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 为庆祝日本冲绳县公文书馆成立五周年,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日本冲绳县公文书馆共同举办的“清代琉球国王表奏文书展”于8月1日在冲绳县公文书馆公开展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共提供展品80件。其中有49件是琉球国王向清朝皇帝进呈的表文、奏本。最早的为乾隆二年(1737年)琉球国王尚敬为遣使进贡事的奏本,最晚的为同治十三年(1874年)琉球国王尚泰为遣贡使毛精长等入京进贡的表文。另有25件录于《史书》中的雍正及乾隆时期的琉球国王表奏文。其主要内容为进贡谢恩、贺皇上登基、祭奠故皇进香、谢册封为王、谢赐御书匾额及物品、谢…  相似文献   

2.
《明史艺文志稿》是黄虞稷在《千顷堂书目》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杭世骏、卢文弨曾辗转得见。雍正九年,杭氏得到两种从史馆抄出的文本:一是陆奎勋的经史二册本,一是全祖望的只有明人著作的五册本。乾隆间,卢文招从朱奂借得志稿,取以校订《千顷堂书目》。从体例来看,陆氏二册本与朱氏本应出于黄氏原稿,而全氏五册本或与熊赐履进呈本《明史艺文志》五卷有关。  相似文献   

3.
台北"国家图书馆"藏《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但"初次进呈存目"并非原稿之旧称,各部首册题签原题"初次进呈钞录",据其"初次进呈"云云,或可视作乃进呈乾隆帝御览之作,但从诸多提要之编纂言之,此书仍处于四库馆总纂官汇整编订阶段,属四库馆总纂官汇整诸提要之原稿残存,而非进呈乾隆帝御览之作。  相似文献   

4.
长葛市档案馆馆藏的手抄本<杨氏家谱>,初修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多次续修,最后,由杨子陶(河南长葛石固镇人)续修于民国初期. <杨氏家谱>分为上、下两卷,十六章节,二十一册.上卷分为六章:溯源、兆域、祠堂、补长兆域、世系、存遗.下卷分为十章:世铭、内铭、续世铭、世系图、例言、存遗、补长门世铭、嘱言、家传、世系图例言.全部家谱约40万字.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西和县档案馆现存清代档案(1716-1910年)4040件,其中康熙8件、雍正108件、乾隆160件、矗庆679件、道光178件、咸丰4件、同治68件、光绪111件、宣统16件,尚未分清年代的2769件。这些档案是西和县档案馆馆藏档案中最为珍贵的档案。提起这些档案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 1984年,县政协维修西面房屋时,发现了一些清代文书。政协领导意识到这些档案的珍贵,便立即通知县档案馆,进行确认接收。后经详细鉴定,它们是清代康熙至宣统年间的珍贵文书。由于这些清代档案是西和历史档案的一大发…  相似文献   

6.
动态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再向社会开放近10万件清代档案日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再向社会开放10万件馆藏清代内阁全宗刑科题本档案,利用者可通过一史馆馆内档案信息化平台查阅利用。题本是清朝高级官员向皇帝报告政务的文书之一,经由内阁进呈皇帝阅览,凡属国家庶政,如举劾官员、兵马钱粮、命盗刑名等例行公务,均可具题。  相似文献   

7.
清世宗雍正是清代皇帝中最为勤政的,他自己说白天"延接廷臣,引见官弁",夜间"观览本章,批阅奏折",常常到二鼓三更也不知疲倦,数年如一日.他在<雍正朱批谕旨>的自序中说,所有奏折,都是他"亲自览阅,亲笔批发,一字一句皆出朕之心思,无一件假手于人".这些奏折都是有关军国大事,往往连篇累牍,动辄千言,雍正的批示也经常是数百上千言,有时还要与人打笔仗,没有特别旺盛的精力恐怕是无法做到的.最近读到一本好玩的书<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雍正朝)>,发现不仅国家大事要雍正处理,宫廷里任何一件小事,也都要雍正"钦此"一下.  相似文献   

8.
四库馆开后,孙仰曾家族进呈图书二百余种,在私人进献者中名列前茅,但因资料所限,其家族情况、藏书及进呈事迹并不彰显。尤其是孙仰曾父子因家乘未备,误将自己列为明重臣孙镊后裔,《四库全书总目》因之而误,为学界因袭至今。论文据南京图书馆所藏孤本孙仰曾《寿松堂进呈书目》、孙峻《寿松堂藏书目》及上图、浙图藏多种稀见孙氏族谱,对孙氏家族及寿松堂藏书、进呈事迹予以考辨。  相似文献   

9.
傅斯年图书馆藏《四库馆进呈书籍底簿》(简称《进呈底簿》)是我们研究四库呈送书目的重要文献。由于原书藏在台湾,所以在四库学研究中很少有人用到这个本子,以致很多学者都不知道此本的存在。《进呈底簿》与《各省进呈书目》记载内容存在差异,此书基本保留各省呈送书目比较真实的面貌,虽然存在一些缺陷,但可以纠正《各省进呈书目》中的一些错误,补充其中的不足。这对研究四库呈送书目具有很高的价值。《进呈底簿》是目前所知存世最早的四库呈送书目,希望四库学者能够注意到此书。  相似文献   

10.
吴元 《兰台世界》2016,(22):28-31
四库进呈本是编纂四库全书的最原始底本,自编纂时起四库进呈本就开始不断散佚,如今分见于大陆及台湾、韩国、日本、美国等地。大陆以外地区收藏四库进呈本主要集中在台湾、美国、韩国等地,虽然从数量上无法与大陆所藏相提并论,但仍然值得引起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会考府成立于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至雍正三年八月裁撤,存世不足三年。由于它具有准驳一切钱粮奏销事务大权,且由权位最重的怡亲王允祥、吏部尚书隆科多、大学士白潢、都察院左都御史朱轼任总理事务王、大臣,因此引起了清史研究者的特别关注。 馆藏会考府全宗档案共有115件,其中满文档案32件,其余为满汉合璧档案,现将汉文档案全部刊布,供研究参考。 ——编选者 王道瑞  相似文献   

12.
展览演出     
古人云:长铭铜器一件,足抵《尚书》一篇。指的是发现一篇长篇青铜铭文,其重要性如同发现《尚书》这样的古代文献。 中国文物专家日前发现一件约2900年前铸有98字长篇铭文的西周(?)公盨。与以往发现的纪名、纪事类的青铜铭文不同的是,盨上所铸的98篇铭  相似文献   

13.
"翰林院印"与四库进呈本真伪之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页正中上方钤有“翰林院印”是判定四库进呈本的主要标志之一,鉴于四库进呈本的珍贵价值,曾有书商仿制假印,鱼目混珠,以图谋利。本文首次揭示了鉴定“翰林院印”真伪的办法,并在文末总结了判明四库进呈本及四库底本的四个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大仓藏书》中的二十四部钤"翰林院印"之典籍逐一描述、鉴定,其中二十二部是"四库进呈本",其余两部为"四库进呈本"作伪。  相似文献   

15.
《元文类》今本提要主要是依据《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提要删改、增润而来,分为三个具有不同编纂史的文本层:与《进呈总目》相同的作者小传、由《进呈总目》而改的书评、《进呈总目》以外新增的版本题记。小传部分侧重描述苏天爵对近代史料之熟稔,题记旨在拔高采进本之版本价值。书评的修撰过程最复杂也最耐读,馆臣对《元文类》文学价值的判断既反映了清初明文评选风尚的变改,也与乾隆朝历代文集"正典"序列的形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讨钱童子乱拦人,略迹原情总为贫”,随手拾掇出两句清代竹枝词,说的就是拦路求乞、人称叫花子的乞丐。清代的北京,要饭的乞丐很多,笔者看到过一件清雍正时期兵部尚书孙柱的题本,讲的就是关于乞丐的事,颇有意思。其中讲道: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图书馆创建于宣统元年(1909),至今近百年,经过几代人的辛勤搜罗,古籍藏量达七十五万册,其中不乏世所罕见之善本。以清代最伟大的文化工程——纂修《四库全书》为例,当时的进呈本有一万数千部,但现在存世数量大致仅有几百部,为数甚少,因此每一部保存下来的《四库》进呈本都极为  相似文献   

18.
《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一书即将分册陆续出版。该书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全书预计40册,16开本,套色影印。 这部大型历史档案文献汇编,按编年体例,依具折时间之先后,辑入了现存于世的雍正元年到雍正十三年的满汉官员1200余人的汉文奏折35000余件。这些档案现分藏于中国第  相似文献   

19.
从新发现的档案谈戴名世《南山集》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玉 《历史档案》2001,(2):91-96
文字狱是封建统治者为巩固统治、禁锢人民思想、对以文字触犯统治集团利益者进行残酷迫害的一种手段。清代文字狱案主要发生于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大大小小不下百起。戴名世《南山集》案是康熙朝著名的文字狱大案。过去,由于没有发现记载该案的原始档案,研究者所依据的资料主要是《清实录》、《东华录》及清人笔记。由于偶然的原因,笔者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内阁六科史书中发现了两件有关戴名世《南山集》的档案史料,  相似文献   

20.
李国荣 《历史档案》2001,(3):130-131
雍正在对广东、福建的治理中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本文依据清代档案,对此略作介绍。一、解除闽粤海禁。雍正终止出洋禁令是有一个过程的。清政府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下令禁止民人前往南洋贸易,使沿海一部分出洋贸易的百姓失掉了往昔的职业,以致衣食无着。对此,广东、福建官员看得很清楚,雍正登基不久,两广总督孔毓珣即呈奏折,建议取消出洋禁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