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信息环境的环境化"是影响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机制。通过对"信息环境的环境化"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认知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特点,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社会行为正确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认识论的角度,论述了信息资源的价值观,信息资源学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性,及信息资源的本质,社会信息意识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3.
"微时代"的信息传播具有信息污染和信息碎片化的负面性,给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与践行带来冲击.青年须增强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主性,既要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更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传播正能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具体实践,外化为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4.
注意力经济是一种信息时代的新价值观,它是针对信息爆炸而提出的,且同样适用于信息社会中相互竞争的各行各业,更适用于面临激烈挑战的图书馆。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注意力经济带给图书馆的思考,旨在从一个新的角度探索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5.
浅说文化帝国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信息霸权:全天候的“轰炸” 文化帝国主义否定世界语言多样性,还否定世界文化多元性,它用英语文化价值观其中主要是美国价值观衡量世上一切,凡是符合美国文化观的就是“文明”、“人道”,否则就是“野蛮”、“不人道”、“没有人权”。美国国务院每年一度的人权报告,就是文化帝国主义的一个典型表现。 否定世界文化多样性、推销美国价值观,树立英语文化特别是美国价值观,还有一个重要的手段,那就是新闻信息霸权。据报道,全世界90%以上的国际新闻信息已经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所控制;通过对新闻的筛选、传播和解说,它们…  相似文献   

6.
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它是一种理念,是和谐社会的共同价值观,虚实结合、互通有无是其本质特征。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具有积极和负面的"双刃"效应。对于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应持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利益驱动观、联合发展观、系统发展观和法制发展观。参考文献18。  相似文献   

7.
胡晓鹰 《图书馆论坛》2011,31(5):42-44,111
从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变化出发,实证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信息需求,提出相应的信息服务对策。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信息需求高和培训信息需求强,政府、企业与公共图书馆应高度重视农民工信息服务,多渠道多方式开展针对性的新生代农民工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8.
论体育新闻对学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新闻,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大量的体育信息传播的形式。体育新闻媒体是影响人们体育价值观的主要力量,它将体育文化及价值观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展示给广大受众,引导他们认识体育,参与体育。岑传理在《感悟体育》中辩证地分析了体育新闻的传播效果:“按照体育新闻事件被披露后所产生的正面、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9.
柔性管理是出版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方向,为此,应增强出版企业组织机构的柔性,实现出版管理方法的柔性,推广应用高新编辑出版技术。柔性出版管理的着力点是实行人本管理,其前提与核心是促进出版企业员工的主体自我管理,可行的步骤一是价值观共识化,二是信息共享,三是教育训练,四是建立授权的示范。自我管理要求既要强化完善自我管理,也要优化团队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10.
反映新的社会道德风尚是社会新闻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媒介,在向人们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应该宣传主流道德价值观,弘扬社会主旋律,为营造社会的健康明形态服务,一这是新闻媒体的一项基本任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examined how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faculty influence their personal information activities behaviors, namely information creation,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and information storage. Data was collected from a sample of 235 faculty in six universities in Ghana using a questionnaire. Age, gender, rank and university of affiliation predicted personal information activities behaviors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and with different magnitudes. Gender made a difference in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and information storage while age made a difference in respect of information creation and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only. Faculty ages 4049 years created information the most, followed by those above 50 years. Males stored information more than females. Rank made a difference in information creation, organization and storage, but university of affiliation made a difference in information creation and information storage, and not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It is common among information system designers and managers to implem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s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tial influence of personal variables on human information behaviors. This omission denies information users adequate access and maximum use of the information in their information space. Institutional leaders and PIM systems designers should consider demographic and other personal factors of faculty in information literacy programs. Profiling of users'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when design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s will enhance maximum access and utilisation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2.
信息经济学体系探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芳  赖茂生 《情报学报》2004,23(1):117-123
本文从国内经济学界与情报学界关于信息经济学体系的争论入手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进展。提出以信息经济的问题为导向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不应只局限于不对称信息经济学 ,而应该扩展到信息经济的研究 ,将已经和正在进行的关于信息商品、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产业等方面的研究纳入进来。指出信息经济学是一个动态体系 ,正在向相关的学科群组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获取、吸收、交流、运用、消费、组织与创新信息能力7种能力协调互动的发展形成群体能动性发挥的保障,促进信息能力由适应、控制水平与创新水平发展,根据群体信息能力各要素间的关系,设计出群体信息能力测试分析模型——信息能力玫瑰图,并以西部农村群体信息能力调研数据为例,分析信息能力玫瑰图的功用,旨在为深入研究与分析信息能力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4.
信息发现与数字资源重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更达 《图书馆杂志》2001,20(6):4-7,14
个性化服务将成为数字化信息服务的主流,如何有效提供个性化服务,主要取决信息发现和资源重组的情况。所谓信息发现是以帮助用户大量信息集合中找到与给定查询请求相关的、恰当数目的信息子集;所谓资源重组是数字资源按相同的学科或专业重新编排,形成镜像数据资源库。信息发现和资源重组是网络发展和数字资源多样性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探讨了信息发现机制和资源重组的模式,它们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5.
信息服务与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黄宁燕 《情报学报》2001,20(3):344-348
信息服务业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成为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本文从信息服务业与信息产业的关系及信息服务业的分类出发 ,提出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服务发展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从硬件信息基础设施和软件信息基础设施两个方面预测了第二次信息化浪潮的到来 ,以及未来信息服务业的大发展 ;并就世界信息服务市场和我国信息服务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6.
李晶 《图书情报工作》2013,57(20):26-32
差错信息是组织的一类特殊的信息资源,是个人信息的组成部分,可以通过施加有效的管理手段,使个人拥有的差错信息转移成为组织的共同知识。借助信息管理学的理论范式,从信息传递、信息利用和信息共享三个方面分析差错信息的特点。差错自我报告、差错他人报告和差错学习是实现差错信息有效传递和利用的主要途径。通过指定专门的机构管理差错信息、建立差错管理信息系统、培育良好的差错管理文化等措施加强差错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7.
试论情报学的三大重点研究领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认为,情报理论及情报管理、情报检索与情报技术、情报分析或情报研究构成情报学的三大重点研究领域。在情报理论及情报管理研究中,提出围绕资源--技术--服务定性框架展开研究的思路;在情报检索与情报技术中,提出重点发展智能情报检索和智能情报技术方向;在情报分析或情报研究中,提出遵循信息保真、信息增值、信息集成三原则。  相似文献   

18.
With the increasing disclosure of public information and government data through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long with the considerable privately generated data now available online, individuals have access to a huge volume of information. This “disintermediation” of (i.e., greater direct access to) public information may improve transparency and facilitate citizen engagement, but it may also overwhelm citizens not only with too much information but also by requiring them to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gathering, assembling, and processing information. Despite the importance of effectiv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o successful use of available information, existing studies have not yet fully integrated this consideration into research on citizen use of e-government and open government data. Based 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according to which individuals have a finit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apacity, which is affected not only by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information but also by one's preferences for how information is presented—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information presentation type (infographic versus text) on perceived information overload, along with the consequent effect of information overload on perceived website usefulness. We also investigated whether individu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pensity (visual or verbal) moderated the effect of information presentation type on perceived information overload.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extual information tended to cause greater information overload, especially for those with a propensity for visu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that higher information overload wa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perception of website usefulness. Moreover, individual information propensity moderated the effect of information type on perceived information overload; people with visu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pensity were more strongly affected by the presentation of textual information. We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of our findings for improving the communication of policy information through government websites.  相似文献   

19.
关于美国信息立法的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奇  王玲 《情报学报》2000,19(4):385-390
信息立法是有关信息法的制定。信息法是一国为管理信息产业而制定的为调整信息活动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律的总和。文章先概述了信息法的内涵,然而从四个方面公民信息自由与隐私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商业信息保护、信息的安全保护等对美国的信息法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20.
信息素养的生命周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首先讨论信息素养研究的时代背景,提出信息素养的概念,并将信息素养的养成看成是一个连贯性、螺旋上升的过程,是一个生命周期。随后通过对信息素养的生命周期11个阶段的详细描述,分析从“形成获取信息的渴望”到“使用信息解决问题”再到“保存管理有关信息”的整个信息活动流程中需要具有的信息素养,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每一阶段对应的信息素养;最后,对全民的信息素养建设提出了9条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