把当编辑仅仅看作是一种谋生手段,为了在改革尚不彻底的体制中继续求得寄生、为了在不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中赚钱,不惜有违社会道德与正义,生产思想、文化垃圾,使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精神文明生长环境遭到破坏.这种情况,需要引起新闻出版界、特别是有关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张平  金宏奎 《东南传播》2011,(10):64-65
对于传播人们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认识即“传递观”和“仪式观”,前者强调的是信息在空间上的扩展,后者强调的是经验和意义在时间上的传承。“传递观”一直是研究传播学的主流观点,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播的“仪式观”越来越受到关注并成为研究和解释现代社会现象的有力武器。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全国各地开展的红色文化纪念活动就是...  相似文献   

12.
随着彝族社会的对外开放及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彝族社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变迁之中,与此同时,彝族的文化同样也在发生着变化。为了认识彝族社会的这种文化变迁,笔者选择了四川凉山州喜德县彝族聚居最为集中的一个彝族村寨乃加村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对乃加村文化变迁的社会背景及宗教、婚姻、家庭、生育观等方面的文化变迁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认识彝族文化在发展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高朋 《文化遗产》2008,(4):129-137
"冢讼"是道教经典中比较常见的词汇,但是对它的准确含义,学界一直缺乏清楚的认识。本文通过对《真诰》等道经的解读,并结合相关出土材料,认为"冢讼"是基于先人的行为,给后人带来不幸的一种处罚。而"冢讼"观念是六朝道士融合解注、承负等民间信仰和道教观念的产物,而这种观念又影响到了当时的丧葬习俗。  相似文献   

14.
正突发事件往往是短时间甚至瞬间以内,在不可预知的情况下,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例如,影响较为重大的非典、"9·11"事件、汶川地震、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事件等。突发事件,不仅考验了党和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考验着新闻媒体的应变能力,也考验着身处新闻报道第一线记者的社会责任。及时准确是第一抢点世界上几乎每天都有重大的突发事件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新闻报道不能无动于衷,从一定意义上讲,对突发事件能否予以及时、准确、全面的报道,是对新闻媒体能力和水平的检验,也是媒体第一抢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文化这个复合体所包含的宗教信仰、社会风俗、价值观念、知识体系等方面阐述中西语言中的颜色观,着重分析其差异及翻译中的不对等现象。  相似文献   

16.
《纸牌屋》第二季又火了.新一季同样13集一气放出,延续第一季的话题效应,第二季上载第一天,观剧人数就是第一季的八倍,其中不少人在周末一口气看完该季13集。面对这种“全民观剧”态势,连美国总统奥巴马都忍不住发推特专门“恳求”,先睹为快的人不要剧透。  相似文献   

17.
创造摄影精品必须有正确的思路 伴随“图文并重、两翼齐飞”方针的提出与实施,宜昌日报的版面逐步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新闻图片的数量越发越多,篇幅越发越大,位置越发越重。与过去“重文轻图”、“文多图少”境况相比,这无疑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是一种历史性的飞跃。然而,当图片发多了发大了发重了之后,又出现一种令人尴尬的现象,这就是图片的数量多,精晶少;图片的篇幅大,份量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贯彻“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方针,我们注重了从形式上突破(如编图片头条、设图片专栏、办图片专版等),忽视了从内容上的提高。由于认识上存在这种偏差,在较长的一个时期内,我们在检验“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方针贯彻得好不好的时候,往往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这样一个不成文的“标准”:即图片编发得越大越多越重,报社对图片就越重视,“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方针就贯彻得越好,反之则反。用这种“标准”衡量的结果是,新闻图片数量可能形成“半壁河山”,但精品也可能仍是“文多图少”。 怎样解决这一难题呢?宜昌日报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两个一”的思路。第一是强化“一种意识”,即精品意识。第二是实现“一个转变”,即逐步实现新闻图片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为了稳妥地实现这个“转变”,  相似文献   

18.
人文关怀思潮与当代新闻观念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所谓新闻观念是人们关于新闻传播的看法、思想,是人们关于新闻传播行为、现象、新闻媒介及新闻作品等进行思维活动的结果。新闻观念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集群概念,它包括媒体性质观、新闻价值观以及舆论观、受众观等。社会思潮对新闻观念变迁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笔认为,对当代社会思潮与新闻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舆论监督作为新生事物也随之出现,但网络舆论监督本身还存在很多问题,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网络舆论监督的公式化现象突出。这种公式就是以高度简单化和概括化的符号,对特殊群体与人群进行没有理性的社会分类及做出程式化的价值判定与假设。人们在接收信息时,往往会依据自己的喜好接收一些信息而屏蔽另  相似文献   

20.
会议报道写什么?黄晓钟这篇有关会议的消息报道,其写法在报纸上时常见到,这种写法最明显的毛病就是,导语往往在“何时何处开了什么会,谁参加了会,谁讲了话发了言,研究讨论了什么工作或问题”等有关会议本身程序性的内容上兜圈子,缺乏真正的新闻要点,形成“瞎导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