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磊 《东南传播》2011,(9):29-31
媒介在当今社会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甚至会与国家权力相结合,成为国家实施霸权统治的一种重要方式。伯明翰学派重要的媒介研究之作《监控危机》,深刻地阐明了这一点。在《监控危机》中,霍尔等人通过运用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为我们揭示了媒介是如何迎合国家统治的需要,国家又是如何通过复杂的意识形态的运作而赢得大众同意,并进而重新获...  相似文献   

2.
五四运动后,各方势力利用学潮攻击皖系,致使后者遭遇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此,皖系发起一系列扩张势力的行动。在统治基础较深的北方,皖系加紧编练边防军、西北军,清理内阁中的异己势力,架空总统,实现军权与政权的同时扩张。在统治基础较薄弱的南方,安福系成为皖系扩张势力的重要工具,汉口建筑督办风潮即是一例。安福系联合湖北士绅反对张国淦赴任,希望攫取巨额借款充实活动经费,同时扩张在湖北的势力。但皖系的统治危机并未因此得以转圜,最终难逃下台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一、东北地区农业开发的起因20世纪初年,清政府在接二连三的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人民的沉重打击之后,已经出现了统治的危机.为了摆脱这种危机,缓和国内外的矛盾,巩同自己的统治地位,清政府于1901年正式宣布实行"新政",历史上称为"清末新政"."清末新政"主要是对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在世界范围的统治危机中即将到来。仔细审视诸国首脑面临的政治危机,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政治人物的操行,越来越成为政治动荡或者丑闻的促动因素  相似文献   

5.
阮兴 《档案》2011,(1):27-29
20世纪初,清廷内外交困,统治岌岌可危。迫于时势的发展,更主要为挽救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经立宪派的多方策动,在派出五大臣出国考察政治归国之后,清廷于1906年9月1日颁布上谕,决定“仿行宪政”,不过又宣称:“但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不能操切从事,须先从改革官制入手,廓清积弊,并“将各项法律详慎厘订,而又广兴教育,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霍尔在伯明翰时期最重要的著作——《控制危机》一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批判性综述,对霍尔和科恩的道德恐慌研究范式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该书的理论和方法贡献及其存在的问题。文章认为,霍尔等人的研究通过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对科恩的道德恐慌过程分析模式进行了历史制度主义改造,把道德恐慌看作是广泛的社会文化霸权和政治统治合法性危机的一种意识形态形式。这种历史制度的批判视角,对研究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各种道德危机话语有借鉴意义,但在运用其理论和方法框架时,必须注意甄别主要分析对象的制度结构和历史语境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清末新政与财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完全确定了中国半殖民地地位,不仅使中国财政和经济生活更加恶化,而且使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满族贵族统治集团,在全国人民中乃至统治集团中要加孤立,成为国内各阶级和阶层的众矢之的。清政府妄图摆脱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继续欺骗人民,  相似文献   

8.
宣统二、三年,清朝统治已面临末日。危机四伏,社会不宁,百业凋敝,民不聊生。加之不平等条约所强加的赔款及外债,造成了巨额债务和信贷危机。币票的贬值,直接冲击商业金融市场,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根基。这里公布的清农工商部及外务部档案二十八件,反映了当时南京、上海市面萧条,银庄、商号和工厂倒闭,以及清政府滥发币票、借款偿债等情况,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清王朝行将覆亡前的窘状,对研究当时宁沪地区经济形势及金融货币史,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被迫改变策略,大力倡导"新政".当时,不仅朝廷大员,就连民间舆论也普遍认为:欲变革首先在于启迪民智,也就是从兴学校、励游学等近代教育事业的创办人手.  相似文献   

10.
沙勇 《兰台世界》2012,(33):46-47
世宗时期,当属金统治最繁荣的时期。但繁华表象之下,危机四伏,即女真汉化趋势愈演愈烈。为了挽救危机,世宗力图恢复女真文化,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应明确,世宗为保存民族文化、维护民族传统所做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媒体经历了一个爆发式成长的时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壮大,以电视、广播、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正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挑战。尤其是近年来,微博这一具有颠覆性的传播方式的出现,正在动摇着传统媒体在传媒市场上的统治地位。而电视等传统媒体在感受到危机之余,也纷纷在积极探索与新媒体共存的融合之道。  相似文献   

12.
“预备立宪”的历史背景 二十世纪的最初十年,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革命形势的日益发展,革命时机的渐趋成熟。 列宁曾经多次指出,革命形势的特征,不仅表现在被压迫阶级的贫困和灾难超乎寻常的加剧,因而“下层”不愿照旧生活下去;而且还表现在统治阶级遭到严重的政府危机,因而“上层”也不能照旧生活和统治下去了。  相似文献   

13.
张国松 《档案与建设》2021,(5):82-85,81
日军侵占南京后大肆烧杀淫掠,给城市公共卫生造成极大破坏.在国民政府及南京市地方政府撤离,日伪统治尚未完全建立的城市管理"空位期",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及难民收容所在救助难民的同时临时承担起公共卫生管理职能,鼓楼医院作为南京城唯一运转的医院给难民接种疫苗,慈善团体和市民掩埋死难者尸体、清理街道.这些应对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南京的公共卫生危机.  相似文献   

14.
作为统治者的蒙古民族在统治制度上采取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式的部族统治方式,在这种统治方式之下元代的法律在各个领域都体现并维护着蒙古民族作为统治者的统治特权,从而形成了中华法系中最为独特的部分。  相似文献   

15.
一直到19世纪以前,作为一个文明意义上的中国从未遭遇过真正的危机。虽然在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和中原汉民族之间冲突不断,但从长期来看,冲突的结果是各民族的融合。游牧民族统治中原民族的开始恰是其接受中原文明涵化的开始。中原的礼仪制度与马背民族的阳刚风气互相涤荡,江山易主,但"体""用"未变。这种情况在19世纪晚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刘磊 《兰台世界》2014,(5):150-151
作为统治者的蒙古民族在统治制度上采取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式的部族统治方式,在这种统治方式之下元代的法律在各个领域都体现并维护着蒙古民族作为统治者的统治特权,从而形成了中华法系中最为独特的部分。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的中国,危机四伏,内忧外患空前加剧,八国联军的铁蹄踏遍东方古老帝国的首都北京,再一次冲击了帝国政府统治的合理性。在民族国家屈辱之下,社会各阶层以自己的方式掀起救亡图存运动,清政府为挽救危机、巩固统治,亦开始实行新政,北京成为新政的风向标,全国各地时刻关注北京的动态。清末新政以1905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果,但随着新政改革的深入,先前一般化的改革难以再有所收获,于是,以日俄战争为契机,新政的改革重点逐渐向宪政倾斜,清末宪政改革成为新政最后几年的主要内容,而立宪会议的召开是清末宪政改革中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8.
袁世凯统治时期,以梁士诒、周自齐、叶恭绰为代表的旧交通系(粤系),与周学熙、杨士琦、孙多森为代表的皖系政争十分激烈。二者之间的政争一方面表现为争权夺利,特别是争夺财政、交通事权的派系之争;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双方在财政、金融等政策制定中的矛盾。粤、皖系政争为袁世凯、太子党借机推行洪宪帝制提供了大好机会,加剧了北洋集团内部的矛盾与危机,是北洋集团由盛而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雍正时期的差遣使职——观风整俗使,依靠职掌的灵活性对当时常规的地方政治运行机制提供有效的补充和完善。观风整俗使教化乡民、监察地方各级官员为主的核心职责,辅之皇帝交予的临时性差遣,构成其较为完整的履职体系。该职的设置为雍正帝解决满族统治合法性危机、构建满汉政治文化共同体提供了有益尝试,从微观角度为分析雍正一朝官僚人事特征、国家治理原则、皇帝与地方官员关系的互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察合台是大蒙古国统治中亚的第一位宗王,也是察合台兀鲁思的第一位汗,他在成吉思汗去世之后在中亚逐渐建立了统治,在他统治下,察合台兀鲁思已经开始出现离心现象的萌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