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伟贤 《出版参考》2007,(14):33-34
美国人面对外国客户谈判的时候,有几个特点:第一个,美国人的沟通比较直接,他直接问你公司赚多少钱,多少钱卖给他,沟通方式非常直接;第二个,他沟通的方式虽然直接,可是他不一定在一开始,就把所有的底价全部都拿出来;第三个,美国人喜欢单独跟外国人谈,他们谈生意的时候,不一定是一个团队,他可能单枪匹马来跟你谈;第四个,因为他太注重事情的结果,比较忽略跟人的接触,所以美国人不可能跟你掏心掏肺,不可能在人际关系方面,跟你建立太多联系;第五个,美国人希望很快就有结果,比较注重短期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董桥  磬明 《出版参考》2005,(8):18-19
你讲个笑话给英国人听,他会笑三次:你讲的时候他笑一次——那是礼貌;你解释那个笑话的时候他第二次笑——那也是礼貌;最后,他半夜三更醒来突然大笑起来,因为他终于懂了笑话的意思。你把同样一个笑话讲给德国人昕,他会笑两次:你讲的时候他笑一次——那是礼貌;你解释那个笑话的时候他第二次笑——那也是礼貌。他不会笑第三次,因为他永远弄不懂笑话的意思。  相似文献   

3.
艰难的第一轮融资1996年,我正处在创业初期。当时我去找美国知名风险投资专家、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资深教授爱德华·罗伯特,见到他时我就跟他说,"我想创业,你看我回国这段时间的业绩,能不能给我投一笔钱。"我以前就认识罗伯特,他对我做的事表示"印象非常深刻",他说有兴趣,但没有敲定。这是当年4月的事。到6月我就又回到美国,再找罗伯特谈,他说他愿意投资,但是先按200万美元估值。他表示可以投一笔钱,但是必须还要有另外两个人一起投才行,因为一个人投风险太大。  相似文献   

4.
大胡子和我     
结婚以前大胡子问过我一句很奇怪的话:"你要一个赚多少钱的丈夫?" 我说:"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亿万富翁也嫁." "说来说去,你总想嫁有钱的." "也有例外的时候."我叹了口气. "如果跟我呢?"他很自然的问. "那只要吃得饱的钱也算了." 他思索了一下,又问:"你吃得多吗?" 我十分小心的回答:"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点."  相似文献   

5.
“情感报道”该是近几年来报纸出现的新文种——我找不到什么现成的词来给它归类,只好用“文种”这个词来表示它的不同凡俗。这是一种用各种文体杂交出来的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 先说它的内容。它是报道人的.但却并不报道人的事迹、经验、成就,所以你无法将它归到往昔的人物通讯的文本里去。在内容上,你说它是真实报道吧.人名、单位可是子虚乌有。一个真实的人如果顶着个假名,尚且难以把握他的言行;一个文章里的人若再挂着个假名,其人其事就更难免被作者信马由缰地演绎了。对于这类报道,你说肤浅吧,它可是已经深刻人的隐私中;你…  相似文献   

6.
现在,书店热衷于搞批发,书贩也热衷于搞批发。你让个体户一本一本书地卖,他也不干,赚不了多少钱,买了个书号,他能赚大钱,几万元几十万元都可以赚。中央很明确,批发要管严,零售放宽,所以过去讲放开批发,我觉得是不对的。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批发就要掌握在国营单位手里。放不一定就是改革,有的东西要放开,有的东西就不一定要放开,如  相似文献   

7.
美国报业管窥初世桓访美期间,一位美国教授对我们说,如果你现在问问美国人,在什么时候可以左手端茶坏,右手拿着苹果读报纸?他会回答你: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现在美国2.5亿人口中,大约有6300万人买报纸,而9300万个家庭有电视,有的家庭电视机比电话都...  相似文献   

8.
他亦是他     
你刚认识他,会觉得他超正,可过后不久,会觉得他超邪,但最终,你意识到他超牛。你想不出创意,他会问要不要咖啡,你想出了创意,他会问要不要奶茶。你跟他谈文案,他跟你谈鲁迅,你给他看Visual Layout,他给你看Andy Warhol。你跟他说个点子,他回你一个段子,你跟他说个段子,他说这不就是个点子?客户挑剔你的创意,他会站在你这边,客户喜欢你的创意,他会站在客户那边。你加班,他半夜穿着拖鞋送来蛋挞,你休假,他大笔一挥让多休两天顾家。公司旅游,他会说走远一点吧,  相似文献   

9.
华静  小浩 《出版参考》2006,(12):48-49
已故新华社社长郭超人曾说过这样的话:“什么样的人当不了记者?什么样的人能当记者?什么样的人能当好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的,而你想不到做不到,就当不了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而你也能想到能做到.可以当记者.但不一定是好记者:唯有大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而你能想到能做到。那么你就能当一个好记者。”唐师曾作为新华社的一名记者.一名当代中国新闻界的风云人物。其过人之处,就在于大多数人能想到的。他既想到了.也做到了。  相似文献   

10.
陆新之 《出版参考》2005,(29):16-17
生活中的郎咸平像学术上一样简明扼要.他从来不避讳谈钱.他在企业的讲课都是明确要收费的,而且是"税后".价钱现在流传是四万元一场.有报刊找他约稿的时候,即使是再熟悉的,他还是张口就问:"你们一个字稿酬多少钱?"他谈钱的理由有一个到处跟人说的开玩笑版本,那就是"我要养家糊口.我这样耍嘴皮子、爬格子挣钱是很辛苦的."而他私下跟我有一个严肃版本,"要一定的稿酬是为了维护学术尊严.太便宜甚至白送给别人的文章,别人很可能不会尊重,处理起来也会不够重视的."  相似文献   

11.
观察箴言     
唐骏这件事发生在美国,他要辞职,100个人只有一个价值观;发生在日本,他要谢罪,100个人只有一个价值观;发生在中国,他要狡辩,100个人有100个价值观:他的事跟你有什么关系。实际上,法治不是治老百姓,法治是治公权力。我们正处在一个不够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兰台世界》2007,(1X):56-56
1945年,当罗斯福第四次连任美国总统时,《先锋论坛》报派出一名记前去采访,请他谈一下四次连任的感想。这时,罗斯福没有立即作答,而是很有礼貌地让这位记吃一块“三明治”,记得此殊荣,很高兴地就把它吃完了。但接着罗斯福又让记吃第二块;当记一再推辞并吃完第三块的时候,罗斯福说:“请你再吃第四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在永恒里.合体是一个很重要的系统.游戏大部分内容都是围绕它进行的.不组队的话,练级效率很低。但每次上线.都要找人练级.实在浪费时间.如果你跟我一样喜欢SOLO的话,建议你选择弓箭手这个职业。弓箭手是使用远程攻击的.打怪的时候可以边打边退.虽说练级速度可能比不上组队的玩家.但省去了等人的时间.加上打出来的装备都是自己的,也很不错。  相似文献   

14.
董桥 《出版参考》2005,(23):18-19
你讲个笑话给英国人听,他会笑三次:你讲的时候他笑一次--那是礼貌;你解释那个笑话的时候他第二次笑--那也是礼貌;最后,他半夜三更醒来突然大笑起来,因为他终于懂了笑话的意思.你把同样一个笑话讲给德国人听,他会笑两次:你讲的时候他笑一次--那是礼貌;你解释那个笑话的时候他第二次笑--那也是礼貌.他不会笑第三次,因为他永远弄不懂笑话的意思.  相似文献   

15.
席双旗  少辰 《出版参考》2006,(10):13-13
陆仁风是个十分难缠的主,他谁的账也不买,还特别喜欢跟领导对着干。为此.他不知挨过多少批评,受过几回处分,但他依然我行我素。因此.在局里.谁也不敢惹他.领导见了他就头疼。这些,刘局长在来局里当局长之前别人就对他说了,但他并没有放在心上。  相似文献   

16.
<正>记忆并非都与历史有关,但是,我们所有的记忆都将成为历史。故宫里有多少道门?门就在他的身后。他一转身,看见的却是自己小的时候,第一次进故宫。售票窗口售五角钱一张门票,他和跟他一般大小的孩子们伸出小手递给老师两角钱。  相似文献   

17.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是美国言论和新闻自由的基石,研究新闻传播的学者在追踪新闻自由的时候,没有人会不研究美国的宪法第一修正案。然而,一个奇怪的现象是,每一位学者在引用修正案的时候.几乎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说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多少个学者,就有多少种译法。虽然各种说法的意思大都一样,但语言表述却令人眼花缭乱。  相似文献   

18.
EQ有内外两个维度。内部维度主要是指向自身的,通过你的思想、感情、行为表现出来。外部维度与他人联系在一起,有这样一些问题:你能很好的读懂他人并与之进行良好的沟通吗?你能激发并鼓励他人吗?你知道什么时候该表示共鸣,什么时候又该表示同情吗?你知道该如何解雇高EQ的员工吗?  相似文献   

19.
知识林     
北京名人故居知多少来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鲁迅故居。李大别故居,毛主席故居,康有为故居,梅兰芳故居,程砚秋故居,齐白玉故居,老舍故居,茅盾故居。(摘自《光明日报)96.l.28.3版)世界有多少人获诺贝尔奖?诺贝尔奖从1901年开始颁奖以来,到去年12月,获奖者已达635人,美国人获诺贝尔奖最多,达205名;英国人占第二位,达86名;德国人占第三位,达71名;法国人占第四位,达46名。非洲仅10人获得诺贝尔奖,南非占5人,埃及占2人。亚洲有20人获诺贝尔奖,日本8名,澳大利亚有4人获得诺贝尔奖,俄国有17人,加拿大有7人,瑞典有2…  相似文献   

20.
采访和写作     
我这样采访当场少记,事后多记在一般的情况下,我很少当场记录被采访者的谈话和供给的材料,只有在十分必要的时候,譬如谈到数目字、人名、地名等等的时候,才记一下.促使我这样作的原因,是怕妨碍自己的观察和分析.对方给你谈情况的时候,你忙着记录,眼睛就不能观察对方的表情和情绪.观察对方的表情和情绪,倒不一定是为了写进自己的报道里,而是为了更深一步地理解对方所供给的材料的意义.为什么他谈到这件事的时候特别兴奋、特别高兴?为什么谈到另一件事情的时候又特别激动、特别愤慨?为什么谈第三件事情的时候嘴角上浮起微笑?这里面都有文章,都值得深思和探求.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