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知识领域可视化(Knowledge Domain Visualization)在分析学科结构、揭示知识领域、识别学科前沿等方面由于其客观、高效而备受相关学者的关注.著者同被引分析是对知识领域进行可视化时应用最多的一种方法.本文以中国杂交水稻研究为例,利用著者同被引分析,采取目前国际上应用较多的寻径网络技术对该知识领域进行了可视化显示,验证了基于著者同被引分析的知识领域可视化在揭示学科领域发展规律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作者共被引分析作为一种定量的情报研究方法,自1981年被引入之后,在探讨学科结构及其研究现状和趋势方面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本文对CSSCI收录的2000~2009年情报学领域的70 947篇被引文献进行了区别于传统模式下的共被引分析,即综合采用引文分析、因子分析以及社会网络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国内情报学领域高被引作者的共被引关系进行深入发掘,进一步尝试实现其研究影响力情况以及该领域学科结构的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3.
作者共被引分析(ACA)是目前识别与分析学科领域知识结构的主流方法之一。本文构建了1998~2012年我国档案学领域45位核心作者的共被引关系矩阵,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这一时期我国档案学学科知识结构。研究表明,1998~2012年这15年间我国档案学研究主要集中于8个主题领域:档案学基础理论、电子文件管理、档案工作、档案管理、档案学教育与研究、档案资源利用、档案开放与立法、档案保护技术,并进一步分析了每一主题领域的核心作者、研究范围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论文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三所重点高校在情报学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进行文献数量分布、研究主题分布、发文被引和自引等方面的计量分析,以评价三所高校在情报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学科劳动组织和学科生产率。  相似文献   

5.
引荐分析法:一种新的引文分析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种重要的情报学分析方法,引文分析法自问世以来就深受国际图情界重视,并得到作者同被引(ACA)和引用认同(CI)等重大改进,但ACA对施引者尤其是高影响力施引者关注不足,而CI不便于应用.为弥补上述缺憾,提出引荐分析法(CRA),它综合了引文分析法和知识图谱等方法,通过分析高影响力作者的施引列表来寻找该作者眼中的学界同行,在对大量专家的引荐结果进行汇总后可获得较为精确的领域研究结构全景图.采用h指数遴选学科专家,并以国内图情界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CRA不仅有助于挖掘更为丰富的引文信息,为分析学科结构提供新的方法,而且有助于丰富社会网络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为改善作者共被引分析(author co-citation analysis,ACA)在识别学科领域知识结构中缺乏内容信息的不足,将文献内容信息(题名、摘要、关键词)引入到作者共被引分析中,提出一种新的作者共被引分析方法,即"内容与ACA融合的方法(content and author co-citation analysis,C-ACA)"。[方法/过程]以"学科服务"主题领域为例,分别建立ACA作者相似矩阵Aij、作者-内容矩阵并转换为作者相似矩阵Bij;通过构建线性融合函数实现作者文献内容与ACA的融合;最后通过提取作者主题因子成分并在NetDraw环境下进行2-模图可视化,挖掘并呈现学科服务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结果/结论]与传统ACA方法比较,C-ACA方法能够更准确、更细致地挖掘和揭示学科领域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7.
对作者耦合分析中的基本理论、方法和问题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力求探寻一种新的学科知识结构发现方法。利用作者耦合对图书情报学的知识结构进行可视化分析,并与作者同被引分析得到的图书情报学知识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证实:作者耦合分析能够较好地挖掘一个学科的"前沿知识结构",它与作者同被引相结合可以更科学、更全面地发现一个学科的知识结构。讨论了作者耦合分析的一些细节问题,如影响因素、研究样本的选择和可视化分析中应注意问题等。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确定出入选<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的16种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然后统计出这些期刊2002-2006年高频被引论文及其作者、研究领域,通过分析,试图发现该学科研究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同时与国外同一时期的研究进行比较,以分析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9.
2001~2006年国际情报学研究的引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孝宁  崔雷 《情报学报》2007,26(3):399-407
目的:了解当前国际情报学研究现状,总结研究热点,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采用引文分析方法,对国外6种情报学核心期刊2001~2006年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调查分析,并用SPSS对高频被引文献进行同被引聚类分析。根据各个类中的文献内容分析当前研究的热点。结果:检得SSCI数据库中相关文献2320篇,其参考文献出现频次高于30次的论文47篇。高被引论文聚类分析树图分6类。结论:当前情报学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六个方面: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文献及作者同被引分析、信息组织处理、用户信息检索行为研究、情报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基本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10.
作者同被引分析(ACA)方法是研究领域知识结构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发现跨领域知识关联的存在,借助一些辅助的分析方法和步骤也能够发现知识关联的内容.但作者同被引网络无法直接反映关联的内容,因此这种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受到一定限制.施引关键词与被引作者的交叉共现分析(CKCA),能够清楚地发现科学领域中的学术流派及研究方向,以及流派中作者间关联的内容,发现在某一主题领域有重要贡献的研究人员.与作者同被引分析(ACA)相比,CKCA分析在揭示学术流派间、学术流派内节点间联系的能力更加出色,能够更准确的反应学术流派的研究主题和方向,并且具备了更高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1.
科技期刊优秀作者队伍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晓珍 《编辑学报》2018,30(5):538-540
为了实现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优秀作者队伍梯队建设,将作者分为潜力作者、优秀作者和专家型作者等3类,指出针对不同作者应分别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应在情感上和学术上培养潜力作者,并应重点培养博士作者;巩固期刊的固有优秀作者,通过提高期刊影响力吸引优秀作者;应依靠专家型作者,赋予其特约主编等权利。通过采取上述策略,可以促进科技期刊优秀作者队伍的稳定和不断发展壮大,从而为期刊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The Physics-Astronomy-Mathematics Division Vendor Update Session at the Special Libraries Association 2010 Annual Conference in New Orleans had a panel of four representatives of organizations involved in author authority work. In my presentation I described the involvement of Mathematical Reviews/MathSciNet in author authority work, from the hand work done with file cards in 1940 through the present day work combining computer systems and hand work. This article is an expanded version of my comment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梳理国内外作者贡献声明的研究发展,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作者贡献声明文献的调研,从作者贡献研究现状、作者贡献要素、作者贡献权重算法3个角度对比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和研究特点。[结果/结论]国内外关于作者贡献声明的研究内容还比较有限,其中国内的研究视野较窄,局限于基本贡献权重算法的探讨,而国外则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贡献要素、深入对比分析不同算法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建议今后作者贡献研究从两个方面展开:①开展作者贡献的实证研究,探索我国作者贡献要素发展的共性和个性;②确定不同学科的作者贡献要素,明确作者贡献的要素组成与作者贡献权重的算法。  相似文献   

14.
Considering the expansion of research output across the globe, along with the growing demand for quantitative tracking of research outcomes by government author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e challenges of author identity are increasing. In recent years, a number of initiatives to help solve the author “name game” have been launched from all areas of the scholarly information market space.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various author identification tools and services Thomson Reuters provides, including Distinct Author Sets and ResearcherID—which reflect a combination of automated clustering and author participation—as well as the use of other data types, such as grants and patents, to expand the universe of author identification. Industry-wide initiatives such as the Open Researcher and Contributor ID (ORCID) are also described. Future author-related developments in ResearcherID and Thomson Reuters Web of Knowledge are also included.  相似文献   

15.
丛敏 《编辑学报》2020,32(3):303-306
近年来,科研合作的不当署名问题持续发生。设立作者贡献声明制度,使期刊应对不当署名行为更加主动,从源头阻断不当署名乱象。借助作者贡献声明可以识别论文合著中,具有作者资格未署名、不具有作者资格而署名的不当行为;定性判断署名排序与作者对论文的实际贡献是否相符,为署名顺序提供参考,为期刊规范作者署名、防范不当署名行为提供有效依据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作者学术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作者学术关系是指从知识交流的角度出发,作者与作者之间表现出来的某种学术联系。对作者学术关系的研究有利于发现作者之间研究的相关度、学术共同体和科学知识结构,促进知识交流和知识传播,对知识创新和国家知识体系的健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采用综合归纳的方法,从作者合作关系、作者引用关系和作者链接关系3个方面对国内外作者学术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结果/结论] 国内外学者对作者合作关系、作者共被引关系及作者链接关系的研究趋于丰富,对作者互引关系、作者耦合关系的研究还有待提升;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图书情报学领域。未来对作者学术关系的研究方向为作者重名问题分析、大数据引文挖掘及作者学术关系的拓展研究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以《图书情报工作》为例,探究作者贡献要素与作者署名排序的关系,为构建作者贡献声明规范提供借鉴,为基于文献内容的学术评价提供新方向。[方法/过程] 对《图书情报工作》作者贡献说明版块进行规范化标注,归纳出本学科的29位作者贡献要素,探究不同作者署名位置的作者贡献要素的规律,以及不同作者贡献要素在各个作者署名位置的分布情况。[结果/结论] 经过分析发现,第一作者起决定性作用,第二作者起贯穿性作用,第三和第四作者起辅助性作用,通讯作者起完善性作用;随着作者署名位置的降低,作者贡献越来越分散;越多参与撰写论文,署名排名也可能靠前。在此基础上,提出4点思考:作者贡献要素集中性较强,可制定词表进行规范化控制;贡献要素重要度差异较大,可赋予贡献要素不同权重;根据权重设置不同层次,建立贡献要素体系;挖掘论文中作者的实际贡献,助力学术评价。  相似文献   

18.
采用《科技期刊中作者信息刊载意愿调查表》,对81名作者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作者对论文中刊载电话和照片表现出非常强烈的排斥心理,其次为网址和籍贯。其原因主要是担心个人隐私暴露及他人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商业活动甚至诈骗。认为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尽快形成统一规范的作者信息著录标准,著录合适的作者信息,既利于保护作者隐私,又便于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19.
论文作者及其工作单位著录格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玖  祁爱琴  石德文 《编辑学报》2003,15(3):192-193
为促进科技期刊论文作者及作者单位著录格式的规范化,对作者及其单位常见著录格式的缺陷和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科技论文作者及其单位著录格式规范化的原则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The spread of “fake news” stories online has become a pressing concer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round the world in recent years. Social media platforms enable the rapid spread of such misinformation and also make evaluating the credibility of online information more difficult. Since college students are frequent users of social media, they are particularly likely to be exposed to fake news. A survey was conducted with 63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which they identified and evaluated examples of both fake and real news stories and reported their associated information behaviors. Results showed correlations between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fake news stories and specific critical evaluation behaviors and strategies. However, students were unable to accurately evaluate their own skills, and their willingness to share fake news stories on social media was not related to accurate identifications or evaluations of trustworthiness.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not just how accurately students evaluate fake news stories, but of the specific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s and critical evaluation strategi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accurate identifications and evaluations and with willingness to share news stories on social media. Implications for educators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