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档案学术评论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当首先从档案学术评论这个基本概念入手,即要在概念上搞清楚什么是档案学术评论,它的内涵和外延如何?这是档案学术评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不搞清这个基本概念,那么对它的理论研究就无法深入,或者是其后的研究会游离于这个最基本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
由于鉴定工作理论的滞后,导致鉴定档案没有得到普遍的开展,在我国现在的各类档案馆和机关档案室中,还保存着大量未经鉴定或鉴定后未作销毁的档案,它们占用了有限的库房,使用了许多装具,耗费了人力去管理,对这些档案,要不要进行鉴定,大多数人主张必须鉴定,而潘积仁同志在《中国档案》2000年第2期上著文认为,对待鉴定工作应谨慎从事,实际上就是不忙鉴定,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应该尽快鉴定库存档案,销毁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现由缘于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改进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是文书档案价值鉴定的重要依据,是档案鉴定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连接点,是鉴定工作的导标,它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档案鉴定工作质量的高低。目前我国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还存在许多问题,必须尽快进行修订和完善,以增强档案鉴定的操作性和实用性,从而适应新时期档案鉴定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对诉讼档案价值进行鉴定是客观事物发展的需要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档案处对诉讼档案价值进行鉴定,就是甄别和判定诉讼档案的价值,判定其具体保管期限以及对保管期限已满的诉讼档案进行销毁的工作。鉴定诉讼档案价值的原则,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诉...  相似文献   

5.
沧海一粟:一般而言,档案馆馆藏永久档案是不需要进行销毁鉴定的,提出"馆藏永久档案是否需要鉴定"问题似乎不可思议.但问题是,目前档案馆馆藏中,尤其是市、县档案馆馆藏永久档案是否真的都百分之百地需要永久保存呢?  相似文献   

6.
对档案材料的鉴定,历来被视为档案业务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究其原因是,它关系着档案的存毁,关系到馆、室藏档案的质量,关系到其他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和质量,因此档案部门一直高度重视。在实际丁作中,除了要以科学的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鉴定的原则,严格执行鉴定标准外,还需要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求得统一认识,以便尽量做到准确无误,保证鉴定质量。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谈军队文书档案鉴定中需要研究分析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及时鉴定和处置到期档案,是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大规模、高标准的铁路现代化建设需要优质高效的档案信息服务;铁路企业档案部门完善内部机制,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不仅是铁路建设的需要,也是档案部门自身发展的需要.本文对铁路企业到期档案鉴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档案鉴定工作是贯穿档案工作始终的一个特殊环节,也是目前档案工作中最不完善的一个环节。档案鉴定不仅是优化馆藏,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也是有效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科学技术健康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为后代利用档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鉴定工作按档案工作各环节的流程,可分为前期鉴定和后期鉴定两部分。所谓前期鉴定,主要是针对进馆前哪些资料需要归档作出准确判断,既不能让有价值的档案从眼前流失,更不能把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收进馆内,造成后期大量的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档案的后期鉴定工作(包括销毁工作),是指成立专门的鉴定委员会,对档案保管期限已满,并确定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进行鉴定、剔除并最终销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档案价值鉴定需要档案价值及其鉴定理论的指导,档案价值理论及其鉴定理论的形成和完善必须扎根于档案价值鉴定实践的沃土。没有档案价值及其鉴定理论指导的档案价值鉴定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不是来自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实践并经过实践检验的档案价值及其鉴定理论不可能得到理性认定。因此,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与档案价值及其鉴定理论研究必须紧密结合,共同发展。档案价值及其鉴定理论不完善,特别是档案价值鉴定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理论体系尚未形成,难以有效地指导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实践,这是档案工作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是,把档案价值及其鉴定理论的…  相似文献   

11.
2001年9月4日 ,由中国档案学会与北京市档案学会在北京联合举办“档案价值鉴定工作论坛”。论坛围绕着“机关档案室档案鉴定与档案保管期限表的关系”、“档案馆档案鉴定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档案室鉴定与档案馆鉴定的关系”等论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论坛讨论中认为档案价值的鉴定工作存在于档案工作许多环节之中 ,从档案的接收、征集、整理到档案的编研、开放、提供利用都需要对档案的价值进行评判 ,因此档案价值的鉴定工作是档案诸环节工作中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论坛充分肯定了建国以来 ,我国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根据工作实际而…  相似文献   

12.
馆藏珍贵档案是馆藏档案中的珍品、精品。界定馆藏珍贵档案属档案鉴定范畴,对档案管理各环节都有直接影响,这是实践馆藏档案分级管理的基础,是对重点档案进行抢救保护的需要,是服务新时期文化建设的需要,反映了档案工作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必然趋势。其意义在于,有利于丰富档案鉴定理论,充实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内容;造就和培育档案价值鉴定专家队伍;引导档案接收征集以及重大事件、重大活动、著名人物的判定、建档等,促进档案馆藏优化与丰富;提高馆藏档案实体管理能力与水平;优化整合和深入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带动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等。  相似文献   

13.
鉴定工作按档案工作各环节的流程,可分为前期鉴定和后期鉴定两部分.所谓前期鉴定,主要是针对进馆前哪些资料需要归档作出准确判断,既不能让有价值的档案从眼前流失,更不能把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收进馆内,造成后期大量的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档案的后期鉴定工作(包括销毁工作),是指成立专门的鉴定委员会,对档案保管期限已满,并确定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进行鉴定、剔除并最终销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档案鉴定工作是企业档案诸业务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档案鉴定工作滞后,可能阻碍企业档案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为使企业档案鉴定工作适应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我认为应着重强化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保管期满档案鉴定是档案馆(室)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优化馆(室)藏结构的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鉴定任务越来越重。由于种种原因,保管期满档案鉴定工作严重滞后,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优化档案资源建设和快速高效提供利用档案信息。笔者结合档案馆保管期满档案鉴定实践体会,提出做好档案鉴定处置工作的方法意见。  相似文献   

16.
关于拓宽档案鉴定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拓宽现有的档案鉴定理论,使档案鉴定理论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档案鉴定工作的客观需要,是档案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文书档案鉴定工作一直是档案工作的难点,面对日益增多、价值参差不齐的馆藏档案,档案工作者往往无所适从,归纳起来文书档案鉴定工作有以下难点:一、需鉴定数量浩大。首先进馆档案面广、数量大。再加上衡量档案馆的规模以及达标升级,往往把馆藏量作为主要条件之一,丰富馆藏成为各档案馆追求的主要目标。由于在增加馆藏之际,可能把一些价值不高的档案悄然入馆,因此,档案馆需要鉴定的已不仅仅是到期档案,还有大部分冠以长期、永久之名的档案。其次一些档案馆(档案室)未做到有计划、经常性地开展鉴定工作,导致需要鉴定的档案与日俱增,致使鉴定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们接收了建国55年来部分中央国家机关在本部门保存了半个多世纪的大量文书档案、部分重要科技档案。为保证进馆档案符合规范,接收进馆前,各机关要根据《进馆档案的接收标准》,对移交档案进行一次再鉴定、再整理。一些档案工作基础较差的机关,鉴定整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档案鉴定,通常是指对档案价值和真伪的鉴别。而档案室对向档案馆移交档案的鉴定,则是指鉴定档案保管价值和保管期限问题,也就是对进馆档案的再鉴定。由于档案人员的更换,而每一代档案人员又是根据时代需要来判定和划分档案保管期限的(虽然国家档案局早在1983…  相似文献   

19.
论档案价值的可知与不可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论述了档案价值的客观性,档案价值是可知的,同时档案价值又有“不可知的”一面。并论述了档案价值的可知与不可知对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影响。认为要正确认识档案价值的可知与不可知。档案价值鉴定工作是一个探索和加深对档案价值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应当允许并以正常、平和的心态来对待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中出现的错误。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档案鉴定”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就其中的档案价值鉴定、开放鉴定、数字化鉴定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理性思考。针对档案保管期限,建议将一直以来实行的“三分法”改为永久和定期10年“两分法”;针对档案存毁鉴定,主张对经鉴定拟剔除的档案原则上不销毁,可考虑其直接进入文物市场流通;针对档案的开放鉴定,建议应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接轨,取消30年禁锢期限,可将档案分为主动公开的、依申请公开的、不予公开的三类;针对档案数字化鉴定,提出档案数字化的根本目的是方便利用,应将扫描对象区分为扫描件和不扫描件,以剔除冗余信息,节约成本并提高工作效率。一己之见,期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