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赵治文 《档案》2014,(7):44-48
甘肃省正宁县文化馆珍藏着一块题为"仁人之言"的石碑。碑文为著名爱国进步将军冯玉祥所撰,时任正宁县长的杨楚材于中华民国十六年刻石并立于原县治罗川。碑高1.57米,宽0.63米,厚0.13米。整碑保存完好,碑文为严谨厚重的正楷,历经80年风雨剥蚀,仍依稀可见。全文共101字:  相似文献   

2.
康泰真墓碑     
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大城子镇洞上村西约500米处,有一南北走向山脉,人称长寿山,其东脊半山腰有一天然石洞,石洞外为一平缓山坳,古洞西北约50米的平台上,矗立一座墓碑,坐西朝东,为灰砂岩质,龟跃座,碑首已无存,碑高2.1米,宽为1.1米,厚0.2米。碑阳楷书和草书共1918字。此碑即金、元道士康泰  相似文献   

3.
尹宙碑,在鄢陵城内文庙戟门内(现为县高中仓库).碑高2.09米,宽0.96米.碑额上端正中有一圆孔穿透,孔径13厘米,孔右端有『从铭』二字为篆书.碑文14行,每行27字.  相似文献   

4.
僧王陵     
僧王陵,即僧格林沁之陵,坐落在法库县四家子蒙古族乡公主陵村的一处山岗阳坡上。陵园早年被毁,现仅存其遗址及高5.66米、宽1.30米、厚0.58米的青石盘龙御赐碑。碑首四龙交盘,上刻“圣旨”二字,并用满、汉文字分左、右将圣旨全文刻录于上。  相似文献   

5.
43年前,在我国的“玉石之乡”辽宁省岫岩县哈达碑乡玉石村境内的瓦沟,发现了一块不规则的巨大玉石体。玉石高7.265米,宽6.88米,厚4.1米,体积为61.8立方米,被称为“玉石王”。1984年经辽宁省计量测试研究所测算,玉石王重260.76吨,深绿、绿、浅绿、红、黄、黑六种颜色于一体,色彩  相似文献   

6.
刘颖 《北京档案》2016,(11):38-40
松柏环绕的李卓吾墓坐落在通州区西海子公园内,每到清明,都有观瞻者前来祭扫,络绎不绝. 李卓吾的墓碑坐北朝南,南北长30米 ,东西宽12米.青砖宝顶,径2.25米,高1.55米,内葬骨坛,三面围冢,明代焦竑题字"李卓吾先生墓",精工拼接而立,庑殿顶碑楼,端庄肃穆.面阔2.75米,进深1.8米,松柏环绕,四季常青.  相似文献   

7.
麓山三绝碑     
麓山寺碑,又名《岳麓寺碑》。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著名书法家李邕应潭州(长沙之古称)司马窦彦澄之请,撰写并刻了麓山寺碑。碑末纪年后有“江夏黄仙鹤刻”六字,据《岳麓志》载“仙鹤即邕托名也”。因此碑集文、书、刻三美。世人又称三绝碑。李邕官至北海大守,人称李北海,故此碑亦称北海碑。  相似文献   

8.
鲁迅于1915~1919年间,收集了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及隋、唐石刻的大量拓本,陆续予以整理,在1916~1918年《鲁迅日记》上有“录碑”、“夜独坐录碑”及“夜校碑”  相似文献   

9.
碑的内容 《校官之碑》(以下简称《校》)立于东汉灵帝光和四年十月,即公元181年11月。此碑为石质,高134厘米、宽77厘米、厚12厘米,上有穿孔。在当时,470多字的石碑花了整整20天才凿刻竣工。  相似文献   

10.
碑在我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大演化阶段。首先是无字碑时期,这一时期,碑被当做一种工具,或用于下葬,或用于拴系牲畜等;其次是有字碑时期,即在碑上篆刻文字,以颂扬人的功绩、德行,或者记载史实等。秦时期的碑属于具有实用功能的实用碑。根据文献记载以及考古发现,当时的碑有三种。一种属于下棺用的碑,天子称为丰碑,  相似文献   

11.
郑健 《军事记者》2006,(4):43-44
早就听到看到有关德国柏林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林”的介绍。当我随同中国新闻代表团的同行来到碑林参观时,仍感到强烈的震撼。那是2005年10月22日,一个有几分阴沉又有几分寒意的早晨。“大屠杀纪念碑林”笼罩在深秋的薄雾中,面积有三四个足球场大,远观如一片迷宫,近看则如一大片墓地。碑柱有的竖立,有的横卧,长宽比例各不相同。导游是个30来岁的华人,很熟悉德国的历史。他介绍,这些灰色混凝土碑柱共2711根,其高度从0.5米到4.5米不等。面对这些没有规则的建筑,使人联想到了碑林所纪念的遇害犹太人各种各样的人生际遇。我们边看边往前走,一进…  相似文献   

12.
正30多年前,在集安博物馆工作时,接触了许多好太王碑的照片。有国内外图书杂志上发表过的照片,也有近些年拍摄的不同季节的照片。有好太王碑老碑亭的照片,也有新碑亭的照片。每一幅照片的后面都有关于好太王碑的真实故事。一、松原新发现的好太王碑老照片2017年元旦前,通化市文联各协会(学会)负责人座谈会上,摄影家协会祝双林会长给我看了一幅老照片——这  相似文献   

13.
太王陵是一座大型阶坛积石石室墓。坐落在禹山南麓一座小丘上,其南侧百米有集安至青石的公路和集安至朝鲜满浦市的铁路各一条,墓北为乡路,西侧陡坎下是一条沟谷,谷中有一条俗名马莲河的小溪向南注入鸭绿江。墓葬东北360米公路边上有一座和太王陵密切相关的好太王碑。  相似文献   

14.
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内中轴线西侧有两座古朴典雅的四角攒尖顶碑亭,亭中各矗立着一通高272米,宽1.14米高大厚重的碑石.双碑碑帽前后均刻有腾跃于黄河巨浪之上的双龙石雕,方形碑座的四个侧面亦刻有腾龙浮雕,碑文楷书字体工整,堪称书法佳作.虽历尽沧桑,碑石稍显斑驳,但大部分字迹依然清晰.这两通"贡院碑"之所在正是清代河南贡院旧址.一、贡院嬗变——追忆逝去的时光中国的贡院始置于唐代.唐人李肇在其《唐国史补》中说:"开元二十四年(736),考功郎中李昂,为士子所轻诋,天子以郎署权轻,移职礼部,始置贡院."从此贡院就成为科举时代考试贡士的场所.  相似文献   

15.
陕西彬县大佛寺石窟开凿于唐高祖武德元年,是秦王李世民为悼念平定薛举之战而阵亡的将士所建。大佛洞、千佛洞、罗汉洞是其中的精华所在,都是初唐时期开凿,历经盛中晚唐完成的。大佛寺石窟中保存的历代碑刻题记颇多。在大佛洞护楼东侧碑廊中立有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重修大佛寺碑记》碑一通,为圆首碑,石质为石灰岩,高1.86、宽0.62、厚0.15米。碑首有减地线刻的云、龙纹图案,中部方额  相似文献   

16.
三、台区的清代墓碑 1.三路居一带的清代墓碑 广安门、右安门以外地区现分属宣武区、丰台区管辖,该地区历史上曾有多处墓冢坟地。据《北京图书馆藏北京石刻拓片目录》,这一带仅清代墓葬碑文拓片就有以下数十张:湾子村康熙十年鼐格墓碑、诰封碑;太平桥顺治十二年法哈王公墓碑、诰封碑;康熙十二年西纳海诰封碑;柳巷村顺治十八年觉罗图尔玛墓碑;菜户营康熙十八年白尔黑墓碑;西局村康熙二十二年法都墓碑、诰封碑;康熙四十年吏部尚书介山墓碑;东局村康熙十八年沙克素墓碑;水口子村顺治十四年布哈墓碑;白石桥穆哈达墓碑;曹家坟康熙二十四年都统议政大臣跨渣墓碑;大井村阿兰泰家族墓碑(共十余通);雍正六年富宁安谕祭碑;  相似文献   

17.
在雄伟的中山陵的碑亭正中,立着一块高达9米的花岗石碑,上面刻着24个镏金颜体大字:“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这表明,孙中山的遗体是在1929年6月1日安葬于中山陵的。其实,孙中山的安葬日期,原先并非定在这一天,而是经过四次变更才最终确定的。  相似文献   

18.
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的英烈碑上镌刻着4296名在抗战中牺牲的中外航空烈士,其中F碑中有一位名叫梁国璋的烈士.碑上如是刻着:"梁国璋少校广东万宁1912.9.27-1941.2.13".2014年11月1日,梁国璋烈士儿子梁世伟、女儿梁安丽(皆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共同向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捐赠了珍藏多年的5枚徽章及4本相册共500多张老照片.  相似文献   

19.
《访古纪游图册》是清代金石考古家黄易重要的山水作品之一,具有较高历史、艺术价值。依据黄易题跋中屡屡提及的"辛卯"纪年,一般认为此册作于"乾隆辛卯腊月"即1771年12月。但其艺术风格与黄易同时期即早期山水作品差异很大,却几乎与得碑访碑图等晚期作品无异。笔者在徐邦达、刘九庵等故宫前辈鉴定意见基础之上,分析考证认为"辛卯"系"乙卯"之误改,是黄易为防范官场政敌作祟保全自身而刻意为之。因此,《访古纪游图册》应为写绘于乾隆六十年至嘉庆元年(1795-1796年)间的黄易晚年之作,从而在时间上弥补了黄氏《得碑十二图册》(1793-1794年)与《嵩洛访碑图册》(1796年)、《岱麓访碑图册》(1797年)之间缺失的关键一环,使四者连缀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对于黄易晚年金石访碑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清初,地方官员在任时于任官之地竖立德政碑,离任时建立去思碑,官员藉此为自己歌功颂德,沽名钓誉,下属及地方绅衿等藉此献媚逢迎,假公敛费,上以结交官长,下以私饱囊槖。康熙四十二年(1703)湖广提督俞益谟奏请禁止督抚建德政碑,未获允准。以后此恶习愈演愈烈。乾隆四十九年(1784),陕甘总督福康安参劾灵台县知县毫无政绩,却于离任时强令百姓制造衣伞,以致民怨沸腾,声名狼藉。乾隆帝谕令制造衣伞脱靴等事一律禁止,严饬各省将现有去思、德政等碑全部查明扑毁,并于每年年终汇奏。现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及军机处上谕档中辑录乾隆朝毁禁去思、德政等碑档案,供研究参考。乾隆五十一年后各省督抚按例汇奏毁禁去思、德政等碑情况,因均未有查获,故未予收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