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研究卫星技术与新闻融合在新闻源采集、报道和反馈机制中的内容生产创新实践的特点,重点分析卫星技术在环境新闻、调查式新闻、监测式新闻和突发式新闻应用中显示出的独特传播优势,梳理其存在的创新性和局限性,加深对卫星新闻等融合创新产品基本逻辑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胡杰  林斐然 《青年记者》2017,(22):15-16
在融合发展的进程中,新京报不断建设专业架构,在融合式报道传播中,向纵深方向迈进,实现了传播效果的最大化.近年来,我们涉足新闻视频内容生产,进行了很多探索,包括“我们视频”和“动新闻”在内的新闻视频对新京报来说,已不再是锦上添花的产品,而是日常新闻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3.
陈舒逸 《东南传播》2021,(12):28-29
近年来,顺应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H5报道方式打破了旧媒体边界,在融合新闻制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典型人物报道上,以更加自然、灵活的形式进行新闻叙事,让典型人物的新闻价值伴随着用户的"沉浸式"阅读得到有效传播.在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模式遭到发展困境的情况下,H5作为典型传播的有效路径,其创新策略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和业界重视.本文以海博TV的H 5新闻产品《最平凡又最不平凡的一天——阿美书记的最后24小时》为例,分析媒体融合背景下,典型人物报道如何以H5为依托,走出一条内容、形式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4.
融合报道的特征及生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融合报道的特征,认为其具有全时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在融合报道生产模式下,需要记者掌握多媒体的报道技术、多平台的传播意识,即成为技术全能的移动记者;但这并不意味着始终“一人包干”,依然需要分工合作,建立起分工合作的协同关系.在该模式下,新闻从产品变成了过程,由原本的静态、单向、线性向动态、双向、融合转变,更注重速度与深度的平衡,与“钻石模型”(The News Diamond)的描述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新闻游戏作为一种新闻产品的传播载体与表达形式,虽在文化激烈碰撞与融合、媒介形式颠覆式改变的全球传播环境中诞生,融合与矛盾、创新与停滞是其与生俱来的特点.对于这种新的表达形式的研究更多的集中在从宏观层面分析其属性、文化意义和伦理悖论,鲜有基于新闻游戏制作过程跟踪的实践探究,导致新闻游戏脱节于国内文化产业创新与变革的发展.基于已经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新闻游戏应该走向更为丰富的实践,为新闻传播的改革创新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6.
媒介融合导致了新闻竞争的压力,如何在新闻产品同质化的时代找到适合自身特色的原创新闻,就涉及新闻的发掘.本文从网络新闻编辑的角度探讨了新闻的发掘,即对已传播的信息进行再加工,使之成为新的原创新闻.具体从4方面进行了探讨:对已报道的新闻进行聚焦,从网民发布和反馈的信息中发现新闻,从报纸、广播、电视和网媒等介质信息中寻找新闻,从新闻排行榜中发掘新闻.  相似文献   

7.
在媒体融合的发展实践中,可视化的融合产品是媒体深耕的领域,同时也是传统媒体融媒化转型面临的挑战。文章以央视频、央视新闻客户端为样本,分析电视类新媒体在抗击新冠肺炎融合报道和融合传播中出现的新趋势新特征,着重探讨电视报道的融合创新路径,为电视新媒体的融合传播提供一些粗浅参考。  相似文献   

8.
艾臻 《新闻通讯》2014,(5):50-52
传统纸媒与新媒体融合本质是传统纸媒的新闻采编力量与新媒体的传播渠道相结合。媒体融合要求传统报业的新闻报道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出变革:善于在网络上开展新闻传播、善于使用数字技术采写新闻、善于为受众提供更多的信息、善于与受众开展密切的互动。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媒体在与新媒体不断融合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多媒体新闻、数据新闻、博客新闻、公民新闻、聚合互动新闻、“群体外包”式报道。这预示着媒体融合将促使新闻报道形式出现以下的创新发展趋势:从运用事实报道到运用数据报道,从报社专属报道到受众参与报道,从媒体立场报道到个人立场报道,从图文并茂报道到多媒全息报道。  相似文献   

9.
传播力是检验媒体融合改革效果的一把尺子,实现融合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是媒体融合的最终目的。新闻产品是媒体核心业务,是媒体融合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提升传播力需要从满足受众新的接受心理和阅读习惯出发,全面提升新闻产品的高度、锐度和力度,千方百计突破新闻产品的生动表达。  相似文献   

10.
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当今媒介产业发展的趋势,在这种传播环境下,微博作为网络时代媒介融合的代表,其新闻传播有着鲜明的特点。本文探讨了微博传播新闻信息的特点、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其对于新闻传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