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涵芬楼烬馀书录》著录的张隽刻本《近思录》为“正德刊本”,实为明崇祯九年刊本.《贩书偶记续编》著录的李文炤集解《近思录》为“乾隆间四为堂刊”,当为雍正十二年四为堂刻本.江永《近思录集注》嘉庆十九年王鼎校刊本,《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郘亭知见传本书目》的著录不妥.江永《近思录集注》同治八年江苏书局刻本,《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著录为“清光绪八年应宝时特刊本”,有误.蔡模《续近思录》十四卷, 《拜经楼藏书题跋记》著录的书名、卷数皆误.  相似文献   

2.
小资料     
八千卷楼 :清浙江钱塘 (今浙江杭州 )丁国典藏书楼名。因藏书有 80 0 0卷 ,故名。梁山舟为其楼题额。其子洛耆 ,孙丁申、丁丙沿用之 ,因藏书增加 ,后再辟书室 ,名为“后八千卷楼”、“善本书室”、“小八千卷楼”。八千卷楼藏有宋元刻本 14 0余种 ,明刻精本、旧抄善本及著述稿本、校雠秘册约 2 0 0 0余种 ,另有原藏于文澜阁的书 35 0 0余部。其藏书特色有四 :1.多为《四库》修书之底本 ;2 .多为日本、高丽刊本 ;3.多为名儒宿学校本 ;4 .近代校勘、收藏家所藏之书 ,多转为藏之。 190 7年江南图书馆成立 ,曾收购丁氏藏书。其书现存南京图书馆…  相似文献   

3.
明景泰刻本道园学古录《道园学古录》五十卷,元虞集撰。明景泰七年(1456)昆山知县郑达刻本,十八册。半页十三行二十三字,四周双边,黑口,双鱼尾。佚序,末有元至正元年李本跋。虞集是书,明代凡三刻,一即此本;一为明嘉靖四年陶谐、虞茂刻本;一为明刻本。此本目录后有“重增目录”三十四题,嘉靖本则已散入各卷之内。此本乃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原著  相似文献   

4.
皕宋楼是陆心源善本书库之名。陆为清季四大藏书家之一。皕宋楼的藏书量,仅次于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而质量则超过之。但令人婉叹的是,皕宋楼书藏,舶载东国,沦落海外,这是我国文献外流的一桩痛心事件。为考查原委,爰作此文。陆心源(1834—1894),字刚父,号存斋,晚称潜园老人,浙江归安(今吴兴县,1981年并入  相似文献   

5.
南京图书馆藏明洪武刻本《书史会要》是迄今仅存的几部洪武刻本之一,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与学术价值。因为洪武刻本刊印不精,所以不同批次的印本均有独立的校勘价值,南图藏本对现今《书史会要》的最佳版本逸园影刻本具有很高的参校价值。  相似文献   

6.
三、元刻本元代刻书之风盛行全国,但传世的(《柳宗元集》刻本不多。经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有《增广注释音辩唐柳先生集》三种五部,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集部著录了五种,莫友芝《郘亭知见传本书目》集部亦著录了数部。(一)增广注释音辩唐柳先生集《增广注释音辩唐柳先生集》四十卷,《别集》二卷,《外集》二卷,唐柳宗元撰,宋童宗说注释,张敦颐音辩,潘纬音义,《年谱》一卷,宋文安礼撰,《附录》一卷,元刻本。十二行二十一字,小字双行同,细黑口,四周双边,北京、吉林市图书馆各藏一部。又一部,十二行二十一字,黑口,左右双边,北京、上海(不全)图书馆藏。  相似文献   

7.
清顺治七年刻本满文(三国演义》 约园藏元泰定二年刊《困学纪闻》古籍善本书影  相似文献   

8.
元稹是我国中唐时期诗坛上的一颗明星,有《元氏长庆集》传世,但唐宋间记载的百卷本(见《元稹墓志铭》《新唐书·艺文志》)、四十八卷本(见《宋史·艺文志》)、六十卷外集一卷本(见《郡斋读书志》)早已亡失,清人钱曾著录据北宋本校过的七十五卷十本(见《述古堂藏书目》)也不可见,其收存情况自然更无法知悉了。现流传的宋刻本有两种:一是浙刻本残存八卷,分藏在日本静  相似文献   

9.
一、符山堂本《五书》版本特点及其差异符山堂本《音学五书》(下简称《五书》),由当时著名刻书家张弨校刻。顾衍生《元谱》:"(康熙六年)开雕《音学五书》于淮上,张力臣弨父子任校写之役。" 符山堂刻本是传世《五书》中最早的刊本,其余本子都是它的翻印本,如光绪十一年四明观稼楼仿刻本(今中华书局据此影印),光绪十一年湘阴郭氏(庆藩)岵瞻堂刊刻本,光绪十六年长沙思贤讲舍刻本,等等。"符山堂"盖张弨书室之名,其校刻之书镂刻精美,校雠精细,堪称清代板刻书中的精品。今传符山堂本《五书》,其版心高约二十厘米,半叶宽约十三厘米。扉页上一般有"符山堂藏板"字样(后来印刷的书则没有)。"姓氏"一叶列有顾氏外甥徐元文、徐乾学、徐秉义三兄弟"参阅"及张力臣、张叶增、张叶箕父子三人"校订"和"同  相似文献   

10.
《黄氏日抄》又作《慈溪黄氏日抄分类》。《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子部》(下称《善目》)第663号著录,曰:"九十七卷,宋黄震撰。宋绍定二年(1229)积德堂刻本。存二卷,二十七至二十八。"藏国家图书馆。第664号又著录一部,曰:"宋绍定二年积德堂刻,元至元重修本。存二十五卷,四至五,十二至十三,十七,十九,二十五至二十六,二十九,三十四至三十八,七十一至七十八,九十四至九十六。"藏山东省博物馆。第665号又著录一部,曰:"元后至元三年刻本。"可见第664号著录的"元至元重修",指的是前至元。据此,《善目》编者确信:出版过宋绍定二年《黄氏日抄》九十七卷本。只是散失严重,仅存残本。  相似文献   

11.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八类书类存目二:“《事物考》八卷,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明傅岩撰。岩字野清,义乌人。”按:此书《浙江省第五次曝书亭呈送书目》云“明傅岩著,四本”,《浙江采集遗书总录》云“刊本,明御史义乌傅岩撰”,即《四库总目》所据之本。《安徽省呈送书目》亦著录,唯不记撰人。知当时浙江之外另有安徽呈本。检诸家目录,题傅岩撰之《事物考》八卷未见著录,访之南北各馆,亦未见有藏。唯明代王三聘《事物考》八卷颇见流传,计有:明嘉靖四十二年何起鸣刻本、明隆庆三年王嘉宾刻本、明隆庆四年金陵书林周氏刻本、明万历间钱塘胡文焕刻《格致丛书》本(作  相似文献   

12.
李波 《兰台内外》2023,(29):61-63
万历《青州府志》现存足本众书目记载不一,概括起来有三个足本,分别为国家图书馆藏本、河南省图书馆藏本和暂存台湾地区的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藏本。经比堪梳理,对万历《青州府志》足本有新发现,一是国家图书馆并未收藏此志,系众书目将“北平”甲库本误作“北京”“国图”所致。二是甲库本非万历刻本,是不同于康熙十二年《青州府志》的另一种康熙刻本。三是河南省图书馆藏本是目前所知唯一的足本,并且是初印本。  相似文献   

13.
文登于氏是一个古老的大家族,有清二百六十年间,以藏书名家者代不乏人,真可谓源远流长。尤其是道咸间的于昌进于昌遂弟兄,家富万签,且多宋元旧椠及名抄精校;在山东,可与临清徐氏归朴堂藏书相媲美。然而,在咸丰之前却为世人所不知。咸丰之后,藏书渐出,往往有惊人之本,这才引起书林和学界的重视。民国十一年(1922)瞿启甲所编《铁琴铜剑楼书影》中收录了于氏所藏宋刻本两种,以后各家多有著录者,于氏藏书的面目才稍显于天下。民国十六年(1927)涵芬楼影印了宋刻本  相似文献   

14.
李盛铎(1859-1934年),字椒微,号木斋,晚年又号麐嘉居士等。江西德化人。清季至民国初年历任显职,包括出使日本、京师大学堂总办等。他家世代有藏书,他继承了其父李明墀所藏。自购大宗书籍来源有二:一为清季名藏家袁芳瑛“卧雪庐”旧藏;二为出使日本先后购进的“和刻本”(日本刻本,“和”是“大和”简称)。另外则是历年收购及巧取豪夺所得。如大批敦煌卷子,就是他利用主管职务之便搞到手的,后来多售与日本人。  相似文献   

15.
郝艳华 《图书馆杂志》2004,23(4):79-80,62
《樊川文集夹注》为朝鲜刻本,今国内尚存两个完整的本子,一是辽宁省图书馆所藏明正统五年(1440)全罗道锦山刻本,一是国家图书馆所藏朝鲜古刻本,无明确刊刻年代。今就所知两个版本及该书在朝鲜半岛的流传情况加以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徐学林 《出版史料》2004,(4):114-117
程晋芳(1718-1784年),原名志钥, 又名廷鐄,字鱼门,有蕺园、桂宦、勉行堂、三长物斋、勉行斋,歙县岑山渡人,居江都(今扬州市)。身材魁梧,人称美髯公,“蕺园”是少年时读明末蕺山刘念台先生列宗周《人谱》,仰慕其道德文章而自号;“桂宦”是藏书处,翁方纲在《程先生墓志铭》中说: “君有《桂宦书目》若干卷。桂宦者,君读书室名。”先世业盐,是两淮盐商世家,本人也从事盐业而成巨富。  相似文献   

17.
《史通》自唐代成书以来,现存主要有明嘉靖十四年(1535)陆深刻本和万历五年(1577)张之象刻本两大刻本系统。明嘉靖十四年,陆深据旧蜀本重新校刻《史通》,稍为精善,其后遂出现大量翻刻本。上海图书馆藏"明刻本"《史通》一部,实为嘉靖时四川地区翻陆深刻本;"嘉靖十五年陆深蜀中刻本]"、"顾广圻校跋嘉靖十五年陆深蜀中刻本"两部,实均为明嘉靖间吴越地区翻陆深刻本,皆非陆深刻本。  相似文献   

18.
1 吴骞先生简介清朝乾隆年间在浙江海宁有座著名的藏书楼名曰“拜经楼”,楼的主人是藏书家吴骞。吴骞,字槎客,又字葵里,号兔床。浙江海宁人。吴骞生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卒于嘉庆十八年(1813年)。《海昌备志》曾对吴骞做了以下介绍:“吴骞,字槎客,号兔床,家新昌里。笃嗜典籍,遇善本倾囊购之弗惜,所得不下五万卷,筑拜经楼藏之。晨久坐楼中展诵摩挲,非同志不得登也。”又有《海昌艺文志》中写道:“吴骞,仁和贡生。居邑之小桐溪,筑拜经楼,貯书甲  相似文献   

19.
《楚国文宪公雪楼程先生文集》三十卷(以下简称《雪楼集》),在元代的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又因流传稀少,历来被各朝代的藏书家诧为奇秘,但其最早的刻本,究为元刻还是明洪武刻,一直是历代藏书家悬而未决的问题。此书作者程钜夫(1249-1318),元建昌人,本名文海,为避武宗讳,以字行。其集题“雪楼”,因郢州有“白雪楼”,故以名寓之,世称“雪楼先生”。官至翰林学士,生平在翰林台省最久,故文集中《玉堂类稿》多至九卷。延祐五年卒,年七十,追封楚国公,谥文  相似文献   

20.
(接上期)清杜安诗字淑苌,号蓉镜,宁河人,乾隆举人,官至广东高州知府。瓣香楼古人以拈香一瓣,表示对他人的敬仰,称瓣香。宋曹彦约《昌谷集·谭仁季以二诗见遗走笔次韵》:“诗才清不羡沧浪,曾向欧、曾接瓣香。”又师承某人,也叫瓣香某人。宋陈师道师承曾巩(南丰),故其《后山诗注·观兖文忠家六一堂图书》云:“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按,李云楣(字采仙,道光举人,国子监助教)有室名瓣香庐,其义与此同。清沈峄(1742年-1791年)字东岩,号简庵,天津人,乾隆举人,著有《虚白斋诗抄》。虚白斋《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释文》:“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