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以来,苏州地区流传着"潮过夷亭出状元"的谶语,并屡有应验。但两者之间并无必然联系,状元辈出是苏州地区科举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与苏州地区历史上长期构建的文化氛围、家族文化传统、家庭教育等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闵全生 《档案与建设》2008,(2):43-43,52
近年来,宜兴掀起了开发利用历史文化的热潮,宜兴古代到底出了多少个状元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之一,先后提出五状元、六状元、七状元之说。后来,台北市宜兴籍徐先生又给市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写信提供信息,称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的状元时彦是宜兴人,  相似文献   

3.
吴县潘氏家族是苏州地区最负盛名的文化世族之一.这个家族在文化上积累甚厚.他们注重文化教育,注重书画等艺术才能的培养,同样,这个家族在藏书方面也极为重视.其中以潘祖荫的藏书最为著名,影响也最大.  相似文献   

4.
明朝苏州状元吴宽有“吴中文士第一人”之誉。状元吴宽在书法、藏书事业方面为吴地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苏州出过许多状元,也留下很多状元宅第。这是独特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文化。关注和留意这些状元宅,你会从深藏于小巷老街的这些老宅里领悟到苏州这座古城的精彩。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清代,兄弟二人同为宰相的只有张之万和张之洞.清朝267年中既中状元,又当宰相的只有8位,张之万就是“状元宰相”之一. 张之万,字子青,清直隶(今河北)南皮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丁未科状元.丁未科是中国科举历史上的“名科”,这一科考中了张之万、李鸿章、沈葆桢、郭嵩焘、沈桂芬等名流进士,而张之万出类拔萃,文采压倒众名流,高中榜首状元. 张之万中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充任湖北副考官、河南考官.同治间,署河南巡抚、移督漕运,历江苏巡抚、闽浙总督.光绪八年,为兵部尚书,后调刑部.  相似文献   

7.
王曾是北宋著名的状元宰相,在真宗朝、仁宗朝辅政中枢,为政局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是从王曾三次罢相期间为政地方入手,探讨王曾对地方政治、文化所起的积极作用. 一 宋咸平五年(1002),王曾中状元,以将作监丞通判济州,这是王曾什途的开始.王曾主政济州仅两年多,但政绩突出,尤其是"安抚济人"的举措得到朝廷的赞赏,于真宗景德二年(1005)被招入朝.王曾第一次主政地方结束.  相似文献   

8.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状元”这一名词在来稿中日益增多。有“养猪状元”、“养鸡状元”、“养鱼状元”,有“售粮状元”、“售棉状元”、“创汇状元”,有“高考文科状元”、“高考理科状元”,还有“连中三元”等等,其中又有全乡的、全县的、全省的各级各类状元。如今恐怕谁也说不清一个县、一个市究竟有多少状元。我认为“状元”一词使用频率过高的原因,恐怕主要是一些同志把“状元”一词的含义等同于“第一名”或“冠军”的含义之故。所谓“全乡养猪状元”实为“全乡养猪冠军”或“养猪成绩全乡第一名”。  相似文献   

9.
状元,是我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特殊产物。如果说,科举制度是一座金字塔,状元就是这座金字塔的塔尖。为了摘取状元这顶桂冠,在12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不知演出了多少悲剧、喜剧和闹剧。科举制度废除后,状元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是,状元的称号,却并未因此而消失。俗语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直到现在、人们还把那些在学习、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名列第一的人称为状元,诸如文科状元、理科状元、销售状元、校对状元等等,可见状元在中国影响之深。然而,长期以来,却没有人对状元作过认真的研究,不仅没  相似文献   

10.
2008年7月17日,第四届“百度状元媒”中国新闻传媒大奖揭晓,《重庆商报》连续三届蝉联“百度状元媒——中国最具影响力之财经类媒体”,商报与腾讯公司合作创办的大渝网也首次获得“百度状元媒——中国最具影响力都市报网站”。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祝贺商报蝉联“百度财经状元媒”,并希望商报继续深化转型,真正办成全国性品牌媒体。  相似文献   

11.
我国科举制度自隋朝中期创立到清朝末年废除,历经1300余年的历史,是历代封建王朝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主要途径.状元是中国科举宝塔的顶尖人物,是通过殿试取得的进士科的第一名.我国历史上有姓名可考的文状元有606人,但这些状元的殿试卷却由于朝代更迭、战火连绵、自然灾害等原因,均已佚失.现存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的国家一级文物--明万历状元赵秉忠殿试卷是留存下来的唯一的一张状元卷.故宫博物院专家鉴定后认为,赵秉忠殿试卷填补了我国故宫宫廷档案的空白,是目前我们国家发现的仅有的一份殿试卷真迹.  相似文献   

12.
对联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用对联抒怀畅志,传情达意,言思意用,乃炎黄子孙之乐事.然而,古往今来运用对联献媚拍马也不乏有人,最脍炙人口的拍马联当首推清代两位状元的"杰作".  相似文献   

13.
《中国状元全传》博采典籍,搜罗宏富,凡能立传者,一概收入,共收录状元382人,其中,文状元366人,武状元13人,附录大西国武状元一人,太平天国武状元、女状元各一人,隋、唐,至明清,每个朝代的状元传之后,又附以状元表。这是迄今为止收录状元最多、最全面的书。  相似文献   

14.
养蚕、缫丝、刺绣都是妇女操劳之事,妇女与刺绣有着天然的关系.中国历史上,勤劳智慧的妇女辛勤劳作和不懈创造,才使蚕丝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产生了缤纷的丝绸、多姿的刺绣. 以苏绣为代表的江苏刺绣,产生于苏州地区,它既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又是一种家庭手工业.历史上,苏州地区人多地少,尽管稻作精耕细作后产量逐年增加,但统治阶级盘剥沉重,下层民众也只能够勉强度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铁琴铜剑楼藏元刊本《资治通鉴》近10万字长跋为例,揭示明末清初苏州地区文、严两家以严虞悖为代表的士人之阅读轨迹、遗闻轶事,以裨知人论世之资,籍此进一步管窥清代藏书题跋蕴含的丰富文献、史料、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每年高考成绩发榜之际,媒体记者便开始四处打探本年度的高分考生,今年当然也不例外.那些省级或地市级的"状元"、文科或理科的"状元",当天晚上便开始接受平面媒体此起彼伏的电话采访,第二天又是电视媒体小台大台的轮番轰炸.  相似文献   

17.
在封建科举考试中,名列殿试第一甲第一名者称为状元.清代从顺治三年(1646)丙戌科,到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科止,258年间清朝共开科112次,取状元114名(顺治九年与顺治十二年的两科,满、汉分榜各取2名).其中仅山东就有21人,而清朝开国后的第一位状元则是山东聊城的傅以渐.……  相似文献   

18.
在封建科举考试中,名列殿试第一甲第一名者称为状元.清代从顺治三年(1646)丙戌科,到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科止,258年间清朝共开科112次,取状元114名(顺治九年与顺治十二年的两科,满、汉分榜各取2名).其中仅山东就有21人,而清朝开国后的第一位状元则是山东聊城的傅以渐.……  相似文献   

19.
笔者多年从事杂志编辑工作,业余又喜爱历史。前些年曾不揣浅陋,冒昧涉足中国科举制度和历代状元的研究领域,并折腾出一本小书,有幸为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远方一友人得知我这癖好,不久前寄来一份南方某报的剪报资料,虽是5年前的旧货,却因那内容与状元有关,于是引起我的兴趣。剪报中的文章,主人公是陈世美,即那个因一出《秦香莲》(又名《铡美案》)而国人皆知并人人痛狠的负心汉。文中言之凿凿,云:陈世美确有其人,明代万历年间出生在丹江口(古均州),自幼聪明勤奋,十年寒窗,满腹经纶,金殿应试,被点为头名状元。并说,陈…  相似文献   

20.
近日,接力社在出版“状元书”上着力创新,其书名为《青春笔录文丛》,与市场上的“状元书”反其道而行之,尽管这套书的执笔者都是高考“状元”,但是书中却只字不提,连书的包装上,也没有出现“状元”的字样,出版社在宣传的过程中也尽量淡化此事,拒绝拿“状元”作为卖点。 这套书由著名作家、学者曹文轩教授主编,选取了陕西,四川,广东等六个省的文理科“状元”中学、大学期间的日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