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尚歆 《大观周刊》2012,(2):26-26,39
随时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不同社会历史阶段中不同人对刑法社会危害性理论的观点又有所差别,批判之声不绝于耳。以李海东教授与陈兴良教授为代表的一派学者对社会危害性这一理论进行了强烈的批判,甚至号召将社会危害性理论逐出注释刑法学领域。本文旨在通过社会危害性与罪刑法定原则间的关系来阐述学者对社会危害性理论的异议,并通过案例来论证笔者自己所持观点。  相似文献   

2.
在对刑法中"国有档案"进行解释时,应充分注意与档案法的衔接。档案犯罪法益为"国家对国有档案的管理秩序",档案内在价值的保护并非档案犯罪立法所向。档案犯罪并非侧重对所有权进行保护,国家管理的非国有档案也属于档案犯罪中的国有档案。对于国有档案复制件是否为档案犯罪对象,应以侵犯复制件管理的行为是否与侵犯原件具有同等程度的社会危害性为标准。  相似文献   

3.
赵晓楠 《大观周刊》2011,(28):213-213
《理性主义与刑法模式》是冯亚东教授于1998年写的一部较早的著作。书中从社会危害性、应受处罚性和刑事违法性三个方面对犯罪的概念进行辨析,创造性的提出了犯罪的本质特征不在于社会危害性,而在于应受处罚性的观点。如果把本书比作一幅画.那么对社会危害性的描绘可谓浓墨重彩,而应受处罚性与刑事违法性则相对着墨较少。如果说作者对社会危害性的描绘属写意风格——重点从理论上进行论述.那么应受处罚性和刑事违法性则明显的带有写实的味道——与实践联系较密切。之所以造成同一种画中不同的风格,可能与作者创作的时间跨度较长有关。不管怎么说,本书浅显易懂,尤其适合刑法初学者,虽创作时间较早,但今天看来仍不过时。本文按作者的思路,从犯罪的三个特征入手,对作者的观点进行介绍,并谈一点自己的感想。  相似文献   

4.
霍雷涛 《大观周刊》2012,(22):33-33
犯罪对象是犯罪论中一个重要概念,其对于确定犯罪形态乃至行为的定性量刑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刑法理论中的犯罪对象面临看很多理论困境,在刑法学的理论研究中,它却似乎是一个被边缘化的概念。在传统理论中,一般将犯罪对象定义为“犯罪行为所作用的,社会关系的主体或者物质表现”。这一观点一直以来是我国刑法理论的主流观点,但是随着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犯罪对象的传统定论已经明显落伍了,需要我们重新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5.
娱乐场所中的新型毒品犯罪具有种类多、犯罪行为隐蔽性强、风险小、交易快等特点,社会危害性巨大。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打击对策,加大对该场所内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以达到惩治犯罪,净化娱乐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周瑭 《大观周刊》2011,(10):27-27
在刑法理论上,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作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二者之间极易混淆。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虽然从结果上看都没有发生犯罪的危害结果,但犯罪分子对于犯罪的主观态度和社会危害性差别很大,本文将对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案件报道是法制新闻传播的生动载体,一直广受读者喜爱。它满足了公众知情权,也实现了对司法行为的监督与约束。"刑法学之父"贝卡里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中提出,"审判应当公开,犯罪的证据应当公开,以便使或许是社会唯一制约手段的舆论能够约束强力和欲望"。新闻媒体通过对案件的报道监督司法行为,引导公众舆论,防止司法腐败现象,从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与之相呼应,目前,司法机关以更加开放和主动的姿态推进司法公开。以  相似文献   

8.
王盛 《大观周刊》2012,(28):64-64,63
毒品问题长期以来对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了巨大危害,近年来,以冰毒、摇头丸.K粉等苯丙胺类的新型毒品犯罪愈演愈烈,毒品种类不断推陈出新,犯罪手段趋于智能化和武装化,犯罪区域也由东部沿海扩大到整个内陆地区,社会危害性也越来越大。本文试图分析新型毒品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为将来打击毒品犯罪的工作提供各种预防对策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网络诈骗案件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计算机或网络,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网络诈骗案件属于计算机犯罪与金融犯罪的结合体,在刑法学意义上称为“牵连犯”,以择一重罪处罚为原则,我国计算机犯罪处罚较轻,故一般均按诈骗罪定罪量刑。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不构成网络诈骗案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档案犯罪的概念、基本特征进行分析,指出档案犯罪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的,依照法律规定应受刑罚处罚的,侵害国家对档案管理秩序的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指明档案犯罪的基本特征以及对档案犯罪的处罚。  相似文献   

11.
谢雨  苗华清 《兰台世界》2008,(10):12-13
本文通过对档案犯罪的概念、基本特征进行分析,指出档案犯罪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的,依照法律规定应受刑罚处罚的,侵害国家对档案管理秩序的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指明档案犯罪的基本特征以及对档案犯罪的处罚.  相似文献   

12.
杨群 《大观周刊》2011,(50):44-44
当前,我国处于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期,各类矛盾层出不穷,尤其是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犯罪形势,例如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等严重、复杂案件,该类犯罪的危害性极大,因此对于此类犯罪使用电子监听有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周朋飞 《大观周刊》2012,(46):96-96
计算机网络犯罪与传统犯罪相比有诸多特征,而计算机网络犯罪的概念与范畴也不甚明了。在研究计算机网络犯罪的侦查之前,界定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件的范畴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从犯罪学与刑法学对计算机犯罪的研究视角入手,探讨计算机网络犯罪的概念和范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对档案犯罪的概念、档案犯罪的基本特征及构成特征进行分析,指出档案犯罪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的依照法律规定应受刑罚处罚的侵害国家对档案管理秩序的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指明档案犯罪所包括的罪名、档案犯罪的基本特征,并对档案犯罪的构成要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唐律是封建社会法律的成就最高的法律,在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上对后世的立法都产生深远的影响。犯罪未遂是现代法律提出的刑法学关于犯罪的理论。一般认为犯罪未遂是在现代法学产生以后才出现的,之前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16.
“犯罪新闻是对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及其相关现象和事实的报道。“①因其对社会的影响较大,对新闻工作者的采写报道就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记者在采写犯罪新闻时,要正确把握选择采写的原则和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7.
邓映 《大观周刊》2010,(37):68-68
在我国刑法条文中,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与放火罪、爆炸罪等罪名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但是它却没有被多少人所熟知,随着近段时间飙车行为、酒后驾车行为的猖狂,为了更好的惩治这些危害社会的行为,人们逐渐将视角转向了本罪。学者们在讨论本罪的过程中虽然强调客观方面的重要性,认识到危险方法的判断标准难以确定,却忽略犯罪主体的广泛性和惩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犯罪新闻,是对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触犯刑法应受到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及其相关现象和事实的报道。这些犯罪行为往往由于过程曲折,或由于记者笔下刻意渲染,而成为各种新闻媒介上最受读者关注的内容之一。时下媒体在犯罪新闻报道中,似乎对"受害者""关怀"最多,往往在涉及他们的报道中会主动采取匿名方式。事实上,对其他的"涉案人员"的报道,应该采用实名还是匿名,这其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讨论。犯罪的实施人员实名匿名与司法程序——犯罪的实  相似文献   

19.
至2011年,中国银联卡发卡量超过28亿张,当年银行卡消费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0%.作为使用最频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刷卡消费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此同时,涉及银行卡的犯罪日益突出,根据公安部发布的“天网2011”打击银行卡犯罪专项行动公报,2011年,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银行卡犯罪相关案件2.4万多起,抓获逃犯近千人.银行卡犯罪不仅严重危害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且由于其涉及面广、危害性大、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极易引发社会矛盾,诱发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20.
《刑法学全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3年4月出版)正式出版前,在“刑罚总论·酌定情节”中,有这么一段话:“有些犯罪的动机很卑鄙,如为嫖娼而实施盗窃犯罪;有些犯罪动机则无可非议,如为买书学习而行窃。”这个“无可非议”可错得没边了。那些“窃书不是偷”的孔乙己们这下又有了法律根据。你看。“无可非议”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